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甘肃省兰州市及其近郊6个鸡场时有疑似大肠杆菌病病例发生,L鸡场的一批雏鸡1月龄时死亡率高达36%。近年来分离的279株肠道杆菌,其中2/3为大肠埃希氏菌。L鸡场分离的53株大肠埃希氏菌中,O_1型占15.09%,O_2型占37.74%,O_(78)型占22.64%;5只雏鸡分离到两种血清型。一些菌株对小鼠和小公鸡有较强的致病力。制备的铝胶灭活苗对控制本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江苏地区5个大型各鸡场孵化后期死亡的163枚鸡胚及84羽出壳弱雏中分离鉴定出99株大肠埃希氏菌,死胚分离率为36.81%,出壳弱雏分离率46.43%,从其它9个蛋鸡场47羽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的肝,脾,心包,腹水,输卵管,脑,眼中分离鉴定出23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为48.94%,分离菌中有67株对清洁昆明种小鼠(KM)具有强毒力,对其进行大肠埃希氏菌O群抗原鉴定,共有22种O型血清型,O1  相似文献   

3.
为了摸清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菌毛与致病性的关系而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从内蒙古自治区7个盟市9个具有代表性的养鸡场死胚和死雏鸡中分离到的203株大肠埃希氏菌中选择了13株有致病性和2株无致病性的菌株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我们所分离到的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均能形成菌毛,而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未能形成菌毛。  相似文献   

4.
从福建省的福州、福清、漳州、莆田、邵武、厦门、泉州等9个发病猪场采集病料,共分离出14株病原菌,经福建省防疫站菌种鉴定和用大肠杆菌K88、K99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大肠杆菌中 10株为普通大肠埃希氏菌,2株为β溶血性菌株。2株为大肠杆菌K88。纯化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和大肠杆菌标准株K88、K99相比,不同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都有较大增强。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岳阳市鸡源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省岳阳市周边8个养鸡场收集病料,从中分离出169株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岳阳市周边鸡源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为:O78(41株)、O1(35株)、O2(22株)、O55(16株),共占总待检菌株的67.4%,占定型菌株的80.9%。  相似文献   

6.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菌株引起鸡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总称。为广大养殖者了解该病及其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介绍了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离鸭大肠杆菌病病原,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从河北省安新县某大型鸭场30日龄病死雏鸭肝脏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和生化试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应用大肠埃希菌O抗原定型血清鉴定为O_(88)。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死性,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拉啶、呋喃妥因等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等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8.
将抗大肠埃希氏菌K_(88)粘着素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建立了一种MCA-ELISA,其对K_(88)阳性菌株的检测限为1×10~4个菌。本法对113株大肠杆菌分离培养物的检查结果与直接凝集试验结果完全符合,两种方法都检出K_(88)阳性菌株  相似文献   

9.
大肠埃希氏细菌中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与消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氏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及氯丙嗪对其的消除效果。【方法】采集河南开封和安阳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病病死鸡、猪典型病料,经细菌学检验后,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和头孢曲松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双纸片协同法和PCR扩增法进行ESBLs检测。以安阳猪和开封鸡大肠埃希氏细菌作供体菌、DH5α为受体菌,进行ESBLs耐药质粒的接合传递试验。用氯丙嗪作消除剂,以SDS为对照,对大肠埃希氏细菌分离株ESBLs耐药质粒进行消除试验。【结果】从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典型病料中分离到了大肠埃希氏细菌;头孢噻呋和头孢曲松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和64~128μg/mL;检测到了ESBLs耐药质粒的存在,且其能在大肠埃希氏细菌间传播,氯丙嗪对其第12次的消除率高达98.83%。【结论】ESBLs耐药质粒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传递至感受态大肠埃希氏细菌中,氯丙嗪对其消除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三株芽孢杆菌抑菌活性分析及对肉鸡舍空气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1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基本特性以及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CVCC1570)的抑制活性;分析3株芽孢杆菌复合制剂对肉鸡舍空气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为改善畜舍环境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3株芽孢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镜检和生长曲线测定,以大肠埃希氏菌(CVCC1570)为指示菌株,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单一菌株的抑菌特性进行测定,筛选出适宜的抑菌浓度;利用三因子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抑菌效果的复合芽孢杆菌组合;鸡舍喷洒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化学消毒剂阳性对照组(苯扎氯铵),喷洒复合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组。在肉鸡不同日龄检测鸡舍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化规律。【结果】3株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芽孢杆菌SKN01和芽孢杆菌SKN02生长曲线相近,在培养2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芽孢杆菌SKN03生长较缓慢,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时间相对较长。单一菌株对大肠埃希氏菌有效抑菌浓度均为108CFU•mL-1。经正交试验测定,3株芽孢杆菌复合菌液最佳抑菌组合为4×108 CFU•mL-1、4×108 CFU•mL-1、6×108 CFU•mL-1。最佳组合复合芽孢杆菌喷洒鸡舍,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在肉鸡生长后期复合制剂的抑菌效果明显。【结论】3株芽孢杆菌能够有效抑制大肠埃希氏菌,同时复合菌液能够有效减少鸡舍有害微生物的数量,起到改善鸡舍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前言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气囊炎、败血症、肠炎、关节炎、输卵管炎、肉芽肿等多种类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即可成为本病的原发性病原体,也可以在某种诱因条件下作为继发性病原体而起作用。特别是某些特定血清型大肠埃希氏菌与各种病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国外研究者Edward和Ewing早在1954年就证实O_2血清型大肠埃希氏菌是鸡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此后,Soika、Glantz等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及其与圈舍土源大肠埃希菌的关系。从茂县、都江堰、理县、陕西、泸定、汉源6个林麝养殖场采集66份林麝新鲜粪便及养殖场20份土壤样本,通过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得到59株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和12株土源大肠埃希菌,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据其结果,设计相关12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对所有菌株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药敏试验显示,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具有较强耐药性,在所有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1.36%、5.08%、13.56%、20.34%和6.78%;土源大肠埃希菌对除氯霉素以外的同种类药物具有较强耐药性,在所有菌株中所占比例为91.67%、16.67%、16.67%、25.00%。PCR结果显示,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7个基因检出率较高;而土源大肠埃希菌3个基因检出率较高。对于同一种耐药基因而言,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检出率普遍高于土源大肠埃希菌,但从耐药基因检测整体结果来看,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与土源大肠埃希菌又存在一致性,这说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生长曲线和菌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毛酸浆果醇提物的可能抑菌机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和大肠杆菌标准菌株作为指示菌,在分别绘制细菌生长曲线的基础上,于不同时间点蜕察加药后细菌生长曲线的变化,并以透射电镜观察细菌菌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在毛酸浆果醇提物最低抑菌浓度作用下,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生长曲线的各时间点菌体浓度OD值始终保持在0.5以下。透射电镜下可见: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生长0h时,细菌出现明显的分裂相;4h后,大肠埃希菌菌体内部出现许多空泡,分裂相明显减少;8h后,出现较多死亡菌体。毛酸浆果醇提物能有效地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生长,使大肠埃希菌的菌体结构出现质壁分离、空泡样变和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病是由大肠杆菌埃希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疾病总称。 一、病原学 大肠埃希氏杆菌是中等大小杆菌,其大小为1~3微米×0.5~0.7微米,有鞭毛,无芽胞,有的菌株可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在170种O型抗原血清型中1/2左右对禽有致病性,但最多的是O1、O2、O78、O35四个血清型。本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等极易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摸清内蒙古自治区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及其它生物学特性而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七个盟市的九个具有代表性的养鸡场中从死鸡胚和死雏鸡中分离到203株大肠埃希氏菌。死胚的分离率平均为20%,雏鸡为35%。经血清型鉴定发现所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分别属于O_8、O_(78)、O_(15)、O_(113)、O_(26)、O_(149)、O_2、O_(20)、O_(91)、O_(111)、O_(29)血清型,其中以O_8和O_(78)分布最广,上述血清型中除O_(149)无致病性外,均属于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PDA和LB培养基培养新鲜的猕猴桃果肉内生菌,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用平板倾注法测定筛选出的内生菌不同浓度发酵液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抑菌活性,并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电镜扫描结果、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N-J法系统发育树鉴定菌株。结果表明,从猕猴桃果肉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细菌,并初筛出1株抑菌活性较为明显的菌株,被鉴定为粪肠碱杆菌,能够抑制标准菌株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临床菌株中革兰氏阴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柏菌的生长,对革兰氏阳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的生长无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甘肃地区大肠埃希菌对新生羔羊腹泻的致病性及其耐药性,从甘肃省8个养殖场采集新生腹泻羔羊粪便92份。采用16S rDNA扩增结合微生物鉴别培养技术对病料中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随机选取分离的6株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92份病料中分离得到2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选取的6株菌均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的大肠埃希菌对羊场常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表明大肠埃希菌仍是引起甘肃地区新生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而且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8.
水产品中大肠菌群超标现象较为常见,为了更好地控制水产品中微生物安全,对湛江部分水产品中的大肠菌群进行分离、鉴定和分类研究。2012 年11 月耀2013 年1 月,从湛江地区采集及获得的55 份大肠菌群阳性水产品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65 株菌,通过常规生化鉴定和VITEK2 系统鉴定,最终确定63 株分别属于8 种大肠菌群,其中弗氏柠檬酸杆菌24 株、大肠埃希氏菌14 株、阴沟肠杆菌13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7 株、其他大肠菌类型5 株,分别占菌株鉴定总数的38.10%、22.22%、20.63%、11.11%、7.93%,另有2 株细菌未鉴定出所属大肠菌类型。不同种类水产品均检出弗氏柠檬酸杆菌;冻罗非鱼片大肠菌群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占本样品检出菌株的77.27%;而鲜活对虾和贝类大肠菌群类型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占本类样品检出菌株的65.79%;对于冷冻水产品,均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未经加工的水产品较加工水产品大肠菌群种类多。  相似文献   

19.
随着集约化养禽场的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致病性埃希氏菌广泛存在于养禽环境中,大肠杆菌病成为一种常见病。病毒性疾病往往抑制鸡的免疫功能,因而鸡大肠杆菌病常继发于某些病毒性疾病。此外,转群、疫苗注射等应激因素也能诱发大肠杆菌病,给养鸡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从江西省数个集约化养猪场的仔猪黄痢中分离到 1 0个分离株 ,经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鉴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 (Escherichiacoli,E .coli)。随后对该 1 0株细菌进行了常规药物的敏感试验和耐药性质粒抽提 ,结果显示对复方新诺明 (SXT)、红霉素 (E)、四环素 (TE)、乙酰螺旋霉素 (Asp)等药物均不敏感 ,说明我省仔猪黄痢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较普遍。 1 0株细菌的质粒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 ,都携带有 1到多个质粒 ,其中一个质粒是 1 0个菌株所共有的 ,6个株菌有相同的质粒图谱 ,另外各有两个菌株有相同的图谱 ,质粒图谱显示可分为 3个不同菌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