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谷脑河流域暴雨型泥石流沟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沟谷的地貌特征是泥石流灾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缓变因子。它决定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制约水源条件中的地表径流汇流过程,影响固体物质补给的方式。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流域地貌特征来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以杂谷脑河中游的暴雨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定量描述沟谷发育阶段的流域地貌信息熵,流域面积以及沟床纵比降与泥石流灾害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泥石流沟流域地貌信息熵值处于为0.12~0.20之间时,沟谷属于中高频的泥石流沟,熵值位于区间之外的沟谷则属于低频泥石流沟;沟谷流域面积大于15km2,沟床纵比降小于300‰时,发育稀性泥石流,反之则发育黏性泥石流。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长尾河流域位于延河支流杏子河下游的右岸,为杏子河的最大支流。它发源于志丹县杏河公社高原峁附近,由西向东于王窑公社高沟口汇入杏子河。全长32.88公里。海拔由1,093—1,643米。流域面积247.65平方公里,沟谷面积占50.54%。沟谷内土地可利用面积为0.1%。流域中60—80%植被覆盖率占总面积的3.32%,40—60%植被覆盖率占总面积的37.02%,20—40%植被覆  相似文献   

3.
矩形流域地貌信息熵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矩形流域的斯特拉勒积分值S、信息熵值H及河谷纵剖面形态指标N进行了对比研究,把N作为矩形流域地貌发育阶段的指标。同时还利用滇西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资料,对以上各指标进行了验证;得出在侵蚀循环中所处发育阶段的信息和侵蚀流域稳定性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基于DEM的流域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地貌参数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貌参数的提取是水文模型构建的基础,参数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模型的精度。该文研究了基于DEM提取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R-VGIUH)地貌参数的方法:对流域DEM进行填洼处理;提取不同临界支撑面积下的河网;分析临界支撑面积的取值对所提取的河网总长度和平均坡降的影响;确定反映流域河流地貌发育的流域临界支撑面积;计算流域相应的各项地貌参数。将该方法应用于山西省吉县的冯家圪垛小流域(17.98 km2),提取的河网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计算出的地貌参数河数率(4.6083)、河长率(2.5928)、面积率(3.3999)均符合通过大量自然水系资料分析确定的取值范围。研究方法排除了选取集水面积阈值时的主观性,提高了提取流域地貌参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野外考察获取的大量资料,着重对试区区域环境地貌形成、演化过程、地貌的形态组合特征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六道沟流域水系形成的年龄进行推算,得出现代地貌和水系是在中更新时期距今约148~46万年期间形成的古沟谷基础上,经过后来堆积和切割重新演化形成,而且处于发展之中。同时还就一些特殊的地貌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文章就现代地貌发育与地表侵蚀的关系以及控制沟道侵蚀的途径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在对段家河流域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流域的地貌特征分析,认为目前段家河流域地貌演化正处于壮年期,是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的发育和活动的旺盛期;该流域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表土层的平均侵蚀模数为2600t(km^2·a)。根据流域各段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对流域水土流失进行了分区。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水土流失与流域地貌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岔巴沟流域泥沙输移比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团山沟单元小流域作为流域系统产沙的源地,将其它中小流域输沙模数与单元小流域侵蚀模数之比定义为泥沙输移比,系统的研究了岔巴沟流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降水水文影响因子和地貌形态因子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从长远来看,流域系统的侵蚀与产沙可达到平衡,但就次降雨或年度而言,流域系统经常处于泥沙滞留和滞留的泥沙重新侵蚀搬运的状态。降雨量、径流系数、降雨时间、水流平均含沙量能很好的表达岔巴沟各流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在考虑地貌形态因子的影响后,得到了岔巴沟流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的降水水文因子与地貌形态因子关系的综合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中条山北麓韩阳段冲沟发育及其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运用河长坡降指标(SL)、河流Hack剖面、面积高度积分值(HI)及盆地流域形态因子(BS)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中条山北麓韩阳段6条冲沟地貌发育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条山北麓韩阳段流域处于地貌演化的壮年期阶段,断层活动性自西南至东北方向呈现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野外发现盘底村和三新村沟口东岸阶地发育明显而西岸发育相对较弱的一致性规律,说明沟谷东侧山地抬升较强烈、西侧抬升较弱,从而验证韩阳段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新构造活动性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流域地貌形态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地貌形态的定量化研究不仅揭示了流域地貌发育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反映了流域地貌在特定条件下的发育规律,而且也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地形量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了流域地貌形态定量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最新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理河流域地貌多重分形特征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域数字高程DEM,采用流域地貌多重分形模型及其实现方法,对大理河流域中的11条子流域地貌多重分形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其空间分异特点。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地貌多重分形参数奇异指数的最小值αmin、地貌表面积分布最小概率子集的分形维数f(αmin)和最大概率子集的分形维数f(αmax)的平均值从上游至下游呈明显递减趋势,奇异指数最大值αmax和奇异指数变化范围Δα平均值从上游到下游呈递增趋势,说明最大坡度地貌单元出现在上游,最小坡度地貌单元出现在下游,大理河流域地貌形态变化自上游向下游趋于复杂。大理河流域左岸αmin和f(αmin)均值大于右岸,表明最大坡度地貌单元所占比例左岸较大;左岸Δf平均值大于右岸,表明右岸中最小坡度的地貌单元所占比例大于最大坡度地貌单元所占比例;Δα均值右岸大于左岸,表明大理河右岸地貌复杂程度相对较大;总体来说,大理河流域地貌右岸的差异性、不均匀性和复杂度均大于左岸。该研究对于探讨黄土地貌多重分形参数的地貌学意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杏子河流域的侵蚀地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杏子河发源于白于山南坡,流经陕西省的靖边、志丹、安塞三县,于安塞县沿河湾附近汇入延河。全长106公里,流域面积1,486.1平方公里。流域内黄土丘陵起伏,水土流失严重。本文就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和现代侵蚀的特点加以分析,供认识该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的土壤水分资源及其存储特征,较之黄土塬区和冲积平原地区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现以陕北延河支流杏子河流域为例,对黄土丘陵区的土壤水分资源加以评价,以期对这一地区农、林、牧生产有所俾益。杏子河流域的地貌形态属梁峁状黄土丘陵区。区内地形主要为古地形所控制。古地形基础为第三纪形成的丘陵,广泛为第四纪黄土所覆盖。黄土总厚度为150—180米,地层内含有古土壤条带。杏子河两侧普遍发育三级阶地,其相对高差为100—300米,自下游至上游逐渐增大。下游有较宽阔的阶地分布,为该流域较好的农田。  相似文献   

13.
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地貌信息初探——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凡伟  徐刚  李青  桑琰云  彭涛 《土壤通报》2005,36(3):402-406
坡面泥石流的发生是地貌信息的综合反映,是地表能量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再分配。坡面泥石流堆积物是坡地系统总能量减少的最好证明,堆积物体积的大小与坡面泥石流宽度、坡积物厚度、流域高差、流域狭长度、坡度和沟谷纵比降等地理要素密切相关。本文以北碚区坡面泥石流为例,初步探讨了坡地总能量的减少与各种地貌要素的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求取了坡地总能量减少的回归方程。检验后证明回归系数与0有显著差别,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黄土地区进行土壤侵蚀调查,地貌类型划分和土地利用规划时,确定沟谷缘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诸如沟间地与沟谷的划分,梁峁地与沟坡地的划分,沟间地与沟谷侵蚀量的估算,都要求确定出沟谷缘线。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沟谷缘线的标准,人们在工作中只凭各自的认识和经验来确定。由于每个人的认识和经验不同,加之黄土地形的复杂性,所得出的结果有时相差甚远。粗略估计,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沟道流域,根据不同的工作者在1/10,000地形图上勾绘的沟谷缘线量测沟间地与沟谷面积,几乎每10平方公里就有1平方公里的误差。可想而知,基于不同沟谷缘线的种种分析计算结果是不便比较的。有关确定沟谷缘线的讨论,只散见于一些其他的文章之中,专门性的论述未曾见到。我们根据几年来在杏子河流域的工作体会,经过分析讨论,提出适于该流域的确定沟谷缘线的准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土壤盐分累积变化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为详细分析干旱荒漠区土壤盐分长期累积变化的区域差异,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选择冲积洪积扇、冲积平原和干三角洲3种主要地貌类型,通过取样、典型调查等方法讨论其土壤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位于山前冲洪积扇缘以上部位是最稳定的地区,地下水位低,基本不存在盐碱化问题。相比之下,冲积洪积扇缘部分地区由于普遍较高的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矿化度,短期内仍将处于持续积盐状态。冲积平原部位表土虽明显脱盐,但由于底土含盐量高,且部分地段地下潜水埋深上升至临界深度以下,仍处于脱盐不稳定或脱盐积盐反复型状态。干三角洲部位经过多年的开垦,地下水位出现上升,随着深层盐分上移,也将导致土壤盐渍化发生。分析认为冲洪积扇缘、冲积平原和干三角洲部位部分地区将来土壤盐渍化威胁依然很大。该研究将为区域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所建立的小流域地貌概化模型,利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对降雨条件下流域地貌发育过程、流域不同发育阶段输沙率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依据输沙率的动态变化特点,可将流域地貌发育过程划分为初期、剧烈期和相对稳定期3个阶段。在初期阶段,流域地貌发育表现为明显的无序向有序发展过程,不同雨强下的输沙率随时间变化表现为乘幂关系;在剧烈期阶段,流域地貌发育最为活跃,不同雨强下的输沙率随时间变化有较大差别,其中0.5mm/min和2.0mm/min表现为乘幂关系,1.0mm/min则表现为指数关系;在相对稳定期阶段,流域地貌发育趋于和缓,不同雨强下的输沙率随时间变化表现为二次多项式。  相似文献   

17.
豫西中部山地地貌演化阶段的信息熵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华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124-126
在地貌信息熵计算方法和涵义讨论的基础上,计算了豫西中部山地面积大于100 km2各流域的地貌信息熵值,进而分析了豫西中部山地的地貌演化阶段,得出以下结论地貌演化处于壮年期和老年期的过渡阶段;各流域坡面形状多为下凹形为主,但山地整体的坡面形状近于直线形.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土地区侵蚀地貌特征及其分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流域调查法,以流域为单元进行调查算,分析了晋西黄土地区流域侵蚀地貌特征,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选取6个主要特征因子,对49条典型流域做了模糊聚类分析,同时,充分考虑区域地貌,侵蚀营力和方式及其它因素,并参照山西省地貌,水文,土壤侵蚀分区方案,将晋西黄土地区流域侵蚀地貌划分2个大区,6个亚区,这有助于探索地区不同区域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宇宙核素地学研究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宇宙核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用来直接获取地质、地貌体的暴露年龄或埋藏时代,揭示本地、小流域、大区域范围的地表过程演化特点和速率。简述其在冰川地貌、构造地貌、岩石风化、侵蚀与风化壳(土壤)形成、流域侵蚀与搬运过程、阶地、台地以及喀斯特地貌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探讨来自其本身物理特性、样品所处地质、地貌条件及样品制备和测量等方面的尚存问题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在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沟道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概念性流域地貌汇流模型理论,通过分析流域地貌形态与汇流过程的关系,首次勾绘出了流域地貌等流时线,建立了净雨量过程函数与等流时线函数的卷积汇流模型。用神府-东胜矿区第14号泥石流样沟人工降雨试验推得的净雨量函数及流域等流时线函数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用流域地貌等流时线法实行两函数卷积计算无径流实测资料的小流域比较合理,并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