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海拔3 900~4 000 m区间的半高寒农区,年日照数达3 000 h以上,比同维度的其他地区高1倍。由于油菜从播种到成熟需要一定的积温,秋播油菜一般需0℃以上积温1 800~2 500℃,一年一熟春播油菜需1 000~2 000℃,因此利用西藏半高寒农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分的累积等特点,通过在西藏半高寒典型生态农区设置不同的播期和密度,进行区域适应性鉴定同时根据品种特性和油菜自身的生育规律,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情况下,配置优化措施来寻求适宜的栽培模式,来实现早熟甘蓝型油菜在半高寒农区的推广,并为后续研究选育早熟甘蓝型油菜在半高寒农区形成局部区域的品种替代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增加优质油菜的覆盖率增加产量改善群众的食用油的品质,促使本区域油菜产业实现增产提质双重跨越。  相似文献   

2.
夏播油菜是指夏季(5~7月份)播种、秋季(8~10月份)收获的甘蓝型优质油菜,生育期100~130d,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建华等,针对云南省的山区和高寒山区的夏秋季雨量充沛、温度适宜、雨热同步的特殊气候条件和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条件进行研究获得的成果。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昆明地区(海拔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1—2017年高寒地区贵南县气象局观测的油菜生育期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K突变分析、变异系数法等对高寒地区油菜各生育期积温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7年高寒地区贵南县稳定通过0℃-播种期积温、播种-成熟期积温均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而油菜出苗-五真叶期积温呈现极显著的增加趋势。高寒贵南县油菜播种-出苗期、抽薹-开花期、五真叶-现蕾期的积温随年际延长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而现蕾-抽薹期、开花-成熟期积温随年际的延长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油菜播种-成熟期和开花-成熟期积温的年际间变化幅度最小,而稳定通过0℃-播种期、现蕾-抽薹期、五真叶-现蕾期、抽薹-开花期、出苗-五真叶期、播种-出苗期积温的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在0.27~0.62。突变分析表明,油菜出苗-五真叶期、开花-成熟期、播种-成熟期的积温分别在2003、2001和200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  相似文献   

4.
<正> 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一般秋播油菜不能正常成熟。即使能够正常结实,但由于秋季气温下降快,冬季遭严重冻害的影响,经历年实践其产量很低。为了探索高寒地区油菜生产的途径与栽培技术,拓宽油菜生产新领域,使高山微观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我们课题小组在具有代表性的鄂西南“江南草场”火烧坪乡进  相似文献   

5.
高寒山区发展油菜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天祝县农技推广中心积极引进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产量较常规种提高20%以上,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根据生产实践,提出播种时间、种植密度、肥料的施用、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示范推广春油菜地膜穴播技术的实践,从选茬整地、施足基肥、播前土壤处理、品种选择、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脱粒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临夏高寒阴湿区春油菜地膜穴播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青海省高寒旱区,进行了春油菜垄膜沟植技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垄膜沟植技术对旱区土壤性状及春油菜产量影响效应明显。主要表现在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植株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1技术功能及原理 1.1增温作用根据垄膜沟植技术在油菜生育期地温测量表明,该技术与油菜平播相比,日平均地温可提高0.8—5.7℃。特别在油菜生育期增温更为明显,幼苗期5cm可日平均增温5.7℃;初花期增温1.7℃左右;终花期增温0.2—0.6℃左右。这种增温作用正好弥补了高寒山区春季气温低,温度回升慢,  相似文献   

9.
油菜是全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积极推广种植经济类农作物。呼伦贝尔高寒地区积极推广免耕油菜种植技术,该文介绍了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精细化播种、田间管理与等技术要点,为油菜的优质高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积石山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境内海拔1 735~4 309 m,地形西南部高、东北部低;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区,中部为二阴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区,冬春季干燥,夏秋季湿润,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年均气温5.2℃,年日照时数2 323.4 h,年降水量467 ~ 734 mm,无霜期133~168 d.油菜是积石山县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2012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7 300.0 hm2,其中油菜膜侧栽培面积达到2 013.3 hm2,产量达3 372 kg/hm2,较露地油菜增产21.3%,增产效果显著.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积石山县油菜膜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临夏高寒阴湿区示范推广春油菜膜侧沟播技术的实践,从选茬整地、施足基肥、播前土壤处理、品种选择、播期与播量、起垄铺膜、规格种植、加强田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脱粒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临夏高寒阴湿区春油菜膜侧沟播比露地增产750kg/hm2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临夏高寒阴湿区甘蓝型春油菜播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进行的春油菜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的最佳播期为3月11—17日,3月11日播种的油菜籽折合产量为4 416.8 kg/hm2,单株角果数为162.9个,千粒重为4.26 g;菌核病发病率为3.3%、病情指数3.3。  相似文献   

13.
滇东高寒山区会泽县驾车乡发展夏播油菜,已成为会泽县经济作物增收的新亮点之一,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施肥、播种、栽植、化学除草、苗期管理、喷施多效唑、防治蚜虫、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相应地区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示范推广华协 1号地膜穴播制种的实践 ,从选好地快、安全隔离、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播前土壤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调节花期、人工辅助授粉、砍除父本、及时收获脱粒等方面提出了临夏高寒阴湿区油菜华协 1号地膜穴播较露地增产 4 5 0~ 6 0 0 kg/ hm2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高寒山区油菜栽培与灾害防御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油菜栽培技术、冻害防御和发生冻害后恢复三方面介绍了高寒山区油菜栽培要点,以为高寒山区油菜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郝强 《农村科技》2013,(7):24-25
75团地处海拔1700~1800米昭苏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2.5℃,有效积温1303.4℃,无霜期仅为120天,年降水量为353.43毫米,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灌溉农业,水源充足。油菜覆膜栽培技术自2011年在75团试验种植以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将我团油菜覆膜栽培增产机理和播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一、油菜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机理1.提高地温,减轻冻害发生75团地处高寒山区,昼夜温差较大。  相似文献   

17.
雷发林 《现代农业》2006,(11):26-26
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种植甘蓝型杂交油菜,因春季气温低,温度回升慢,播种后出苗时间长,苗期植株生长缓慢,加上生长后期又易遭早霜冻的危害,不能保证其正常成熟。采用机械垄覆膜沟植栽培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从5年的试验和示范推广来看,平均产量3001.5千克/公顷,比对  相似文献   

18.
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区田间试验观察比较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春油菜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以起垄覆膜膜侧沟播模式产量最高,为4 292.3 kg/hm2,较平作沟播模式增产38.63%;农艺性状均较平作沟播模式表现好,经济性状除千粒重较对照稍低外,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均为最多。此种植模式可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区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在攀西高寒山区试种春油菜,试验表明在海拔3000m的地区种植。供试8个品种均能正常成熟,通过选用川油18、华双5号、中双10、青油14等品种。尤其是种植双低品种.能获得高产、高含油量(供试品种含油量均可达到45%以上),低芥酸、低硫甙的效果,有利于土壤培肥。有利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较佳。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春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攀西高寒地区的一系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高寒地区油菜种植进行总结,并提出根据苗情、草情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对油菜田采取有效、可行的一些措施,对高寒地区旱作春油菜产量的提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