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姚县蚕茧生产技术、成本、效益、加工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大姚县蚕桑生产成效,分析蚕茧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今后生产优质蚕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桑园单位面积蚕茧收入指标,对广西蚕桑生产与全国蚕桑生产情况进行比较,认为广西蚕桑产业的优势在于单位面积桑园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3.
蚕茧是栽桑养蚕的最终产物.蚕茧质量的优劣是蚕桑生产质量与效益的综合体现,也是后续丝绸质量好坏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优质蚕茧的生产,将对蚕桑行业、丝绸行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优质蚕茧是指上茧率在90%以上,茧层率在50%以上,茧丝长在1 000m以上,解舒率达70%左右的蚕茧.在蚕茧生产中,只要搞好选种工作,提高饲育技术,加强上蔟管理,做好鲜茧的干燥工作,才能产出优质蚕茧.  相似文献   

4.
现代蚕桑规模生产新技术已在江苏省常州市获得成功。 常州市三新蚕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该技术,与传统蚕桑生产方式相比,蚕茧产量高、质量优,667平方米产茧100公斤~150公斤,增产50%。蚕茧优质档次高,能够生产4A以上出口高品位白厂丝。经江苏省蚕茧检验  相似文献   

5.
针对黟县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下降,桑园面积缩减,蚕茧产量下降的情况,提出推进蚕桑生产规模化与标准化的措施,包括大力扶持蚕桑标准园建设,强化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推进蚕茧标准化收烘等,以期促进当地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产桑园管理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鹤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159-159,170
桑园是蚕桑生产的基础,其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桑叶质量和桑树的生长发育,对蚕桑生产水平和蚕茧质量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把好田间管理关、把好桑园施肥关、把好桑园治虫关等3个方面对高产桑园管理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金湖县蚕桑生产通过推广小蚕标准化共育、大棚省力化养蚕、方格蔟等技术措施,蚕茧质量大幅度提高,并跻身江苏省前列.近年来,随着茧丝绸市场低迷,蚕桑的比较效益减少,生产严重滑坡.在对金湖县蚕桑生产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县蚕桑产业的机制和体制调整、科技进步、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阐述太湖县实施桑蚕茧标准化生产的成效,包括蚕桑生产快速增长、蚕茧质量稳步提高、技术水平大量提升、蚕农收入大幅增加;并介绍所采取的措施,即:工作措施有健全组织、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完善体系等,技术措施有狠抓良种优化、加强桑园管理、配药发种与综合防治、推广省力化养蚕、推广应用方格蔟室外预上蔟技术、加强收烘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肥西县是安徽省重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技术推广和服务,蚕桑生产稳定发展,蚕茧质量明显提高。蚕桑业已发展成为合肥地区重要的特色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一些传统产业向现代化新兴产业方向改革,并运用先进的产业生产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而目前面临劳动力资源短缺的情况,蚕桑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随之出现劳动力劳务费高、蚕桑养殖污染环境等现象,使得蚕茧价格相对比较低,因而蚕桑产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目前,探索蚕桑养殖产业的发展出路是蚕桑生产面临的首要问题。下面就小蚕共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技术措施方面进行简单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盐城市是苏北地区蚕桑生产第一大市,也是全国著名的蚕茧生产基地。本文从分析盐城市蚕茧业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盐城蚕茧业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蚕桑生产是淳安县传统主导产业,梓桐镇是淳安县蚕茧主产区。全镇38个行政村,5838户,其中2548户种桑养蚕,桑园339.6hm^2,2004年饲养蚕种15250张,生产蚕茧664.1t,蚕茧产值1272.48万元。但我镇蚕桑生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蚕茧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盐城市是苏北地区蚕桑生产第一大市,也是全国著名的蚕茧生产基地。本文从分析盐城市蚕茧业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盐城蚕茧业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凉山州蚕桑生产已初具规模,现有桑树近6亿株,年产优质蚕茧7183t,蚕茧产量名列四川省第3位,蚕茧质量及出口量则名列全省第1。但是,当前面临烟桑争地、争劳力,养蚕成本增加,挖桑毁桑时有发生等问题,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确保凉山蚕业健康发展。(1)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领导,坚持发展蚕桑不动摇;(2)协调主要作物间的关系,求得共同发展;(3)狠抓蚕业基础,合理间套种,提高亩桑产值;(4)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张忠妹  张兆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15-6018
基于对浙江省嘉湖、浙西2大蚕桑主产区的实地调研,对198户蚕农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①浙江省蚕农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蚕桑生产风险高,政府对蚕桑产业重视程度下降;②目前浙江省蚕农生产组织模式有小规模分散生产模式和合作社生产模式2类,参与合作社的蚕农在蚕桑生产条件、蚕茧销售、抵御蚕桑生产风险均具有优势。基于上述调查分析,从政府、蚕农两方面提出稳定浙江省蚕桑生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四川蚕桑业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20年蚕桑产业发展数据,分析了四川省蚕桑产量变化、区域分布和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蚕桑产业发展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桑园面积逐步稳定,蚕茧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南充市、绵阳市、凉山州、宜宾市是蚕桑优势产区;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优势蚕桑产业带已基本形成,蚕桑产业中心南移趋势明显;劳动力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影响蚕桑产业发展,桑园面积、养蚕户数、发种量、蚕桑比较效益对蚕茧产量分布表现为正向相关;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和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成为四川省未来蚕桑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蚕茧质量的好坏不但影响蚕农的经济收入,更影响蚕桑产业的总体效益和持续发展。随着普洱市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蚕茧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凸显了出来。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蚕品种、桑叶质量、消毒防病、蜕皮激素使用、上蔟采茧技术、蚕茧收烘技术和干茧贮藏等。只有加大蚕桑辅导员、收烘技术人员和蚕农的的培训力度,及时发现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结合湘西自治州丘陵山区的区域特点,在分析当前蚕桑生产的现状、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从发展思路和规划、示范带动、生产技术、产业化经营、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湘西山区发展蚕桑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07,(2)
浙大三眠蚕养殖技术在湖州市获得成功缫丝,历来用四眠蚕茧。浙江大学依靠科技创新,利用三眠蚕茧缫制的超细纤度蚕丝已在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的湖州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超细纤度蚕丝及其制品的开  相似文献   

20.
绩溪县蚕桑生产下滑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在进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74-375,378
分析近年来绩溪县蚕桑生产产量下滑、质量下降的原因,提出通过推广优良品种、科学种养、标准化收烘、发挥合作社的作用等措施,以稳定蚕茧产量、提高蚕茧质量,为绩溪县蚕桑乃至安徽省的蚕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