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新型肥料在江苏省句容市小麦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效果,特进行了不同新型肥料的田间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肥施用普通肥料,基肥施用新型肥料能进一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有所增加,进而实现了小麦增产增收。其中,以基肥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Ⅰ型的小麦产量、产值较好,分别较基肥施用普通肥料的小麦每667 m2增加42.95 kg、103.08元;以基肥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含腐植酸)的小麦纯收入也较好,较基肥施用普通肥料的小麦每667 m2增加89.23元。  相似文献   

2.
在适宜氮素的基础上,采用增加磷,钾肥的投入,同时减少传统分蘖肥和返青肥的施用比例,增加基肥和后期拔节孕穗肥使用量的肥料运筹试验手段,达到了促进分蘖,延长花后叶片光合功能期,提高群体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和粒重,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小麦后期施用粒肥对其产量的影响,在上农二队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式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后期施用穗粒肥可以通过增加粒重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不施穗粒肥对照相比,施用穗粒肥处理小麦实收产量增加309 kg/hm~2左右。增产效果主要体现在千粒重上,千粒重增加2.6 g;但对提高穗数、每穗实粒数没有明显效果。施用穗粒肥处理小麦增加效益为673.62元/hm~2,穗粒肥尿素肥料成本为255元/hm~2,机械作业费用为45元/hm~2,施用穗粒肥处理净效益较不施穗粒肥对照高373.62元/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市700kg/667m2小麦高产创建所用的品种类型作材料,分析了不同穗型品种小麦在700kg/667m2超高产栽培中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互间的影响表现,指出在700kg/667m2高产栽培中条件下,不同穗型品种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穗粒重来实现的。大穗型品种超过35万穗/667m2因穗粒数剧烈下降而穗粒重表现明显下限趋势,中穗型品种超过45万穗/667m2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明显下降,穗粒重也表现出大幅度降低。但在各品种适宜的群体穗数范围内,中穗型品种穗粒重最稳定。在700kg/667m2小麦高产创建中,中穗型品种小麦为首选品种,其次是多穗型品种,在栽培中确保合理群体穗数,主攻穗粒重。  相似文献   

5.
硅肥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施用硅肥能够增强水稻抗纹枯病能力,增加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协调穗粒重结构,获得高产;施用硅肥能够提高水稻对氮、磷、钾的利用率。667 m2硅肥施用量,土壤高肥力地区20 kg,中等肥力地区60 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麦幅(20 cm)相间宽空幅(40 cm)种植模式下冬季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拔节孕穗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经济效益和化肥N偏生产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108.0 kg/hm2)化肥氮条件下,冬季施用12.0、18.0和24.0 t/hm2有机肥处理较不培肥对照分别增产小麦13.83%、17.81%和19.03%;小麦单位面积穗数随着冬季培肥量的增多而增加,小麦单位面位穗数和每穗实粒数随着拔节孕穗期化肥氮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根据新增纯收益率≥22%和边际成本报酬率≥1.5的经济效益显著标准,冬季培肥18.024.0 t/hm2配合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化肥能获得小麦生产的高产量和高效益;各冬季培肥处理的化肥N偏生产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麦幅(20 cm)相间宽空幅(40 cm)种植模式下冬季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拔节孕穗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经济效益和化肥N偏生产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108.0 kg/hm2)化肥氮条件下,冬季施用12.0、18.0和24.0 t/hm2有机肥处理较不培肥对照分别增产小麦13.83%、17.81%和19.03%;小麦单位面积穗数随着冬季培肥量的增多而增加,小麦单位面位穗数和每穗实粒数随着拔节孕穗期化肥氮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根据新增纯收益率≥22%和边际成本报酬率≥1.5的经济效益显著标准,冬季培肥18.0~24.0 t/hm2配合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化肥能获得小麦生产的高产量和高效益;各冬季培肥处理的化肥N偏生产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  相似文献   

8.
水稻施用硅肥能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以增穗、增粒而增加稻谷产量;我地水稻施用硅肥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产量与硅肥(SiO2)用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6.435x2+103.85x+459.14(R2=0.933 9),SiO2的最佳用量为2.71kg/667m2。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缓控型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缓控型肥料、常规肥以及配方肥等对小麦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缓控型肥料组小麦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均最高,分别为45.3万穗/667m2、46.2g;试验的缓释肥料组小麦产量574.9kg/667m2,与常规肥相比,增产71kg/667m2,增产14.1%;试验的缓释肥料组的收益最高,较常规肥增收190.4元/667m2。因此,缓控型肥料能够明显提高麦田肥力,增加产量及收益,肥料利用率与施肥效益明显提高,是可推广的小麦专用肥料。  相似文献   

10.
免耕小麦的拔节孕穗肥施用时间,一般比耕翻小麦提前近一个叶龄期,有利于增穗、增粒、增重、增产、增效.实践证明,免耕麦倒4叶至倒2叶期施用穗肥的穗形较大,每穗小穗分化数比对照多1.55~1.88个,退化小穗数比对照少1.81~2.22个,每穗实粒数比对照多2.6~5.5粒.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微量元素水溶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2014年4月8日至10月10日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量元素水溶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深绿、穗长长,分蘖数和穗粒数都比常规施肥有所提高,较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水稻分别增产41.5kg/667m2和42.8kg/667m2,增产率分别为6.72%和6.95%,经济效益分别增加99.5元/667m2和103.4元/667m2。因此,该肥料可以在新民市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期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结构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以每穗粒数最大rg=0.4812,千粒重次之rg=0.342 3,667m2穗数呈负向趋势rg=-0.2818;以遗传相关系数对产量作通往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每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强(P2.4=1.533 5),千粒重稍弱(P3.4=1.332 4),667 m2穗数较弱(P1.4=1.072 9);各分量对总决定度的相对贡献仍以每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另根据各产量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未来高产小麦品种,一定程度上可将大穗与大粒结合。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高产小麦育种的策略应稳定穗数,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美洲星液肥对小麦冻害恢复的效果进行了试验。供试药剂为安徽省农科院生产的美洲星液肥,供试小麦品种为新麦18。采用小麦受冻后进行叶面喷施的方法,重复3次。于收获后,通过室内考种、调查株高、穗长、小穗数、结实小穗、不孕小穗、每小穗粒数、每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667m2穗数和实产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该叶面肥具有促使小麦冻害恢复、增加小穗数、提高结实小穗数、增加粒重、提高产量、降低冻害损失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美洲星液肥对小麦冻害恢复的效果进行了试验.供试药剂为安徽省农科院生产的美洲星液肥,供试小麦品种为新麦18.采用小麦受冻后进行叶面喷施的方法,重复3次.于收获后,通过室内考种、调查株高、穗长、小穗数、结实小穗、不孕小穗、每小穗粒数、每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667 m2穗数和实产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该叶面肥具有促使小麦冻害恢复、增加小穗数、提高结实小穗数、增加粒重、提高产量、降低冻害损失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水稻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4造应用水稻控释肥进行一次性施肥技术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施用50%水稻控释肥穗数增加0.35%,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分别提高10.73%和7.13%,4造平均增产1.99%;施用生长调控型水稻控释肥在显著减少氮磷钾用量情况下,株高降低3~4 cm,穗数增加2.99%~9.67%,每穗实粒数增加3.51%,产量与常规分次施肥持平。由于减少施肥用工,降低肥料用量或增产,使50%、40%及30%控释肥处理每667 m2年增收节支分别达65.85、69.70、44.35元。说明一次性施用水稻控释肥具有较显著而且稳定的省工节肥和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农村科技》2006,(7):4-4
春播高粱出苗后40~50天,植株长出10片叶时,开始拔节,幼穗也开始发育,进入生长最旺盛时期,也是决定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一、重施拔节肥地力肥,基肥足,后期不会脱肥;若肥料少,只能够追1次肥的,应在拔节始期每667米~2追施化肥20千克;若地瘦,基肥少,苗弱,后期有脱肥的可能,可  相似文献   

19.
"扬辐麦4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于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为促进该品种在仪征市丘陵山区的推广种植,进行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扬辐麦4号"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总施氮量2 0 k g/6 6 7 m 2,基肥、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按5∶1∶2∶2运筹,氮∶磷∶钾比例为1∶0.5∶0.5,磷、钾肥基追肥各占50%,增施有机肥200 kg/667 m2的处理,小麦植株茎粗秆壮,抗倒能力强,穗型大,穗层整齐,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比对照增产3 2.5%,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氮肥运筹是迟播小麦实现高产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手段。现通过设置氮肥不同的基追比,研究了迟播小麦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结果表明,在较最迟适播期(11月10日)推迟8d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增加每667m~2播种量(由10kg增加到12.5kg)、合理氮肥运筹(每667m~2施氮总量为17.2kg,基肥与拔节肥施用比例为5∶5),仍能获得每667m~2产量448.57kg的高产。同时,通过合理氮肥运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氮肥利用率,但提高的幅度不大,需通过设定合理的产量目标、选用高效的肥料品种、采用先进的施肥机械和合理的肥料运筹方式,以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肥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