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宁市有两个国有林场,一个是邕宁县南州林场,二是武鸣县朝燕林场,均建于1957年底,经营面积15576.2公顷,其中有林面积12740.5公顷。“九五”期间,南州林场和朝燕林场在林种、产业结构调整、开展职工自营经济以及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改革取得了实效1.调整林种、产业结构坚持因地制宜,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改变了以往单一长轮伐期树种的模式,积极发展短轮伐期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果木林。“九五”期末,朝燕林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已发展到540公顷,占全场有林面积的13.…  相似文献   

2.
根据湖南黄丰桥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应用房室理论。建立森林结构动态模型,模拟、分析黄丰桥林场森林结构中林种、地类因子动态变化状况;建议减小无立木林地及非林地数量,控制竹林增长速度,预计调整森林经营方案后,将实现林场长远规划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林业经济改革的需要,以森林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为指导,对森工林场的森林进行初步分类,对原有的林种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林业产业。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编制集体林经营方案过程中,应用线型模型、运用微机运算手段对宜林地进行造林规划。根据辽宁西北部某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特点,宜林地立地条件类型,森林资源现状结构,以及多年造林经验,建立林种、树种结构优化模型,确定造林方式,规划造林林种、树种及其优化比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5.
益阳地区林种结构规划(原载《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86年第3期)是在农业区划和林业区划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历次林种划分的实际情况和大农业长远土地利用布局,按照林业区划划分的山、丘、湖三个林业分区对现有林进行了林种划分,对宜林地荒山湖洲进行了林种规划。对五大林种结构规划调整为:用材林由68.56%调整为58.2%;防护林由7.6%调整为14%;经济林由23.5%调整为21%;薪炭林由0.3%调整为6%;特用林由0.04%调整为0.8%。通过6年实践,区划成果已落实到山头地块和千家万户,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变成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了科技兴林,加速了应用步伐,取得了较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首先用层次分析法对镇海区各林种进行重要性排序,然后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有关参数及约束值进行预测,最后用线性目标规划方法建立模型,经求解得出林种结构调整结果,经分析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选用层次结构的层次分析法作为数学工具,对山西省秋千沟林场的林种和树种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对于“目标结构比较复杂,缺乏必要数据的结构优化问题”比较适用,可按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要有所侧重的原则,将各林种、树种的面积比例落实到合理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业生产必将逐步实行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合理的林种结构和树种结构是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就金洞林场的林种及树种结构的最佳模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辽东水源涵养林体系林种结构规划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目标灰色决策分析和层次分析两种家量分析方法,对辽东水源涵养林体系骨干工程建设林种结构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计算,两种结果都非常接近定性分析的林种结构比例,即用材林39.5%,防护林33.5%,经济林13.7%,特用林5.0%,薪炭林8.3%,从而验证林种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目的规划方法对箕山场现有树种、林种结构进行调整,以期该场在其特定的条件下达到最好的树种结构和林种结构,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模型解算结果可增加8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森林工程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森林工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木材采伐工程、迹地更新造林工程、抚育采伐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林内路桥工程和装备系统工程。策划和实施森林工程时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森林工程活动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置于首要位置,二是森林工程工艺系统要与作业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持一致。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及其生态过程决定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所以森林工程实施时,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保护要着眼于群落结构的连续性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要着眼于目的树种、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生境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保护要着眼于水土流失、土壤和地质性灾害。  相似文献   

12.
国外林区道路发展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林区道路是林业和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德国、奥地利等较早实现工业化的欧洲国家林道建设起步早, 现已形成了与本国林业生产作业体系相适应的完善的林道路网体系。奥地利林道密度已达到89 m/hm2, 德国超过100 m/hm2, 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也具备了密集的林道路网体系, 而日本、印度、韩国和俄罗斯林道配置水平较低。文中概述了这些国家林区道路的发展现状和经验教训; 针对我国林区道路总量不足、等级低下等严重滞后问题, 提出合理提高林区道路密度和等级, 林道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重视森林生态保护, 制定林道建设技术标准和规程,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姚庆  傅广升 《森林工程》1995,11(1):35-37
林道网的评价是对原有路网进行技术改造和森林开发中进行休道网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经过认真的评价,就难以作出林道网规划方案的科学决策。本文在深入研究林道网技术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并推荐使用林道网密度、适应性、顺达性、吻合性和平均车速等6项评价指标,从而使林道网的技术评价工作有了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以利于林道网的实际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4.
立足辽宁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点(中心城镇)"、"线(河流线、海岸线、铁路线、公路线、防护林带)"、"面(主要林区)"系统,综合考虑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林分状况、火险等级等实际,探讨利用河流、山脊、沟壑等自然条件和林道网、防护林带等森林生态网络元素构筑完整的封闭式生态防火网络体系.文中具体阐述了生态防火网络的设计原则与框架,提出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依靠科技,提高水平,强化管理,完善政策等生态防火网络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林区道路交通安全的资源救援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其不仅关系到车辆的正常安全运行,而且关系到发生灾害后救援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针对南方出现的雨雪冰冻灾害,从保障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方面分析了道路交通对森林资源救援的影响,指出发生雨雪冰冻灾害时道路交通运输所显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参考建议,包括加强林区道路交通灾害的预警、完善林区道路交通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实施、做好汽车轮胎胎冠的安全技术措施、轮胎胎冠形态优化、提高发生灾害后的防护抢修能力和加强林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等,为今后的灾害救援、减少次生灾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采伐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滨凡  吕任涛 《森林工程》2004,20(3):5-6,19
本文论述了森林生态采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森林生态采伐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保护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森林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参与式林业的方法,调查了小陇山林区社区参与天保工程的现状,分析研究了目前在国有林业企业内部、外部及天保工程项目设计、决策等方面影响社区参与天然林保护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社区参与天然林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森林资源丰富,林区道路建设历史悠久,密集而发达的林区道路及其现有林道改进方案保证了澳大利亚森林道路的良性有序发展,保障了森林和木材资源的可持续、综合和有效利用.文中概述了澳大利亚林区道路发展现状,包括林区道路“用者自付”原则下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以及林区道路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规划及建设规范等;分析了中国林业...  相似文献   

19.
森林经营方案是国有林场科学经营森林的法定依据,为探索现代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现代林业建设,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骨干示范作用。依据丽水市白云山生态林场的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了森林资源特点,确定了林场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编制了森林经营规划,提出了森林经营规划的重点。结果表明:在分类经营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原则的指导下,规划下一经理期人工造林更新面积18701亩,规划幼林抚育97136亩/次,规划抚育间伐面积18366亩,规划采伐总量48709 m3,前3年年伐量4519 m3。由此严格地按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至经理期末,森林蓄积量可提高10%以上,树种结构更趋合理,森林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森林生态优势将得到良好发挥,林场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可为国有林场科学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MapX控件开发基于GIS的森林防火应用系统是最常用的开发方法之一。但MapX没有提供空间拓扑关系,不能直接进行最优路径求取。为此,提出一种自行建立空间拓扑关系,进行最优路径求取的方法,结合林区车道、防火林道、生物防火林带,确定最优的林火扑救路线,制定森林火灾扑救决策,为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部分模块的开发提供一种新的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