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虚拟经济概念的阐释及其对现实经济的影响两个层面 ,说明虚拟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 ,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来认识它 ,接纳它 ,并使其为现实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00-101
阐述了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经济泡沫的类型和具体解决措施,总结了经济泡沫产生的必然性。旨在加强国家对于金融经济的宏观调控,避免经济泡沫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的由来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现象 ,它对各地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具体运作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必须认真研究和有效把握其要点 ,才能使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承欢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87-388,391
县域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阐述了对于县域经济理解的误区,指出县域经济不等同于特色经济、开放经济,还指出县域经济具有"三农"经济的本质属性,同时对芜湖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意在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业繁荣、农民富裕与农民进步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67-168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传统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主要介绍发展农业经济对于农业现代化、国民经济、小康工程的重要性,从围绕特殊抓调整、围绕效益抓调整、围绕市场抓调整、围绕措施抓调整四个方面加快贵州省传统农业经济向农机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追求增值而循环运动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当二者协调发展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促进作用;当虚拟经济超前发展时,容易产生泡沫经济;当虚拟经济滞后发展时,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要从中国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度的发展虚拟经济。  相似文献   

7.
推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孟月 《河南农业》2008,(18):25-26
本文在分析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整体发展滞后、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对外开放度不够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推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一是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二是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发展,增强县市工业经济实力;三是积极培育县域特色化经济;四是制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农业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契机。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形式显然已无法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积极推进与时俱进的农业经济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将主要围绕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共同构成了国家经济的主线,两者都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有效互动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表现出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不相适应的状况,因此,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促成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足欧美经济强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中围政府经济职能造成巨大冲击。为对应经济全球化,中国政府职能须进行相应转变:强化政府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的职能,弱化政府的微观经济干预职能,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强政府和社会巾介经济组织的建设;同时,中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有必要向公共服务职能过渡。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同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2)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湖北省经济发展同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单向因果关系。(3)耕地面积变化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经济发展的冲击对耕面积变化的贡献率达到19.28%;经济发展对来自耕地面积变化的冲击响应微弱,耕地面积变化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到0.69%。因此,要协调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矛盾,必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走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潘城文  张金顺  苏文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23-3523,3529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更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述了和谐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任志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79-8681
通过分析汉中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新模式——汉中经济捆绑发展模式。介绍了捆绑发展和经济捆绑发展的含义及类型,并探索了汉中地区实施经济捆绑发展的模式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农业生态经济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81-7682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该遵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进行农业生态经济建设;改善管理体制,抓实农业生态经济建设项目;提高科技研究效率,发挥科技在农业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经济建设规范与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贵州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贵州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对贵州省城乡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城乡发展不平衡日益突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人口贫困已经成为制约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瓶颈。为此,贵州应立足资源禀赋,在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农产业的同时,以现代特色农业为发展方向,深入拓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劳动力就地转移、全面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多位一体、统筹安排、整合推进、发挥政策合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尽快扭转城乡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6.
刘春艳  衣保中  刘雁  钟凤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213-1216
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既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又可通过一些机制阻碍经济增长。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表现为自然资源短缺和自然资源过剩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阻碍。资源短缺和资源过剩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和表现迥异,解决途径也不同。耕地作为人类最基础的生存资源,其数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以耕地资源相对丰裕度和人均GDP为分析指标,定量分析了耕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吉林省相对丰富的耕地资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增长;吉林省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与经济快速增长基本同步;耕地资源相对过多或过少都不是好事。  相似文献   

17.
根据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及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持续性、创新性、稳定性和分享性六个方面,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03-2012年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为变量,运用差异系数,对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的演变过程与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2003-2012年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区域间的差异总体呈波动缩小的趋势;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和创新性方面;在空间上,形成以昆明、玉溪、楚雄和大理为增长极,滇东、滇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较落后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可以为城市经济政策制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以绵阳市域经济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6~2014年绵阳市统计年鉴数据的筛选,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绵阳市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涪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平稳,而盐亭县、北川县、平武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直处于低发展水平;各区县(市)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仍处于不平衡状态。根据分析结果,结合绵阳市现有资源,对绵阳两区六县一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加快城镇体系建设,转变经济结构,增强城市辐射力;增强当地特色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发展;开创增收新型渠道提高居民收入,进而提高社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活力,以增强绵阳市发展的协调性,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强  李倔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61-6564
利用新疆近10多年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对经济发展规模、人均水平、产业结构、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对比,以及标准差、变异系数、罗伦兹曲线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新疆区域内部3大经济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并探讨了新疆经济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还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缓解南北差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与政治关系的反应,是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和最终解 释变量。学术派与社会学派两派的研究名目繁杂种类众多,但其最终结论都指向了意识形态对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肃清了 残余文化影响的新意识形态背景将主导经济发展二是古今交融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之间将 相互作用。进行意识形态背景的研究将有助于探寻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