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氨酸的衍生化及毛细管电泳定量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技术定量茶氨酸,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建立茶氨酸定量的新方法。运行缓冲液为pH9.8的0.03βmol/L四硼酸钠缓冲液体系,分离电压为28kV,分离温度为17℃,在360βnm下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缓冲液浓度对衍生化反应的影响,确立了衍生化反应的最佳条件。证实了4℃和25℃环境下衍生化产物可以稳定保存5天。测定了茶氨酸衍生化方法的性能指标:线性范围为0.2~5βmmol/L(r2=0.993),最低检测限为0.05βmmol/L。  相似文献   

2.
茶氨酸系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茶氨酸生物合成反应有两种代表类型:(1)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的连接合成反应(需ATP供能);(2)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的酰基转移反应。本文对茶氨酸酶促合成途径进行了综述,以此为茶氨酸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鸳  王贤波  成浩  周健 《茶叶科学》2007,27(2):111-116
研究了不同诱导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确定了较为优化的诱导表达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较高的菌体浓度对催化茶氨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L-Gln浓度可以提高茶氨酸的生成量,但是却降低了L-Gln的转化率;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最适pH是9.5左右,较为适合的反应温度是32℃~37℃。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DNS法,对影响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测定的酶解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反应条件对酶活力测定值的影响明显,其中,温度、缓冲液种类、底物种类及其浓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缓冲液pH及DTT浓度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测定该菌株果胶酶活力适宜的酶解反应条件为:温度50℃,底物桔子果胶S(igm a),底物浓度0.2%,缓冲液1/15m ol.L-1KH 2PO4-Na2H PO4(pH 5.2),DTT浓度为1.0m m ol.L-1。  相似文献   

5.
吡哆醛激酶(Pyridoxal Kinase, PLK)是维生素B6(VB6)代谢关键酶。从茶鲜叶中直接提取含PLK的粗酶液,经过硫酸铵沉淀、透析处理后,采用苯肼衍生化方法检测定PLK活性,并对其基本酶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时加入100%茶鲜重的PVPP,效果最佳。纯化后的茶鲜叶PLK比活力为0.737 nmol/(min·mg),纯化倍数为4.0;当有二价金属离子存在时,PLK才具有催化活性,其中Zn2+对其催化作用最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在pH6.0左右酶活力最高。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测得反应底物ATP和PL的Km值分别为19.3 μmol/L和53 μmol/L。  相似文献   

6.
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DNS法,对影响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测定的酶解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反应条件对酶活力测定值的影响明显,其中,温度、缓冲液种类、底物种类及其浓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缓冲液pH及DTT浓度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测定该菌株果胶酶活力适宜的酶解反应条件为温度50℃,底物桔子果胶(Sigma),底物浓度0.2%,缓冲液1/15mol·L-1KH2PO4-Na2HPO4(pH5.2),DTT浓度为1.0mmol·L-1.  相似文献   

7.
应用HPLC-PDAD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4~5叶初展的福云6号沙培茶籽苗各部位儿茶素类、嘌呤碱、氨基酸(茶氨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儿茶素类、嘌呤碱(咖啡碱、可可碱)主要分布于茶籽苗叶片及嫩茎,子叶下部含量明显降低;EGCG、茶氨酸在茶籽苗嫩叶中含量较高,并随叶片成熟不断减少,但茶氨酸以侧根和主根最为富集,其代谢前体氨基酸(Glu、Ala)在根部亦具较高含量。随着茶籽萌发,茶氨酸在胚根大量合成,初露紫红色嫩茎的茶籽苗根系茶氨酸含量达13.429mg/g鲜重。据此认为培育茶籽及其无性系幼苗,并以幼嫩根系为材料,有望成为茶籽综合利用及天然茶氨酸获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不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对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的耐药性,并且对抗性菌株中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R-H为抗性菌株,其ALS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菌株。酶学特性分析显示,TR-H菌株的最佳培养时间为84h,最佳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7.3,酶反应的初速度范围为0~60min。以丙酮酸钠为反应底物时,其米氏常数(Km)为39.41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232.2μg/mL·h。  相似文献   

9.
L—茶氨酸(谷氨酰氨基乙胺)——绿茶滋味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是由谷氨酸和乙胺在茶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在茶根中合成的。它在鲜叶中的含量为0.5—2%。业已证实在茶籽中茶氨酸有相当数量的乙胺曾转移到幼苗中的儿茶素分子上,这就支持了茶氨酸不是一终产物而是参与茶树其它化合物的生  相似文献   

10.
试验认为限制茶籽越夏的主导因素是温度。在适宜的湿度下,采用塑袋湿沙包装(湿沙与茶籽按5:1重量比例),放在5℃温度下,茶籽可以越夏,并能较长期地保存茶籽较高的发芽率和旺盛的活力。以5℃塑袋砂荐的茶籽活力指数最高,幼苗整齐强壮。0℃——1℃塑袋砂荐次之,室温砂荐最差。  相似文献   

11.
茶树体内的茶氨酸合成酶(Theanine synthetase synthetase,TS)和部分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家族成员都具有催化乙胺和谷氨酸合成茶氨酸的活性.我们将植物中这类与茶树TS序列高度相似,且具有茶氨酸合成活性的酶,统称为类茶氨酸合成酶(Analogue th...  相似文献   

12.
酶性氧化合成茶黄素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提取粗酶液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合成茶黄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利用捣碎茶鲜叶(不提取粗酶液)直接进行合成茶黄素试验以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反应体系中,茶黄素酶促合成的最佳条件(茶黄素总量)为:温度为30℃,反应体系的最佳pH值为4.8,底物浓度为0.9βg/100βml,酶源物浓度为28βg/100βml(以鲜叶重量计),通氧量为0.4βL/min,最佳反应终止时间是40βmin。其中温度和pH值是反应体系中两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P<0.05);通氧量也是影响茶黄素酶性合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茶籽含油量测定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测定茶籽含油量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着重对索氏萃取法进行了萃取溶剂、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项比较,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及参数。材料和方法一、茶籽:利用本所茶园茶籽经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茶籽萌发,缩短育苗时间,培育壮苗,提早成园,我们利用干热处理播种前茶籽,发现对提高种籽的吸水力,促进萌发和生长效果很明显.试验用贵州湄潭苔茶茶籽,经过筛选,其含水量为23.3%.试验分为40℃、50℃、60℃三种温度处理和对照,在温箱内处理五小时,再将试验茶籽放进清水浸种,浸至  相似文献   

15.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常使用分光光度法。本试验对目前常用的茶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提取工艺和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改进,考察了4℃浸提时间、离心处理、反应pH值及温度、底物浓度和反应终止剂对茶叶PPO酶活的影响,并对不同植物来源的PPO酶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最佳测定条件为鲜叶匀浆后4℃浸提12 h,8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酶液于pH值 6.0和37℃条件下,添加质量浓度为1.5%的邻苯二酚作为底物,反应10 min后使用3 mL 1 mol/L的偏磷酸终止反应,于46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改进后的方法测定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使用改进方法测定了福鼎大白(春)、福鼎大白(夏)、香蕉、苹果、皇冠梨和葡萄等植物的PPO酶活大小,发现福鼎大白夏季茶叶PPO酶活性高于春季茶叶,而香蕉PPO的酶活高于其他植物,这为使用茶鲜叶以外的材料制备茶黄素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酶法拆分DL-茶氨酸及其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DL-茶氨酸乙酰化为N-乙酰-DL-茶氨酸,利用本实验室筛选的有较高氨基酰化酶活性的真菌刺孢小克银汉霉9980(Cunnighamella echinulata 9980)对DL-茶氨酸进行拆分并对拆分条件进行摸索。结果表明:反应最适温度50℃,最适pH7.0,底物浓度0.5mol/L,湿菌体量4g/100βml,拆分时间30h,拆分率可达92%。产物经JK008阳离子交换树脂氨性柱分离,L-茶氨酸收率84.3%,[α] =8.1(c=2,H2O), 符合JP2000药典。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粉碎过筛的竹叶青茶末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茶氨酸,分别以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作为单因素自变量探讨各因素对茶氨酸得率的影响;并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以茶氨酸提取率为响应值优化竹叶青茶末中茶氨酸的提取工艺.茶氨酸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15、提取温度80℃和提取时间60 min.在此工艺参数下,茶氨酸提取率为44.12%,且纯度为91.23%(根据QB/T 4263—2011方法检测).说明响应面法优化茶氨酸提取工艺准确、可行,可用于竹叶青茶末中茶氨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运用碱提酸沉法从火麻籽中提取粗蛋白质。研究中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pH值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以火麻籽蛋白质的提取率为指标,确定火麻籽提取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提取时间1.58 h、提取温度49.54℃、液料比20.17:1、提取pH值10.99为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条件,实际最大提取率为24.47%。火麻籽蛋白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水杨酸对茶树光合性能、抗氧化特性及茶氨酸代谢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乌龙茶品种铁观音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对茶树进行叶面喷施水杨酸处理,对经水杨酸处理后茶苗的茶树光合性能、抗氧化特性、茶氨酸含量以及茶氨酸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喷施外源水杨酸处理后,茶苗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 <0.05);茶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其中,3.0 mmol/L水杨酸能显著提高POD活性(P <0.05);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降低;茶苗的茶氨酸代谢对水杨酸具有浓度效应;喷施适宜浓度外源水杨酸后,可提高茶苗茶氨酸的合成,从而提高茶苗茶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20.
以西瓜叶片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西瓜OCT酶提取的缓冲液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研究,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西瓜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粗提的最佳条件为缓冲液pH8.5、料液比1∶5、提取时间4 h。酶学特性的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8.0,最适条件下鸟氨酸和氨甲酰磷酸的Km值分别为8.34、3.73 mmol/L,V_(max)分别为0.22、0.32μmol/(m L·min)。金属离子Ca~(2+)、Mg~(2+)和Mn~(2+)对该酶活力有激活作用,而Fe~(3+)和Cu~(2+)对该酶活力起抑制作用。西瓜OCT酶提取条件的优化提高了该酶粗提的效果,为进一步纯化该酶奠定基础;对该酶特性的研究有利于对西瓜瓜氨酸合成代谢及抗逆调控作用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