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据美国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rvel H.Hunter提供的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的研究法,应用实验室分析、吸附研究、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泰安县黑麻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泰安县黑麻土在盆栽高梁上主要缺Zn、N元素,不施Zn、N处理的作物干物重较最佳处理(OPT)分别降低0.335g/盆和0.313g/盆;在大田苹果树上N是限制果树营养生长的主要因素,K是影响果树产量的主要因素,在OPT基础上减N的处理果树干周增长量和新梢生长量分别降低19.3%、10.7%,施K处理的果树产量比OPT增产19.1%。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抚州地区水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抚州地区中潴乌潮沙泥田水稻土样进行了养分状况综合评价,确定限制作物生长的养分因互及最佳施肥技术。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高梁作为指示作物时,土壤中主要缺N,P,K,S,Zn,Ca,盆栽中不施用这些元素相对产量只有45%,68%,79%,72%,70%,87%;水稻作为指示作物时,土壤中主要缺N,P,K,S,Zn,盆栽不施用这些元素相对产量只有42%,79%,58%,74%,9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K肥对水稻的生产有极显的影响,每公顷施59-98kg纯K,比对照增产306-417kg,增产率为4.5%-6.1%,增产显。S肥和Zn肥的试验则表明,在施用先进量N,P,K肥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kgS肥比不施S肥处理,产量增加153kg,增产率为2.13%;每公顷施用6kg纯Zn比不施Zn肥的处理,产量增加127.5kg,增产率为1.78%;S肥和Zn肥综合施用增产显,增产达372kg/hm^2,增产率达5.19%。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室盆栽与田间试验研究甘肃省高寒阴湿区黄绵土养分状况。结果表明,盆栽诊断黄绵土缺N、P、S和Zn,未表现缺B、Cu和Mn,Fe和Mo元素充足,N、P肥为大田该黄绵土种植油菜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S、B和Zn,土壤中不缺K,OPT中氮量适中。与OPT相比,减N、P、S、B和Zn油菜分别减产24.5%、27.1%、13.5%、16.8%和8.8%,而增加N用量则产量降低12.2%。推荐施肥N、P2O5、S、B、Zn分别为90、90、105、3.75、3.75kg·hm-2。盆栽诊断与大田平衡施肥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来指导大田试验。  相似文献   

4.
采用营养砂培法,以‘兴垦10号’为试验材料,设完全营养(CK)、缺N、缺P、缺K、缺Zn、缺Fe、缺NPKZnFe处理,研究玉米幼苗缺素症表现时间与叶绿素含量、生长特性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幼苗缺素症出现时期有一定差异且症状显著,缺N、缺NPKZnFe处理3叶期显症,缺P、缺Zn、缺Fe处理4叶期显症,缺K处理5叶期显症;缺N、缺P、缺K、缺Zn、缺Fe及缺NPKZnFe处理玉米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范围分别在0.050~0.435 mg/(g·FW)、0.021~0.360 mg/(g·FW)、0.071~1.018 mg/(g·FW),显著低于对照,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依次为缺NPKZnFe﹥缺N﹥缺Fe﹥缺Zn﹥缺P﹥缺K;缺素处理株高、茎粗、根长、根重、植株总重显著低于对照,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缺NPKZnFe处理各性状相比对照差异极显著,其次缺N、缺Fe对株高、根长有影响,缺N、缺P、缺K对茎粗、根重、植株总重、根冠比影响显著。为判断玉米幼苗生长情况与施肥方案提供了依据,同时表明河西走廊国家级玉米制种田应注重苗期水肥滴灌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秸秆全量还田引起的作物营养障碍因子作用大小,为秸秆全量还田精准配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南粳9108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土壤混合秸秆(1 kg土+5 g秸秆)加营养液浇灌的方法,在苗期进行N、P、K、Ca、Mg、S、Fe、Mn、Cu、Zn、B、Mo 12种元素缺素处理,研究不同营养元素对供试水稻苗期地上部分(株高、基茎粗、叶绿素SPAD)和地下部分(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缺素营养液处理的水稻苗期株高、基茎粗、叶绿素SPAD和根系主要形态指标基本上低于完全营养液处理(对照),其中缺N处理各指标降低幅度最大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秸秆全量还田引起的作物营养障碍因子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N、S、Zn、P、K、Ca、Mn、Fe、Cu、B、Mo、Mg,影响最大的元素是N,其次是S、Zn、P。为了更好地发挥秸秆全量还田改土培肥与增产提质的作用,应重视N、S、Zn、P等元素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岩溶地区土壤微量元素分布规律,选取广西6个不同岩溶地区的10个石灰性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样品共32个,进行微量元素Cu、Zn、Fe、B的有效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层次不同样品有效Cu、Zn、Fe含量差异较大,而有效B含量差异较小;有效微量元素含量自土壤剖面由上而下呈明显的递减性分布。此外,不同岩溶地区有效Cu、Zn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有效Fe、B差异显著;在岩溶地区,绝大部分土壤缺乏B、Zn,部分土壤缺Fe或Fe过高,而有效Cu比较适中,但个别土壤表层Cu、Zn含量过高。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来合理施用相应的微量元素肥料,增施有机肥才能获得作物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7.
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对奉新和铜鼓两地笋用林土壤的理化分析,吸附试验及温室盆栽试验,进行了12种养分的系统研究,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特点,初步研究了养分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奉新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亏缺顺序为P,N,K,S,Mg;盆栽不施P,N,K,S,Mg分别减产65.6%,47.7%,18.4%,15.3%,15.1%。铜鼓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专缺顺序为Ca,P,Mg,N;盆栽不施Ca,P,Mg,N分别减产88.3%,81.2%,42.9%,30%。  相似文献   

8.
硫素营养对高产夏玉米施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每公顷基施:0(CK)、36.3(S1)、413.85(S2)kg硫时,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为9784.5、10639.5、11322kg,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8.73%和15.71%,并提高了果穗长度,增加了穗行数、行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大。随着硫肥用量的增加,植珠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大,光合势、净同化率提高。CK、S1处理硫的积累强度为“M”曲线,开花、乳熟期为吸收高峰;S2处理为“N”型曲线。玉米生育前期,N、P、K的积累强度表现为S2>S1>CK,单株对N、P、K、Mn、Zn、Mg的总吸收量表现为S2>S1>CK。另外,缺硫时天冬氨酸升高,精氨酸降低。  相似文献   

9.
1试验情况 1.1供试材料供试叶面肥料有3个,施天力:氨基酸≥30%,Fe、Cu、Mn、Zn、B、Mo≥8%;活力素:氨基酸≥10%,Fe、Cu、Mn、Zn、B、Mo≥2%;迦姆:全N16%、有效P3%、K2O3%,Fe、Cu、Mn、Zn、Ca、B、迦姆素、氨基酸、EDTA等调节剂。  相似文献   

10.
为初步确定榛园榛树叶片黄化是否由缺Fe或缺Cu引起,对9个不同品种(系)、叶片黄化程度一致的平欧杂种榛树进行了叶面增施Fe肥处理,测定了处理前后榛树叶片内叶绿素和N、P、K、Ca、Mg、Fe、Cu、Mn、Zn的含量,并对两次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增施Fe肥能有效地使榛树黄化叶片转绿;单独增施Fe肥效果优于合施Fe、Cu肥;增施Fe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黄化榛树叶片内K、Zn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