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垩白是稻米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研究垩白发生的环境条件和遗传控制,对于选育和栽培优质水稻品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环境因素对稻米垩白形成的影响,以及农艺性状与稻米垩白的相关性;综述了垩白形成的遗传基础,展望了稻米垩白改良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稻米垩白是影响水稻品质的重要性状,本文分析了2009-2018年南方稻区籼稻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米率的变化趋势。综述了对稻米垩白形成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对杂交水稻稻米垩白的改良,尤其是籼粳杂交品种垩白的改良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稻垩白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是稻米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试验主要调查了15个不同粳稻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度和垩白面积,并对稻米胚乳细胞形态结构和淀粉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供试15个不同粳稻品种之间差异最大的垩白性状为垩白率,垩白面积次之,最后为垩白度,并且垩白率和垩白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对于不同的粳稻品种,其胚乳细胞的排列方式、淀粉粒的分布和垩白性状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同一品种之内, 垩白米与无垩白米的淀粉粒有明显差异,垩白稻米的透明部位和无垩白稻米的淀粉粒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视频显微扫描技术 ,结合计算机图形分析 ,精确考察了垩白分布不同的 4个 DH株系及其双亲的垩白大小 ,构建了单粒稻米垩白大小的检测体系 ;同时还对 6个早稻品系的透明度和垩白大小的测定进行了比较 ,初步探讨了视频显微技术在稻米垩白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垩白是指稻米中不透明的部分,也就是俗称的大米腹白、心白或背白。垩白有无及面积大小,直接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价格,特别是具有垩白的稻米易碎,加工品质低,适口性差。  相似文献   

6.
视频显微扫描技术在稻米垩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视频显微扫描技术,结合计算机图形分析,精确考察了垩白分布不同的4个DH株系及其双亲的垩白大小,构建了单粒稻米垩白大小的检测体系;同时还对6个早稻品系的透明度和垩白大小的测定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视频显微技术在稻米垩白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稻米垩白现状研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黑龙江省大量品种(系)的垩白品质研究结果分析,认为寒地稻米垩白性状与国优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垩白性状改良已经成为寒地稻米品质改良的主要问题。而且通过对垩白的遗传及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从育种技术方面提出了垩白性状改良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籼稻品种杂交后代垩白性状频数分布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籼稻品种杂交后代的研究表明,其稻米垩白面积为连续分布,在小垩白/小垩白组合中,分布曲线为单峰,主峰在无垩白处,且发生频率很高;在中垩白/中垩白组合中,分布曲线为不明显双峰,主峰与低谷之间的发生频率相关差不大,主峰在无垩白、小垩白、中垩白、大垩白处皆有分布,说明杂交后代垩白性状发生了广泛分离。遗传分析表明,籼稻品种杂交后工垩白性状主要受胚乳基因型控制,存在细胞质效应,说明杂交稻稻米要减少垩白面积应  相似文献   

9.
垩白是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综述了稻米垩白与稻米的其他品质性状间的关系,对垩白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以期对优质稻的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垩白对粳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10个粳稻品种(组合)有垩白稻米和无垩白稻米的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RVA测定值,并品尝鉴定了两类米的适口性,结果表明:垩白性状对稻米蒸煮理化指标和米饭食味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垩白是指稻米胚乳中不透明的部分,是稻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除了影响外观品质外,对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减少稻米垩白是提高稻米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入WTO后,我国稻米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其品质至关重要.如何提高稻米品质,尤其外观品质,减少稻米垩白,是稻农关心的课题.笔者根据他人科研成果,结合生产实践,就减少稻米垩白的栽培技术对策提出自己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高垩白、低垩白各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品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垩白品种的平均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直链淀粉含量、食味评分均高于低垩白品种,低垩白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糙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高垩白、低垩白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品质指标的垩白度、垩白粒率的变异系数最大,高垩白品种精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低垩白品种糙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高垩白品种垩白指标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糙米直链淀粉、食味评分均呈正相关,与糙米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低垩白品种垩白指标与其他品质性状间均呈正相关。由此可知,可通过育种手段提高食味值,改善稻米品质,保证稻米商品性。  相似文献   

13.
稻米垩白的形成及其调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就稻米垩白形成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细胞学特点、垩白形成与“源一库”关系以及影响垩白形成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相关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将现代试验设计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引入垩白形成机理的研究以全面定量地考察垩白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综合遗传和非遗传措施,改良稻米垩白性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攀西地区稻米垩白的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品种多栽培因素试验 ,分析了攀西地区稻米垩白性状的变异特征 ,结果表明 :籼稻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均大于粳稻 ,籼稻中杂交稻又大于常规稻 ,而各垩白性状的变异系数则相反 ;同品种垩白的大小因栽培地点和海拔高度而异 ,高海拔地区籼稻品种的垩白大于低海拔地区 ,而粳稻品种则有相反趋势 ;栽培措施对稻米垩白有显著影响 ,影响的大小因品种和措施而异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产梗稻为例,研究稻米外观分选对其食味品质的影响.根据外观品质将单-品种米样分为整米无垩白、整米垩白少、整米垩白多、碎米无垩白、碎米垩白少、碎米垩白多6个等级,分别测定6种米样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结果显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米粒垩白多少和米粒的整碎相关性显著;整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比碎米的低,胶稠度比碎米的长;垩白越少其直链淀粉含量越低,胶稠度越长.所以剔除碎米和垩白米能够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稻米分选不仅可以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还可以改进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香稻垩白性状的形成机理及培育优良品质的香稻新品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调查11个香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并对香稻品种胚乳细胞及淀粉粒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供试11个香稻品种间差异最明显的垩白性状为垩白粒率,其次是垩白面积,最小的是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成正比,垩白粒率越高则垩白度越高。不同香稻品种稻米胚乳细胞的排列方式、形态及其横断面淀粉粒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与垩白性状的形成存在一定关联,根据稻米胚乳中垩白形成的位置不同,可将垩白性状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3种垩白亚类。同一香稻品种,垩白米与无垩白米在淀粉粒形状结构及排列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但垩白米的透明部位和无垩白米的淀粉粒间无明显差异,且垩白度低的部位淀粉粒发育良好。【结论】香稻稻米的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密切相关,可用于香稻稻米品质鉴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进传统的稻米垩白度计算方法操作困难、准确率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稻米垩白度测定特征值提取的新算法。该算法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和积分学的相关理论计算稻米米粒的面积和垩白区域的面积,进而计算稻米垩白度,大大提高了算法的精准度,为稻米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稻米垩白的发生规律及改良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稻米垩白的概念与形成,垩白与食味的关系,并从遗传控制、环境因子、栽培因子3个方面阐述了垩白发生的规律及改良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无垩白或低垩白稻米的选育过程,用无垩白的母本与无垩白或低垩白的父本,且垩白大小对环境反应不敏感的双亲杂交,依据穗粒性状在F4代以前尽早淘汰外观米质差的组合、株系.  相似文献   

20.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稻米垩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通过对6种不同类型品种、4个温度处理的人工气候箱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灌浆结实前20d的高温条件会造成稻米垩白度的显着增加;低温对垩白形成的影响因品种类型不同表现一定的差异:粳稻品种对低温反应不敏感,籼稻品种在低温下垩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电镜观察证明,稻米垩白的形成与籽粒内部淀粉粒的结构有密切联系,胚乳淀粉结构松散,是稻米垩白形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