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水资源利用情况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同受纳水体的水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并以此计算了山东省2003—2015年水量与水质生态足迹,构建了宏观方面的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与微观方面的协调度理论,对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水生态足迹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水量生态足迹显示出明显的农业主导型;水质生态足迹计算中,地表与地下水质生态足迹比例约为3∶4;地表水质生态足迹中,2003—2009年硝态氮为决定性污染物,2010—2015年总磷为决定性污染物;地下水质生态足迹则表现为硝态氮主导.人均GDP增长与水生态足迹由弱脱钩的初级协调向强脱钩的中级协调转变,初步说明山东省水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呈现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水生态足迹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水生态足迹情况,利用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重庆市2000—2014年水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运用GRNN模型预测了2015—2018年城乡人均水生态足迹与人均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重庆市水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0.093 2亿hm~2增长到0.143 5亿hm~2。水资源承载力受降水量的影响,整体波动较大。水生态压力指数介于0.115 6~0.235 9之间,远小于1,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大。2城乡水生态足迹与水资源承载力有差异:农村总水生态足迹大于城市,但人均水生态足迹小于城市。农村总水资源承载力与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均大于城市。城市水生态压力指数大于农村,但二者都小于1,说明城市水资源利用程度高,但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也大。3预计2015—2018年重庆市城乡人均水生态足迹总体上都呈上升态势,城市人均水生态足迹将由0.386 64 hm~2增长到0.409 62 hm~2,增长了6%。农村人均水生态足迹将由0.276 50 hm~2增长到0.336 57 hm~2,增长了22%。城乡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水生态足迹增长将威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充分考虑重庆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布局,可促进重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河南省2005-2014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在考虑黄河客水情况下的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间河南省总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农业用水居于主导地位,累积贡献率为576.1%;2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降雨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相关系数为0.925 5;310年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水资源负载指数也全为Ⅰ,水资源利用前景不容乐观;4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相对较低,一直在0.35~0.42 hm2之间波动;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河南省总体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4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学回归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两种方法的耦合获取重庆市各区县水资源评价的原始数据,两种方法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水资源评价数据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建立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的模糊物元模型,对重庆市40个区县的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重庆市水资源分布空间差异明显,水资源丰富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的东南部和东北部,西部和中部区域水资源相对贫乏。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连云港市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水足迹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的研究中。以连云港市为例,计算了连云港市2008年的人均水足迹、水资源匮乏度、水资源压力、虚拟水赤字等评价指标,真实客观地分析了连云港市的水资源安全现状,从降低水足迹角度提出了应对水紧缺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营养素。现如今,随着各个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的利用也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水资源的污染特别严重。要想让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就应该积极地改善这些问题,并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笔者构建了水资源足迹模型,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和利用进行分析。根据统计资料,计算了南京水资源足迹和承载力,并引入万元GDP用水量和水资源压力指数以及可持续性能指标来分析南京市当前水资源状况。得出南京人均水资源足迹为1.070 0~1.257 8hm2/人,人均水资源承载力为0.393 3~0.627 4hm2/人。考虑到过境客水量,南京水资源呈弱可持续发展。通过工业和农业用水结构调整和技术支持,可以改善本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君 《节水灌溉》2007,(2):18-21
分析了湖南省水资源利用的3个区域性特征:洪涝灾害和季节性干旱问题严重;水利工程调蓄能力整体偏弱;节水护水意识不强,资源利用效率低.在此基础上选取能够反映区域特色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水资源利用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4个方面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给出了湖南省14个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的得分高低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在空间结构上看湖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呈现周高中低的态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和效率整体偏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利用压力、利用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为充分了解山西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基于水足迹理论分析了山西省及其各行政区2007-2016年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探讨了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对山西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近十年来山西省水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各行政区之间差异显著,其中运城市水足迹值最高,阳泉市最低。全省多年人均水足迹平均值为731.22 m~3/人。②水足迹结构在研究时限内基本稳定,农业水足迹占比一直保持在90%左右,工业用水小幅下降,生活、生态用水小幅上升。③山西省水资源自给率水平非常高,平均值为98.97%。除太原市外,其他地区水资源自给率均保持在97%以上。④山西省水足迹经济效益由2007年的28.13元/m~3上升到2016年的43.23元/m~3,各行政区10年间水足迹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⑤10年间山西省各行政区的水资源压力指数均大于1,整体水资源压力指数由2007年的1.96上升到2016年的2.24,说明山西省水资源利用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且地区差异明显。⑥山西省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之间除2013年、2014年外均表现为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分析了我国农业水资源分布特点,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了农业水资源存在着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污染和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和水质下降、农业用水效率低且浪费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实施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控制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污水、海水、雨水资源化以及区域水资源调度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理论,对2000-2014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协调系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新疆2020年、2025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显示:2000-2014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1.699 3hm~2上升到2014年的4.100 5 hm~2,年均增幅为5.86%。新疆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在1.400 3~1.585 2 hm~2,且有逐年缓慢减小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快速增长,人均生态承载力缓慢减小,造成生态赤字逐年扩大,人均赤字额由2000年的0.232 9 hm~2扩大到2014年的2.700 2 hm~2,赤字率由2000年的15.88%上升到2014年的192.82%。资源利用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协调度不断下降。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将上升到6.496 4 hm~2,2025年将达到9.586 4 hm~2。2020年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预计下降到1.294 7 hm~2,2025年为1.212 5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2020年下降到0.649 9 hm~2,2025年预计为0.478 0 hm~2。基于此,提出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缓解新疆生态赤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一些学者对水资源承载能力所作的定义,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一套水资源承载度指标计算和水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通过对计算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一定区域的某一时段,在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人均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求解是一个以配水系数为决策变量的线性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未确知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具有未确知性特征的复杂大系统。在未确知测度空间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通过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多指标综合测度计算以及指标定权等过程,实现对各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与排序。实例研究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这为信息不确定条件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南岩溶地区清镇市为例,采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模型对2005年清镇市区域生态足迹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与不同区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清镇市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5440hm2,超过了它的人均生态承载力;②清镇市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为2.1240hm2,表明清镇市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③清镇市2005年万元GDP生态足迹为2.8139hm2,高于中国西部的平均水平,资源利用为粗放消耗型。针对清镇市生态赤字的状况,提出了缓解该市生态压力、提高生态承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将小流域生态足迹分为生物资源账户生态足迹、能源消费账户生态足迹、污染消纳账户生态足迹3部分,从而为建设生态清洁小...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了当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此,回顾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起源和目前的理论研究进展,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是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水资源承载能力是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