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农牧交错带作为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互动、交融的产物,构成了中国西北区域社会发展中特有的历史地理形态。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宏观审视西北农牧交错带建构的过程,由于自然和人文因素的交互驱动,其时间上虽贯穿古今但阶段性明显,空间上则展现出连续性与散点状并存的特征。西北农牧交错带在自然环境上的过渡性与脆弱性、政治上的敏感性与"内边疆"性、经济上的共生性与互补性、文化上的混融性与多样性等丰富内涵,不仅赋予其若干代表性的历史职能,而且也构成了中国区域研究中最重要的自然与人文"界限"。  相似文献   

2.
运用游客到访率、年际集中指数、动态度、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指标,对2001~2010年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部分地级市入境和国内游客到访率年际变化不大,国内游客流随时间变动的稳定性高于入境游客流;2)在地区尺度上,入境和国内游客空间分布呈现出"晋中高,晋北、晋东南、晋南低"的空间格局,入境游客有向晋中地区集中的趋势,国内游客有向其他三个地区扩散的趋势;3)在市域尺度上,入境和国内游客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单核辐射结构"向"多核辐射结构"转变的趋势,空间分布趋于均匀,市际间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2024个古村落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空间统计、数理统计和历史文献法,对古村落地理格局及其分异机理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县域古村落数量和密度整体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特征,18类古村落分类形成“小聚居大杂居”的空间格局。2)县域单元古村落呈集聚分布模式,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极化现象突出,形成4个一级核心区、6个二级核心区和12个三级核心区。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常住人口、公路里程、第三产业产值、森林覆盖率、至县域行政中心距离和年均降水量是古村落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至县域行政中心距离、河网密度、森林覆盖率和公路里程是交互解释力增强的关联主导因子。4)古村落地理格局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生态和降水是基础性约束因子,人口和经济是空间格局演化的内在动力,交通和城镇发展是空间形态重塑的外在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空间集聚的精神纽带。研究还发现,随着公路里程、第三产业产值、至县域行政中心距离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古村落数量和密度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内蒙古为案例,运用DeepSentiBank解析了257633张地理标记照片的视觉内容,进而从游客感知视角分析了内蒙古旅游景观和视觉旅游形象的季节性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内蒙古四季景观各具特色,春季沙漠、夏季草原、秋季林木、冬季冰雪是游客在各季节感知的突出景观;2)自然风光是内蒙古各季节最为突出的视觉旅游形象;3)内蒙古游客在照片中的情感表达存在显著的正面倾向,且正向评价的游客比例远高于负向评价的游客比例;4)内蒙古自然风光、人物、设施、动物四类旅游形象呈现"中东部集中连片,西部稀疏孤立"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建筑、植物旅游形象呈现"稀疏分散,极核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对内蒙古旅游形象优化和旅游营销策略提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以POI为主的多源数据,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县域旅游要素的空间格局及要素关联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关中平原城市群县域尺度下各旅游要素的空间集聚性特征显著,总体以陕西三原县为椭圆中心,呈东偏北-西偏南方向分布,较陕甘交界地带,标准差椭圆在山西西南部延伸面积相对较大,基本格局与城市群区域扩展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契合。2)要素间空间关联性较差,尤其“食”要素在某些区域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较好地满足游客基本需求,旅游要素的空间格局有待优化。3)要素空间格局影响因子交互作用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解释力,即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自然环境等综合影响,其中以夜间灯光指数、常住人口数、旅游人次、旅游收入、高程、坡度等因子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宜居度时空特征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熵值法、回归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分别研究了2005年和2010年中国286座城市人居环境时空特征,并对宜居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得出:(1)2005-2010年,城市宜居度空间分布由"点状"向"团块状"转型;(2)宜居度呈东中西梯度特征且东部宜居度不断强化;(3)华北和华南地区城市宜居度增长较快,西部地区呈负增长;(4)全国得分内外部差异较小,区域得分内部差异较大;(5)全国关联中,宜居度与GDP、住房投资、城市绿化面积正相关,而与城区面积负相关;区域关联中,四个变量相关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兵马俑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网络点评内容,获取开放式语句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游客点评资料进行归纳式感知提取分析,并从历时性视角建构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游客感知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经过编码分析,提取出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游客感知评价的32个初步范畴,并总结归纳为5个主范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游客积极感知与消极感知评价;2)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的游客感知评价由出游期望、出游行为、旅游吸引物体验、配套设施与服务体验及游后评价五个维度共同作用、交互影响构成;3)出游期望、出游行为是构成游客感知的前提条件;旅游吸引物体验、配套设施与服务体验是影响游客感知评价的关键性因素;4)游后评价是感知的最终结果,其中期望差异、情感涉入和行为意图又会刺激并促使游客产生新的出行期望。  相似文献   

8.
9.
探究河北省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能够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支持。利用熵权TOPSIS法对河北各市2013年和2018年的土地市场化水平进行评价,进而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方法细致定量的刻画了河北各市土地市场化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河北省土地市场化水平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不断缩小;土地市场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以环京津地区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以外围地市为冷点区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从"热小冷大"到"热大冷小"转变,热点(包括次热点)区增加,冷点(包括次冷点)区逐渐减少;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因子影响力大小依次为人均GDP>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有效扼制网红景区出现"照骗"现象,提高游客忠诚,促进网红景区持续发展,以重庆网红景区为例,构建了目的 地形象对游客忠诚的作用模型,通过验证游客满意的中介作用与游客涉入度的调节作用,揭示了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作用下的游客忠诚形成机制与权变情境.研究发现:1)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对游客满意和游客忠诚均有显著直接效应,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出游率的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旅游发展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内旅游年人均出游率本底趋势线,从年人均出游率指标角度,分析预测我国国内旅游总体发展趋势。依据本底趋势线分析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的固有趋势,估算1989年政治风波和2003年"非典"危机对中国国内旅游造成的损失,最后对中国"十一五"期间的国内旅游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西安宣言》第一次专门以文物古迹"周边环境"为探讨主题,拉开了以独立视角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重点聚焦的序幕。目前旅游已成为体验美感和放松心情的一种活动,旅游者通常是将景区和周边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来感受的。周边环境从游客需求角度来说已构成体验景区的必要条件。景区周边环境价值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在周边环境中实施有效的规划设计和整治管理,因此有必要研究周边环境范围界定及影响因素。通过与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定界以及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划界方法的分析比较,主要运用实地调查方法,认为景区周边环境界定受到景区空间位置结构、自身特征,外部政策、甚至季相的影响,景区周边环境范围可依据景观外貌与氛围异质性边界的出现来判定。  相似文献   

14.
以种间竞争理论为依据,以山西重点景区乔家大院、壶口瀑布、云冈石窟和皇城相府为例,运用2009-2013年的旅游业、景区及其周边环境、区域经济数据和多渠道信息、素材,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法,论证如何优化景区周边环境空间开发格局来提高景区综合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周边环境与景区由竞争排斥到互补共生再到群落并存的连续过程实现,防止人工调控前后的两种极端,使周边环境成为旅游业集群带或旅游网络综合体.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绩,但旅游研究相对滞后,对内蒙古文化旅游资源的探讨也刚刚开始。遵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个性化原则、文化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美观性原则,构建旅游资源开发的RM IP模式框架,从资源、市场、形象、产品四个方面展开内蒙古中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以此来推动内蒙古中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并以期为内蒙古文化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西藏神湖拉姆拉措为例,对该地汉族旅游者出游的精神动机和游客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拉姆拉措的汉族旅游者出游动机可以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观光猎奇、休闲放松、加强联系、探索自我和神圣超越,但观光猎奇和休闲放松仍是多数人出游的基础动机,动机层次越高,所覆盖人数越少;该地的汉族游客可分为四类:加强联系型旅游者、探索自我型旅游者、以神圣超越为主导动机的需求多样型旅游者和观光猎奇型旅游者,并且,四类旅游者仅在宗教信仰和旅行伴侣上的分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品牌是旅游景区的重要无形资产,景区品牌价值货币化评估是景区资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旅游景区品牌价值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旅游者对景区吸引物与服务的认可与信赖。品牌权益是由品牌引起的价值增值,品牌权益与品牌价值成正相关。旅游景区品牌权益的大小取决于旅游者愿意为此品牌支出的溢价大小和旅游者的偏好程度,景区品牌价值量与景区产品的市场销量、品牌持续年限、贴现率有密切关系。通过游客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最大品牌权益法对凤凰山景区品牌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其品牌价值为5.73亿元。  相似文献   

18.
在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借助MatCONT软件对该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调节和系统情景模拟。研究表明:该模型在短期内基本符合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曲线,能够解释一般旅游地发展演化过程,而该模型的长期模拟过程则与Gunderson和Holling提出的适应性循环过程一致,即包括快速增长、稳定、释放和重组四个循环阶段;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化过程与当地管理者所采取的政策密切相关,通过政策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系统未来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以哈尔滨冰雪旅游为例,利用774名冰雪旅游游客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识别提取影响冰雪旅游游客满意度的6个主因子。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主因子及总体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游客整体满意度水平一般,冰雪旅游资源因子评价最高,门票价格因子评价最低。同时结合IPA分析法,分析得出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优势区、维持区、机会区和改进区。以期为提升哈尔滨冰雪旅游游客满意度,促进哈尔滨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2013年山西省70个A级景区为样本,选取景区级别、年龄、面积、类型四个关键变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因素对景区客流量的影响,并建立了A级景区客流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发现:(1)随着景区等级、年龄、面积的提高,景区客流量呈差异性增大;(2)由于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景区类型没有进入多元回归模型,景区等级和年龄对客流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而面积的影响相对较小;(3)2013年数据回归检验模型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为92%,2014年数据预测检验模型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为91%。结果证明,景区客流量与景区级别、年龄、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