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亚慧  黄丛林  李金鹏  马彦  董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145-11146,11150
该研究综述了RFLP、RAPD、AFLP、ISSR以及SRA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菊花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菊花研究当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了抗叶斑病菊花品种的筛选和鉴定,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分子水平对20个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Hangbaiju’)材料的遗传变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和聚类分析,共获得168条清晰可辨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35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0.36%,多态性较高。POPGENE32软件计算结果显示,20个菊花材料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49 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12 9,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58 8。UPGMA法将20个菊花材料分成3个类群。ISSR聚类情况与菊花对叶斑病的田间抗病性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菊花育种中作为早期筛选抗叶斑病品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范讳 《北京农业》2007,(4):16-16
"菊不盈尺",是对菊花株高的严格要求,也是评品菊花观赏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要做到"菊不盈尺"主要靠摘心,一般需2~3次.在反复实践中摸索出新的摘心方法,即先摘顶心.以后分批抹去全部腋芽、侧枝、养根护叶,逼地下茎萌发脚芽,最后齐土面剪除老茎这样从上到下逐层摘心除枝,诱导脚芽早出土并茁壮成长,最终开出硕大花朵,培育成矮壮型菊花,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菊花育种研究现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菊花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传统育种方法仍是菊花育种工作的主要方法,同时菊花分子育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培育菊花新品种开辟了新途径,并获得丰硕的成果。针对当前菊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并对今后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菊花观赏性状和农艺性状基因工程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是观赏植物中非常重要也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应用较早和较多的种类。1968年以茎段为外植体开发了菊花的组培技术,1989年发现了菊花对农杆菌浸染的敏感性,并因此而研发了农杆菌介导的菊花遗传转化技术。近20年来,菊花育种研究工作者借鉴植物学领域和农作物领域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花色、花型等观赏性状和病虫抗性、非生物逆境耐性等农艺性状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菊花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菊花品种表型性状与SRAP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与菊花重要园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菊花复杂数量性状的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遗传学基础。【方法】利用筛选出的19对SRAP引物组合对58个典型大菊品种进行多位点扫描分析。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软件,对获得的分子标记与这些品种的18个重要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58个大菊品种划分为5个亚群结构:平瓣类、管瓣类、畸瓣类、桂瓣类和日本品种亚群;通过关联分析,发现有6个标记位点与5个性状关联(P<0.01),其中与花部性状(花梗粗度、花瓣宽度、筒状小花数量)相关位点共5个,与茎部(茎粗度)相关位点1个,与叶部性状(叶厚度)相关位点1个,各位点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在0.0738-0.4791。【结论】利用SRAP标记可有效地对菊花进行群体结构的判断和划分。关联分析能够有效地找到与菊花表型性状关联的SRAP标记,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蒿种来源、播种、移栽、定植等方面介绍了银川市艺菊培育管理技术,并开展了艺菊嫁接试验。结果表明:艺菊适宜的嫁接时间为每年的4~6月,待蒿苗侧枝粗度达到0.3 cm以上时选择髓部尚未木质化的侧枝,采用劈接方式,用pvc小袋密封绑扎菊花接穗,嫁接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使菊花提前在非正常的开花季节开花,促进菊花反季节生产,以满足人们的赏花需要。我们通过对14个秋、冬季开花的菊花品种进行了黑暗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黑暗处理的反应不一样,有的能提前开花,有的基本上不能提前;有的在非正常季节能形成花蕾开花,有的则不能形成花蕾。表明了不同菊花品种对短日反应的不一致性。因此,生产上,菊花的反季节生产一定要选好品种。  相似文献   

9.
菊花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施替代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菊花病虫害严重制约着菊花的产量和质量,传统化学防控手段存在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弊端,化学农药防治减量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必然趋势,对菊花高产、优质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菊花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基础上,从农业防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3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菊花病虫害化学农药防治减量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菊花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菊花产业化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面临恶性竞争,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菊花生产要求较高的生产技术等十个产业化发展急待的问题,并提出八条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6-BA对菊花分枝的影响。[方法]以无污染、生长健壮的菊花组培苗的茎尖、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0.1、0.3、0.5、0.7、0.9 mg/L的6-BA,观察菊花的分枝情况。[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分析表明,0.5 mg/L 6-BA处理与其他5个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0~0.5 mg/L浓度范围内,菊花的分枝数随6-BA浓度的增高而增加,超过0.5 mg/L时,菊花的分枝数随6-BA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0.5 mg/L 6-BA处理的菊花的分枝数最多,分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地被菊地栽抗旱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地被菊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个地被菊品种(铺地雪、落金钱、紫勋章、新红)和早小菊(CK)为材料,抗旱性试验在防雨棚内进行,各品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缓苗成活后,整个生长周期进行控水试验,记录各品种的生长发育状况,比较它们的耐旱能力。[结果]在地栽控水的条件下,地被菊的株高、冠幅的增长率是逐渐降低的。4个地被菊品种的冠幅增长率、分枝能力、花朵数量、地上、地下部干物质量均大于对照早小菊。根冠比大小依次为:新红>落金钱>紫勋章>铺地雪>早小菊。在整个生育周期没有灌溉的条件下,地被菊植株仍然生长健壮且开花繁茂。[结论]新红、落金钱和紫勋章地被菊品种抗旱性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对怀珍珠菊的离体培养及试管苗的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6-BA2mg/L+NAA0.5mg/L芽诱导培养基、MS+KT2mg/L+NAA0.5mg/L芽增殖培养基适宜于带芽茎段通过腋生枝途径繁殖试管苗,其繁殖系数为5~10,是怀菊花优良品种快速繁殖的最佳方式;1/4MS+NAA0.1mg/L+PP3330.5mg/L有利于试管苗的生根,能使根早生快发,生根率可达93%,该方法为怀珍珠菊优良品种的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探讨菊花叶盘基因枪转化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基因枪转化方法应用于菊花的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以gus基因为报告基因,利用基因枪方法将其转入菊花外植体内,通过检测gus基因在菊花叶盘中的瞬时表达情况,分析了轰击距离、氦气压力、金粉用量、质粒DNA浓度、轰击后培养时间、轰击次数等参数对gus瞬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幼嫩叶片为受体材料,在射程为6 cm、氦气压力为7.584×106Pa,每枪金粉用量为400μg,质粒DNA用量为3μg,轰击2次的条件下,2 d后可检测gus基因的最佳表达活性和最高瞬时表达率。  相似文献   

15.
Shoot branching is regulated by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among hormones,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cent studies into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shoot branching have focused on strigolactones,which is a new area of investigation in shoot branching regulation. Elucid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D53 gene has allowed exploration of detaile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strigolactones in regulating shoot branching. In addition,the recent discovery that sucrose is key for axillary bud release has challenged the established auxin theory, in which auxin is the principal agent in the control of apical dominance. These developments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branching control and indicate that regulation of shoot branching involves a complex network. Here, we first summarize advances in the systematic regulatory network of plant shoot branching based on current information. Then we describ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synthesi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of strigolactones.Based on these considerations, we further summarize the plant shoot branching regulatory network, including long distance systemic signals and local gene activity mediated by strigolactones following perceptio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signals, such as shad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plant shoot branching.  相似文献   

16.
菊花叶片离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以菊花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植株再生,建立高效植株再生体系。获得诱导愈伤组织、芽和根的最佳培养基。在有6-BA、NAA的MS培养基上获得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在有2,4-D的培养基上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很低。带有愈伤组织的外植体转移到有6-BA、NAA的MS培养基上催化芽的产生,并筛选出能直接诱导芽再生的培养基(MS 6-BA(3mg/L) NAA(1mg/L))。AgNO3可明显提高芽的再生率。茎段在1/2MS和有IBA或NAA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的小苗在温室里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多头切花菊节间横切薄层不定芽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节间横切薄层(transverse thin cell layers,tTCLs)培养技术建立不定芽再生体系,可以极大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再生频率,并有效控制不定芽玻璃化的发生率。该研究以4个多头切花菊品种:‘Repluse’、‘Regan Elite Improved’、‘Regan Elite Sunny’、‘Regan Elite White’的节间tTCLs为外植体,筛选出不定芽分化所需的最佳生长素种类和浓度、最佳的外植体来源和取材部位,并通过调控琼脂浓度和培养温度来有效降低不定芽玻璃化的发生率。结果表明:试验中的4个品种都能高频再生,不定芽再生率都在70%以上,Ⅰ级节间的tTCLs更易于分化不定芽;不同品种对生长素的种类要求不同,0.1 mg/L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琼脂浓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培养温度过高都会增加不定芽玻璃化的发生率。该研究建立了4个品种的高效不定芽再生体系,为菊花的良种繁育以及转基因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不同抗生素对菊花品种“玉人面”叶片不定芽分化和无菌苗生长的影响,并对羧卞青霉素、头孢霉素的抑菌效果及菌株LBA4404、EHA105对菊花的侵染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玉人面”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叶片不定芽再生、无菌苗生根筛选的抗生素和临界耐受浓度分别为10 mg/L的G418、20 mg/L的卡那霉素;250 mg/L的抑菌抗生素不影响叶片外植体不定芽再生,两种抑菌抗生素均影响菊花苗的生长,总体规律是随抗生素浓度的递增,菊花苗生根数量递增,根长、苗高递减;两种抑菌抗生素均能很好的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并对“玉人面”有一定的侵染性。  相似文献   

19.
温室标准切花菊叶面积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个温室标准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预测模型。【方法】根据光温对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出叶和展叶速率的影响,通过不同定植期和不同品种的试验,以综合考虑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日长的生理辐热积为预测指标,建立了温室标准切花菊叶面积预测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模型对温室标准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的预测精度较高,预测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和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94和0.75。基于生理辐热积的预测模型对叶面积指数的预测精度比积温法和比叶面积法分别提高了48.2%和84.6%。【结论】本研究的叶面积指数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模型参数少,机理性强,可以为温室标准切花菊生长和外观品质的预测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地被菊匍匐性的遗传分析与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地被菊株型匍匐性的遗传控制,并寻找与匍匐性连锁的RAPD标记,为匍匐型地被菊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匍匐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盆栽小菊品种‘早意大利红’为母本,地被菊品种‘03(6)-12’为父本构建F1群体,从F1中选取株型表现为匍匐、直立和中间型的单株各1株,分别自交,构建F2群体,并以选取的3个类型F1单株为母本与‘03(6)-12’回交,构建BC1群体。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划分依据,统计每个群体中不同株型分离比,推测地被菊株型控制相关基因特点。此外,以 F1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株型匍匐/直立基因池,利用200个RAPD随机引物筛选与地被菊匍匐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通过遗传分析和 检验表明,地被菊匍匐/直立特性由1对不完全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微效修饰基因。筛选出1个与地被菊匍匐性状控制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A-10555。经过重复性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该标记与地被菊株型匍匐/直立位点遗传距离为7.96 cM。【结论】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的划分标准是可行的,通过F1、F2和BC1分离群体能对地被菊株型控制位点进行有效分析。获得的分子标记与株型匍匐/直立位点的遗传距离小,能用于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