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中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349份农牧民微观数据,从异质性农牧民多维满意度视角就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进行再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单纯以农牧民对补奖总体满意度作为补奖评价的唯一标准,易造成评价结果的高估。单纯以总体满意度来衡量禁牧区各类型农牧民,草畜平衡区补贴依赖型、农业为主型、农牧兼业型、均衡型与深兼型农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评价会造成评价结果的高估。2)农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多维满意度会因农牧民内部的异质性而存在差异。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补贴依赖型农牧民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最高,而对补奖账务公开的满意度最低;农业为主型农牧民对补奖方式与补奖账务公开的满意度在各维度满意度中均最低;均衡型农牧民对补奖范围与补奖发放时间的满意度均较高;高兼型农牧民对补奖方式的满意度最高,对补奖标准的满意度最低。3)异质性农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多维满意度的异质性会受政策异质性的调节。禁牧区牧业为主型农牧民对政策补奖方式的满意度最高,对补奖发放时间的满意度最低,而草畜平衡区呈现相反的结果;禁牧区农牧兼业型农牧民对补奖方式的满意度最高,而草畜平衡区同样呈现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补奖标准的制定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文中结合2013年锡林郭勒盟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数据,从牧民视角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下禁牧及草畜平衡补奖标准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实施的草原生态补奖标准过低,补奖标准的制定要由生态环境的需求方(以政府为代表)与生态环境的供给方(牧户)共同决定,满足“补奖金额=牧民减少的那部分牲畜所能创造的纯收入”;另外,补奖标准的制定要服从牧民意愿,应具有地域性、动态性;最后,补奖资金的发放应该采取“先减后补”的滞后方式,即牧户当年的草原生态补奖资金,在下一年按照统计的实际减畜情况进行发放.  相似文献   

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自实施以来,对我国牧户生产生活形成重要影响。作为面向牧户生计最重要的政策之一,科学评价现有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并探究如何实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牧户生计脆弱性之间的良性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文中基于OLS模型,使用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县304户牧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以综合测度牧户生计脆弱性指数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渠道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这一影响的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计脆弱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不同生计脆弱性牧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主要对低生计脆弱性牧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中高脆弱性牧户影响不显著。3)渠道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生态冲击性、收入多样性和可持续动能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牧户生计脆弱性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未来有必要通过降低牧户生态冲击性、提升收入多样性和增强牧户可持续动能推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并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化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进行促进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基于青海省牧户微观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政策显著影响牧户生产决策行为,且对不同区域牧户影响差异较大。2)牧户对草原补奖补贴响应差异较大。3)该政策促进了农区半牧区中小户的劳动力转移与草场流转,抑制了牧区大户的畜牧业生产积极性。4)退牧牧户与继续生产牧户的家庭特征差异显著。研究认为,草原生态政策对各区域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影响差异显著。政府应根据不同区域牧户的特征完善现有草原生态补奖补贴,这有助于提高牧区牧户生产积极性,促进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保障畜牧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牧交错禁牧区三期追踪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了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期内农牧户生计资本增量与存量对其减畜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经过两轮政策的实施,农牧户减畜行为发生率与减畜率不升反降,减畜形势依然严峻。2)两轮政策期内农牧户生计资本值均呈现下降态势,但第二轮政策期下降幅度相较于第一轮略有收窄。3)金融资本存量与农牧户减畜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拐点尚未来临,当前金融资本增量与存量的增加均会抑制减畜行为的发生。4)社会资本增量与存量的增加将显著促进减畜行为的发生,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减畜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自然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促进减畜行为的发生。因此,为更好地实现生态与生计并重的草原治理目标,应该合理运用金融信贷供给、拓宽农牧户生计渠道,引导劳动力要素的非农牧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6.
文中基于内蒙古自治区5大草原类型,运用2010年和2015年两期调研数据,建立二项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牧户是否减畜、减畜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内蒙古草原牧户减畜率达28.75%;牧户草场承包面积和畜牧业收入比重对减畜程度呈负向显著影响。2)草原补奖政策对是否减畜和减畜程度均起显著调节作用。3)草原补奖资金收入和牧户距公路距离对是否减畜呈现正向显著影响;民族类别、家庭收入、牲畜数量和草原类型对其呈负向显著影响。草原补奖资金收入和非牧收入比重对减畜程度呈正向显著影响;草原类型对其呈负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4年中国西部五省(内蒙古、青海、新疆、四川、山西)绒毛用羊农牧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GMM法对影响农牧户养殖规模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绒毛用羊单位养殖收益、单位养殖成本、农牧户个人及家庭特征、相关扶持政策对农牧户养殖规模均有重要影响,单位养羊收益与成本对养殖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畜牧良种保护与补贴政策对养殖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对农牧户养殖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养殖时长与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养殖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畜牧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金融扶持政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养殖方式及家庭劳动力人口等影响因素不显著,可能会成为制约绒毛用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在因素,应给与特别关注.最后从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化程度、技术推广与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6年中国绒毛用羊主产区(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农牧户微观调研数据,综合运用模糊数学法和似无关方程组对标准化养殖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技术、政策和农牧户个人及家庭特征要素对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均有重要影响,其中养羊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固定资产占养殖总成本比重对标准化养殖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工授精、选址和棚圈设计、饲养管理、饲料配制、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病死羊无害化处理、粪便及污水处理等技术变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种公羊补贴、能繁母羊补贴、人工授精补贴、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禁牧补助、贴息贷款等政策变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养殖时长、劳动力人数、是否加入合作社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草畜平衡奖励和年龄变量则对标准化养殖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有助于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转型,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对牧民生计、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未来的政策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政策评估反馈机制,不断提高生态奖补标准,完善奖补资金发放办法,着力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力求实现奖补手段的多样化,不断提高政策的法制化、系统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草地经营权流转是提高草地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草原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的主要途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是恢复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在国家大规模推进草原补奖政策的背景下,其是否影响牧户草地租赁行为是尚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文中基于青海省共和县和同德县599份牧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草原补奖对牧户草地租赁倾向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发现:一次型草原补奖与草地资源投入存在互补效应,对牧户草地租入倾向起到了促进作用;连续型草原补促进了牧业劳动力转移,提升了牧户草地租出倾向。机制分析表明,一次型补奖通过激励采纳舍饲养殖、增加贷款间接促进牧户租入草地;连续型补奖通过提升非牧就业间接促进牧户租出草地。以上结论总体上在纯牧区、老年户主家庭表现更为显著。因此,在今后的草原补奖政策可以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补偿标准,同时结合就业、金融等措施进一步促进草地租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沙尘暴在进入 90年代以来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其原因在于此期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暖化态势明显 ,人类超负荷开发资源加剧 ,从而导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但总体上仍属于正常的灾害现象。我国沙暴只能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 ,尘暴则可波及半湿润与湿润区 ,由此而论 ,北京的沙尘暴属于尘暴范畴 ,北京不会形成沙漠区。防治沙尘暴必须采取水、土、植被综合防治措施 ,基本对策是 :1 .搞好流域为单元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规划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 ;2 .增加地表植被复盖 ,搞好防护林体系建设 ;3 .减轻土地利用强度 ,恢复提高土地抗蚀能力 ;4.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依法建设生态环境。建议国家设立水土保持为主要职能的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 ,统一协调布署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5.
郁金香和百合是最重要的百合科球根花卉。病害是制约郁金香和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害和病原。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原真菌有镰刀菌、灰霉和炭疽菌;主要病原细菌有萎蔫短小杆菌、果胶杆菌属和迪基氏属软腐细菌;主要病毒有郁金香碎色病毒、百合斑驳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RNA病毒。主要植物病原线虫有短体线虫、茎线虫和滑刃线虫。线虫取食伤害郁金香和百合的根、鳞茎和芽,促进病原真菌和细菌对植物的复合侵染;毛刺属和拟毛刺属线虫除侵害郁金香和百合,还作为介体向植物传播烟草脆裂病毒。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线虫,南芥菜花叶病毒、草莓潜隐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等RNA病毒是与郁金香和百合相关的主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也介绍了鉴定这些病原的常规方法和新方法,为建立郁金香和百合主要病原的检测检疫体系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