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5个村寨的调查数据,从自然环境与生计资本两方面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受到当地气候环境与生计资本的双重影响。为了适应干热河谷的气候环境,农户大都选择以种植多季节蔬菜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以及周边打工相结合的生计策略。农户的各类生计资本中自然资本指数最高,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居中,社会资本指数最低。生计资本决定着农户生计类型,其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较多的家庭往往从事以农为主型生计,而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较多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农为主型生计。  相似文献   

2.
3.
以陕北佳县为例,从自组织能力、缓冲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贡献度模型识别生计恢复力主要贡献因子,并对提升农户生计恢复力的生计建设路径进行探究.结果 表明:1)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整体不高,其中自组织能力最强,缓冲能力次之,学习能力最弱;2)除自组织能力外,各地貌分区间农户生计恢复力以及学习能力、缓冲能...  相似文献   

4.
人类福祉指人类生活的一种良好且幸福的状态。沙漠-绿洲过渡带的农户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脆弱,其福祉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关注较少。本研究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的农户为例,建立符合地域特点的人类福祉概念框架和农户福祉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获取数据,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而分析农户的福祉认知情况并定量评价农户的福祉水平。结果表明:农户对健康、空气质量和耕地资源的认知最充分,对福祉的认知由低阶向中阶发展,但对更高阶的社交和精神需求的关注仍较少;2015年沙坡头沙漠边缘农户福祉综合分数为6.35,农户福祉的空间差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特征;其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生计方式、区位条件和住户类型。  相似文献   

5.
休耕补偿作为一种促进耕地保护的政策,就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言,需将补偿重点落到真正以耕地作为生计来源的农户上。文中运用机会成本法测算河北省平乡县不同生计来源农户的休耕(休耕的)机会成本,并构建了劳动力转移补偿模式。结果表明:1)农业劳动力休耕的机会成本为443. 2元/亩;非农劳动力休耕的机会成本为231. 4元/亩; 2)在劳动力转移补偿模式中,假定休耕面积不变,预计未来十年间农业劳动力的补偿总额将从基准年的739. 1万元下降至124. 7万元,非农劳动力的补偿总额将从基准年的794. 5万元增加到1115. 2万元,休耕补偿总额将从基准年的1533. 5万元下降至1239. 9万元; 3)当前的休耕补偿不仅未能着重补贴到农业劳动力上,且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使得休耕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旅游持续推进的影响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生活发生转变,影响社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推动农户生计方式多样化发展。基于此,探讨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生计策略转变意愿的影响机制。对研究区域内18个乡村,506户农户开展调研。结果表明:农户旅游收益认知、管理认知及政策环境认知正向影响其选择生态旅游作为生计策略的意愿,且管理认知的影响程度更大;同时农户成本认知负向影响其选择生态旅游作为生计策略的意愿。因此,管理部门应引导农户树立积极参与理念;各部门通力合作,逐步完善农户参与决策与解决问题的制度体系,提高管理信任度;多样化组织开展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户专业技能水平,可有效提高农户选择生态旅游作为生计策略的意愿。  相似文献   

7.
农户生计资产的构成决定了农户生计策略及生计多样性,厘清农户生计资产是实现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生计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文中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和可持续生计框架对贵州岩溶腹地典型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建立农户生计资产评价体系、测算生计资产综合值,比较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产的规律和差异性。研究表明:1)后寨河流域农户生计资产中物质资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是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中最主要的资产;2)自然资产普遍偏低,社会资产和金融资产差异大;农户生计策略从农业向非农业转变过程中,金融和社会资产的推动作用较大,应着眼于以金融和社会资产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扶持。3)石漠化发生率影响农户自然资产和物质资产。农户生计策略的多样性有利于降低坡耕地石漠化程度,更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生计资产。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牧民生计资产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农牧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芝地区农牧民生计资产中自然资本存量较高,但由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存量较低,导致无法形成最优的生计策略;2)当农牧民有比较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时,农牧民所采取的生计策略以非农业生计活动为主,当农牧民有较多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时,其粘性较强,农牧民不愿意放弃其原有的农业生计活动;3)增加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生计多样性,政府必须加大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使其具有较高的生计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农牧民生计水平。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且对半干旱区农民的生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中在此背景下,分析气候变化对案例区农民生计资本的影响,通过一个最优化模型求证受影响区农民生计策略的改变,同时给出了该区具有操作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作为激活农村土地这一重要发展要素的基础性政策,近年来农村土地确权被寄予了最大关注和期望,甚至被称为二次土改。为从农户层面考察农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文中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生计多样化视角入手,采用Heckman-Probit两阶段模型,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关于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对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总体评价并不理想,影响评价结果的显著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土地经营规模、村庄类型、农地确权政策了解程度、土地产权处置能力认知、土地产权交易能力认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作用。同时,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对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和界定土地产权结构、培育和增强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大对农地确权政策的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退耕还林项目对缓解贫困的影响,文中以甘肃南部武都区为例,通过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结合180份调查问卷,建立了适合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生计综合能力指数体系,并对参与该工程的农户进行了比较分析。经分析,退耕后,参与项目的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一般农户在人均纯收入和生计综合能力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且绝对贫困人口受益最大,而富裕农户在上述三个方面却发生了倒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参与性理论与方法对大南沟流域的退耕还林(草)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不同退耕方案对农户经济、水土流失等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南沟流域退耕还林(草)的基本动态过程。认为参与性理论与方法能将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农户经验很好的结合,在我国目前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文中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北方农牧交错区宁夏盐池县与内蒙古鄂托克旗329份农牧民调查数据,对农牧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分析了生计稳定性以及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牧民生计资本总值普遍不高,样本均值介于0.21-0.27之间,且生...  相似文献   

15.
国家"十四五"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是重点,由此理解易地扶贫搬迁导致的移民生计策略改变、家庭收入增加的影响因素是关键.本文利用云南省怒江州515个入户调查数据,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生计策略与家庭收入差异;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移民收入回归模型,分析核心生计资本等因素对不同生计策略移民家庭收入贡献的...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修平  周杰 《干旱区研究》2008,25(1):125-130
基于1988年与2003年两期TM影像,综合遥感与GIS技术以及马尔可夫模型,分析了西安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城镇建设用地、果园以及未利用地面积增加,而水体与农用地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是以侵占大量的农用地为代价的,从而导致粮食安全问题变得突出,水体面积的持续减少使矛盾加剧。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理论趋势值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以各类型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的趋势最强,显示了研究区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阶段;最后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农用地、林地面积和水体将持续减少,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张的矛盾将变得尤为突出。因此,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以提高单位土地产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与植被恢复活动,保护当地的生态与环境。  相似文献   

17.
18.
以张掖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变化数据为基础,利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及计量地理学方法对张掖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多维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2)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多样化低,土地利用类型单一。3)近11年来,交通运输用地增加最为剧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变化不大,总体有略有上升,土地利用的信息熵总体增加,土地利用整体趋于无序性。  相似文献   

19.
以2000和2007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动态度、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数学方法定量分析黑河中游典型绿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7年间黑河中游典型绿洲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建设用地增加幅度明显,未利用地、草地、水域、林地不断减少,开垦未利用地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2)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响应,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好转,EV值从2000年的0.1191上升到2007年的0.1207,同时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甘州区和临泽县环境有所改善,高台县环境质量下降;3)生态环境质量表现出总体改善和局部恶化的情况,大面积未利用地的转出和草地的恢复对生态环境改善贡献度最大,草地和沼泽的退化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米脂县孟岔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农户问卷,将研究区农户划分为种粮农户、打工农户、种果农户、种粮兼顾打工农户等四大类,并利用GIS、GPS技术将土地利用的空间信息和农户微观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与特征联系起来.随后使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建立了不同类型农户的两两博弈关系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 (1) 农户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并考虑了其他农户的决策行为对其产生的影响,孟岔村最终形成了"少数农户承包旱地经营果园,部分农户承包水浇地,部分农户完全脱离土地外出打工,大部分农户农忙时种粮和农闲时打工"的土地利用和家庭经营模式;(2) 上述土地利用模式使研究区域土壤侵蚀量有了明显的降低并有效地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