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机械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陟 《农民致富之友》2014,(10):180-180
谷子渗水地膜机械穴播技术是一项节水、省工、增产的技术。可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渗水、保墒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谷子进行渗水地膜机械穴播每亩播7000穴,3-4万左右苗,从而达到谷子少间苗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和间苗困难的问题,可以起到减少繁重间苗工作量,对谷子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及产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渗水地膜穴播技术促进谷子等作物生长发育,是一项旱作高产技术,研究其推广范围与相应的扶贫效应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谷子渗水地膜穴播技术及增产效应,调查其推广区域及扶贫效果,发现该技术在山西省推广种植过程涉及大多数地区,贫困县占比为50.0%~100.0%;该技术使农民增产又增收,典型贫困县增产幅度为37.4%~89.0%,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显著增加。渗水地膜机械化高产穴播谷子免间苗技术将科技创新与特色杂粮产业相结合,随着其推广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规模的发展壮大,将带动贫困群众依靠科学技术,开辟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脱贫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谷子旱地渗水地膜全覆盖精密穴播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山西普通地膜旱地谷子产量不断降低,渗水地膜由此发明并运用于旱地谷子种植。渗水地膜和2MB-1/4型铺膜穴播机组装配套形成的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是旱地谷子高产示范模式。连续2 a在山西省神池县红崖子村进行了渗水模式和普通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模式增产效果明显,水分利用率、地积温、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等综合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合理的非均衡群体结构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技术是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发的渗水地膜、播种覆膜一体机成果及专利技术产品与精量机穴播、免间苗、密植等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的一项高产栽培新技术。适宜在山西省中北部山区、丘陵区及广大的干旱冷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设渗水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种植3个处理,研究3个处理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及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在降雨稀少时,具有蓄集小雨及保墒的作用,有利于谷子等旱地作物出苗;在夏季高温季节,具有调温、透气、蓄墒的效果;在促进谷子生长方面,渗水地膜覆盖种植,谷子株高高于其他2个处理,产量较露地种植提高49.6个百分点,较普通地膜覆盖提高23.6个百分点,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1渗水地膜穴播谷子技术推广,带动贫困户增收明显忻州市耕地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旱坡地,无霜期短、温度低、干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持续干旱,直接影响到了谷子的播种,影响了渗水地膜项目的实施进度;五台县渗水地膜覆盖与普通地膜相比,增产率为13~19%,今年渗水地膜谷子3万亩,受益贫困户9500户;代县全县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面积13万亩。主要推广了渗水地膜穴播谷子种植技术,示范地点胡峪乡望台村,面积150亩,平均亩产谷子310公斤,亩收入1240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探明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谷子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挖掘谷子生产潜力。本试验从谷子生育期、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对谷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播种相比,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能提前谷子生育期3~5d,显著增加谷子灌浆期光合作用,提高叶片SPAD值,对谷子农艺性状作用明显,产量达到3885.69kg/hm2,较露地处理分别增加86.57%、32.63%,穗重、穗粒重增加显著。同时,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谷子抽穗开花以后要优于普通地膜,产量较普通地膜增加8.81%。可见,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效果较好,可进一步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渗水地膜(降解)配套旱作高产技术运用渗水地膜覆盖起到增温、保墒、保水和保肥效果。该文从整地施肥,土壤、种子处理,覆膜播种,机械应用,定期查苗放苗,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高粱配套旱作高产的技术要点。采用精量穴播主要解决高粱免间苗问题,提高了田间管理效率。通过几年实践试验,对比种植效果可知,该技术有效提高了作物光、温、水、土、气等资源综合利用率,是旱作区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本技术是引进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发的降解渗水地膜、播种覆膜一体化成果及专利技术产品与精量机穴播、免间苗、密植等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的一项高产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宁夏谷子栽培技术,探索适宜宁夏不同生态区的栽培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4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生态区谷子生育期、株高、穗长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各生态区,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膜侧穴播均可不同程度增加谷子株高、穗长和产量,并且缩短了生育期;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谷子种植宜采用渗水地膜波浪...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子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1.30%、47.89%、48.39%、41.63%。产量增加48.57%,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干物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渗水地膜穴播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子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1.30%、47.89%、48.39%、41.63%.产量增加48.57%,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于物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渗水地膜穴播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温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设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三个处理,采用拉丁方设计,研究了谷子生长期间土壤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在谷子生长各时期,渗水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温效果优于普通地膜;渗水地膜覆盖在谷子生长前期温度高于露地,在谷子生长中后期温度低于露地。  相似文献   

14.
夏播旱地谷子渗水地膜穴播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技术对夏播谷子产量的影响机制,测定并分析了谷子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植株农艺性状以及抽穗期功能叶光合性能等生理指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不浇水、降雨量356 mm的情况下,渗水地膜穴播栽培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48.57%。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在各生育时期的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对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表现为株高略高于对照,茎秆粗壮,穗子较大;抽穗期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主要功能叶片的叶面积高于对照,说明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抽穗期个体和群体叶面积较大,有效光合面积增加,光合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是增产的关键;在群体亩穗数和出谷率相当的基础上,个体产量要素单穗重、穗粒重显著提高,使产量大幅提高。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了45%以上。渗水地膜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穴播既保证了群体顶土出苗,又减少了多余谷苗对水肥的浪费,因此,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可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谷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谷子化控免间苗新技术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研究成功的一项实用技术成果,于2001年9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项技术省工节资,操作简便,平均省投工2-3个,节省工费40元左右。该技术不仅解决了谷子栽培上的一大难题,使谷农从繁重的间苗劳动中解脱出来,为谷子的大面积机械化种植开辟了道路,而且对需要间苗的其他小粒作物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谷子是我国的特色作物。小米是中国北方居民不可或缺的传统食物,是改善人们膳食结构的重要食粮。针对谷子生产中生产技术仍然十分落后,间苗、除草、收获仍依赖于人工操作,不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问题,研究了谷子农艺与农机结合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并针对谷子田病虫草害的防治提出了一次性防除的轻简高效技术,对谷子间苗、中耕、收获、脱粒等环节省工节资、增加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渗水地膜杂粮旱作高产技术创新团队研究开发渗水地膜机械化旱作技术,实现小雨资源高效利用,有效提升作物产量,助力科技扶贫。在2018年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会议上,团队代表以渗水地膜机械化旱作技术做典型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可,"相关技术值得在更多的地区推广"。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而干旱缺水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高效利用水资源是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旱地农业发展历史最久的国家之  相似文献   

18.
宁夏海原地区位于干旱地带,谷子是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当前谷子种植面临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宁夏海原地区“张杂谷13号”谷子进行3种不同类型地膜(渗水地膜、生物降解膜和全降解生物智能地膜)、不同覆盖技术(半膜覆盖、全膜覆盖)的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常规地膜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谷子根系发育快,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技术。因此宁夏海原地区谷子进行常规地膜全膜覆盖栽培后增产明显,经济效益高,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张杂谷"系列杂交谷子新品种,具有高产、耐旱、节水、省工、优质、适宜机械化栽培等特点,在华北、西北、东北14个省(区、市)大面积推广应用1 000多万亩。2011年起,在蔚县开展谷子艺机一体化技术研究,示范成功了谷子除草剂使用技术,摸清了旱地谷子播种保苗规律,研制成功了小颗粒谷物旱地精播机,引进示范了渗水地膜及其配套的全膜覆土沟播机、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和谷粒烘干机等系列谷子生产机械,实现了张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黄土高原旱作丘陵区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和谷子产量的影响,于2021—2022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渗水地膜(T1)、普通地膜(T2)、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T3)3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以不覆膜(CK)为对照,测定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的谷子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等指标,并对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降解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T3)30 d后开始出现降解,到150d地膜出现网状裂纹,大部分地膜破碎成小块,单位面积降解率平均为54.3%。覆膜处理下谷子全生育时期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16:00时土温达到最高,10 cm土层处3种地膜处理较不覆盖处理升高0.5~8.0℃,20 cm土层处升高0.3~6.5℃,在气温较高时,T3处理的土壤温度较T2处理降低0.5~3.5℃。与不覆膜(CK)相比,各覆膜处理均可使耕层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升高7.8%~38.1%。地膜覆盖能显著提升谷子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T1、T2和T3处理相对于CK平均增幅分别为37.7%~91.2%、37.2%~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