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21年大丰区新丰镇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重发,严重影响该镇小麦稳产、高产。该文对大丰区2021年度小麦两大病害重发特点、重发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绿色防控经验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苏北沿海地区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及绿色统防技术集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丰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常年种植小麦5万hm~2。分析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提出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从根本上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对江苏省及周边省份小麦白粉病绿色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重发时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三唑酮、醚菌·氟环唑2个药剂,分别于零星见病期、始盛期、盛病期3个时期用药,研究重发年或重发田块小麦白粉病的药剂防治策略。[结果]淘汰三唑酮,筛选合适的药剂如醚菌·氟环唑等,与纹枯病防治结合,适期提早用药,有效控制病害大流行。[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2012年阜宁县小麦白粉病发生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减轻当地小麦白粉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重发原因一是秸秆还田面积增加。近几年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带病秸秆存留在田间,有利于土壤中菌源累积,导致小麦白粉病重发面积增加。二是病害发生期提早,防治不及时。据调查,2013年之前小麦白粉病发病期大多在4月上旬,而近几年该病的发病期提早到3月上中旬。加上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危害部位相对隐蔽,通常在植株的中下部或叶片背面,多数农户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重视,习惯等到4月上旬小麦抽穗扬花期与赤霉病一起防治,而此时白粉病已发展到高峰期,用药已不能有效控制其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6,(6):108-109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期长,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均可被病菌侵染,尤其是小麦抽穗期最为严重。近几年,其在贾汪区发病率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笔者分析了近几年小麦白粉病的重发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麦白粉病、赤霉病是洪泽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重发年份下具有为害损失重、防治难度大的特点,为了解50%叶菌唑WDG在我地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2020年在小麦扬花期间开展了药效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对两种病害的防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马勇  钟腾 《现代农业科技》2015,(12):137-138
就近年来建湖县小麦白粉病发生逐年加重的现状进行研究,2010年、2011年为中等发生,2012年为偏重发生,2013年、2014年为大发生,主要分析了当地白粉病重发的气候、耕作制度、品种等原因,并提出通过品种替换、药剂防治和加强农业管理等措施来减轻小麦白粉病危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宿迁市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连年重发,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通过总结分析小麦病害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提早防治、选准药剂等有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徐淮地区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与发生特点,分析出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控策略,为指导徐淮地区农户的科学防治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小麦白粉病、赤霉病是淮安市洪泽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重发年份具有危害损失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为了明确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在淮安市洪泽区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2020年在小麦扬花期间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300 g/hm~2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的防效较为明显,一般年份可在小麦扬花初期用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225~30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药后7 d左右再喷1次。  相似文献   

12.
每年,小麦病虫害常有发生,其中蚜虫重发区域较广,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吸浆虫、麦蜘蛛在部分小麦种植地区发生严重,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流行风险较高.为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危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虫口夺粮,特制订本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从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召开的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上了解到,预计2016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呈重发态势,程度重于常年,接近上年,小麦赤霉病、穗期蚜虫呈大发生态势。病害发生面积高于常年小麦中后期病虫以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为主,叶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  相似文献   

14.
宝应县12个小麦新品种的种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于宝应生态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主导品种,引进12个小麦新品种(系),组织大区集中种植展示。结果表明:在迟播及赤霉病、白粉病等重发的情况下,科丰1号、扬辐麦4号综合丰产稳产性、抗病性均较好,抗倒性强,建议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光合生产的模拟模型。【方法】以小麦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不同接种程度的小麦白粉病试验,明确白粉病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量化白粉病对小麦的生理影响;基于单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面积指数(LAI),实现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与作物生长模型(WheatGrow)的耦合。【结果】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单叶Pn和LAI均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CK)相比分别平均下降18.81%和23.41%,且与初始接种程度相比,发病时期对小麦Pn和LAI的影响更为严重;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平缓期、指数爆发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各处理下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符合Logistic函数,基于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影响的拟合结果,构建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用以反映白粉病对小麦生理指标影响的胁迫效应;基于WheatGrow模型的光合生产子模型,结合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提出模拟白粉病对小麦叶片Pn  相似文献   

16.
正一、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河南省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根据调查,河南省小麦上发生的病虫草害有100多种,对小麦生长危害严重的有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地下害虫、蚜虫、吸浆虫、红蜘蛛及杂草。目前,河南省小麦长势较好,丰收在望,做好后期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河南省小麦4月初从南到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灌浆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多发、重发时期。根据河南省往年小麦生产情况和病虫发生规律综合分析,预计河南省小麦中、后  相似文献   

17.
小麦白粉病抗源筛选及抗源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 C.f.sp.tritici Marshsl)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通过对359份小麦材料进行白粉病鉴定,筛选出抗白粉病或对白粉病免疫的人工合成小麦材料6份、小麦稀有种21份,推广品种1份。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传播速度快,严重影响小麦的生产安全,因此需要加大对小麦白粉病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危害。本文分析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特征,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病害最有效的措施,而合理利用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基因对小麦持久抗病育种十分重要。从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小麦白粉病致病机理、抗病基因鉴定、基因定位及成株抗白粉病基因有效利用,可为我国小麦白粉病持久抗性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20.
扬麦12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麦 12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合作 ,育成的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 ,2 0 0 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会员审定。该品种在多年的试验示范中表现产量高 ,稳产性好 ,较对照扬麦 15 8增产 2 .6 4%~ 8.2 %。中抗至高抗白粉病 ,中抗赤霉病和纹枯病 ,抗倒性较好。容重约为 775g/L ,粗蛋白含量 11.9% ,湿面筋 2 4.9% ,沉降值 2 5ml,吸水率 5 7.6 % ,稳定时间 2 .8min。可作为我国南方馒头和面条小麦生产 ,适宜于长江中下游淮南麦区种植 ,尤其适宜白粉病重发地区 ,可作为扬麦 15 8的替代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