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中基于江苏省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奖惩政策对农户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意愿及行为产生偏差的抑制作用。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虽具有较高回收意愿,但缺乏自主回收行为,两者存在较大偏差。农户间人际信任、制度信任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回收意愿和行为正一致的概率分别提高7.22%和10.0%,产生悖离和负一致的概率分别下降4.74%、8.51%和2.47%、1.51%。农户在有奖惩政策地区比没有的地区回收意愿与行为正一致的概率提高8.95%,负一致和悖离的概率分别下降10.5%、1.69%。另外,社会信任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政策的实施效率具有调节效应。在绿色化生产中,奖惩政策是影响农户亲环境行为的首要因素,但社会信任的引导与约束也是必要的,政策强制性制约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3省6县的1237份农户调查数据,从计划行为理论角度出发,以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中的等高耕作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的技术采用意愿及代际差异。研究表明:(1)行为态度对等高耕作技术的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户等高耕作技术的采用意愿受行为态度影响的程度更大。新生代农户更加关注等高耕作技术的生态效益,老一代农户关注经济效益。(2)主观规范对等高耕作技术的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户等高耕作技术采用意愿受周围人群的影响程度更大。(3)感知行为控制对等高耕作技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老一代农户等高耕作采用意愿受感知行为控制影响的程度更大。新生代农户关注技术操作的便利性和水土保持政策,而老一代农户关注技术风险和技术投入。(4)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潜变量中,行为态度对新生代农户等高耕作技术的采用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感知行为控制对老一代农户采用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耕地质量是粮食生产的根基,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目标。文中基于东北黑土区887份农户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激励、感知价值及交互作用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维度政府激励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项目型政策显著促进了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向保护行为转化,补贴型政策显著提升了农户的保护意愿;感知经济价值促进了农户黑土地保护的意愿与保护行为,感知环境与社会价值显著提升了农户的黑土地保护意愿,但并未能转化成保护行为;政府激励与感知价值存在着交互作用,既体现在其内部也体现在二者之间;政府激励、感知价值对黑土地保护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存在规模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的压力下,土地后备资源日益短缺,退化严重。我国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闲散地、废弃地等浪费现象,农村居民点整理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中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区域,通过从784户农户的调查问卷中提取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个人特征变量和家庭特征变量、居民现居住房特征变量、政策特征变量和其他特征变量对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此研究区域内,73%的农户愿意进行居民点整理,年龄、家庭年收入和现居住房建筑结构对农户的整理意愿影响最明显。年龄越大、家庭年收入越高、对现居住房建筑结构越不满意的农户进行居民点整理的意愿越强,其中年龄在35-50岁之间、家庭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现居住房为土坯房或片石结构的农户整理意愿最强;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了解农户进行居民点整理的动因,有利于引导农户合理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感知价值理论和情景因素理论,在构建“外部情境因素-内生驱动因素-农户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采纳行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635个农户作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内生驱动因素对农户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以及意愿向采纳行为转化的直接和间接效果,并识别外部情景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价值等内生驱动因素显著影响农户的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并通过采纳意愿间接作用于采纳行为;就测量指标而言,水土资源保护认知、他人采用成功示范、自我效能实现、种植收入增长感知是主要驱动力。2)从总效应看,采纳意愿影响程度最大,但并不完全解释采纳行为;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次之;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价值效果相对较小。3)外部情境在内生驱动因素对采纳意愿影响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采纳行为是内生驱动与外部情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文中提出促进农户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渐受到重视,而农户参与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必然性。文中利用中国山东、安徽和重庆三个地区的430个微观数据和运用广义定序Logit模型,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反映农户在生活垃圾治理中的供给意愿。研究结论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户对污染行为评价和政策认知是影响其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存在异质性,低、中、高三档次支付水平概率预测分别为25. 02%、58. 44%、16. 54%,且渝、皖、鲁的农户支付意愿呈现自西向东递增的样态。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因人而异,将女性视为关键群体;要坚持因势利导,创新宣传渠道和形式;要坚持因地制宜,设计差别化的收费方案。  相似文献   

7.
探究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及障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农户宅基地价值观视角,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甘肃835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主观规范是农户退出意愿形成的主要因子,行为态度是次要因子。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居住生活、教育医疗等条件的改善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及行为态度具有积极影响,农户对退宅后的风险错误感知和政策模糊认知是闲置宅基地退出的主要障碍因素,会导致退宅意愿减弱。3)农户宅基地价值观会通过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间接对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影响,且不同宅基地价值观对退出意愿的影响各异。最后,从细化农户退出类型、改善农户生存条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84份农户调查数据,从资源环境治理视角构建解释农户种植行为决策框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因素,评价资源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实施前后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的绩效,并测度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资源环境治理、农户收入结构、生产投入、技术进步等变量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效应分解表明,资源环境治理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显著为负(-12.97%),表明资源环境治理政策实施并不一定促进农户扩大种植面积,但通过土壤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农业自然灾害补贴、农业发展基金等措施可显著改善农户种植行为,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保护动机理论,构建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农户休耕意愿的理论框架,并利用生态严重退化区甘肃省635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脆弱性、感知严重性、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能够显著提升农户休耕意愿,农户反应成本、回报因子会显著降低农户休耕意愿。2)感知严重性和回报因子对休耕意愿的直接效应均大于其通过行为态度的间接效应。3)劳动力外流对主观规范、感知脆弱性正向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路径具有抑制作用,对自我效能、反应效能正向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路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陕西、河南省四市蔬菜种植区298户菜农微观数据,利用Heckman两步法实证分析产品质量认证对菜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决策和采用程度的影响,进一步使用中介效应检验产品质量认证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情况良好,多数农户采用了1-2项绿色防控技术单元;产品质量认证会增加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可能性和采用程度;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政府种植监管和收购商农药残留检测在产品质量认证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据此,加大产品质量认证推广力度,引导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进行产品质量认证,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华北井灌区1168户农户户主的调研数据,运用Mu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水资源稀缺性感知对农户灌溉适应性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水量稀缺性认知高的农户愿意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或减少灌溉面积,水位下降认知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和调整种植结构,风险认知高的农户偏好加大对现有地下水资源的追逐,灌溉感受强烈的农户调整种植结构行为发生的概率更高,机井使用感受越强烈,农户越倾向于增加地下水开采。建议建立水情信息平台,提高农户稀缺性认知水平;加大水利设施尤其是地下水灌溉机井的维护与建设;鼓励农户集约化经营并创造信贷获取的宽松条件。此外,在引导农户灌溉适应性行为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农户稀缺性感知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户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而农户对土地的流转意愿直接影响流转行为。通过对新疆和田地区7县1市43个乡镇的实地调研和524份农户调查问卷,建立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传统绿洲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对土地流转和土地政策的了解程度、家庭人口、户主汉语水平、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以及是否愿意在城里购房等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非常显著的因素;影响和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与我国中东部地区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地域差异。根据主要影响因素,从劳动力转移、土地政策实施力度、农民文化素质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药减量综合技术是指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除了采用化学防治技术外,再协同采用机械耕作、肥水科学管理、抗性品种种植、合理栽培等综合技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用量的技术集成,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农户对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认知与执行情况,本研究把国际上技术产品推广中的重要研究方法KAP(即knowledge,altitude,practice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研究方法引入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调查研究中,在全国各地选择常规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50名农民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说明:只有38.8%的农户知道"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42.3%的农户在防治病虫害时,除了化学防治,并不了解植保综合技术,39.6%的农户认为该项技术较复杂,效果差且各种机械太贵,不愿意采用;只有20%的农户愿意使用植保综合技术。农户植保知识缺乏、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等均严重等影响农户对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行为和态度,只有加强农业科学知识的科普宣传,才能有效推动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山东省754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依托计划行为理论,综合运用统计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农户的化肥施用认知、减施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访农民对化肥环境污染认知不高,化肥施用量和减施政策认知不足,减施意愿不强;受访农户中,年龄小,受教育水平高,减施政策认知、化肥施用量认知、施用环境效应认知清晰,接受补偿意愿强以及农地经营规模小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减少化肥施用。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农户生态修复行为与生态修复社会经济效果间存在的互馈效应,并利用陕北地区三个典型县域476份农户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两者间的互馈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通过实施生态修复行为可以增强其对生态修复社会经济效果的感知,相应地,农户对生态修复效果的正向感知又能提升其继续实施生态修复行为的意愿,即农户生态修复行为与其对修复效果的感知之间存在着互馈效应。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使生态修复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与农户微观修复行为更加契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南省809户农户调研数据,考察了农户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度,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垃圾分类高参与意愿与低参与行为同时并存的原因。研究发现,参与意愿主要受农户个体特征的影响,参与行为则受农户个体特征和农村垃圾治理政策的影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制度建设等农村垃圾治理措施对农户垃圾处理习惯改变的驱动力不足导致了垃圾分类行为比例低。农村垃圾治理措施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一是投入不足,二是考核不力,三是氛围不浓。据此,政府对农村垃圾治理的支持政策应由重点倾斜向普惠支持转变;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村委在环保宣传、制度落实、氛围营造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影响机理,可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完善流转政策提供有益参考。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利用山西省欠发达地区5307份农户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效应强于感知易用性,其中经济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效应最强。2)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土地环境通过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感知而间接影响其土地流转行为。3)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决策路径为:外部环境因素→感知有用性→土地流转行为;外部环境因素→感知易用性→土地流转行为;外部环境→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土地流转行为。由此可见,基于特定环境所形成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会对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推动土地流转,应当立足当地实际,重点提增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提升流转交易的便捷度。  相似文献   

18.
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对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新疆863户棉花种植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探讨了政府规制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政府规制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的影响存在两条作用路径:一是政府规制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强制模式下“政府规制→农户地膜回收意愿”的直接作用机制;二是感知价值在政府规制影响农户地膜回收意愿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内化模式下“政府规制→感知价值→农户地膜回收意愿”的间接作用机制。2)信息获取能力在感知价值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的作用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文中提出通过建设政府规制实施体系,提高农户感知价值能力,增强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建立市场化服务体系,增强农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作物秸秆市场流通是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湖北省394位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Binary Probit模型经验分析了农户参与作物秸秆市场流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73.35%的农户具有参与作物秸秆市场流通的意愿。经济价值感知越强、农业收入型家庭、所在村庄配有作物秸秆处理设施、对当前农村环境满意程度越低的农户,其参与意愿相对更高。据此推动秸秆产业化发展、提倡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户作物秸秆市场流通的经济价值感知及完善作物秸秆"收储运"市场流通体系等政策有助于农户参与到作物秸秆市场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产品主产区沅江市183户农户调研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成本收益、政策认知对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种粮意愿受其自身和家庭禀赋特征影响,男性种粮意愿较强烈,农业为主的农户对农村土地依赖性较高,种粮意愿相应提升。2)农户种粮意愿受成本收益因素显著影响,生产资料价格高、耕地破碎、灌溉条件差,会增加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农户种粮意愿;而粮食价格高、兼种经济作物和农业技术培训能增加农民种粮收益,提升农户种粮意愿。3)农户种粮意愿受政策认知因素显著影响,正面的粮食补贴政策制定评价、较高的农业保险政策执行满意度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认同,均将提升农户种粮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