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发挥全膜双垄沟播旱作节水农业增产增收潜力,筛选出适宜六盘山阴湿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屯玉168产量和效益最好,产量达11 046.2 kg/hm~2,产值33 138.0元/hm~2,较CK增加了4 150.5元/hm~2,投产比为1∶2.7;与各参试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同时屯玉168在六盘山区种植能达到乳熟,符合饲料玉米青贮标准要求,因此屯玉168作为西吉县饲料玉米主推品种具有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推广前景好,应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先玉335为指示品种,在庄浪县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旱地梯田先玉335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最佳密度为115 500株/hm~2,窄行距40 cm,宽行距70 cm,最佳株距为20.9 cm,在该种植参数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条件下,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栽培模式,进行了金凯2号玉米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为66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4 044.5 kg/hm~2,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齐黄34为指示品种,在2015年相同密度试验的基础上,2016年再度在环县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和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等3种不同大豆起垄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3 277.8 kg/hm~2,较对照增产80.2%;全膜覆土穴播次之,为2 976.1 kg/hm~2,较对照增产63.6%;全膜双垄沟侧播排第3,为2 800.5 kg/hm~2,较对照增产54.0%。全膜等距微垄沟测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产量仍优于全膜覆土穴播和全膜双垄沟侧播,推荐为大豆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增产幅度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极其显著地高于半膜双垄沟播技术、半膜双垄沟播明显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不同覆膜时间增产幅度以秋季覆膜处理最高、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最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幅度明显表现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三个旱作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穴播(下同)增产率分别为48.1%、39.6%和34.3%,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40.6%、35.0%和31.7%,播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35.0%、30.3%和28.0%;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量则表现为:半湿润偏早区明显高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又明显高于半干旱偏旱区,特别是年降雨600mm的旱作区秋季、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分别达到12375.0kg/hm~2、12192.0kg/hm~2,达到了旱作玉米超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技术,2014年在定西市安定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全膜双垄沟"一膜两年用"对不同播种密度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相当,降雨量差异较大且上一年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区域,密度高于45 000株/hm~2,马铃薯的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商品率和产量下降,密度低于30 000株/hm~2,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和商品率较佳,但产量较低。同时,在降雨量低于350 mm、种植密度约37 500株/hm~2的区域,或降雨量高于350 mm、种植密度约45 000株/hm~2的区域均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农博士包膜控释肥在固原市地膜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2种覆膜方式下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播和半膜平铺穴播2种方式下,以农博士包膜控释肥播前基施447 kg/hm~2、拔节期打孔追施240 kg/hm~2组合方式增收效益最明显,在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纯收入达到14 049元/hm~2,在半膜平铺穴播条件下纯收入达到13 709元/hm~2,分别较当地习惯施肥增收24.3%和19.7%,适合在固原市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以金凯2号为指示品种,在庄浪县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条件下,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最佳种植密度为6.24万株/hm2,宽行70 cm,窄行40 cm,最佳株距为29.2 cm,在该种植参数下产量可达14 031.2 kg/hm2。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区玉米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推广应用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该技术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一体化播种技术的玉米垄形规范,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且集雨效果好,各生育期0~100 cm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所提高。玉米产量最高达9 545.45 kg/hm2,较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增收3 305.45元/hm2、较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增收4 658.25元/hm2,且该技术减少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作业工序,便于实现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在宁南山区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12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优化鉴选,对其生物学性状、抗逆性以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鉴定筛选出桂青贮1、屯玉168、金刚50、登海605和陇单9等高产优质抗旱青贮玉米新品种,在海拔1 600 m区域内,植株高大,茎秆粗壮,绿叶数多,保绿性好,抗倒伏性强,生物产量达到75 t/hm~2,最高产量达到84 499.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夏玉4增产7.9%~20.9%,产值达到1.5万元/hm~2以上。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条件下,桂青贮1、屯玉168、金刚50、登海605等品种表现突出,植株高大,茎秆粗壮,绿叶数多,保绿性好,抗倒伏性强,在9月30日青贮时期达到乳熟或乳熟后期,在南部旱作区有着较高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天水市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白菜型冬油菜最佳种植密度,在其北部山区开展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冬油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密度为55.5万株/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好,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 000.15 kg/hm~2。合理的种植密度使得油菜花期整齐,有效角果数、实粒数均最多,油菜个体与群体生长协调,其生育期短,产量高,可实现油菜的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12.
正甘肃会宁干旱地区由于常年发生旱灾,农民习惯稀植抗旱,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中自行加大株距,降低密度,严重影响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潜力的发挥。为了寻求适合本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的最佳种植密度[1],2015年选择登义2号[2]玉米新品种,在会宁县三房吴乡进行了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最佳密度试验,其试验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庄浪县山地梯田条件下,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模式,进行了粮饲兼用玉米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当播种密度为5.25万~6万株/hm~2时,综合产值最高,可在庄浪县山地梯田及相同生态区域推广,高于或低于5.25万~6万株/hm~2时,综合产值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庄浪县通化镇高崖韩村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82500株/hm~2、株距28 cm产量最高,为12 777 kg/hm~2。本次试验玉米灌浆期降水较少,气温偏高,试验的代表性不强,建议下年继续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玉米品种金凯3号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下栽培密度的试验,得出玉米品种金凯3号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为窄行距40cm,宽行距70cm,其最佳种植密度4 445株/667m2,平均株距27.3cm。  相似文献   

16.
以金凯1号玉米为试验材料,进行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宽垄宽70cm,窄垄宽40cm,密度为57 000株/hm2,株距31.9cm,为华亭县西北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7.
以齐黄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2 845.57 kg/hm~2,较露地点播增产75.6%;全膜覆土穴播次之,为2 678.97 kg/hm~2,较露地点播增产65.3%;全膜双垄沟侧播排第3,为2 548.40 kg/hm~2,较露地点播增产57.2%。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产量优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模式和全膜双垄沟侧播种植模式,推荐为大豆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进行新型缓释肥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一次性施用不同用量的中化缓释肥蓝力士,与传统施肥、当地推荐施肥对比,蓝力士缓释肥处理在株高、茎粗、穗长、穗粗、百粒重方面表现优异,较习惯施肥增产1 363.63~1 704.54 kg/hm~2,增产幅度10.06%~12.57%,增收1 478.2~1 542.5元/hm~2。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最佳注水补灌时期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区,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进行适期补灌,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开花期注水为最适宜注水时期,其产量为8 125 kg/hm2,比对照增产2 100 kg/hm2,增幅34.85%,比对照净增加收益2 200元/hm2,增收效益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旱地梯田全膜覆盖种植条件下,对8个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情况下,密度为6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时,参试品种农艺性状好,经济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11 998.7 kg/hm~2、11 364.9 kg/hm~2,因此可在庄浪县旱地梯田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