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订单农业参与行为能否提升参与主体的经济获得感是评价订单农业发展普惠性的重要指标.文中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702份农户数据,利用倾向值匹配法研究订单农业参与行为对参与主体收入及经济获得感的影响.文中使用"农户在村中收入层次自评"度量横向现实经济获得感,用"当前收入与三年前相比的变化"度量纵向现实经济获得感,用"预计今年...  相似文献   

2.
文中基于1753份农户调研问卷,综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构建农户付费制度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提升效应及影响机制,并比较不同村庄、家庭的组群差异。研究表明,农户付费制度显著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绩效,且对近郊村、有补贴、务工距离近的农户家庭的影响效应更显著;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户付费制度通过个体持续管护与集体持续管护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绩效。为此,逐步在有条件地区实现农户付费制度的全覆盖,依托付费构建政府与农户的联动机制,更好地促进环境整治工作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文中利用陕南退耕还林区实际调研数据,依据森的福利理论设计福利度量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农户福利水平,并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福利效应。结果表明:1)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福利存在差异,且退耕户的福利总模糊指数大于非退耕户。2)退耕还林工程使得农户的总福利、主观福利和客观福利均有所提高,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主观福利的提高程度远远小于客观福利。3)退耕规模影响农户福利,提高退耕规模有助于提高农户总福利水平和客观福利水平,但对主观福利水平的促进作用仅在福利水平处于中间阶层及偏上农户身上发挥作用。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扶贫效果明显,政府应更多关注退耕还林农户的福利变化状况,出台措施提高农户主观福利,并针对不同类型农户采取差异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夙愿的现实需要。文中通过构建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测量维度,围绕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利用黔东南州533个农户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村生活时间对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学历越低、家庭年收入越少、需求程度越低和信息公开越少反而农户参与行为发生概率越高。3)农户身体越健康、家庭离村委会越近、家中耕地面积越多、对治理项目了解程度越高、越认可人居环境治理和社会关系网络越好,则农户参与行为发生概率越高。综合看来,少数民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治理需同农村文化习俗、经济水平和地理条件相协调,同农户实际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户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程度是促进生态振兴及农业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旨.文章基于新疆1432个样本的调查数据,深度探究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决定机制,并验证情境因素对于农户多维认知与绿色生产决策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受到内在感知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其中外部环境是农户认知与...  相似文献   

6.
7.
利用陕西、甘肃、浙江、山东、河南和江苏6省1261份微观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贝叶斯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绿色认知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绿色认知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过程中,社会规范的锁定效应及其可能的化解路径。结果表明:绿色认知和社会规范均能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社会规范对农户行为的锁定效应导致绿色认知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被抑制,但当农户绿色认知程度较高时,社会规范的锁定效应消失。据此提出:进一步提高农户绿色认知以化解社会规范对农户行为的锁定效应,从而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分析应重视农村社会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以河西绿洲灌区为例,从农户行为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和OLS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户对循环农业工程的行为响应机制.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样本农户对循环农业工程的响应较明显,农户间的响应程度差异较小.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兼业情况、劳动力数、耕地面积、地理区位、信息获取能力和周围人参与循环农业的比例对循环农业的行为响应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及其运销能力对循环农业的行为响应呈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发展循环农业不仅要关注农户层面,还应综合考虑其它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等软条件.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实现循环农业要求的规模经济效应,会使农户更加积极的采用环保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循环农业作出行为响应.  相似文献   

10.
农业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来源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在大国小农的背景下,提高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的采纳是减少农业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江汉平原104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文中运用熵值法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技术认知和推广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率达到77.9%,平均采纳程度为3.141/11,处于采纳率较高但采纳程度偏低的状态。2)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认知的平均程度为2.676/5,政府对低碳农业技术推广的平均程度为2.349/5,认知程度达到一般水平而推广程度相对较低。3)技术认知对农户的采纳决策和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技术推广对农户的采纳决策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而对采纳程度具有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文中从拓宽低碳农业技术宣传渠道、加强低碳农业技术培训与技术示范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是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效率和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双轮,资源环境要素通过政府干预实现资源配置与效率的高度匹配是体制完善的重点,科技创新提升资源环境效率是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因此,研究资源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借助政府干预与科技创新。政府干预有利于发挥资源环境要素的配置效率,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资源环境要素的利用效率,在节约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增长。立足于此,文中以内蒙古自治区2003-2014年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内蒙古地区资源环境要素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与政府干预影响经济增长,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科技创新与资源环境要素本身对经济增长都有一定影响,而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以耗费地区特色资源为代价,本来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效应为0.20,在资源环境要素的约束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增加到0.30,内蒙古可通过加强资源环境的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考虑煤炭价格的约束,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分别检验了内蒙古煤炭资源发展的“资源诅咒”与“资源尾效”效应.结果显示:内蒙古经济增长与煤炭资源依赖度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的拐点为煤炭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61%,2011年内蒙古已跨越该拐点,处于“资源诅咒”的临界状态;由于“资源尾效”的存在,199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率年均损失0.66个百分点.因此应关注煤炭价格波动引起的产业风险并通过集约化发展道路来释放由于“资源尾效”损失的增长率并规避“资源诅咒”.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空中云水资源特征及与降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年的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资料,分类型对内蒙古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可能影响云量和降水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云量总和平均为65.21%,卷云最多,平均达到18.77%。液态层积云、层云、高层云等云量呈现出自西向东依次增多的空间分布特征,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一致。降水与液态的云量呈正相关,与冰相的云量呈负相关关系。全球表面增温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可能是云量和降水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资源环境绩效与变动态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改善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核心和关键。利用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和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对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仍然为我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落后的地区之一。虽然综合绩效指数从2000年的53.9上升为2007年的112.3,但其在全国的25~29位徘徊。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的总体绩效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其他10省(自治区)平均水平。COD排放绩效指数变幅明显,SO2排放绩效指数却呈现"Ⅴ"型变动态势;内蒙古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下降态势不明显,环境绩效改善也不稳定。环境治理指数呈"N"型变动态势,区域生态脆弱性没有明显改观。提高内蒙古资源环境综合绩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与播种深度燕麦耐盐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头市土右旗萨拉齐镇盐碱地燕麦常规翻耕与不翻耕3 cm,5 cm和7 cm播深各处理,单株干物质量和经济产量表现为:相同播深,翻耕处理>不翻耕处理;播深7 cm处理>5 cm和3 cm处理.翻耕7 cm燕麦的经济产量比对照(常规翻耕,3 cm播深)增加64.1%,与其他处理相比,也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分析表明,翻耕深播可较好地提高燕麦对盐碱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东北部天然牧草生态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积分回归、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内蒙古东北部的天然牧草进行分区生态气候适应性综合评价。分析表明:牧草的自然生态适应性在半干旱、干旱环境中明显不如湿润、半湿润地区;对天然牧草的资源总量、生态系统进行了系统辩识;以定量、客观的方法分析和评价牧草气候资源区域分布特征,揭示出了资源的总体状况和各气候生态要素间的相互匹配情况。可为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内蒙古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实现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第一,其高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应用一般描述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内蒙古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能源消费。主要依赖能源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制度建设,规避"资源诅咒";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9.
苜蓿是饲养奶牛不可或缺的优质粗饲料,苜蓿的种植主体在种植行为上存在不同的模式选择.在对内蒙古17个牧业旗,8个半农半牧(旗)县和14个农业(旗)县农牧民进行了人户调研后,选取有效数据386份,采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农牧民的苜蓿种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牧户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单位,选择意愿的优势比增加20.8%;农牧户耕地面积增加1个单位,选择种植苜蓿的优势比增加0.5%;种植的青储玉米和玉米对农牧民选择种植苜蓿有反向影响;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农牧民更倾向于愿意种植,而在农区种植意愿不显著.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牧民在农业生产决策上日益按照比较利益行事.由此提出科学规划苜蓿种植区域,充分发掘牧区及半农半牧区牧草生产潜力、加大苜蓿种植补贴力度、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内蒙古地处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和资源开发转化的瓶颈。本文对内蒙古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扼要分析。指出随着工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必须采取节水、开源调水和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等有效措施才能缓解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