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需水量预测可以为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基于陕西省2004—2018年的用水总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以及生态用水量等数据,在分析陕西省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灰色GM(1,1)模型对陕西省2021—2030年需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4—2018年陕西省的用水总量和各类用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用水的上升幅度最大。灰色GM(1,1)模型对陕西省用水总量、生态用水量以及生活用水量预测效果较好,预测得出2030年陕西省的总需水量、生活用水量及生态用水量分别为107.97亿m~3、22.03亿m~3、27.25亿m~3。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安徽省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2020年工业、生态及市政非常规水源可利用量进行了预测.其中,采用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预测法预测工业用水量;采用单位绿化面积指标法预测生态用水量;采用道路面积指标法预测市政杂用水量.结果表明:2020年安徽省可用于工业、生态(河道外)和市政杂用水的非常规水源量为35.20亿m3,占总需水量的23.65%,其中用于工业发展的非常规水源量为23.80亿m3,占工业总需水量的67.61%,用于生态发展和市政杂用的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分别为6.10亿、5.30亿m3,均可以实现100%替代常规水源.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非常规水源将成为未来安徽省缓解缺水矛盾的重要环节,有利于缓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而增长,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云南省2001—2015年水资源总量由2 561.94亿m3降低到1 872.00亿m~3;其中昆明市2015年水资源总量为66.43亿m~3,农业用水只占总量的12%。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区域水资源安全问题,从而引入虚拟水的研究。结合气象资料,利用CROPWAT软件对昆明主要农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进行计算分析,在满足保证率的情况下,确定不同作物的灌溉用水量。通过研究计算,甘蔗、水稻、马铃薯、花生等作物的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1 174.50、701.75、488.10和434.00 mm,灌溉需水量为717.30、715.20、170.50、119.35 mm。该研究可根据昆明的水资源实际情况为农作物种植和制订相应的节水灌溉制度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估未来和田绿洲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为研究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调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水土平衡法预测未来15年不同水概率条件下和田绿洲的水资源总量和需水量。[结果]当来水概率P=50%时,和田绿洲水资源总量为50.57×10~8m~3,用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水资源量仅为33.13×10~8m~3,而2020年、2030年研究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需水量将分别为33.44×10~8、36.06×10~8m~3,缺水量为1.31×10~8、2.93×10~8m~3。当来水概率P=75%时,和田绿洲水资源总量为44.30×10~8m~3,用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水资源量仅为29.39×10~8m~3,2020年、2030年研究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需水量将分别为31.43×10~8、33.11×10~8m~3,缺水量为2.04×10~8、3.72×10~8m~3。[结论]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及节水技术应用等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和田绿洲水资源问题将日趋严峻。河流中上游耕地扩张,区间耗水量激增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建议未来绿洲开发在实施高效节水措施的同时,控制耕地面积,严禁各种名义的开荒。  相似文献   

5.
干旱缺水是中卫市最基本的区情,水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中卫市的发展、稳定和民生离不开水。在水资源短缺和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如何节水,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高效地服务于中卫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必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高传昌  类维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19-8620
河南属缺水省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其他行业用水缺口大。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较低,尚有较大节水潜力。从杨桥灌区的作物需水量出发,综合考虑有效降水、地下水补给、输水损失、田间损失等因素,计算出该灌区灌溉农业整体需水量,与2001-2003年实际灌溉用水量相比得出了该灌区此3年平均理论节水潜力为1972.88万m^3。继而利用现实调节因子,得出了灌区2001-2003年农业实际平均节水潜力为1815.05万m^3。为灌区乃至河南水资源宏观调控利用及节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足迹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各行业水资源占用情况,是当前国际水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从水足迹理论出发,结合广西各行业用水数据,利用世界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农作物需水量CROPWAT计算软件与CLIMWAT气象数据库,估算了2011年广西水足迹及相关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11年广西水足迹为754.85亿m3,人均水足迹为1 625.1 m3,水资源压力指数为55.89%,进口依赖度为12.52%,自给率为87.48%;农作物产品用水量最多,其次为动物产品,而农作物用水量中,粮食、甘蔗所占比例最大。与中国其他地区及平均水平相比,广西人均水足迹、自给率、进口依赖度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因此,应加强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提高重复利用率,建议增加粮食调入量,优化本地甘蔗种植模式,发展本地粮食种植业。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用水位于全市各行业用水之首,一方面水资源十分短缺,另一方面,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又十分严重。1995年种植业的取水量(15.5亿m^3)已超过了规划市区的总用水量(13.3亿m^3)。农业种植用水主要灌溉作物是水稻、冬小麦、蔬菜,上述作物灌溉除有部分农田是采用节水灌溉措施外,大部分采用漫灌的方式。由于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有近一半渗漏、蒸发、被农作物利用的大只有灌溉总用水量的1/3左右。先进国家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8-0.9,而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每年全市农业灌溉用水的15.5亿m^3水有9.3亿m^3是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被白白浪费掉。如果能将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0.1-0.2,则每年可节水2-3亿m^3,农业节水的潜力很大。对北京这样严重缺水的城市,除在农业节水方面采取科学而必要的措施外,生态建设也必须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山东属严重缺水省份,农业用水量约占了总用水量的74%,其它行业用水缺口大。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较低,尚有较大节水潜力。本文从山东灌溉农业的作物需水量出发,综合考虑了有效降水、地下水补给、输水损失、田间损失等因素,计算出了山东省的灌溉农业整体需水量,与02年-04年实际灌溉用水量相比得出了山东农业此三年平均理论节水潜力为33.63×108m3。继而利用现实调节因子,得出了山东02年-04年农业实际平均节水潜力为30.27×108m3。为山东水资源宏观调控利用及节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水资源准确预测与合理调度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采用人均综合指标法和分项指标法对兰州新区规划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总需水量分别进行预测,并相互校核。通过对引大入秦工程现有水资源总量进行分析,依据工程供水能力确定供水方式和供水量。针对水资源日益紧缺与新城区建设发展需水量增大的矛盾,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措施,以期达到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优化调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孔雀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是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该文基于现状年2005年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定额法预测了2015年研究区的各行业需水量,进而确定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研究表明:(1)到2015年,流域总需水量及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环境的需水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工业需水量的增加比例达到了近90%,增加额为2.865亿m3,而相比2005年农业灌溉用水增加了2.93亿m3,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了近35.8%,生态用水增加约0.5亿m3。(2)到2015年流域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61%以上,与2005年相比减少9%,工业需水占水资源总量的18%,增幅明显,而生态需水占19%,与2005年相比减少6个百分点。(3)流域2015年供需差额将达5.701亿m3,缺水程度为30.5%,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为此,研究提出了解决该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和建议,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灌区"马铃薯种植灌溉"为例,通过对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喷灌技术的研究,得出现状年和规划年灌溉区用水量分别为3 499.70万和2 367.27万m~3,用水量减少1 132.43万m~3。在75%的保证率下,规划设计年都兰河来水量可满足项目区的灌溉需水要求,水资源供需达到平衡。与现状年相比,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幅度提高,节水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辽地区工农业需水量的现状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通辽地区工农业需水量进行了现状分析与预测,分别分析预测了:通辽市城区需水量;通辽地区非灌溉用水量,通辽地区农区灌溉用水量以及总需水量,并且对分区各行业需水量进行了月分配,区分配和单元分配。城市需水量,农区非灌溉需水量预测中考虑了社会经济与其用水定额的动态趋势性,并通过社会经济预测指标及用水定额的趋势模拟预测结果进行了预测,农区灌溉用水量考虑了降雨量,月连续干旱天数以及上一年秋季灌溉用水量的大小以及动态发展特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河北省山前平原的区位特点,分析了该区域水资源与种植业用水状况,评估了种植业水资源供需关系和节水潜力。结果表明:河北省山前平原种植业水资源在常年、枯水年和现状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缺口,仅丰水年有1.63亿m3的盈余。常年、丰水年和现状年的节水潜力分别为17.20亿m~3、38.99亿m~3和17.74亿m~3,枯水年无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方法】以黄河流域向甘肃省可供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年供需水量平衡分析,采用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最优化技术,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结果和结论】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水资源配置分别为52.75和64.52亿m3,其中农业用水较前10年分别减少2.8和0.7亿m3,其他行业用水不同幅度增加.预测该配置方案能满足该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m~3,按1997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2 220m~3,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m~3。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 700m~3为用水紧张的国家,中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当前面临的问题是,防洪安全仍缺乏保障;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的浪费并存;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污染迅速扩展,已到极为严重的程度。在分析中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与需求,提出未来中国现代节水技术发展方向。在政策体制、技术支持和运行管理的共同协作下达到新的农业节水目标。文章借鉴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结合中国西北干旱区农业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忻州市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十年九旱,年降水量450毫米左右,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11.3亿立方米,国民经济各项用水总量为5.2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4亿立方米左右,占到了总用水量的76%。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水资源紧缺和用水量的增加是一个日益加剧的矛盾。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特别是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技术,已成为忻州市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相关政策和规划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选择平均单位有效灌溉面积用水量、人均GDP、农业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总研发经费、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总产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农业总产值,作为河南省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灌溉面积建模预测。灰色关联分析显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个驱动因素与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有较强的综合关联度。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与农业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的综合关联度最高为0.848,与平均单位有效灌溉面积用水量的综合关联度最低为0.557。运用所建GM(1,1)模型预测,到2020、2025和2030年,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分别达到1 734.70×10~3、2 653.25×10~3和4 058.17×10~3 hm~2。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现状、主要用水指标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浙江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较高,但人均数较低,空间分布与人口、经济分布不相匹配;目前水资源利用和开发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输水设施不足和失修较为严重,水分利用系数低;农业灌溉方式落后,水分利用率低;城市供水漏损率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管理体制不适应,水费价格偏低;水环境问题突出.本文从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灌溉水分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工业废水处理率及达标排放率等指标上分析了浙江省的用水现状.利用收集的历年数据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预测"十一五"末浙江省农业、工业和生活需水量分别为120.9、72.18和45.56亿m3.为了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通过科学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等综合措施,以实现水资源利用指标的优化,使2010年全省实际用水量比预测需水量247.14 m3减少12.98%,降至215.09m3,同时要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浙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均水资源为280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时空、区域分布不均,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年供水缺口达46亿立方米,一些丘陵山区和老旱区问题十分突出.同时,全省农业灌溉年用水量为140亿立方米,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由于灌溉方式大多采用漫灌,有近60%的水被渗漏和蒸发,有效利用率不到1/3.因此,我们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运用各种先进的、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