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河中上游地区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对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全新世黄土剖面以2 cm为间距密集采样,并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磁化率测定和粒度分析。通过对各气候指标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演化表现为不稳定性和阶段性,其中全新世早期升温过程中,发生了历时约千年之久的气候恶化事件。全新世中期在总体温暖的背景下,曾产生过多次气候波动,其中以6 000~5 000 a B.P最为显著,其次为7 300~6 900 a B.P以及4 000~3 600 a B.P间。3100 a B.P之后,古季风再次发生大规模重组,气候趋于干冷。  相似文献   

2.
文中基于详细的野外考察,在洛阳盆地汉魏故城遗址邻近河岸选择了YWC剖面,对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粒度和>0.1mm粒级百分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室内实验分析和测定。通过野外沉积特征识别、室内粒度分析,准确判定了YWC剖面中洛河古洪水平流沉积层,发现YWC剖面记录了10次晚全新世特大洪水事件。YWC剖面中出现多个"古洪水平流沉积层-风吹沙层"互层,其中的平流沉积层为古洪水平流沉积物,风吹沙层则是洪水间歇期当地盛行的东北风搬运的河床沙在阶地上堆积的产物。平流沉积层与风吹沙层在YWC剖面的多次交替,反映出洛阳盆地晚全新世时期气候、环境系统的剧烈波动和恶化,东北季风强盛和古洪水事件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全新世气温序列的集成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重建高原全新世气温序列不仅能认识过去气候变化的特征,而且对评估目前的全球变暖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青藏高原28个样点的化石孢粉记录,496个样点的表土孢粉数据,采用现代类比法获得各样点的全新世气温序列,并采用单样本区域订正的方法,在集成思想的基础上重建了青藏高原全新世百年分辨率气温集成序列。结果表明: 全新世青藏高原气温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全新世早期(11.5~8.4 ka B.P.)为波动升温期,气温在波动中上升,期间分别在10.9、9.9、9.2 ka B.P.和8.9 ka B.P.可以识别出寒冷事件。全新世中期(8.4~4.4 k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气温整体上高于现代,其中,大暖期的鼎盛期出现在8.0~6.1 ka B.P.,气温最高的百年高出现代2.62 ℃左右。全新世大暖期中的寒冷事件主要发生在8.2、6.1、4.8 ka B.P.左右。4.4 ka B.P.以来为晚全新世,虽然气温总体的波动幅度较大,但总体趋势与现代气温比较接近。将重建的集成序列与其他学者重建的序列相比较,气温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全新世发生的主要冷暖事件在时间上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在渭河中游咸阳市南寺村一级阶地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发现了含有波状水平层理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对所采集的全新世地层样品进行了粒度、磁化率、烧失量、CaCO3和石英颗粒微结构表面特征分析,表明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平均粒径小,磁化率值低,CaCO3含量高,石英颗粒表面“V”形坑和三角痕明显等特征,与风成黄土和古土壤差别显著,判定为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通过OSL(光释光)测年及地层学对比,确定古洪水SWD记录了渭河中游3 200~2 800 aBP发生的一组3次古洪水事件,正处于全新世大暖期向晚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气候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引发了连续的特大洪水事件。此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区域水文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岱海湖盆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岱海盆地游土卜、弓沟沿、目花河口、老洼营芦苇场等为代表的全新世沉积剖面,根据其岩性、岩相、沉积韵律、孢子花粉及微体古生物分析和过渡性元素含量分析,将本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B.P.11000—6500年之间为早全新世温凉期,B.P.6500—3500年之间为中全新世温暖期,B.P.3500年至现代为晚全新世温和期。根据全新世以来本区自然环境的演变规律及岱海湖体的发展趋势,对岱海湖盆的开发利用必须注意环境保护,注意生态平衡,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建立外向型的农副产品基地,根据当地特点发展无污染的加工工业及旅游事业,活跃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6.
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水事件的文献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汉江上游辽瓦店(LWD)、前坊村(QFC)、庹家洲(TJZ)全新世沉积剖面分析,判定在1 900~1 700 a B.P.的东汉时期(25-220 A.D.),汉江上游有发生过洪水事件的记录。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说明东汉时期确实为洪水灾害频发时期。对洪水灾害的气候背景分析表明:东汉时期汉江上游地区的气候恶化转折,气候状态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导致了汉江上游的洪涝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7.
渭河阶地全新世土壤粒度成分高分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通过对渭河阶地全新世土壤的野外考察和粒度成分的高分辨率分析研究,揭示了该区域褐色土的成壤作用过程与季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渭河第二级阶地褐色土形成在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8500-3100a B.P.),从8500a B.P.开始该土壤开始发育,老官台文化兴起。从3100a B.P.开始的气候干旱化和沙尘暴堆积形成了黄土L。层。西周时期对应于该干旱期的初期。  相似文献   

8.
运城盆地洪积平原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侵蚀阶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西运城盆地中条山洪积扇全新世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分析研究,揭示了全新世以来运城盆地的环境演变和面状流水侵蚀堆积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运城盆地全新世早期气候较温和干燥;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而全新世晚期气候比较干旱。由于全新世气候的波动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运城盆地洪积扇地表出现过4个比较明显的面状流水侵蚀-堆积作用阶段,时间分别在11500-11000a B.P.、3850~3300a B.P.、2200~2000a B.P和1300-800a B.P.。其中,11500-11000a B.P.间的侵蚀-搬运阶段是由气候变化引起,后三个阶段则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为探索黄土高原侵蚀历史演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全新世气候变迁与古文化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河西走廊中部黄土剖面磁化率、CaCO3百分含量、色度(明度、红度、黄度)、粒度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初步重建了河西走廊中部全新世气候变化.发现河西走廊全新世大暖期从9 000 a BP开始,结束于2 200 aBP,期间有3次明显的气候旋回:8000~6200 aBP,5 600~4 300 aBP,3 000~2200 aBP.在此基础上,简单阐述了在中国黄土高原西部,全新世古文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旨在说明河西走廊中部黄土剖面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关中盆地东部李湾剖面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李湾剖面磁化率、粒度、微量元素Rb/Sr比值和全铁值的分析结果 ,探讨了李湾剖面黄土纪录所揭示的全新世以来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结果发现 :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在关中盆地东部地区亦有明显的反映 ,这说明 60 0 0 - 50 0 0aB .P .的干旱事件在关中盆地具有普遍性 ;同时 ,本区自 850 0aB .P .以来的全新世最适宜期至少发生了五次气候恶化 ,分别位于李湾剖面深 1 85cm、1 70cm、1 2 5cm、1 0 5cm、85cm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