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目前我国蒜薹采摘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本文基于传统人工采摘蒜薹的原理,设计一种蒜薹采摘机,通过划茎夹薹装置完成大蒜植株的划茎及将蒜薹从底部夹断的过程,通过拔薹装置完成蒜薹的拔出与输送过程。根据蒜薹及大蒜植株的物理特性参数,对划茎夹薹装置和拔薹装置的结构进行设计;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机器前进速度与关键部件转速的关系;对硅橡胶板夹薹过程进行ANSYS仿真分析,确定了夹薹间隙为2mm。选取针链间隙、滚筒转速和夹手闭合起始角为试验因素,成功拔薹率、拔薹损伤率和留叶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针链间隙为3.92mm、滚筒转速为48.32r/min和夹手闭合起始角为78.53°时,成功拔薹率、拔薹损伤率和留叶合格率分别为89.10%、20.55%和77.34%。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蒜种种植方位对大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大蒜机械化种植装备的研发应用及其直立种植性能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以杂交红蒜为试验对象,对蒜种种植方位进行单因素田间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芽尖向上30°以上种植的大蒜在蒜薹长度和蒜头产量与水平种植差异不显著,但出苗早,出苗齐整,植株高大,建议芽尖向上30°以上作为衡量大蒜种植机械直立种植的指标。芽尖向下种植的大蒜出苗晚,出苗不齐整,与水平种植相比,出苗率低4%,蒜薹长度短6.9%~15.2%,蒜头产量减产8.4%~15.1%,蒜头的横径较小,大小不一致,形状不规则,立直种植时应尽量避免芽尖向下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国内蒜薹的抽取以人工抽取为主、蒜薹抽取机械化程度低及大蒜蒜茎收获机抽取蒜薹易出现未能拔出或者将植株连根拔起现象等问题,设计了具有单体式仿形装置、可调节仿形高度、可调节切割器速度的大蒜蒜薹切除机。对单体仿形装置进行仿形原理分析和结构设计,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组合试验设计方法,探究滚筒切割器切割刀的数量、切割位置和定刀安装角度等因素对蒜薹切割的影响规律,对模型进行响应曲面分析并寻优。田间试验表明:滚筒切割器切割刀数量2把、切割位置为下端切割、定刀安装角度为-12°时,切薹合格率为92%,满足蒜薹切薹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现有的大蒜多行联合收获机的秧果(蒜秧和蒜头)归集输送作业分别采用两套装置完成,极易造成整机结构复杂和动力浪费的问题,依据我国收获期大蒜植株特性和多行大蒜同时收获要求,设计一种可实现多行大蒜联合收获作业过程中的秧果分别归集输送的一体式集送装置。阐述该装置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对装置整体尺寸、安装位置和关键部件杆式输送链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分析。以蒜秧收集率和蒜头收集率为试验指标,通过台架试验和田间试验对设计的秧果归集输送装置的作业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蒜秧平均有效收集率分别为98.17%和97.01%、蒜头有效收集率为100%,满足大蒜多行联合收获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蒜薹不同采收方式及植株叶片损伤程度与鳞茎均重之间的关联机制,开展两年的大蒜田间试验研究。试验以"苍山白蒜"和"金乡紫皮蒜"两个大蒜品种为材料,研究不采薹、手工采薹、犁刀法采薹、剪花苞式采薹及不同植株叶片损伤程度等12种蒜薹采收方式对鳞茎均重的影响。试验数据均表明,以鳞茎均重为评价指标,各采收方式对评价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剪花苞式处理组指标值最高,不采薹处理组指标值最低,且两组指标值差异显著;手工采薹与犁刀法采薹的指标值差异不显著。植株叶片损伤程度与指标值呈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优选蒜薹和鳞茎的组合采收方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蒜薹采收机械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蒜收获机械研发现状及作业质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当前国内外大蒜机械化收获技术,指出现有机型存在的问题;并从机械伤损、果秧分离技术、作物倒伏等7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大蒜收获机械作业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我国大蒜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的对策。以期为我国自主研发高效、低损、优质的大蒜收获机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大蒜主要产区集中在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新疆及河南等几个省份,全国大蒜种植面积约1200万亩。以江苏徐州为中心辐射半径500km的区域,是我国大蒜种植最为集中的区域,约占全国大蒜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我国主要大蒜产区一般情况下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植,蒜薹收获时间在次年5月中旬左右,蒜头收获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左右,蒜头亩产量1600kg左右,蒜薹亩产量300kg左右。大蒜种植人工作业强度大、效率低,严重影响了蒜农种蒜积极性,制约了大蒜产业发展,据测算,  相似文献   

8.
分段式大蒜收获机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蒜收获具有时效性强、用工量大等农艺特点,缺乏收获机械来解放劳力。分段式大蒜收获机械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虽然国内外研究不多,生产也不成熟,但这是目前最有可能解决大蒜收获问题的较好方案之一。将大蒜机械收获方式定义为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对现有的大蒜收获机械从原理上进行分类、典型结构进行描述、关键部件进行提炼,大致可为振动式、链轮式和抛掷式,为大蒜收获机械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一、大蒜生产机械化现状从发展状况来看,大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已成为大蒜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大蒜生产机械化技术个别环节有所突破,但全程机械化水平较低。按照大蒜的不同生产环节,其所需机械主要有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铺膜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等级分拣机械和产品加工机械等。这些机械设备中除耕整地机械、植保机械和排灌机械可与其他作物通用外,其余机械设备均为大蒜生产专用,需按农艺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制造。目前,大蒜生产仍主要以人工为主,大蒜生产机械技术不够成熟,未能得到  相似文献   

10.
大蒜种子形状复杂、大小差异较大给大蒜种植机的开发设计带来困难,对种子进行分级不但可使大蒜出苗整齐,便于播种和管理,也有利于大蒜种植机械的研发和提高大蒜机械化种植质量。针对目前专用的大蒜种子分级机较少、对其分级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阐述农业物料分级技术以及大蒜种子机械化分级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现有机械式大蒜种子分级机和图像识别大蒜种子分级方法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比较。针对现有大蒜种子分级机械存在的窜级、无法充分发挥各级效率、筛孔堵塞和蒜皮飞落等问题,提出合理选用筛面材料或设置导向凸棱、依据大蒜尺寸分布设计筛面长度、增设清筛装置和蒜皮、尘土收集装置等建议,展望大蒜种子分级机应向破瓣、分选、分级复合作业和智能化发展,旨在为大蒜种子分级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大蒜生产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蒜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关系到大蒜产业发展,对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的机械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国内大蒜收获机械的研究情况,根据研究机构的最新成果和厂商推出的最新产品,总结了国内大蒜联合收获技术的发展现状,指明了大蒜联合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大蒜收获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蒜种体入土后的直立度控制技术是影响大蒜播种机播种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根据吊蓝移栽机原理,设计了一种偏心式大蒜直立栽种器,并提出一种逆向设计扇形打开器的方法。样机试验表明:在栽种速度0.2m/s、圆盘栽种半径165mm、栽种株距130mm条件下,直立栽种率在98%以上,满足大蒜机械化播种要求,扇形打开器与设计吻合;不足之处在于:整个机械结构尺寸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设计。该研究为大蒜直立栽种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曲阜大蒜机械化种植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当前大蒜种植、收获机械在研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浅析了农机生产企业急需攻克技术难题,并对推广大蒜种植机械化技术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小型大蒜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艺  张华  张志起  周进  崔中凯 《农机化研究》2016,(11):186-189,203
针对大蒜收获难、劳动强度高、各地种植模式不统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合中小地块的小型大蒜联合收获机,并阐述了该机的总体配置及主要部件的结构。该机主要由行走底盘、传动系统、扶禾装置、挖掘装置、夹持装置、蒜秧定位装置、切割装置、横向输送装置、集蒜箱及液压系统等组成,可一次完成大蒜挖掘、夹持输送、切茎、蒜头收集和蒜秧抛送等工作。田间试验表明:收净率达到98.4%,损伤率0.65%,总损失率2.25%,生产率为0.035hm2/h;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损伤率小等特点,为提高大蒜机械化收获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收获机械化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分析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并指出今后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研发的技术方向与重点机型,为促进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化乃至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水稻的农业生产中,整地、植保、灌溉、收获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在关键的育插秧环节,机械化水平几乎为零,已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文章对机插秧技术应用群体、基础设施、现有的栽培方式、农机农艺的结合等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找出了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5万hm^2,但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2007年全省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7%,其中收获机械化水平只有1%。介绍辽宁省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辽宁玉米机械化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