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海绵城市推进建设的试点时期,济南英雄山山体公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城中山特点,成为亟需建设的片区之一。本文运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理念,通过对英雄山山体公园海绵城市建设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针对该类型山体公园进行有效雨水调蓄的设计方法和适合的调蓄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山体径流雨水的目的。设计主要采用的调蓄设施有,山谷拦蓄、渗透塘、渗透沟、下沉式绿地、景观水池、旱溪、截水沟和透水铺装等,通过对这些调蓄设施的优化和改进设计,保证山体公园的自然、生态特性和景观观赏性。  相似文献   

2.
樊瑞兰  王刚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7):1364-1366
以广州市开创大道景观为例,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下, 利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人工湖等生态化措施, 通过植物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缓解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量。同时实现城市道路绿地雨水渗透、雨水收纳、雨水回用的城市水循环管理系统, 增强城市应对雨洪问题的弹性。通过城市道路生态化处理实践, 以期为华南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许晓倩  陈展川  陈旭  王宁  邓涛 《热带生物学报》2020,11(3):353-360,367
在城市中构建完整的“海绵体”体系,能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水排放压力及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公园是构成城市海绵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城市雨水的调节利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传统理念的城市公园建设仅重视公园的景观体验而忽视公园绿地的调蓄雨水能力。笔者通过对海口城市公园的调查,在分析海口传统城市公园建设中雨水综合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公园海绵化建设的雨水管理策略,为未来城市公园的海绵化建设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海绵城市理念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打造雨水花园,营造下沉式绿地,适度建设屋顶花园,校园道路广场变身透水铺装等手段实现校园水生态的平衡和稳定,为校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海绵城市体系建设,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提出更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实施方案。首先对海绵城市的理念及内涵相关理论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绿地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的渗透、滞留的相关性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也分析了城市绿地土壤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基于海绵城市雨水渗透和滞留的绿地土壤改良思路。  相似文献   

6.
原有常规景观植物配置组合的透水性能较差,为此,本文对其透水性进行优化。重构海绵城市设计中的常规景观植物配置组合土壤配比,以及景观植物配置组合的垂直渗透距离与渗透率;对常规景观植物配置组合实施模式优化,提升海绵城市中常规景观植物配置组合的整体叶面积复合指数;推行景观效应、生态效应以及雨水截留量兼顾的常规景观植物配置组合模式;通过铺设树皮碎末、锯末、稻壳、碎木块、碳化木等地表覆盖物实现常规景观植物配置组合的透水性优化。为了验证该透水性优化性能,将原有常规景观植物配置组合的透水性优化方法与该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的透水性能优于原有方法,实现了透水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因由山地校园复杂地形制约水系统构建这一问题而产生,力求通过引入生态雨洪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建立山地校园景观水系统规划方法,激活校园水环境,完善整体山水格局。以武汉大学为例,规划运用了屋顶花园、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态洼地、植草沟、旱溪、多功能调蓄池、人工湿地、渗透池等生态雨洪管理设施从雨水收集、收集调蓄、净化利用等方面建立了四套系统性的"雨水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地形条件,创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水景观环境,各处水景互相联系,共同构成山地校园完整的景观水系统,实现了雨水资源的景观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透水砖铺装作为新兴的径流调控措施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由于缺乏长期监测数据,透水砖铺装渗透率衰减过程及不同清理方式的维护效果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多年雨水径流入渗过程实验,定量监测其渗透率衰减过程并对比不同清理维护措施效果。方法基于透水砖铺装入流?渗透实验,测定分析了不清理以及真空抽吸尘和压力水冲洗两种清理维护方式下透水砖铺装系统渗透率的衰减过程和实验前后找平层粒径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3种清理方式下,透水砖铺装渗透率均呈指数衰减趋势,运行7年后,不清理、真空抽吸尘和压力水冲洗清理下透水砖铺装渗透率分别为26、229 和19 mm/h,分别衰减了99.6%、96.3%和99.7%,真空抽吸尘的清理效果优于压力水冲洗。3种清理方式下透水砖铺装的悬浮颗粒物平均去除率在95% ~ 98%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n = 7),铺装系统的找平层上部细颗粒物含量分别增加了29.2%、15.6%和30.1%。更新透水砖(即“新砖 + 旧找平层 + 旧土工布”)可将透水砖铺装系统的渗透速率恢复至新建系统的28.3% ~ 32.4%,而更新找平层和土工布可将渗透率恢复至新建系统的63.8% ~ 72.6%。结论雨水径流携带的细颗粒物在找平层上层聚集是透水砖铺装系统堵塞的主要原因,采用真空抽吸尘清理可有效减少找平层上层的细颗粒物含量,更新找平层和土工布比更新透水砖层可取得更好的透水性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凌绿地形态中构建“海绵城市”的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杨凌城市的地理地貌特征、城市布局特点及其规模结构,以人工蓄水为主要手段,探索了杨凌地区绿地形态中实现"海绵城市"的方法措施。在杨凌地区海绵城市的设计思路上,主要通过推行下沉式绿地、建设雨水花园及人工湿地等手段,用以优化城市道路设计,提高公共绿地及居住区绿地的蓄水能力。针对杨凌示范区"大学城"的性质,提出了建设校园雨水花园试验点的设计思想,旨在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北方"海绵城市"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惠农渠生态文化公园景观设计为例,通过遵循上位规划、现场条件及现状景观资源,与周边艺术家村、雕塑公园、小镇湿地等粗犷、自然的景观风格相辅相成。尊重历史,融入当地景观文化元素,蕴含河渠历史记忆、农业生产灌溉等功能,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注重大草坪的应用,配置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组团点缀大乔木,构建"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立体空间构成模式,通过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材料、生态驳岸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雨水资源,构建一个弹性的、会呼吸的城市生态系统,营造以自然生态为基底,以雨水收集为景观,集自然休闲、人文历史、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城市生态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11.
张广新  宋扬  石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0):167-170,180
雨水花园可以有效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流量,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而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沈阳市为例,因地制宜,从设施面积、组成构造等方面分析了雨水花园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和影响因子。关键设计参数为蓄水层高度、种植土层结构、填料组成和深度及砾石层结构,影响因素主要为沈阳市降雨特点、植物品种、土壤渗透系数、雨水花园面积率。以沈阳市某居住小区为例,运用水量平衡分析方法设计雨水花园,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计算得出小区内屋顶、道路、绿地的雨水径流量及小区所需雨水花园总面积,为雨水花园在东北寒地范围内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洪管理的一个新概念,国际上通用俗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通俗理解就是在下雨时城市地表能像海绵一样吸水、渗水、蓄水,使大气降水转化为土壤水和地下水,成为可利用的水资源。笔者对建国以来黄淮海平原处理"蓄、排"关系的经验和教训做了简要回顾,并对"海绵天津"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同时还介绍了地下埋设填料暗沟预制件、地面铺装透水路面砖,建成蓄排兼顾的"海绵天津"的具体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城市公园景观能够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以城市景观为载体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最终实现景观植物配置科学合理地融入雨水基础设施中,形成生态功能与雨水管理功能结合的美学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记录、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植物配置的作用,以及柳州可供选择的公园景观植物种类。【结果】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常用的屋顶绿色、雨水花园、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和植草沟等生态设施的植物配置应用。【结论】在营建柳州海绵城市公园景观植物应该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实现生态雨水管理设施与景观植物配置合理的融合,使城市景观公园向着健康、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过生态措施的低影响开发成为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的主要手段,下凹绿地是低影响开发的主要技术措施.本文介绍了天津地区下凹绿地适用植物配植的原则,提出了20种适用...  相似文献   

15.
在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建设中,植物景观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以湖南益阳新世界-梓山湖畔为例进行分析,从植物种类、景观布局、色彩搭配、造景技术等方面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进一步发挥植物造景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城市内的水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呈加剧趋势,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为此,国务院早在2015年明确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总体要求。本文通过综合最新相关文献对目前海面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意见,最后对未来几年海面城市透水沥青铺装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年降雨量偏少,降水集中、多暴雨且年蒸发量大,导致严重的雨洪问题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山麓迎风区多暴雨的气候特征对平原地区构成了雨洪灾害的威胁,在城市浅山区建设海绵绿道作为径流缓冲区,对于缓解雨洪灾害有着重要意义。为解决华北地区城市浅山区雨洪管理问题与水资源短缺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城市浅山区的雨洪灾害情况及其特点,首先探讨了在华北地区城市浅山区建设海绵绿道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前大道项目,提出了适用于华北地区浅山区的海绵绿道设计方法。该海绵绿道的设计策略综合考虑到3个维度:1)华北城市浅山区作为自然基底;2)绿道作为雨水径流缓冲带;3)低影响开发措施作为绿道设计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雨水安全与利用两个视角综合考虑设计策略。最后,本文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量化模拟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将海绵绿道与传统绿道的调蓄效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海绵绿道在控制径流总量、峰值流量以及推迟峰现时间方面具有更好的效能,能有效解决场地的雨水调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徽州水口园林水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分析水口园林水环境运作机制和海绵城市雨洪管理方法,重点从水、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分析水口园林水环境的发展模式及其生态效益,借鉴徽州水口园林的雨水调控方法,为现代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实际参考。传承并发扬本土景观优势,发挥水、植被、土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作用,从而更好地体现水口园林水环境运作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响应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介绍了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应用背景,了解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形式及功能,并通过对下沉式绿化带雨水渗蓄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下沉式绿化带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长沙地区道路绿化率在3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100%的条件下,满足暴雨重现期1、3、5、10 a的下沉深度分别为147、186、204、229 mm,比较适合设计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最后探讨了下沉式绿化带竖向设计、道路绿化率设计、植物耐水淹分析及植物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首钢西十项目以消纳北京市3年一遇24 h降雨量(108 mm)为目标进行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从雨水渗透滞留与储存利用两个角度考虑,以西十地块的现状特征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方法针对渗透滞留系统,通过SWMM建立低影响开发模型和传统开发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1年一遇、2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24 h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排放过程,对比分析两种开发模式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针对储蓄利用系统,通过SWMM模拟2017年全年降雨过程,以周为单位统计外源雨水调蓄池收集的径流总量,与西十地块植物灌溉需水量相比较,分析雨水调蓄池中收集径流的利用情况。结果(1) 依据场地现状在其内部设计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池、雨水调蓄池6种LID设施,在1年一遇、2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西十地块低影响开发系统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100%、100%、100%、78.79%、50.41%、34.73%;对峰值流量的削减率为100%、100%、100%、70.12%、33.33%、19.44%,1~3年重现期峰值消失,其后峰值出现时间推迟375、310、240 min。(2)2017年,外源雨水地块雨水调蓄池接纳径流总量9 617 m3,径流收集主要集中在第25~35周,单周最大收水总量为2 078 m3,发生在第27周(6月初),第1~20周、43~52周收水量基本为0;2017年第25周、第27周、第29~32周、第34~35周、第41周雨水调蓄池收集径流量在满足本周灌溉需求后仍有余量,冬季雨水调蓄池空置率较大。结论(1) 低影响开发设施对雨洪问题具有良好的调控效果,可以减少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推迟峰现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迟削减能力逐渐减弱。低影响开发系统的雨洪调控能力具有上限。(2)根据北京市2017年全年降雨量日值统计,外源雨水地块雨水调蓄池中径流收集的利用率为43.65%,有30周(210 d)雨水调蓄池空置率为100%,较为浪费。在进行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成本造价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