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包头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与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包头地区BT1-1孔沉积岩芯进行了系统的岩性、地层年龄和沉积相的分析。结果表明:该钻孔剖面揭露了中更新世末期(130ka BP)以来的沉积地层,可划分为3个地层段:全新统(Qh):0-16.9m,为河流相沉积,底部年龄为11.9ka B.P.;上更新统(Qp3):16.9-84.2m,为一套河湖相交替沉积,底部年龄为118.5ka B.P.;中更新统顶部(Qp22未见底):84.2-101.1m,为湖相沉积,底部年龄为130.6ka B.P.。包头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环境经历了从湖泊环境-河湖交替环境-以河流环境为主的演化过程。128.2-126.4ka B.P.期间,由于气候寒冷干旱、湖盆萎缩而形成的盐湖沉积(芒硝层)是该区湖相沉积的一个标志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河套盆地第四纪地层研究历史,针对该区收录的1100条钻孔资料进行了系统地编研,对河套盆地第四纪岩石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区划、沉积序列厘定及邻区地层对比。研究认为:河套盆地第四纪岩石地层可划分为临河凹陷、西山咀隆起、三湖河凹陷、包头隆起与呼和凹陷等5个地层分区,其沉积序列包括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部、中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及全新统等5个岩组。该地层划分方案具有区域岩石地层对比意义。中更新统上部湖相淤泥质粘性土层具有穿时性,其对区域地层划分对比与第四系含水层组划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丹霞山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目前对成景地层-上白垩统丹霞组沉积环境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对丹霞组锦石岩段沉积环境还存在争议。文中利用沉积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丹霞山丹霞组锦石岩段钙质泥岩进行研究,分析该套泥岩沉积时期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粤北丹霞盆地丹霞组锦石岩寺段钙质泥岩的δ~(13)C_(PDB)值在-3.34‰~-2.0‰之间,平均值为-2.49‰,δ~(18)O_(PDB)值在-8.9‰~-5.7‰之间,平均值为-7.28‰。盐度值Z平均为119,在中国典型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分布图中,样品主要投点于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和青藏高原北部的湖相碳酸盐岩中,预示着其可能形成于咸水-半咸水的陆相湖泊体系中。其古水温为19~34℃,平均为26℃之间。在75Ma,丹霞盆地大气CO_2浓度为1009~1436ppmv,平均为1282ppmv。丹霞盆地晚白垩世锦石岩寺段时期,具有干燥的地表沉积环境,可能与晚白垩世中期Campanian期东亚中纬度地区的干旱古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4.
河套盆地构造控水研究及地下水系统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套盆地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周边由盆-山之间的断裂围限,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盆地内部形成三凹陷两隆起的构造地貌格局,控制着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盆山之间的断裂、盆地内部两个隆起的边界断裂以及黄河等地表水系共同控制着地下水流系统的分布特征。文中在凹陷与隆起、断裂与水系等构造地貌对地下水流系统控制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对河套平原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依据区域地下水流系统,把河套平原划分为6个一级地下水系统,依据中间地下水流系统,进一步划分为14个二级地下水系统。研究成果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及其他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临汾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南部的一个断陷盆地,是研究第四纪环境变化的重要地区。文中以临汾盆地郭家庄钻孔(GJZ)剖面为研究对象,对钻孔岩芯进行磁化率和粒度测定,并与其它典型剖面对比分析,发现临汾盆地中更新世(Q2)中晚期的沉积环境:上部为黄土沉积下部为河湖相沉积,气候共经历了四个冷-暖交替阶段。磁化率和沉积物粒度与西峰剖面对比,表现出相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沉积环境的变化。该结果为研究山西中部盆地这一时期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西麓第四纪沉积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沉积模式对比研究,确认贺兰山山前混杂堆积为泥石流沉积。据下更新统孢粉分析,早更新世山地植被同东部有较多联系,平原区有两个以草本为主及两个以灌木为主的植被演化阶段,所反映的古气候为干冷及温干的交替;与地层相对应,冷期有巨砾层形成,温干期形成粘土砾石层。晚更新世、全新世有多雨气候波动,腾格里沙漠中成百的湖泊分布,成因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半干旱与半湿润过渡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化,文中以北京延庆盆地为例,对其阜高营剖面湖相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剖面的有机碳同位素的变化范围在-26.69‰~-21.35‰之间,均值为-23.98‰。主要表现为:有机质以外源输入为主,暖期偏负;有机质以内源输入为主,冷期偏负。结合粒度、磁化率环境指标,延庆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可划分为:56.8~45.6ka,温暖湿润;45.6~29.2ka,温和湿润;29.2~12.8ka,寒冷干燥;12.8ka至今,温凉偏干四个阶段。延庆盆地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但也表现出一些局地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风速越大,黄土的沉积通量越大。因此研究距今15万年以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古相对风速的时空变化,为古风场的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空间变化上,古风速自西向东逐渐减小。在时间变化上,晚更新世以来各剖面所反映的风速有较大差异,冰期的古相对风速是间冰期的1.54-2.32倍(塔勒德剖面是1.55倍、盘子山剖面是1.75倍、延长剖面是1.54倍、库伦沟剖面是2.32倍),古相对风速的时空变迁反映了各区域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滹沱河流域的断陷湖盆、峡谷、河流及山前冲洪积扇作为一个统一的自然地理系统,从构造地貌与沉积响应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滹沱河上游水系“袭夺”问题及其最终形成年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石岭关风口为中新世-上新世之交(>5.20Ma)一条纵贯山西中部(忻定-太原)地堑谷的古河谷遗迹。约5.20Ma石岭关断块隆起,忻定、太原两个相对独立演化的山间断陷盆地初具雏形。滹沱河彻底贯通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形成一个独立的水系格架的时间厘定为第四纪初期(2.58-2.12Ma),新构造运动应是滹沱河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滹沱河形成后未经石岭关南流进入太原盆地而与汾河水系沟通,其“袭夺”问题的争论可以休止。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萨拉乌苏河米浪沟湾MIS 5以来生态环境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乌素沙漠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中有机质含量(TOC)和饱和烃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物中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讨论了该地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生态环境的演变特征和过程。MIS5阶段为森林草原环境,气候比较湿润,河流径流量较大;MIS4和MIS2阶段气候干冷,以沙漠堆积为主,但MIS2在16.9-18.4kaBP期间有一次持续大约1.5ka的古环境适宜时期,森林草原发育;MIS3阶段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草原环境,湖泊发育;全新世早中期总体上向干旱方向发展,湖泊动荡短暂,为较少森林的草原环境。到晚全新世以沙漠沉积为主,成为与目前生态环境相似的干草原环境。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反映出主要受冬夏季风变化控制,但如果西风环流加强时期植被也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