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针对油葵收获时存在脱净率低、破损率大等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油葵联合收获机的油葵脱粒装置.[方法]首先论述油葵联合收获机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该机中脱粒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得到各部件的重要关键参数,最终使用油葵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试验,验证脱粒装置的工作性能.[结果]通过对油葵联合收获机中脱粒装...  相似文献   

2.
稻麦收获机其适应性和经济性能都不佳 ,尤其不能适合在广大丘陵山区使用 .原因是重量大、成本高 .针对其问题 ,吸收了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经验 ,扬长避短 ,研究出了原生脱粒稻麦收获机 .该机结构简单 ,适应性广 ,重量轻 ,成本低 ,收获质量好 .在 2 0 0 0年已获得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方藏区传统青稞收获作业中秸秆收集运输机械化程度低、现有机具行走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一套青稞联合收获机配套秸秆打捆装置,整机主要由喂入机构、压缩机构和打结器离合装置组成,对样机关键部件进行选型设计,确定了打捆机各装置的配置方式与动力分配。应用ABAQUS软件对整机机架振动特性进行有限元仿真,对比固有频率与外部激励频率变化趋势,改进机架结构并优化其参数,以避免作业时发生共振。通过ADAMS软件得到喂入机构上、侧拨叉工作时的运动轨迹,确定两拨叉结构参数,以避免作业时出现干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成捆率达到98.3%,草捆合格率达到94.7%,草捆抗摔率超过90%,整机作业效率达到0.7 hm2·h-1,平均草捆截面尺寸达到0.5 m×0.6 m,平均草捆密度达到124 kg·m-3,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研究可为青稞联合收获、秸秆打捆一体化作业机具的设计与研制提供应用实例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豆联合收获机气力卸粮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阶段大豆联合收获机传统螺旋运输器卸粮过程中籽粒破碎率较高的问题,设计一种大豆联合收获机气力卸粮装置。以叶轮转速、风机转速、卸粮软管内径为试验因素,破碎率及卸粮效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破碎率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风机转速、叶轮转速、卸粮软管内径,对卸粮效率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叶轮转速、卸粮软管内径、风机转速;通过多目标参数优化分析得到适合气力卸粮的工作参数为,叶轮转速15r/min、风机转速3 166r/min、软管内径100mm,此时破碎率为1.49%,卸粮效率1.3L/s。该装置能有效降低联合收获机卸粮过程对大豆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含水率在30%以上的玉米在籽粒直收时破碎率和未脱净率高的问题,设计一种低喂入量玉米柔性脱粒装置试验台,选取导流角、滚筒转速和脱粒间隙为试验因素,以破碎率和未脱净率为试验指标,对玉米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雨试验并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分析获得脱粒最佳参数.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对于柔性滚筒,当导流角增大,玉米籽粒破碎率先减小后增大,未脱净率随导流角增大而减小;滚筒转速增大玉米籽粒破碎率先减小后增大,未脱净率随转速增大而减小;脱粒间隙增大,玉米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均为先减小后增大.响应面试验鲒果表明,当导流角为68°、滚筒转速223 r·min-1、脱粒间隙为33 mm时,最优脱粒效果为破碎率2.49%,未脱净率为0.171%.  相似文献   

6.
大豆收获机纵轴流柔性脱粒装置脱出物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纵轴流柔性脱粒装置工作参数对脱出物分布的影响以及脱出物分布规律,在自行研制的纵轴流脱粒分离清选试验台上,以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喂入量和导流板角度为试验因素,对纵轴流柔性脱粒装置脱出物在轴向和径向的分布变化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工作参数的变化,轴向和径向脱出物分布趋势变化不明显;2)纵轴流柔性脱粒装置的轴向脱出物、籽粒分布规律符合指数函数分布,豆荚、轻质杂余分布规律符合三次函数分布;3)径向脱出物、籽粒、豆荚、轻质杂余的分布规律符合系数不同的多项式形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规模大蒜种植户比例较大,适用小型大蒜联合收获机较少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单行大蒜联合收获机。该机主要由行走装置、传动装置、扶禾分禾装置、振动挖掘装置、柔性夹持装置、切割装置、收集装置等组成,可以一次性完成单行大蒜振动挖掘、夹持输送、切秧切根、收集蒜头等工作。该机具备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维修成本低等特点,大田试验表明,该机型作业性能良好,作业效率达到0.036 m2/h;未成功切头率为1.81%,损失率为1.37%,漏收率为1.72%。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多滚筒联合收获机脱出物沿滚筒轴向分布不均,易造成脱出物在清选室内单边堆积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多滚筒台架试验中脱出物离开凹板后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清选时,横置滚筒轴向分布的脱出物分布不均匀,清洗损失严重,工作效率低,达不到清洗目的。  相似文献   

9.
研发了一款玉米子粒联合收获机,该联合收获机的子粒脱粒装置可与玉米联合收获机上的剥皮机构互换,能够降低子粒破碎率和损失率,且结构简单,可收获0.40~0.66hm2/h,提高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联合收获机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设备,集收割、脱粒、清选、秸秆切碎还田等功能于一体。其收获过程工序较多、各工作部件需要实时调节,对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随着静液压驱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联合收获机上的实际应用,各工作部件的关键参数能够根据作业状态自动调节,大大提高了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利用效率、保证了机器工作的可靠性。本文以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为例,介绍其自动化关键技术以及以降低损失率为目标的柔性脱粒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归纳谷物收获机脱粒系统从产生到发展至今的结构形式和应用场合有利于谷物收获机脱粒系统的综合研究。【方法】结合现有谷物收获机脱粒系统,运用综述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谷物收获机脱粒系统的功能原理及结构特点。对影响脱粒质量的因素展开分析,着重对谷物收获装置的发展进程和国内外现状进行对比分析,采取逐一描述的方法,分别对几种脱粒系统作详细描述。【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指出脱粒系统结构形式的优缺点及最佳应用场合,并对不同类型脱粒滚筒和凹板间隙组合作研究分析后,发现滚筒转速和凹板间隙对收获质量的影响,体现在谷物颗粒破损与秸秆破碎方面。谷物颗粒破损严重,损失增加;秸秆破碎严重,机器能耗增大。【结论】随着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的不断提高,目前谷物收获机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为满足不同喂入量的需求,有不同类型脱粒滚筒和凹板间隙组合。未来我国的农机将朝着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及时抓住这一关键时刻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和人机交互性,从而指导我国农业生产,促进我国智能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割前脱粒联收机惯性分离室能实现谷物与气流的分离,利用欧拉-拉格朗日离散相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后壁结构下的惯性分离室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后壁结构下籽粒在惯性分离室内运动轨迹,惯性分离室的压力损失,分离效率和损失率,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得到一种较好的后壁结构坠=90°,β=60°,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3.
设计制造了一脱粒装置,使用该装置对小麦穗数、茎秆长度、喂入速度、脱粒速度和脱粒间隙等因素进行了试验,并对小麦脱粒特性的测量和表示进行了研究,认为可用谷粒分离率沿凹板变化规律的函数f(x)来表示小麦的脱粒特性,也可用根据该函数计算出的平均凹板弧长Eε和偏离程度Dε来表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研究4ZTL-1800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惯性分离室内气流的运动规律,通过建立惯性分离室物理模型,结合流体力学雷诺时均N-S方程,运用FLUENT软件对惯性分离室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后壁倾角下惯性分离室内流场特征,包括速度矢量图、压力分布图以及压力、湍流动能变化,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到了较好的后壁结构...  相似文献   

15.
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再生稻头季收获碾压率,设计1台轻量化、宽割幅、低碾压的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该机由2套收割、脱粒、清选及储粮系统构成,共用1套履带式行走底盘,其收获装置采用对潮湿作物脱粒能力强的轴流钉齿式脱粒滚筒,清选装置采用质量轻、功耗小的气流清选筒式装置。对整机结构及参数进行设计并试制1台割幅为2.55m、理论喂入量为1.6kg/s的样机。以水稻品种"中香一号"为试验对象,对该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速度可达0.24 m/s,割茬高度在0.35~0.55 m间可调,工作效率为0.133hm~2/h。该机碾压率低、质量轻,能满足再生稻头季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丘陵山区前胡收获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无专用机型等问题,设计了一款联合式前胡收获机。在阐述前胡收获机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前胡收获农艺要求,对挖掘装置、输送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结构设计,确定收获机挖掘装置和输送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参数。对振动装置、分离装置工作过程的临界状况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收获机振动筛和圆筒筛工作参数范围。以工作效率、损失率、损伤率和含杂率为指标,对收获机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机以最小前进速度0.8 m·s-1和最大前进速度1.2 m·s-1作业时,工作效率分别为0.19和0.28 hm2·h-1,损失率分别为3.56%和3.62%,损伤率分别为2.83%和2.79%,含杂率为3.28%和3.67%。前胡收获机各项工作指标符合行业标准。研究结果可为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联合收获机割台拨禾装置的设计与运动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联合收获机割台的拨禾装置为研究对象,基于Pro/E软件建立其几何模型并导入ADAMS进行合理简化,添加约束、载荷和驱动得到其虚拟样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学仿真。通过建立不同驱动,对不同工况下的拨禾装置进行仿真分析,获得拨禾装置的作用范围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只有当拨禾轮的拨禾速比λ1时,运动轨迹才为余摆线,形成闭合扣环从而使弹齿能够向后推送作物茎秆;当拨禾轮的拨禾速比为1.55时,拨禾轮作用程度最接近最佳作用程度,此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落粒损失且满足正常工作要求;拨禾轮的最大和最小前移距离都随拨禾速比的增大而增大,禾轮的前移范围为0.00~0.38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