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采用混凝Ⅰ-Fenton氧化-混凝Ⅱ-活性炭吸附处理高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试验结果表明:混凝Ⅰ中,PAC和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 000、10 mg/L; Fenton试剂中H2O2∶Fe2+最佳配比为5∶2(体积比),COD的去除量达到51.6 g/mol H2O2;混凝Ⅱ中PAC和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 500,35 mg/L.经混凝Ⅰ-Fenton氧化-混凝Ⅱ-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后的马铃薯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9.1%,废水脱色率为100%,SS去除率为96.4%,出水达到《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浓度限值.可见该方法对高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具有较好地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混凝工艺去除鸡粪厌氧消化液有机物及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混凝法去除鸡粪厌氧消化液出水有机物质的工艺及条件优化的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CODcr,SS的去除率评价混凝工艺效果。实验首先进行混凝剂以及助凝剂的筛选,然后进一步考察了特定混凝剂以及助凝剂的优化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1.相对于其他混凝剂以及助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以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是比较优化的组合;2.水力条件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关键因素,最佳搅拌速度为250~300 r.min-1左右;3.用Ca(OH)2调节pH值为8.6,PAC投加量为2.0~2.5 g.L-1,CPAM投加量为40~50 mg.L-1时效果较优,去除率分别为82.9%与94.78%。因此,混凝沉淀法能有效去除鸡粪厌氧消化液中的CODcr和SS,有效降低后续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水力驱动生物转笼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成熟一种新型生物膜工艺——水力驱动生物转笼,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该工艺间歇式运行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水力驱动生物转笼具有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功能。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进水(0.2 h)→反应(5.1 h)→沉淀(0.5 h)→排水(0.2 h)的运行周期条件下,转笼转速控制0.5 r/min时,反应器容积负荷可达1.03~1.48 kg COD/(m~3·d);此时,COD、SS、NH_3-N、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7%.84.6%,73.2%.72.4%,68.4%.平均出水分别为34.9 mg/L,12.2 mg/L,9.8 mg/L,13.6 mg/L,0.56 mg/L。  相似文献   

4.
石灰混凝法深度处理城市二级出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汉西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石灰混凝沉淀法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石灰法能够有效降低二级出水的浊度、总碱度、总硬度、总磷,对氨氮和COD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石灰投加量350 mg/L,聚铁投加量35 mg/L,聚丙烯酰胺投加量0.75 mg/L,快速搅拌(200 r/min)2 min,慢速搅拌(35 r/min)15 min,沉淀60 min。浊度、总硬度、总碱度及总磷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8.6%、73.5%、60.1%、100%,氨氮、COD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30.2%、24.5%;二氧化氯和BL-653G两种杀菌剂均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二氧化氯的合适投加量在0.6~1.0 mg/L之间,BL-653G最佳加药量为0.8 mg/L。经过石灰混凝沉淀和杀菌处理后,水质完全达到回用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试验利用沼液处理液养殖目标藻种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考查普通小球藻的生长状况和其对沼液中总氮、氨氮、总磷和COD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沼液经梯度处理后普通小球藻总体生长情况逐渐增强,依次为:沉淀上清液沼液沉淀-混凝出水液沼液沉淀-混凝-吸附出水液。沼液处理液能有效促进藻体叶绿素的积累,总脂积累情况介于6.94%~23.82%之间。对沼液的净化效果,沼液处理液稀释组中沼液吸附出水稀释液(X-W)25%组的表现最好,总氮、氨氮、总磷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0.32%,83.88%,93.90%和20.00%,沼液处理液与BG11培养基的调配液组中表现最好的是沼液吸附出水调配液(X-B)10%组,去除率分别为88.37%,93.57%,97.40%和22.05%。试验的研究将为沼液的资源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吹脱+鸟粪石沉淀(MAP)组合工艺处理中温厌氧发酵沼液。研究发现沼液吹脱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 H值为10,吹脱时间8 h,气液比2 400,并添加填料,此时沼液中氨氮去除率在90%左右。吹脱后的沼液p H值在9.2左右,在MAP沉淀法的适宜p H值附近,不需再进行p H值调节,可节约药剂成本。经MAP沉淀处理后的沼液出水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5%和80%。COD和SS去除率分别在40%和32%左右。MAP沉淀出水的p H值在8.3左右,可满足生化处理的进水要求。同时,MAP沉淀处理后的出水C/N比大大提升,从0.7上升到了10,有利于后续生化系统的进一步处理。该工艺既可使沼液得到净化处理,又可回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7.
徐启红  樊军浩 《农业机械》2011,(14):120-122
通过加压预处理,碱液浓度为4%条件下,利用乙醇沉淀方法对豆渣中所含可溶性膳食纤维(SDF)进行提取,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温度为90℃、固液比为1:10、时间为1.5h,此工艺下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43.9%。  相似文献   

8.
洗浴废水处理及回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混凝+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某矿洗浴废水并回用的设计及调试运行实例。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为73 mg/L,BOD5为36 mg/L,SS为82 mg/L,色度为45度,浊度为15度时,出水中CODCr为25 mg/L,BOD5为7 mg/L,SS为3 mg/L,色度为10度,浊度为4度,对CODCr、BOD5、SS、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5.8%、80.6%、96.3%、77.8%、73.3%,该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规定水质标准。该工程的稳定运行不仅减轻了该矿澡堂废水的污染且有效地解决了该矿生产用水紧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三球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落叶酸碱预处理及其同步糖化发酵产氢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利用修正的冈珀茨模型(Gompertz model)对产氢曲线加以拟合,以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酸碱预处理方法(添加质量分数为2%、4%、6%、8%的H2SO4和Ca(OH)2)对三球悬铃木落叶光合生物产氢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出最佳酸碱预处理工艺条件为:稀酸预处理后的落叶试样的产氢性能优于氢氧化钙预处理后的落叶试样,其中H2SO4质量分数为4%时处理效果最佳,发酵产气中的氢气最大体积分数达66.34%,累积产氢量为369 m L,最高产氢速率11.03 m L/h。稀酸处理液可以实现3次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ABFR反应器在高温(53~55 ℃)下处理酒精糟液高浓度有机废水,经过12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容积负荷高达39.6 g COD·L-1d-1时,COD去除率维持在85%以上,SS去除率维持在99%以上,产气率为0.32 L CH4·gCOD-1;生物膜可去除90%以上的COD和75%以上的SS;反应器前四个区域可去除94%的COD.  相似文献   

11.
多段折流板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悬浮固体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耐高悬浮固体(SS)的多段折流板厌氧反应器处理全酒糟废液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53—55℃.进水 SS21g/L,水力停留时间(HRT)8hr,系统能稳定运行,SS 沉降去除率达99%,反应器 COD 容积负荷可达110gCOD/L·d,COD 去除率达85%左右,甲烷产率为0.321LCH_4(STP)/去除 gCOD。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缺氧-好氧(A/O)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处理养猪场沼液。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硝化液回流比等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缺氧池、好氧池分别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考虑对氨氮(NH+4-N),COD和TN去除的影响,最佳HRT为6 d,硝化液最佳回流比为200%;硝化液回流比为200%,污泥回流比为60%时,缺氧池、好氧池对TN去除率分别为88.38%和11.62%,对COD去除率分别为81.77%和18.23%,其中缺氧池反硝化、好氧池异养菌和好氧池SND(同步硝化反硝化)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1.77%,8.60%和9.23%。  相似文献   

13.
探究混凝-溶气气浮-过滤工艺在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可行性。以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二沉池出水为原水,进行了混凝-溶气气浮-过滤深度处理工艺中试研究。试验完成了分流比、加药量、表面负荷3个主要影响因素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以COD、总磷、浊度去除率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加药量对COD、总磷、浊度去除效果影响均最为显著,推荐工艺最佳运行参数为表面负荷11.11 m~3/(m~2·h),加药量10 mg/L,分流比12%,且在此运行条件下,单位水处理电耗与药耗总共为0.039元/m3;同时在固定表面负荷10 m~3/(m~2·h)条件下进行了连续流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水质波动条件下,该工艺连续运行可靠、处理效果稳定,出水COD浓度稳定低于15 mg/L、出水总磷浓度稳定低于0.1 mg/L,出水浊度低于0.5 NTU,有一定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抑制食品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产酸速度,采用食品废弃物风干预处理方法,研究高温条件下不同接种率和含水率对风干食品废弃物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干处理能有效缓解酸化初期的酸中毒现象;含水率和接种率的交互作用明显影响风干食品废弃物产气率和污染物去除率;在高接种率时,低含水率的系统更有利于风干食品废弃物的处理,处理后的系统有较高的缓冲能力;在55%接种率、92%含水率条件下能实现风干食品废弃物厌氧发酵的顺利进行,且单位可挥发性固体风干食品废弃物的产CH4率达到了0.246L/g,而最大的产CH4率在接种率为75%、含水率为88%条件下获得,为0.471L/g,且在产气稳定时期,气体中CH4体积分数维持在75%左右;COD的去除率以及TS的去除率都随接种率的提高而上升,最高的COD去除率为91.6%,最高的TS去除率为32.7%.  相似文献   

15.
以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探讨其对小球藻的絮凝效果及其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实际应用的成本进行了评价。向藻液中添加不同剂量PAC,经搅拌后分别于不同时间下测定藻液中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5种不同剂量PAC在8 min内均能高效絮凝小球藻,絮凝效率在86%以上,随着PAC质量浓度的增大,小球藻的絮凝效率也提高,质量浓度为123.5 mg/L时絮凝效率达到了98.6%,铝残留量为132.8 mg/kg。PAC絮凝微藻是电荷中和和卷扫絮凝共同作用结果。絮凝1 kg小球藻生物质,成本为266.04元,比离心法的853.39元降低68.8%。PAC絮凝小球藻数据拟合结果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PAC-IMBR组合工艺处理屠宰废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BOD、NH3-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BOD和NH3-N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95.56%、95.9%和91.1%,出水COD约为40 mg/L,NH3-N基本在10 mg/L以下,分别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和一级标准;出水浊度<1 NTU,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7.
厌氧水解-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香精调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香精调料行业发展很快,废水的成分复杂,浓度高,必须采用多种技术联合处理。针对某食用香精调料企业的废水特点,采用化学混凝预处理、厌氧水解和好氧移动床(MBBR)组合工艺处理,生产性装置的运行效果表明,COD,BOD5,SS和NH3-N等去除效率突出,完全可以达到排放标准,TN和TP的去除效率可分别达到66.3%~69.7%和83.0%~90.2%,其中,TN是由厌氧段反硝化和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TP则通过化学混凝而去除。厌氧水解和MBBR是去除有机物和生物硝化的核心,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进一步保证了出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18.
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造纸废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接触氧化 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6.95~8.00,COD Cr 、BOD 5 和SS的浓度分别为1 640 mg/L、568 mg/L、332 mg/L的条件下,COD Cr ,、BOD 5 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95.7%、97.0%和92.8%,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用于农灌.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生活污水的出水水质,采用磁絮凝技术处理经常规工艺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确定磁絮凝技术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磁絮凝在pH为8,磁粉、PAC、PAM投加量分别为100、40、0.5mg/L,按磁粉、PAC、PAM的顺序投加,可达到最优条件。在此运行条件下,出水COD、SS、TP的去除率分别为89%、97%、74%,均能达到一级A标准。该技术中磁絮凝体沉降速度快、含水率低且可回收利用,可为生活污水的提标改造提供参考。磁絮凝技术出水水质好的原因在于磁吸引力和表面电荷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餐饮废水含油量高,成分复杂等特点,采用格栅-沉淀-吸附工艺处理,经特质无纺布和改性纤维球过滤后(简称前处理)的餐饮废水,再利用核桃壳颗粒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不需要改变pH值前提下,投加核桃壳颗粒30g/L,吸附20min,振荡强度为120r/min,30℃时,对COD和含油量的去除率均达到6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