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大气氮湿沉降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2010年和2011年大气氮湿沉降观测分析发现,海北高寒草甸地区NH_4~+-N、NO_3~--N和TIN湿沉降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35 mg/L、0.27 mg/L和0.62mg/L,对应的湿沉降年总量分别为1.78kg/hm2、1.40kg/hm2和3.19kg/hm2。湿沉降氮浓度和湿沉降氮量年内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湿沉降氮浓度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而湿沉降氮量则为夏季高冬季低。NO_3~--N和NH_4~+-N湿沉降浓度与降水量分别呈极显著的逆函数和幂函数负相关关系(P<0.001)。NO_3~--N和NH_4~+-N湿沉降量与降水量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01)的线性正相关关系。NH_4~+-N与NO_3~--N湿沉降浓度和湿沉降量的比值与降水量均表现出弱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10)。海北高寒草甸地区的NH_4~+-N、NO_3~--N和TIN湿沉降量与世界和我国各地的农田、森林、城市相比处于低值区,而与处在大气清洁、海拔稍高的我国丽江玉龙雪山地区、西藏林芝地区相比基本相仿。  相似文献   

2.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传统商业文化的象征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重心分析、历史时间断面分析法等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商务部公布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中华老字号总体呈现"南多于北,东部密集,中西部稀少"的区域分布特征;2)中华老字号空间分布密度差异性明显,存在"江浙沪、京津"两大高密度区;3)中华老字号涉及食品加工、医疗、零售等七大行业类型,不同类型的老字号在数量结构与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同的特征;4)清代及民国是老字号创立的主要时期,时空分布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扩散的特征;5)中华老字号空间分布受到历史文化、人口与社会经济、旅游活动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对典型草原区降水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足于全球变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降水时空变化影响的研究,预测全球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为良性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1971-2000年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两个气象台站的平均温度和锡林郭勒盟境内16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系统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典型草原区降水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气温变化过程和全球变暖的趋势相一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气温上升变暖趋势最为强烈。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区的降雨量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规律。但区域降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各区域降水变化差异显著,从东南到西北变化的幅度减小。30年来研究区的降雨量变化表现出时间、空间上的不规则性,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原区过去30年的降雨影响不显著,没有达到可识别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麦田泽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泽漆是一种麦田恶性杂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经济、药用价值。作者对泽漆的生长规律进行了观察,调查不同生境中泽漆群落多样性,采用方差/均值(S2/m)的检验方法分析泽漆种群空间分布型;以负二项参数(k)、格林指数(GI)、扩散型指数(Iδ)、Cassie指标(CA)、丛生指标(I)、平均拥挤度(m)与聚块性指数(m/m)判断泽漆种群聚集强度。结果表明,泽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密度相差很大,随异质性生境而变化;泽漆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也随生境的变化而不同,种子的密集散落和异质性生境是造成泽漆种群聚集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结合麦田泽漆群落和种群特征,对泽漆的防治与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使用坐标调查法对美国杏李果园的5种主要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采用最近邻体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李小食心虫Grapholita funebrana为聚集分布,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金纹细蛾Lithocolleti ringoniella为随机分布。并采用点分布图、分散度指数和最近邻体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使用正态分布对试验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拟合结果相同,说明Clark-Evans最近邻体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果园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6.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的研究对预测群落演替趋势和植被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腾格里沙漠天然植被区红卫地区固定沙丘上三种优势半灌木或灌木种群(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个体的位置和生长发育阶段信息,研究了三...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城市与草地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的差异,分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锡盟赛罕塔拉两个地区采用雨量收集器收集了连续两年的降水,并测定了大气氮素沉降物中的全氮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地区大气氮素沉降与降雨量的关系,以及大气氮沉降的氮浓度、总氮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年降雨量集中在夏季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呼和浩特市大气氮沉降的浓度在4-8月份呈递减趋势。其它月份则无太明显的变化,在降雨量最大的7、8月份,沉降氮浓度降到全年的最低值;锡盟赛罕塔拉草原5-10月份的大气氮沉降浓度变化趋势与呼和浩特市基本一致,城市与草原没有显著差异;呼和浩特市氮沉降输入的总氮量2005年与2006年度间差异不显著,但是每月变化量较大。降水量对沉降总氮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额济纳绿洲胡杨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一道桥、二道桥、三道桥、和四道桥的胡杨自然保护区内设置9个10m×10m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并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杨的种群结构为衰退型,幼苗、幼树和中龄树数量较小。额济纳胡杨种群整体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随着径级的增大其分布格局呈现规律性变化,幼小植群呈强聚集分布,大树倾向于随机分布,中龄树和成年树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过度。  相似文献   

9.
两种生境下柄扁桃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固阳县大青山山地和苏尼特右旗风蚀草原区两种典型生境下的天然柄扁桃群落作为研究对象,以现场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群落特征、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阳县大青山山地和苏尼特右旗风蚀草原区两种生境下仅大青山山地灌木层伴生有其它种,并且草本层重要值最大的分别是黄囊苔草、克氏针茅和冰草、蒙古葱。调查范围内大青山山地柄扁桃群落种类较丰富,且柄扁桃实生苗为18株,种群更新良好,而风蚀草原区柄扁桃实生苗仅为1株,种群更新严重不足;此外,大青山山地柄扁桃单位面积生物量和林分密度是风蚀草原区的4倍和2.5倍,且最大株高和冠幅均高于风蚀草原区;出现这种结果与大青山山地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较高有着直接关系。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两种生境下柄扁桃种群均呈明显的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0.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氮沉降急剧升高,将会影响高寒草原植物养分循环。为了研究氮沉降对高寒草原植物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依托2009年在新疆天山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设置的长期氮沉降研究平台,于2017年7月和10月采集溚草(Koeleria cristat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天山赖草(Leymus tianschanicus)3种植物的成熟叶和老叶,分析3种植物叶片N、P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 3种植物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在成熟叶和老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成熟叶和老叶的N、P含量分别为12.78 mg·g-1、0.88 mg·g-1和6.88 mg·g-1、0.46 mg·g-1mg·g-1。3种植物成熟叶和老叶的N元素含量均为:二裂委陵菜>天山赖草>溚草,P元素含量同N元素含量趋势一致;② 氮添加增加了成熟叶和老叶N浓度,分别达12%和48%;成熟叶与老叶P浓度对氮添加的响应规律不一致,成熟叶P浓度对氮添加的响应与物种有关,而老叶P浓度呈一致的下降趋势;氮添加对成熟叶和老叶N∶P的比值影响亦不同,其中相对于成熟叶,老叶的N∶P呈显著增加趋势。③ 植物叶片的N元素、P元素和N∶P比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N元素和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生长旺盛期和枯黄期,溚草和天山赖草的N与P元素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而二裂委陵菜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在生长旺盛期二裂委陵菜叶片N与P元素呈显著的正相关、枯黄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表明长期氮的添加显著影响了3种植物叶片的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不同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未来氮沉降升高将会影响天山山地草原的植物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利用方式下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群落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围封、刈割和放牧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16 ~ 2018年内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草原合理利用提供指导.结果 表明:1)贝加尔针茅草原共调查到76种物种,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组成不同.2)相比较围栏和刈割利用,2018年放牧样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探讨了不同退化程度的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生产力和多样性的表现并不同步;各样地重要值在所有物种中呈分散趋势,均以多年生植物为主,但多年生植物的重要值呈减少趋势,一年生植物和小半灌木重要值呈增加趋势;群落地上生物量、群落高度及凋落物含量显著降低,而群落密度呈相反的趋势。群落盖度和地下生物量在轻度退化样地最高,地下生物量由浅到深呈"T"形分布;Margalef指数在中度退化样地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都随退化程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气温与降水变化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1年-2010年陕西及周边的42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和分析了陕西省29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年内、年际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年气温大致存在三种主要的类型:南北差异型、地形影响型、正负相间型。南北差异型为最主要的空间分布型,表现为温度受纬度变化的影响南部气温较高北部气温较低。2)陕西省年降水大致存在四种主要类型:南北递减型、延河南北反向型、东南-西北分布型、相间分布型。南北差异型为最主要的空间分布型,表现为陕西北部降水较少,南部降水较多。3)陕西省气温空间场对应的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降水空间场对应的时间序列具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而年内的波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典型草原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进程及恢复过程中的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围封(4至9月)收获干草,其它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开展典型草原围封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原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基本一致,但主要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显著改变。在自由放牧草地,以星毛萎陵菜、冷蒿、糙隐子草为优势物种,采用生长季围封恢复措施后,优良牧草羊草、克氏针茅的优势地位增加,退化草地正向演替,群落的盖度、密度、地上、地下生物量及优良牧草比例增加,群落结构优化,物种多样性增加。但若围封后连续多年(13年以上)刈割利用,容易导致群落的盖度、密度、地上、地下生物量再次下降,草地发生2次逆行演替。研究认为:季节性围封的管理方式既可保证退化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也能避免全年围封禁牧所带来的饲草资源浪费。季节性围封在我国牧区是可行的草地管理方法,但适宜的围封季节及围封后的合理利用问题(如合理的割草制度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同放牧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植物种的空间异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方法及GS+软件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年荒漠草原植物种在不同放牧压下的空间异质性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压对荒漠草原物种空间分布有明显影响。整个试验区植物种为38种。SA2(春季零放牧、夏季适度放牧和秋季重度放牧)处理区植物种数最多为10种。家畜选择性采食及践踏等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在SA2处理区中较小,在SA5(放牧季皆为适度放牧)处理区较大。植物种分布在不同放牧组合下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SA1(春季零放牧、夏季重度放牧及秋季适度放牧)处理区与SA5处理区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强于SA2、SA3(放牧季皆为重度放牧)区和SA4(春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处理区。SA3处理区分形维数最高,空间分布格局简单,空间依赖性强,空间结构性好;相反SA1分形维数最低,空间分布格局相对复杂,随机因素引起的异质性占有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Frequent periods of drought conditions are known to limit plant performance,primary production,and ecosystem stability in arid and semi-arid desert steppe environments.Plants often avoid competition by shifting their water use seasonally,which affects the water-use patterns of dominant species as well as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ies.However,the water-use strategies of dominant herbaceous species,which grow under natural field conditions in the desert steppe region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China,are poorly known.Here,we explored the possible sources of water uptake and water-use efficiency(WUE)of three dominant herbaceous plant species(Stipa breviflora,Agropyron mongolicum,and Glycyrrhiza uralensis)in a native desert steppe in the semi-arid area of Ningxia through an analysis of multiple parameters,including(1)the stable isotopic oxygen and hydrogen(δ18O andδ2H)compositions of precipitation,soil water,and stem water,(2)the carbon isotope(13C)composition of leaves,and(3)the soil water contents,based on field sampling across varying water conditions from June to September,2017.Frequent small precipitation events replenished shallow soil water,whereas large events only percolated down to the deep soil layers.Changes in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affected the water-use patterns of plants.Generally,during light precipitation periods,the deep root system of G.uralensis accessed deeper(>80 cm)soil water,whereas S.breviflora and A.mongolicum,which only have shallow roots,primarily absorbed water from the shallow and middle soil layers.As precipitation increased,all three plant species primarily obtained water from the shallow soil layers.Variation in soil water uptake between the dry and wet seasons enabled plants to make better use of existing satoil water.In addition,theδ13C values of G.uralensis and S.breviflor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A.mongolicum.Theδ13C values of the three plant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water content.Therefore,G.uralensis and S.breviflora maintained a higher WUE through their conservative and water-saving strategies across the entire growing season.In contrast,A.mongolicum,with a relatively low WUE in the wet season but a high WUE in the dry season,exhibited a more flexible water-use strategy.The different water-use strategies of these dominant plant species demonstrated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plant communities can respond to drought.  相似文献   

17.
以锡林郭勒盟15个气象站点1981~2007年的年均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得到年均降水量空间数据,对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年代为时间单位分析,锡林郭勒盟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以20世纪90年代最为丰沛;进入21世纪以后,锡林郭勒盟整个区域的年均降水量呈现显著下降的态势,<300-400mm的降水量区域已经难以形成连续的区带;从1981到2007年,锡林郭勒盟绝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降水量的年均增长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条带状,自东北向西南递变;标准差的分析表明,降水量年际波动表现出自西向东递增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京、浙、滇地区植物蓟马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北京、浙江、云南等3个地区植物上蓟马的种类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蓟马种类较为相似,花蓟马、烟蓟马、黄胸蓟马、腹小头蓟马、西花蓟马和稻蓟马是3个地区共有的种类。其中花蓟马的分布最广、数量也最丰富,是最为常见的蓟马种类;新入侵的害虫西花蓟马在北京和云南地区已呈广泛分布状态,其发展动向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退化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锡林郭勒高原和呼伦贝尔高原典型草原区选取19个调查点,对典型草原羊草+大针茅群落在长期牧压下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处在不同退化演替序列的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类型、活力和恢复力均存在很大差异,原生生态系统保持了健康的种类组成,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较高的群落生产力.根据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