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定植密度对薄皮甜瓜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5个密度处理对薄皮甜瓜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薄皮甜瓜栽培的合理定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薄皮甜瓜"京蜜11号"的成熟期影响不明显;对产量影响明显,在塑料大棚春季立架栽培,单蔓整枝条件下,适宜的定植密度为2100~2500株/667m~2;2300株/667m~2处理产量最高;在同一行距条件下,增加株距,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黑膜高垄栽培,在确定行距50cm的基础上,安排了株距为38cm(3500株/667m~2)、33.4cm(4000株/667m~2)、30cm(4500株/667m~2)、26.7cm(5000株/667m~2)、24.3cm(5500株/667m~2)、22.2cm(6000株/667m~2)的试验。通过产量统计、方差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测验,密度在5000-5500时产量最高,为当地种植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番茄品种‘欧迪斯’和‘圣罗兰’为试材,利用架式栽培系统,研究了三穗果打顶条件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株距增加,番茄株高、叶面积指数逐渐降低,茎粗、生物量、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以及Vc、有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于15 cm或20 cm达到最大值,综合产量和品质,以株距15 cm效果最好,其产量可达111.7 t·hm-2;随行距加大,番茄株高、叶面积指数逐渐降低,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逐渐增大,茎粗、生物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单位面积产量以及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综合产量和品质,以行距110 cm效果最好,其产量可达98.1 t·hm-2。综合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行距110 cm、株距15 cm为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4.
秋大棚番茄不同密度、不同留果数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通过5个密度主处理、4个留果数副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探讨秋大棚番茄栽培的合理密度和最佳留果数。结果表明,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留果数对产量影响明显,其中,3700株/667m2且14果/株产量最高,是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行距和密度对大豆新品种‘合农7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行距下‘合农76’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30 cm和45 cm;副区为密度,30、35、40、45、50万株/hm~2,用D1、D2、D3、D4、D5表示。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产量最高的密度处理为D2,即35万株/hm~2,且不倒伏;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时,产量为3289.79 kg/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时,产量为3211.96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和脂肪最高的处理为D1。综上所述,‘合农76’在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通过4个密度处理,探讨了提高北方保护地秋冬茬黄瓜产量的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植株所受的光照度及地温逐渐升高;茎粗逐渐增加,节数,叶面积指数(LAI)和株高逐渐减小,根系活力呈上升趋势;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各层次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产量也逐渐增加。经过秋冬季节,历时4个月的栽培,其中株距为35cm,大行距为70cm,小行距为60cm,密度为每hm24.43万株,产量提高(为3075Kg/667m2);该密度条件下,植株的环境指标、生长发育指标、光合指标、品质指标和产量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成活率、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优良砧木品种是番茄嫁接栽培的前提和基础。本试验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植株成活率、幼苗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嫁接栽培中选择适宜砧木提供试验依据。试验以‘江蔬14号’番茄为接穗,劈接法嫁接,6个砧木品种分别为‘改良青园’‘新砧2号’‘果砧1号’‘亲和’‘科砧1号’和‘科砧2号’。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每个重复嫁接15株,以自根苗为对照。每个处理随机选择6株成活的嫁接苗定植于栽培桶中。嫁接后第56天测定生长指标,番茄成熟时测量果实品质指标,拉秧时统计单株产量。结果表明:‘亲和’和‘改良青园’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砧木品种,分别为63.33%和60.00%;‘科砧1号’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36.67%。各砧木嫁接均显著提高了番茄植株的茎粗、叶面积和总干质量,并显著降低了根冠比,其中‘新砧2号’‘果砧1号’和‘改良青园’砧木嫁接对番茄植株生长的促进效果较好。各砧木嫁接均显著提高了番茄单株产量,其中‘果砧1号’品种的提高幅度最大,达到254.5%;其次为‘改良青园’,提高幅度达到221.7%。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果砧1号’砧木对嫁接番茄果实品质影响的关联度最大,其次为‘改良青园’和‘亲和’,‘新砧2号’‘科砧1号’和‘科砧2号’砧木降低了嫁接番茄果实品质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认为:‘改良青园’和‘果砧1号’砧木嫁接番茄不仅成活率高,而且能明显促进植株生长,显著提高产量并改善果实品质,可作为番茄嫁接栽培中砧木选择的参考品种。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6,(1):44-45
为探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薏苡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薏苡米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推广提供理论,采用三种种植方式4个密度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2株、3株、4株),4个密度(2500窝/667m~2、3000窝/667m~2、3500窝/667m2、4000窝/667m~2);以窝栽3株,密度3500窝的栽培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秋大棚番茄密度与留果数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产量为第1考核指标,筛选出秋大棚番茄定植密度、每株留果数的最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的高度和叶面积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留果数的增加,产量也增加,3200株/667m2、留果数12果/株时产量达到最高;当密度高于每3200株/667m2时,此后的产量呈下降趋势。3)随着密度的增加与留果数的增多平均单果质量逐渐减小;对各个密度而言,留果数不宜低于每株10果。4)生产中推荐采用3200株/667m2、留果数每株12个果的组合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适宜机械化栽培矮秆耐密高粱品种‘晋杂34 号’生产的种植模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模式对‘晋杂34 号’株高、LAI、光合特性、单株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增大,株距变小,拔节期和抽穗期株高、LAI、光合特性、单株生物量、产量呈降低趋势,而采用宽窄行60 cm:40 cm 处理较等行距种植栽培处理,可显著增加抽穗期株高;可提高拔节期和抽穗期LAI、光合特性各指标;可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单株生物量;可显著提高枝梗数、千粒重和产量,比等行距栽培平均增产3.36%~18.81%。本研究表明,行距种植与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息息相关,采用宽窄行栽培措施可提高‘晋杂34号’光合特性,促进生长发育,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东西定植、不同梯度轻简栽培模式将常规南北栽培畦改变为设定不同梯度架高的东西栽培畦,使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千禧’每667 m2产量提高28.11%,喷药均匀、节省农药33.84%,节省投入成本521.52元/茬,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樱桃番茄品质,解决了光照不足的问题,使樱桃番茄生育期提前1~2天。  相似文献   

12.
1定植技术指标 定植密度66670株/667m^2,株距5cm,行距20cm,单株重150~200g,产量8~9t/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北京地区秋大棚番茄产量,增加效益,找出一种设施蔬菜高效种植模式,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产量为第1考核指标,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与单株留果数对秋大棚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密度对番茄植株生长前期影响较小,对生长后期有显著影响。不同栽培密度与单株留果数对番茄产量和平均单果质量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当栽培密度为3200株/667m2、留果数为14个/株时,产量最高,可达5375.2kg/667m2。  相似文献   

14.
限根栽培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植株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樱桃番茄‘碧娇’为试材,在不同限根体积下,研究不同栽培体积及基质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限根体积不同,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长势差异显著,对照组的株高、茎粗明显高于其他4个处理,随着限根体积的减小,光合能力下降,平均667m2产量也降低为3 908.20kg,但番茄果实的品质有所提高,栽培体积为30cm×30cm×80m(A1B1处理)的种植方式总糖含量比对照组高2.25%,维生素C含量高19.25mg/kg,可溶性固形物高2.17%。综合各种指标,得出30cm×30cm×8m及添加基质的种植方式可以获得高品质的番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密度(D1:1 334株/667m2、D2:1 668株/667m2、D3:2 000 株/667m2、D4:2 334株/667m2、D5:2 668株/667m2)与3个行距(R1:1.2 m、R2:1.35 m、R3:1.5 m)共15个处理,探讨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塑料大棚番茄果型分级和冠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产出果型呈反比;通过对冠层特性与产量及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散射光合有效辐射比例与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折合667m2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糖酸比呈显著负相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冠层特性参数;通过对番茄果型分级、营养品质、冠层特性及产量的比较,R3D4处理在果型分级、品质指标及节本增效方面综合表现最佳,但折合667m2产量表现较低,为12 922.40 kg,而R1D2折合667m2产量高达15 390.65 kg,且在果型分级、品质指标亦表现较佳。综合考虑各项指标,R1D2处理(即行距1.2 m密度为1 668株/667m2)、R3D4(即行距1.5 m密度为2 334株/667m2)为宁夏地区大跨度塑料大棚农机农艺结合较为适宜的两种株行距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设施温室不同基质栽培方式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果型番茄中青糖线为试材,采用基质枕、基质箱、基质槽和土壤栽培等方式,在栽培密度3 810株/667 m2、留4穗果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栽培方式番茄的生育期、单果重、单株产量、667 m2产量及相关品质指标。【结果】基质枕、基质箱、基质槽栽培番茄能够提早开花、提早成熟。采用基质枕栽培的番茄单果重、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基质箱、基质槽和土壤栽培,基质枕、基质箱、基质槽栽培比土壤栽培分别增产11.5%、7.7%和3.8%。【结论】采用基质栽培的番茄单果重、小区产量、果实风味品质和商品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对春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最佳种植模式,实现春玉米高产稳产,以桂单162为试材,4种行距配置方式为主处理,4种种植密度为副处理,裂区设计,研究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方式下的玉米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度、行距×密度互作的玉米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等行距60 cm、等行距75 cm、宽窄行80 cm×40 cm配置3 000 株/667m2密度栽培时玉米穗粒数及产量表现较好,在宽窄行90 cm×40 cm栽培时配置3 500 株/667m2密度穗粒数及产量表现较好,获得最高产量的玉米种植模式为宽窄行80 cm×40 cm + 3 000株/667m2。在实际的生产中,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实现增产目标。  相似文献   

18.
广西荔浦芋品质优良、口感独特,合理高效的栽培技术是荔浦芋质优高产的基础。针对川东北地区不同施肥量及栽培密度对荔浦芋产量的影响,设计了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1700株/667m~2为荔浦芋最适栽培密度;施油枯228.80kg/667m~2,三元复合肥90.47kg/667m~2,可获得最高产量,单产为1501kg/667m~2。  相似文献   

19.
探讨宁夏地区塑料大棚宜机化种植模式对番茄植株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效果。在大棚内采用不同垄距(190 cm (A1)和210 cm(A2))与不同密度(1 800株/667m2(B1)、2 200株/667 m2(B2)、2 500株/667 m2(B3)),单(H1)、双(H2)行种植与不同密度组合的栽培方式分别进行2个茬口(2019年夏秋茬、2020年早春茬)的番茄种植,研究2种栽培模式下番茄的生长和产量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垄距为190 cm时,番茄的生长及产量、品质等指标优于垄距210 cm;A1B1组合番茄产量、平均单果质量最高,分别为8 841 kg/667 m2、171.8 g,比A2B1处理分别高35.3%和9.4%;当垄距相同时,低种植密度处理的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高种植密度。在垄距为190 cm条件下,进行单、双行栽培模式试验发现,在下午时段(15:00—17:00)单行西侧的番茄植株透光率最高,显著高于单行东侧和双行的东、西两侧;第1、2、3垄的单行东侧番茄透光率分别高于各垄双行东侧35.6%、20.3%、18.2%。单、双行种植模式番茄的产量呈现密度增加产量降低的趋势;当密度分别为B1、B2、B3时,单行产量比双行产量分别高12.8%、19.4%、10.2%;并且单行模式下番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双行。综上,在宁夏地区塑料大棚内夏秋茬和早春茬番茄宜采用垄距为190 cm,密度为1 800株/667 m2的单行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1.定植密度:桃、杏、李、杏梅株行距按2×3(米)或2×4(米)栽植,667m~2栽111株或83株;梨柿株行距2×4(米),667m~2栽83株;枣、石榴株行距按2×3(米)定植,667m~2栽111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