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研究以农作物秸秆为墙体材料的日光温室(以下称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性能,以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以空心砖墙体日光温室为对照,监测了两种墙体材料温室中空气、墙体、土壤和温室各界面温度变化,分析了两种墙体材料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性能。结果表明:秸秆块墙体在晴天和阴天时均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空心砖墙体晴天夜间时散失的热量是秸秆块墙体的1.5倍,阴天夜间时散失的热量是秸秆块墙体的1.3倍;秸秆块和空心砖墙体日光温室阴天时室内最低气温分别为5.4 ℃和5.8 ℃,晴天时室内最低气温为6.0 ℃和7.4 ℃;秸秆块墙体温室中40 cm以上土壤平均温度(14.00±2.61)℃高于空心砖墙体温室(13.55±1.73)℃。温室结构中各界面表面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秸秆块墙体温室中10 cm以上土壤层和空气的蓄热量比空心砖墙体温室中的大,秸秆块墙体的蓄热量比空心砖墙体的蓄热量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偏低的原因,以传热学对流换热理论为基础,以土壤蓄热温差占温室垂直方向上最大空气温度与地面温度之差的比例(温差比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日光温室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开展研究。在位于山东泰安的日光温室内,选取温室中部后墙南5.4m,距离地面0,0.1,1.1,2.1,3.1,4.27,4.37m高度处为测点,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T1~T7,地面设置热流板H1;选取试验期间土壤蓄热量高、中等、低3天试验数据,对不同高度各测点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计算垂直高度上的最高空气温度,计算不同太阳辐射情况下的温差比例。试验数据验证了温室空气温度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温室空气存在逆温层和对流层,存在逆温现象;逆温层上部空气密度小于下部空气密度,上部高温空气不能流动到地面,逆温层两端温差较大。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太阳辐射情况下垂直方向上最大空气温度积分与地面温度积分之差分别为890℃、770℃、175℃,土壤蓄热温差积分分别为310℃、200℃、68℃,温室散热温差积分分别为120℃、20℃、27℃,土壤蓄热时间分别为6h 55min、4h 50min、2h 20min;后墙南5.4m处逆温层、对流层高度分别为0~3.1m、3.1~4.37m;试验期间不同太阳辐射情况下温差比例分别为34.8%、26%、38.9%。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强度高时土壤蓄热温差和蓄热时间多于太阳辐射强度低时的土壤蓄热温差和蓄热时间;对流层空气产生自然对流,温室热量向温室外部大量散失;逆温现象造成的温差比例偏小是造成土壤总体蓄热量少、土壤温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利用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对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0 cm地温的日变化规律呈正弦曲线,不同施肥条件下地温在15:00—17:00达到最大值,7:00—9:00最低。施肥对土壤地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产生的间接作用,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下的地温日平均值及≥10℃的积温均较低,不同处理间的地温日平均值差异在马铃薯块茎增长期最大,NPKM、NPK和M的地温平均值分别比CK低1.7℃、1.3℃和1.1℃;整个生育期内的积温,NPKM、NPK和M分别比CK低86℃、83℃和68℃。  相似文献   

4.
甘州区高产优质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27.8℃,≥0℃和≥10℃的年活动积温分别为2130℃~3600℃和1240℃~3100℃,年太阳辐射总量619.6KJ/cm2,系太阳辐射高  相似文献   

5.
典型天气下大跨度日光温室内的微气候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大跨度日光温室在典型天气下室内微气候环境特点,对沈阳地区一座跨度12m日光温室阴天、晴天情况下的室内外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各壁(土壤、薄膜、后坡、墙体)内表面的热流量、表面温度进行了测试。1月份阴天、晴天测试结果显示:晴天时太阳辐射透过率日均值近60%;揭帘后至夜间(9:00—23:00),晴天室内空气平均温度比阴天高5.5℃;夜间(18:00-23:00)0.2m土壤温度平均值晴天为11.6℃、阴天为9.9℃;前屋面、后坡几乎全天从室内吸热,土壤及后墙向室内平均放热量是阴天的1.5倍;晴天室内空气日均相对湿度为87%,阴天为93%。  相似文献   

6.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09-12409,12443
通过研究热量条件的变化,分析原阳1981—2012年热量奈件(月、四季及≥0℃、≥10℃的活动积温及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建立多年平均气温与积温和持续日数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原阳县作物生长季内平均气温较20世纪80年代上升0.5℃。≥0℃的初日、终日分别提前11d和推后8d,作物生长期延长19d;≥0℃的积温增加153.9℃·d;≥10℃的初日、终日以及持续日数与80年代相比无明显变化。年平均气温与≥0℃、≥10℃积温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归分析,光、热、水等生态因子与皮胎果新梢、果实体积10d的净增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温、有效积温、土壤温度即热量是影响新梢生长的主导因子,热量与10d的净增量呈正相关;有效积温、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是影响果实生长的主导因子,积温高,湿度大,日照少,则果实生长快,反之生长慢。皮胎果生物学零度为5.2℃,新梢生长期有效积温1 108.3℃,花期有效积温90.2℃,果实生长期有效积温1 239.1℃。  相似文献   

8.
极端低温条件下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青  张亚红  傅理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1):154-160
为研究2008年极端低温条件下日光温室的保温性,通过对2008、2006及2007年室外气温及太阳辐射的测定与对比,并选择2008年降温前、中、后期较典型的3个晴天进行环境及传热指标的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①外界环境各年1月12日-2月17日这段时间里,2008年平均气温为-13.2℃,比2007年低9.1℃,比2006年低8.0℃。较同期往年气温2008-01-10气温开始下降,最低温达-27℃,2月17日气温回升到往年同等气温,在这段时间里2008年太阳平均总辐射为76.8 W/m2,2006年为83.6 W/m2,2007年为81.6W/m2,2008年日均太阳辐射量最小。②降温过程中单位面积墙体导热总量为3 448 kJ/m2,比降温前的导热量多427.5 kJ/m2,比降温后多1 155 kJ/m2,降温中墙体的导热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天。③2008-01-10,10 cm处土壤日均温度开始下降,日均最低温7~8℃,2月4日后土温开始回升,降温中各层次土壤平均温度比降温前低3.3℃,比降温后低4.4℃。室外气温与室内气温呈正相关,与墙体导热量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外界气温降低时墙体导热量增大,室内热量损失增大,室内土温和气温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9.
阴、阳结合型温室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光合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阴、阳结合型温室内红地球葡萄果粒生长的4个物候期的光合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自然光照下,在果粒发育过程中,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均表现为阴棚低于阳棚,而光合速率在不同物候期的变化不同:幼果期,阴棚呈单峰型,阳棚呈双峰型,2棚光合速率的下降均受气孔和非气孔的限制;膨大期,阴、阳棚均呈双峰型,阴棚光合速率的下降均受气孔和非气孔限制,而阳棚主要受气孔限制;转色期,阴棚呈双峰型,阳棚呈单峰型,阴棚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受非气孔限制,而阳棚均受气孔和非气孔限制;成熟期,阴、阳棚均呈单峰型,阴棚光合速率的下降受气孔和非气孔限制,而阳棚主要受非气孔限制.经方差分析,光合速率及光合参数的差异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阴、阳棚对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50 a陕西苹果果区积温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29个苹果基地县1961-2010年气象资料,应用线性拟合、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T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陕西苹果果区≥5℃、≥10℃积温、负积温的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a陕西苹果果区≥5℃、≥10℃积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初始日期呈提前趋势,终止日期呈推迟趋势,持续天数增加;负积温呈显著减少趋势。积温均具有突变特征,≥5℃积温、≥10℃积温突变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突变年份分别为1999年、1994年,负积温减少突变发生在1986年。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贵州省黔西南州热量的分布和变化,促进种植业合理布局及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5d滑动平均法研究贵州省黔西南州1981 2014年≥10℃积温和积温日数的分布规律与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4年黔西南州≥10℃积温和积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趋势性变化达显著水平;≥10℃积温和积温日数从北至南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增幅较北部明显,二者的空间分布较一致.≥10℃积温和积温日数变化除贞丰县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望谟县≥10℃积温增加最明显,晴隆县≥10℃积温日数增加最明显.年平均气温升高1℃,则≥10℃积温将增加101.3~503.7℃·d,≥10℃积温日数将延长1.5~20.7 d.  相似文献   

12.
湿加松F_2子代一年生苗高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宜宾市珙县、广元市元坝区进行了湿加松Pee×Pch (Pinuselliottiivar .elliottii×P .caribaeavar .hondurensis)F2 子代育苗试验。结果表明 :3个地点的平均苗高分别为 33 12cm、2 5 4 2cm、2 1 0 3cm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呈现随海拔和主要气象因子的渐变变异趋势 ,海拔越低、年均温和≥ 10℃积温越高、年降水量越大、无霜期越长 ,平均苗高越大且变异系数越小。初步认为湿加松在四川引种的适宜条件为 :海拔 5 0 0m左右 ,年均温≥ 17 0℃ ,≥ 10℃积温 5 6 0 0℃以上 ,年降水量 115 0mm左右 ,无霜期≥ 32 0d。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经过改进后的内保温日光温室与改进前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在气温、墙体温度进行比较,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温方面,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室内气温高于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的气温平均值均高于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的夜间气温平均值高于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在12月、1月和2月的室内平均气温分别为17.1℃、17.5℃、17.8℃,其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12.5℃、12.6℃、12.7℃,它的月最低气温平均值分别为7℃、7.1℃、7.2℃;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在12月、1月和2月的室内平均气温分别为14.3℃、14.6℃、14.8℃,其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9.4℃、9.6℃、9.9℃,它的月最低气温平均值分别为5℃、5.1℃、5.2℃;在墙体温度方面,试验得出日光温室墙体热量横向传递,墙体越深,温度波动越平缓,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在20cm、40cm、80cm深度的墙体平均温度均比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高,在12月,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在20cm﹑40cm﹑80cm的墙温平均值分别比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高2.7℃﹑2.9℃﹑1.4℃;在1月,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在20cm﹑40cm﹑80cm的墙温平均值分别比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高2.9℃﹑2.2℃﹑1.4℃;在2月,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在20cm﹑40cm﹑80cm的墙温平均值分别比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高3℃﹑2.7℃﹑1.5℃,所以改进后的内保温日光温室的性能较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好,改进后的内保温日光温室的改进可行。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市大兴区榆伐镇大兴林场沙地107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热扩散法(TDP)并结合自动气象站(HOBO)的连续观测,基于连续1 a(2011.1-2011.12)的树干液流密度和空气温、湿度(Ta,RH)、太阳辐射(Rs)、土壤温度(T)、土壤含水量(SWC)和风速(w)等环境因子的测定数据,探讨月尺度下树干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风速的最大均值分别是326.25 W· m-2、21.66℃、24.16℃和1.1m·s-1,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的最小均值分别是0.054 m3·m-3和54.1%;各环境因子与液流密度均呈良好的三次曲线关系,R>0.714;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风速与液流密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705、0.962、0.578,土壤含水量、空气湿度与液流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4和-0.911.可见,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太阳辐射是影响液流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肖国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66-2468
利用四川西南地区1960至2007年7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积温的年际变化、空间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四川西南地区≥0℃、≥5℃、≥10℃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在这48年里,1998~2007年是热量和持续日数增加幅度最大的时期,其中四川西南的东、西部地区≥0℃、≥5℃、≥10℃的平均年积温增加幅度最显著,中部的西昌平原地区次之,盐源地区增加最少;≥5℃的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最显著;在空间上,东、西部地区≥5℃、≥10℃的持续日数增加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杨黎黎  刘凤芝  姜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44-9046,9068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近58年积温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利用沈阳地面气温资料,应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58年沈阳≥0℃、≥10℃积温变化趋势,并探讨了积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近58年来,沈阳地区气温≥0℃初日提前约10 d,终日推后不明显,持续日数延长13 d,≥0℃积温增加343℃;≥10℃初日提前约9 d,终日推后8 d,持续日数延长16 d,≥10℃积温增加370℃;后20年平均值与前20年相比,≥0℃、≥10℃持续日数均延长9 d,≥0℃、≥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196、202℃。另外,沈阳地区热量的增加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当地掌握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调整农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积温、苗龄与大葱抽薹的关系,试验以章丘大葱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苗龄、不同积温条件下大葱抽薹的情况。结果表明:冬前活动积温为971℃(≥5℃)或777℃(≥10℃),有效积温为616℃(≥5℃)或542℃(≥10℃)时,大葱达到抽薹临界生理苗龄(株高13.8 cm,假茎直径0.4 cm,叶片数2.6叶)。达到此标准以上植株在经过550℃、262℃、132℃的0~10℃、0~7℃、0~5℃低温积温或者470℃、221℃、103℃的0~10℃、0~7℃、0~5℃有效低温积温即可发生抽薹。植株生理苗龄越大,抽薹需要的低温积温越少。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及合理布局农作物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青海省共和县1961—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法等方法,分析青海湖南部共和县近59年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热量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9年青海湖南部共和县农业气候资源主要热量指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分别呈极显著提前、推迟、延长和增大趋势,气候倾向率速分别为-2.65 d/10a、2.19 d/10a、4.84 d/10a和90.22℃?d/10a,变异系数分别为11.5%、2.3%、5.2%和7.7%。共和县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分别在2000年、1993年、1996年和1997年发生提前、推迟、延长和增多突变,≥0℃的初日提前9 d,终日推迟9 d,持续日数延长17 d,积温增加315.0℃? d。  相似文献   

19.
不同墙体材料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和土墙体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本文以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和土墙体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墙体结构温室中墙体温度、土壤温度、室内空气温度分布以及晴天和阴天时空气温度变化.结果显示,厚度0.6m的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与平均墙厚4.0m土墙体日光温室相比,晴天时温室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清晨和阴天时秸秆块墙体温室内空气温度略低;秸秆块墙体内侧变温层厚度为15 cm,土墙体内侧变温层厚度为45 cm;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中40 cm以内土壤层温度[(15.4±1.0)℃]与土墙体日光温室[(16.1±2.0)℃]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空气温度低于土墙体日光温室空气温度(P<0.05),白天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间,两种墙体结构日光温室中空气温度最低为8.2℃,能满足常规蔬菜反季节栽培对设施保温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测试和田沙漠组装式温室的光热环境,尤其是温室的蓄放热量及保温能力,为和田地区日光温室性能做出评价,采用数据记录仪对温室内外环境的光热环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晴天光照度平均为18058 lx,空气温度可达40℃以上,且土层越深,地温越稳定;地面蓄热时平均热流密度为47.85 W/m2,放热时平均热流密度为16.91 W/m2;土壤表面温度和空气平均值分别为15.47、15.30℃;最大值可达37.90、45.00℃;墙体吸热时平均热流密度为13.91 W/m2,放热时平均热流密度为5.40 W/m2;墙体表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平均值分别为15.76、14.61℃,最大值可达72.10、55.30℃;地面白天最大蓄热量为2.03 MJ/m2,地面最大放热量为1.35 MJ/m2,墙体白天最大蓄热量为0.76 MJ/m2,墙体最大放热量为0.40 MJ/m2.从温光特性方面来看,沙漠组装式温室各环境因子变化较大,温室内部空气温度、墙体温度、地表温度波动较大,热稳定较差;地面是主要的蓄放热体,温室墙体蓄热量、放热量很小,难以起到稳定温室夜间温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