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扶贫新途径——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进行发展的阶段,整体经济速度发展较快,但是存在着严重的地域发展差异,科技扶贫的提出就是为了帮扶贫困地区的发展。近些年来,该政策已经为我国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为科技扶贫的一项新政策,不仅实现了土地空间的有效利用,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本文简单阐述了科技扶贫的意义,分析了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模式,明确了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的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科技扶贫新途径——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扶贫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伟大实践中,使广大贫困地区农民依靠科技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中国经济整体日益市场化的今天,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林下经济作物种植这一条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态的科技扶贫新模式,从而证实了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切实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科技扶贫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技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区域之间也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因此科技扶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使广大农民依靠科技摆脱贫困。本文主要介绍科技扶贫新模式林下经济作物种植,这种种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贫困地区大量林下土地空间的有效利用,而且还能保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海南省扶贫项目组通过在琼中县的扶贫实践证实,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扶贫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具有农民可操作性强投入少见效快、大大增加农民收益种植面积广、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作为一条农村科技扶贫新途径在农民林业生产实践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科技扶贫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让他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目前我国政府已经下达通过科技扶贫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林下经济作物的种植已经成为科技扶贫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实现贫困地区大量土地空间的有效利用,而且还能够保护生态平衡。本文从科技扶贫的重要意义出发,探究在科技扶贫的政策下林下经济作物的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5月21日,"科技列车云南行"专家组成员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研究员李昆、张燕平及雷相东,分别前往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盘江镇、会泽县者海镇两地,为当地林下经济及种养殖企业进行技术指导。2014年起,者海镇开始种植林下作物,由于起步较晚,者海镇的林下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规模,林产品加工业滞后,资源利用水平差,林下种植整体水平低。"应以提升科技力量为主,注重科学种植养殖,在保证当前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7,(19):125-126
近些年来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较快,对于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以及推动地区脱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经逐步成为当前我国重要的扶贫工作形式。本文对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山区精准化扶贫问题进行探析,提出通过林下经济推动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林下经济对扶贫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发展对策,旨在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正>林下经济是以林木、林地资源环境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生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及休闲旅游等,培育林下产品,寻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近年来,山阳县政府十分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从2012年开始,县级财政每年拿出专款进行补助,扶持了一大批农民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大户,广大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业精准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林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林业经济在农村居民脱贫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由此可见,林下经济在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主要通过对发展林下经济推进精准扶贫进行探讨,对林下经济精准扶贫含义给予阐述,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林下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伴随着林下经济产业的飞速发展,林下经济在推动林区区域经济发展和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等方面的作用与时俱增,已经成为扶贫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从林下经济精准扶贫的内涵出发,以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发展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林下经济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并结合目前林下经济精准扶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释了精准扶贫中林下经济的战略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新和县以红枣、核桃为主的林果业的迅速发展,种植林果已成为新和县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但随着已成型果园树冠的不断增大,部分林间空地已不适宜继续种植棉花、小麦、复播玉米等作物。为有效利用果园水土资源,筛选适合果园中生长的作物种类,新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自2012年开始,开展林下经济作物套种试验。现结合试验结果,对新和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以下建议:一、林下经济作物筛选遵循原则  相似文献   

13.
王春梅  王朝良  谭亚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37-2138,2140
根据国内有关学者提出的作物生产潜力模型对影响作物现实生产力可控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和普及先进农业技术、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以马铃薯种植为主的特色经济等方面对西吉县酸刺村进行科技扶贫,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4.
<正>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在林内合理的种植植物、微生物和养殖动物,已达到林地生物多样、生态系统稳定、经济增长的生产与经营系统。体现了林业经济的循环性和高效性,对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扶贫攻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林权改造正在逐步深入进行,在明确林权,充分保障林农利益的大背景下,如何既保护已有林木不被过度采伐,又在森林尚未产生经济效益时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即在不同森林类型林下间种观赏花卉、药材和其他经济植物,探索在生态公益林林下发展经济作物的可能性、适应性和栽培模式,从而找到一条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态的新型发展模式。本文对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的意义,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钟果林,湖南省会同县群益魔芋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湖南博嘉魔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中国魔芋协会理事。她创办的450亩魔芋标准化示范基地,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湖南省首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16年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基地"。她个人也被评为怀化市的"巾帼建功标兵"。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展科技扶贫的指示,沈阳农业大学选择了建平县为基点县,该县马场乡为综合示范区,派出了科技扶贫工作团。 科技扶贫工作团进点后,制订了县、乡两级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创办了一所一年制的农民技术学校;开展了以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和养兔养鹅为突破口的科技脱贫活动;在作物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发展林下经济是新时代农林结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薄壳山核桃林下4种作物种植方式,分别是紫山药—紫山药—紫山药(RS1)、紫山药—紫玉米—紫山药(RS2)、紫山药—黑大豆—紫山药(RS3)、紫山药—紫甘薯—紫山药(RS4),并以没有薄壳山核桃的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林下4种种植模式的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林下连年套种紫山药的RS1处理,紫山药实际产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第2年林下套种紫玉米、黑大豆或紫甘薯,收获的作物实际产量以紫甘薯最高,黑大豆最低;第3年再次种植紫山药,除RS1处理外,以第2年种植黑大豆(RS3)处理的紫山药产量最高,并以第2年种植紫甘薯(RS4)处理的紫山药产量最低,并且林下种植的作物产量低于非林地的露地栽培;林下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表现为紫山药紫甘薯紫玉米黑大豆,其中紫山药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紫甘薯具有较大的生物积累量;人工成本费在林下种植生产性投入方面占据较大比重,机械化是林下经济绿色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稳定当前植胶业的重要性和途径。胶价可能持续低迷,胶农收入大幅下降,而短期内尚无作物可以大面积替代橡胶树种植产业,胡乱改种其他热带作物可能会导致整个热作产业出现骨牌效应,稳定植胶业对稳定热作产业乃至热区扶贫维稳等至关重要。稳定植胶业的根本措施是大幅提高植胶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胶园资源大力发展胶园非胶经济,这是提高植胶经济效益必由之路。因此,要提高胶园非胶经济的认识,根据胶园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通过修枝等措施改善间作条件,以及合理规划和规模化经营等措施大力发展与林下采摘、林下观光和林下种养深度结合的胶/林、胶/禽、胶/菌、胶/游等非胶经济,以提高植胶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林下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林下发展项目在农村居民脱贫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扶贫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将主要对科学发展中林下经济产业所推进的扶贫工作进行探讨,分析在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