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产科技情报》1976,(4):15-17,28
扇贝是加工海珍品一干贝的原料。过去,我县扇贝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东楮岛、瓦屋石二个自然扇贝场,年产成品干贝约15~20吨,1967年曾达到30吨。为了摸索扇贝生殖规律,寻求一条扇贝人工繁殖的道路,从1974年起,我们进行了人工育苗的试验。去年,在总结前年工作的基础上,学习长岛县后口大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获悉,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0—1982年先后4次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最近几年经过科学试验,突破了虾夷扇贝人工育苗和增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关键。育苗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每立方水体培育稚贝为70万个,壳高600微米,每台筏挂养9,00个饲养一年,  相似文献   

3.
为发展扇贝人工养殖,一九七九年我厂利用海带育苗室的育苗池进行浅水培育扇贝苗试验,获得成功.在100立方水体中育出0.8~1毫米稚贝700万个,平均每立方水体出苗70,000个.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育苗的方法与结果(一)饵料培养利用育苗室光线较强的十五个池子做饵料培养.饵料种类为小新月藻和扁藻两种.培养时利用室外竹帘和布帘把光照控制在  相似文献   

4.
1976年,我所对栉孔扇贝的室内人工育苗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977年作了亲贝的运输、孵化期、室内人工育苗、幼虫培育密度、稚贝出池规格及初期养育密度等项试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并在4个1.78米。和1个10.6米。的水池里,培育出1毫米左右的稚贝1,100,000个。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科院海洋所于1982年12月将海湾扇贝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入我国,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使之在山东、辽宁等沿海得以迅速推广。我省于1987年由河北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小规模人工育苗或养成试验,均获成功。为了推动我省扇贝养殖生产,我校于1988年3月开始进行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在约110m~3的水体中育出壳高320~700um 的稚贝25746.4万粒(其中出售稚贝近1亿),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扇贝养殖业目前主要靠人工育苗获得苗种。在人工育苗中室内幼虫培育和稚贝附着方面技术上基本过关,每米^3出池稚贝(壳高300-400微米)高达228万粒。但是,稚贝出池下海到商品苗(壳高1厘米左右)的中间育成过程中,生产技术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育成率低(一般只有5%左右),单位水体出苗量少,仅3-5万粒/米^3。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在大连长山岛金海育苗室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育苗设施的准备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在大连长山岛金海育苗室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生产。亲贝培育池150米3,幼体培育池550米3,饵料培育池300米3。锅炉1台,18千瓦罗茨鼓风机3台,发电机1台。沉淀池1个,沙滤池1个。育苗用水符合育苗标准。2.亲贝的选择亲贝可采用底播增殖或筏式养殖贝,选用2龄以上、壳高10~15厘米、体重200克以上的较大个体。壳表干净,附着物较少,色泽较深,壳面完整无损,外套膜伸…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九年以来,我社与省水科所合作,进行扇贝人工育苗的生产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一九八一年,在实际投产的九十二立方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高六百微米以上的附着稚贝二千六百六十万个,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每立方米二十八点九万个,经海上中间育成后,获得个体平均壳高一厘米以上的幼贝一千一百二十万个,成活率达百分之四十二点一,单位水体出苗量为每立方米十二点一万个。  相似文献   

9.
野生稚参比同期人工培育的稚参体质健壮、肉质肥厚、生长速度快,深受养殖业户的欢迎。养殖栉孔扇贝和牡蛎都能不同程度地采集到一定数量的稚参。受此启发,去年在总结往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套子湾扇贝养殖海区结合栉孔扇贝的养殖和栉孔扇贝半人工采苗生产投挂刺参采苗器,进行了刺参半人工采苗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鲍鱼人工育苗过程中、稚鲍期是历时最长的阶段,这一时期的饲育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左右人工育苗的效果。在稚鲍培育前期,即采苗板培育阶段,底栖硅藻饵料如不能满足,则往往导致稚鲍生长缓慢、成活率低,单位水面出苗量不高。特别是当稚鲍进入壳长3-5毫米以后,由于摄食能力的增强,如果继续使用采苗板方式培育,  相似文献   

11.
虾夷扇贝高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虾夷扇贝育苗一般在1~4月份,正是比较寒冷冬季,室内育苗的成功率较低,由于海水温度较低,海上稚贝的保苗率也很低,有的甚至为零。为此我们近几年在虾夷扇贝育苗中,通过种贝蓄养、幼虫培育、下海保苗等措施入手,探索一套虾夷扇贝稳产高产育苗技术,并于2001年春在文登市北海综合育苗基地,取得单位水体平均出商品苗近100万粒(5毫米)的较高记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虾夷扇贝种贝购于大连长海县海区,2~3龄,大小10~16厘米,共260个雌贝,20个雄贝。2.育苗设…  相似文献   

12.
丁勇  游克仁 《齐鲁渔业》1995,12(3):22-24
介绍了海湾扇贝秋季人工育苗技术。在21m^3水体中,共育出壳高360-580μm稚贝2698万个,平均出苗量128万个/m^3。  相似文献   

13.
招远县濒临莱州湾,浅海可养面积10万亩,水质肥沃,饵料生物繁多,适宜发展海水养殖。1984年11月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苗种,1985年7月从乳山县引进海湾扇贝苗种进行试养,结果栉孔扇贝经11个月养殖,壳高63毫米,亩产3.493公斤;海湾扇贝经4个月养殖,壳高47毫米,亩产2.260公斤。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concentricus)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因其出肉率高、生长快而倍受养殖业者青睬。我国于1995年12月和1997年12月分别两次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沿海海区引种,因其耐低温能力较差,在北方沿海推广养殖不甚理想,但其适合我国东海海域养殖,然而苗种供应极其有限,限制了养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1996年农业部下达了“北方种群墨西哥湾扇贝的引进”课题,1999年浙江省科委下达了“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和养殖产业化研究”课题,经过3年的试验共培育附着稚贝近6亿颗,土池和海区的中间育成率达到45%,现将人工育苗和…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concenticus)适应于水温较高的南方海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91年12月引进我国,并培取得子一代青苗成功。平潭县于1995年8月中旬,引进墨西哥扇贝500个,并进行亲贝促熟,于9月份在平潭县水产苗种场进行了秋季墨西哥扇贝入工育苗试验,自9月5日开始采卵,至11月1日结束.经过近2个月时间,育苗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培育出壳高1.3-2.0毫米的子四代苗种138万粒。我们于1996年9月份又进行了育苗重复实验,培育出347万粒幼苗。这一育菌技术将为今后沿海开展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单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适应能力强,分布广,主产区为浙江舟山海域。近几年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在北方获得成功。现将常温人工育苗技术简介如下:1育苗车间选用贝类人工育苗车间,在虾夷扇贝和海湾扇贝结束后即可进行厚壳贻贝的常温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17.
荣成县水产养殖公司与该县东山公社八里王家大队扇贝养殖专业队共同进行的“缩短扇贝养成期试验”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他们于1982年8月筏养的5亩扇贝,去年11月已经收获,养成期由过去的2年缩短到15个月,收获的扇贝最大个体壳高在7.2厘米,最小个体壳高4.5厘米,80%以上的扇贝壳高在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长岛县水产科技人员,在开展扇贝人工育苗研究的同时,利用当地扇贝资源的优势,进行自然苗采集试验,以发展扇贝养殖。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去年,全县投挂扇贝采苗袋四万一千个,采集贝苗一千五百一十万粒,可供二百亩养殖面积的用苗。据初步总结,采集扇贝自然苗主要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华贵栉孔扇贝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贵栉孔扇贝属软体动物门,扇贝科,壳面呈淡紫褐色、黄褐色、淡红色或具枣红色云状斑纹,分布于日本的本州,中国南海及印度尼西亚等地。闭壳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千制品俗称“干贝”,为海八珍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华贵栉孔扇贝壳色美丽,经济价值高,生长速度快,人工养殖1年至1年半,壳高可达7cm以上,体重50g左右,是优良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20.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