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在国际通用鉴别品种上的反应,采用室内幼苗接种鉴定的方法,将黑龙江省38个供试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菌株划分为1号、4号、3号和7号,其中4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86.67%.本试验采用针刺接种方法用4号优势生理小种接种鉴定108个栽培大豆品种和育成品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育成的品种或品系存在着抗源,供试108个品种中抗病资源比例为13.89%,中抗比例为22.2%,根据抗性资源筛选结果,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和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1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进行鉴定,共鉴定出6个生理小种,即1、3、9、11、17、21号生理小种,其中54%的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表明1号生理小种仍是黑龙江省的优势生理小种.同时对346份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鉴定出抗疫霉根腐病的资源15份,占供试材料的4.3%;中抗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3.5%;其它材料均为感病,占供试材料的92.2%.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资源较少.  相似文献   

3.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分别将灰斑病菌接种在5个不同抗性的大豆叶片上,分析了接种后不同时期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理小种和供试品种组合不同,SOD的活性变化规律不同;但总的趋势是随着接种后时间的推移,抗感品种的SOD活性的变化呈曲线上下波动,这种曲线体现了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SOD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因此,认为接种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后大豆叶片中SOD活性的变化是大豆对灰斑病侵染后产生的一种普遍性反应,有利于提高大豆的抗病性;但不宜作为抗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郭亚辉  许志刚  杨光 《大豆科学》2011,30(2):263-265,271
在田间抗病性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叶背喷雾和上部叶片摩擦接种的方法连续2 a鉴定了142份栽培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细菌性斑疹病菌株S1的抗感反应.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参试材料中,各品种或品系间抗性有一定的差异.供试142个品系中,24份材料表现为高度抗病,占鉴定总数的16.9%;19份材料表现为中度抗病,占鉴定总数的13.4...  相似文献   

5.
用白叶枯病菌4号小种的强菌株Z173和细菌性条斑病菌3号小种强菌株R568接种供试的111份水稻材料,研究水稻对两病抗性的相关性,试试的水稻相关性,粳稻对两病的抗性总体上来说优于籼稻;高抗白叶枯病的中间材料高感细条病。  相似文献   

6.
大豆对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大豆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表现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亲本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后代的接种鉴定分析,指明大豆对这个小种的抗性也是受一个的单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大豆灰班病菌单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人工接种大豆灰班病菌的方法对100份大豆材料在生理小种的水平上,进行了3年的抗性鉴定。根据供试的大豆材料对灰班病菌1-10号生理小种的抗感反应,从中选择出只抗一个生理小种而同时感其它9个生理小种的大豆材料,建立了两套灰班病菌单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体系。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生理小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来采用自行筛选出的一套鉴别品种进行了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的测定。在黑龙江省各地共采集分离了100个菌株,此外还有吉林及辽宁省6个菌株,共鉴定出11个生理小种。黑龙江省发现的10个小种中,以1号及7号小种出现频率高,分布广,为我省的优势小种,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10号小种。 用已知的主要小种,对一批合丰、合交系统大豆推广品种和新品系进行了小种接种鉴定,明确了其对主要小种的抗性谱。其中新选育的合丰27、28、29和30号对优势小种均表现抗病。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及品种抗病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龙江佳木斯,汤原,集贤,宾县,林口等县(市)采集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sojae)标样,用V-8PBNIC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获得18个P.sojae菌株,用国际上通过用13个单基因抗病的大豆品系,鉴定出5个生理小种,其中12个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占66.7%,为优势小种;另外还有13号生理小种和3个未报道的新生理小种,其毒力公式分别为3a,3b,3c,5,3b和1a,1d,3c,5,7。用1号生理小种接种和53个黄淮地区当前推广及待推广品种,结果表明抗病的30个,占鉴定品种的56.6%;感病的14个占26.4%;中间类型9个占17.0%。  相似文献   

10.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江淮地区大豆生产中常见病害,但大豆种质资源抗性水平及抗源鉴定工作较少。本研究采用对大豆叶片正反面高压喷雾的接种方法鉴定了江淮地区309份育成品种(系)及亲本材料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生理小种S1的抗感反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抗性差异明显,分别鉴定出高抗和中抗材料61和68份,占总数的19.74%和22.1%,表现为感病和高感的材料共有180份,占总数的58.25%。适合淮北和淮南地区种植的140和169份品种(系)中,抗病材料(高抗+中抗)分别有68和61份,感病材料(感病+高感)分别有72和108份,江淮淮北地区抗病品种(系)的比例高于淮南地区。供试材料抗性反应等级与成熟期等性状存在相关性。同时还发掘出徐豆18、南农99-6等高抗品种,及具有高蛋白、高油特性的优质抗性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沈瑛  徐同 《中国水稻科学》2003,17(3):260-264
 2001年9月在湖南省3个稻瘟病的主要发病县采集分离了57个稻瘟病菌株,与法国国际农艺研究和发展中心提供的4个标准菌株于稻谷粉琼脂培养基上对峙培养。结果表明,30% 和12% 的测试菌株分别为交配型1.1和交配型12,其余60% 的测试菌株与4个标准菌株中的任何一个均不能产生子囊果,即便是与田间新获得的两性菌株之间的对峙培养也不能产生子囊果。在所获24个能育菌株中只有5个为两性菌株,占9%。各菌株在中国7个鉴别品种上的测定共获5群20个小种,其中ZA 和ZB为优势群,ZB15为优势小种。还就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在田间存在与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分布及优势小种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对2000~2002年江苏省5大稻区采集的342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3年累计出现7群30个小种,其中ZG1为优势小种,3年的频率分别为65.00%、56.90%和60.38%,ZB群和ZC群生理小种也是重要的小种类型,有较高的出现频率。用130个ZG1小种的菌株对日本1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进行毒力测定,出现42种类型毒力,其中30.77%的ZG1小种的菌株同时对品种新2号(Pita-k[sup]s[/sup],Pi-sh)、K1(Pi-ta)、Pi-4号(Pi-ta[sup]2[/sup],Pi-sh)致病,为优势毒力类型, 表明品种新2号(Pita-ks,Pi-sh)、K1(Pi-ta)、Pi-4号(Pi-ta[sup]2[/sup],Pi-sh)与江苏省稻瘟病菌有较高的适合度。品种K3(Pi-k[sup]h[/sup])在江苏省有较好的抗性,其抗性频率为100%。用两种毒力类型的不同菌株2003-184(ZC[sub]5[/sub])和 2003-14-1(ZG[sub]1[/sub]) 混合接种13个日本已知抗性基因品种后,发现对上述两个单个菌株表现抗病的K3(Pi-k[sup]h[/sup])品种表现为感病,提示不同毒力的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菌株毒力的改变可能是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汉起  娄凤君 《大豆科学》1995,14(4):330-333
本课题组对黑龙江省65个市、县土样中存在的孢囊线虫,利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鉴别寄主,进行小种鉴定,共鉴定出63个市县的孢囊线虫为3号小种,1个县为6号小种,1个县为7号小种,基本明确了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类型与分布,为我省的抗线虫品种选育与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Black shank, caused by the hemibiotrophic oomycete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is a major disease of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in southwest China. Mefenoxam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ungicides for its management.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mefenoxam sensitivity in the pathogen popul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to determine the race distribution of selected isolates. In 2012, 179 isolates of P. parasitica were screened for sensitivity to mefenoxam on lima bean agar. Zero percent of the isolates was classified as resistant, 41.9% as intermediately resistant, and 58.1% as sensitive. Race was determined for 32 isolates from 12 tobacco districts using five discriminative cultivars: NC-1071, Fla 301, L8, Xiaohuangjing 1025 and K-326. Twenty seven isolates were race 1 and five were race 0. Race 1 was present in all regions sampled and presents a major concern for the use of tobacco cultivars in Guizhou province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ur survey, we conclude that a combination of practices that includes partial resistance, cultural controls, and fungicides will be needed for long term management of tobacco black shank in Guizhou province of China.  相似文献   

15.
吕文清  魏培文 《大豆科学》1991,10(4):277-284
分属於三个株系群的SMV119、245、86—9、87—02、87—44及173毒株,接种到大豆不同品种上,於接种后48小时、10、15、20、25、30、35、40、50、60天用酶联检测植株体内的病毒浓度。结果证明:条件适宜时,接种后48小时各毒株都能在部分顶芽内测出病毒。接种后25天及50为植株体内病毒浓度含量的两个高峰。一个植株内以第一复叶的浓度最高。各毒株以87—02浓度最高,119次之,245最低。病株的病毒浓度并不和外观症状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刘爱国  张成和 《玉米科学》1995,3(Z1):012-015
1992~1993年从河北省6个地区采集玉米大斑病标样123分,分离出玉米大斑病菌株109份,经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65.1%,2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28.4%。2号生理小种在河北省已经普遍存在,其中唐山、承德、保定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36.4%、31.6%和30.4%.鉴定结果还可看出,从带Ht’单基因的玉米杂交种所采集的标样上2号小种出现频率较高为58.7%。2号生理小种的出现,已对带Ht’单基因玉米杂交种造成了严重威胁,应加强抗2号小种玉米自交系的鉴定筛选及杂交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东省清远市沙糖橘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分析结果树不同砧穗组合叶片、果实养分丰缺状况,为沙糖橘营养科学管理、果园合理施肥及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采集清远市27个10~15年生枳砧和酸橘砧沙糖橘果园的土壤、叶片及果实,分析土壤、叶片及果实矿质养分含量,分析土壤、叶片及果实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远沙糖橘果园土壤pH整体偏酸性,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有机质含量适量及以上果园占比70.4%。速效N含量缺乏果园为51.8%,81.5%的果园土壤速效P超量,有效K超量的占比48.1%,多数果园土壤有效Mn、有效Zn、有效Mo含量较适宜,但有效Ca、有效Mg、有效B缺乏占比分别达到81.5%、88.9%、77.8%。枳砧、酸橘砧沙糖橘叶片矿质养分丰缺程度存在差异,枳砧沙糖橘叶片N、B、Ca含量较少缺乏,而酸橘砧沙糖橘叶片3种元素含量存在严重缺乏的现象,2种砧木沙糖橘叶片中Cu、Mg均相对缺乏,Mo含量均严重缺乏。枳砧和酸橘砧沙糖橘果实矿质养分的大量元素中N、K含量高于P,中量元素Mg含量低于Ca含量,微量元素中Fe含量最高。枳砧沙糖橘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等指标均低于酸橘砧。2种砧木的沙糖橘果园土壤矿质养分与叶片矿质养分间,枳砧Mg、Fe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酸橘砧B、Fe均呈显著负相关,枳砧沙糖橘叶片与果实中Mo含量显著正相关,酸橘砧沙糖橘叶片、果实、土壤三者间Mo含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清远市沙糖橘果园管理应注重改良土壤酸碱度,施用适当配比的N、P、K肥,深施有机肥的同时适量添加或叶面喷施Zn、Mg、B、Ca、Mo,合理控制含Mn农药的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磊 《大豆科学》1998,17(2):172-175
1992-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鉴定方法,对黑龙江,河北,山东,安徽,福建和广东等21个省市保存的3391份栽培大豆和169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四国(地区)SMV株系毒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厚  魏培文 《大豆科学》1998,17(2):101-107
将我国,韩国,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SMV株系与鉴别寄主交互接种测定其毒力。结果指出采用外国的株系鉴别寄坟难以区分我国株系毒力。同样,用我国鉴别寄坟也难以区分外国毒株的毒力,所测定的我国9个株系的13个代表毒株全部能侵染最抗病的鉴别寄主韩国的Buffalo和日本的Harojo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