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就会自然死亡。水温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鱼的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越冬保种及疾病防治工作。我们在2000年-2004年间每年对淡水白鲳越冬期加强做好保种保温、疾病防治技术措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鱼种成活率平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2.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6,31(12):33-34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名优鱼类,目前在我国养殖比较普遍。时下已进入越冬期,淡水白鲳对水温要求比较严格,水温低于是12℃时,会导致死亡;水温在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量死亡。因此,淡水白鲳的越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应注意搞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3.
淡水白鲳越冬期极易感染小瓜虫,严重时导致白鲳大批死亡,是影响其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南昌市水科所利用温泉水进行白鲳越冬试验,越冬池面积1.61亩,水温19-22℃,恰是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越冬期间,小瓜虫病流行数次,病鱼离群独游,不吃食,身体瘦弱,反应迟钝,漂浮于水面,不久即死亡,镜检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4.
李盛秋 《淡水渔业》1995,25(2):19-20
淡水白鲳温泉越冬技术李盛秋(南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330008)淡水白鲳属大型热带鱼类,水温持续低于12℃时,48小时后会出现冻伤休克死亡。因此需要越冬保种,以便于池塘大面积推广养殖。我所于1993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运输淡水白鲳亲鱼、后备亲鱼1...  相似文献   

5.
淡水鲳的下限临界温度为12℃。越冬水温低于24℃时淡水鲳很易生病,往往因此导致大批鱼死亡,造成越冬的失败。因此应该做好越冬保种工作,并注重其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又称白鲳,学名短盖巨(鱼旨)鲤,属热带性种类,不耐低温,适温范围12~35℃,最适生长温度为24~35℃,当水温降至12℃时,大部分鱼体失去平衡,在10℃时开始死亡,而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水温在10℃以下,除海南省、台湾省和广东、云南的小部分地区能正常越冬外,其他地区都需要利用地热水、温泉水和工  相似文献   

7.
淡水白鲳越冬技术要点淡水白鲳由于不耐低温,所以其越冬管理是整个养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只要掌握下述几点技术要点,淡水白鲳会安全越冬。一、放鱼前做好越冬池的清整和消毒。首先,将塘底淤泥清除。然后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时排干池内大部分水,并挖几个小水坑。将...  相似文献   

8.
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白鲳生长适宜水温为21~32℃,在我国很多地区适宜生长时间较短。因此,放养大规格越冬苗种是淡水白鲳养殖推广并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淡水白鲳苗种越冬过程中,其成活率往往得不到保障,导致越冬苗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越冬生产实践,就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进行探讨,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罗非鱼、石斑鱼、淡水白鲳、笋壳鱼、革胡子鲇等暖水种也具有比较大的养殖量,它们的生活习性较四大家鱼、鲤鱼、鲫鱼等有不一致的地方,四大家鱼、鲤、鲫等越冬期可以利用水温在4℃时密度最大的特性,在养殖水体的底层安全越冬。而罗非鱼等暖水种鱼类的最低致死温度均高于4℃,不能利用水温在4℃左右时密度最大这一特性在池底安全越冬。不同的生活习性就决定了越冬的方式不一样。一、亚热带暖水鱼类越冬相关的基本生物学  相似文献   

10.
开春后,淡水白鲳进入越冬后期,在越冬后期,鱼体质差,水污染重,而气温变化大,易造成水温突变。这些不利条件,往往造成淡水白鲳在越冬后期的大批死亡。1991年5月份,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室越冬的淡水白鲳就因管理不当,死鱼达千斤,造成近万元损失。可见,越冬后期是越冬保种的关键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谨防淡水白鲳死亡。一、调节好水质:针对越冬后期水质污染重的特点,加强水质的调节工作。首先是加强换水,温室越冬2~3天换水一次,每  相似文献   

11.
淡水白鲳由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在此期间,由于水温低,拉网操作造成鱼体受伤,鱼体极易患水霉病,严重时引起鱼类死亡,给越冬保种及来年养殖造成困难。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淡水白鲳在秋末冬初应谨防水霉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2.
淡水白鲳适合南方丘陵山区的池塘水库推广养殖。几年来,地处山区的河源市,通过养殖实践,深受养鱼户的欢迎,现已成为该市养鱼业的当家品种之一。但是,淡水白鲳属暧水性鱼类,适温范围为12—35℃,水温低于12℃时会死亡。为了进一步推广这一优良品种,我们于1991年9月至1992年3月利用温泉水进行淡水白鲳越冬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淡水白鲳抗病力强,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但在越冬期间常易发生以下几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淡水白鲳抗病力强,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5以上,但在越冬期间常易发生以下几种疾病。一、腐皮病1.病原和症状病原为细菌,病鱼皮肤发炎,严重时鳞片脱落,肌肉腐烂,游动缓慢,鱼体失去平衡,不久即死亡。2.防治方法在鱼种进池或转池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用1mg/ L浓度的漂白粉全池遍洒。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省等南方地区的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提高淡水白鲳孵化率和出苗率的措施一、亲鱼的选择:根据淡水白鲳的繁殖特性,3龄鱼性腺成熟,自然状态下,在外界环境综合刺激下才产卵,如降雨、水温突变升高等;人工繁殖必须经催情才产卵,一般在5-10月,水温22℃时就可催产,最适水温28-30℃;亲鱼个体健...  相似文献   

17.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Colossomu brachypomum),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是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类之一。水温持续低于12℃48小时内会出现冻伤休克死亡现象。因此,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不能自然越冬。淡水鲳在越冬期间,由于操作不慎,管理不善,  相似文献   

18.
3月份进入春季,水温开始慢陧上升,但淡水白鲳还处于越冬期,仍然要注意越冬期间的管理。由于开春后水温上升,淡水白鲳的摄食量也增加,水质也易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淡水白鲳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品质高档等特点,是适宜大面积养殖的热带经济鱼类。在北方地区需要利用温泉、地热水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越冬,水温低于20℃时常出现多种病害,造成大批死亡,导致养殖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笔者根据多年的鱼种越冬经验,将罗非鱼、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期间可造成大批死亡的几种主要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淡水白鲳亲鱼的越冬管理、强化培育技术;首次报道了淡水白鲳在江西渔区早春人工繁殖、当年育成商品鱼规格的成果。对其繁殖设施进行了系统测量,绘出了总体布局平面示意图、提出了标准化建议等。作者在水温28.5±0.5℃条件下观察了淡水白鲳的正常胚胎发育,根据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生理功能及胚胎行为的出现将淡水白鲳的胚胎发育划分为30期,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约17小时35分钟,胚胎发育时总积温(总热量)为494℃小时,卵受精期为50min、卵裂期历时3h48min,原肠形成期历时1h97min。器官形成期共历时10h85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