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本地牛生产性能,70年代末,我省农区各县建起了一批区、乡牛改冷配站,推广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牛进行改良收效显著.80年代以后,国家逐渐取消了对牛改的补贴,我省90%以上的冷配站由于参配牛头数少,配种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而难以维持和发展,影响了牛的品改进展.汉源县长期坚持牛改工作,在稳中求发展成效显著.为此,笔者对汉源县牛改冷配站的办站形式、效益及管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冷配站的办站形式及管理1.1 办站形式.汉源县于1979年建立冷配站开展牛改工作,到1991年已建立九襄和市荣两个冷配站,1992年起先后增建青溪、富庄和安乐三个站.其中,九襄站为县畜牧局独办,输精员为全民所有制职工,专职从事牛改输精,其工资、福利等由县局发给;市荣、青溪、富庄和安乐四个站为县畜牧局和乡畜牧兽医站联办,县局提供牛改所需设备、液氮、冻精等,乡站提供场地和输精人员,输精员为集体所有制职工,兼职从事猪改输精或饲料兽药销售等工作,其工资、福利等由乡站发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以及业务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我省牛品种改良工作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底,全省已建牛改冷配站1085个,年冷配母牛约20万头,产犊率有很大提高。但新建的牛改点和老的牛改点比较发展极不平衡,冷配产犊率高低相差46.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母牛冷配空怀率高,产犊率低是当前牛改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据笔者数次深入基层牛改冷配站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分析认为,提高牛改冷配受胎产犊率,生产中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1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基本功训练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3.
<正>延边州畜牧业管理局以"繁改工作标准化建设年"活动为载体,采取多项措施,规范冷配站(点)标准化建设,加强对牛人工授精从业人员的管理,推进延边州繁改工作标准化建设。一、规范现有冷配站点。对牛冷配站点进行适当调整,加强软硬件建设,要求站点必须具备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操作室,室内要划分液氮罐存放、精液  相似文献   

4.
提高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牛的配种方式已逐渐由冷配取代自然交配.牛的冷配受胎率与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精液品质等密切相关.笔者对提高牛冷配受胎率的几点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冷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搞好冷配,提高冷配受胎率,扩大冷配复盖率,是秦川牛保种的关键。4年多来,我站通过签订冷配予约合同和保配保怀合同,提高冷配受胎率,与本交点竞争,冷配牛1,301头。其中包括省家畜改良站全国保种牛试验项目和中央农业部“秦川牛导入外血中间试验研究”项目。情期受胎率65%,总受胎率达到了90%以上,受到了育种专家和有关干部、群众的好评。在实践中,使我体会到,提高母牛冷配繁殖受胎率,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为加速尼勒克县黄牛冷配覆盖面,尽快提高新疆褐牛优良率,增加养牛效益,解决熟练黄牛冷配技术人员少、缩短配种时间、减少人力消耗、提高黄牛冷配效果等问题,通过近两年的摸索,我们在2012年7~8月,采用前列腺素两次注射法诱使牛同步发情在黄牛冷配中的试点应用,受胎率达到79%,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曲靖市是养牛业大市,但由于所建牛改冷配站点少,到2004年仅有72个。近年来,为扩大配种业务,服务畜主,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和电话的运用,站外冷配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即使在较远的地方也开展了母牛的冷配工作。笔者对曲靖开展站外冷配服务3年以上的卡朗、娜姑和马鸣3个站点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通信更为便利,使得"站外冷配"服务逐渐开始开展."站外冷配"的发展减少冷配站的建设,节省了大量设备、能源消耗和人员工资费用.本文将对提高母牛站外冷配受胎率的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辽市农牧局为全面掌握扎鲁特旗北部牧区牛冷配改良情况,推动牛良种化进程,逐渐转变肉牛养殖生产方式,开展了牛冷配改良情况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扎鲁特旗北部牧区70%的养牛场户使用本交公牛改良配种。分析该地区牛冷配改良技术推广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科学的推广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牛的配种方式已逐渐由冷配取代自然交配。牛的冷配受胎率与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精液品质等密切相关。笔者对提高牛冷配受胎率的几点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李正春 《中国牛业科学》2010,36(1):73-73,100
对近年来青海省湟源县牛冷配技术推广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湟源县牛冷配技术推广效果良好.但仍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湖南肉牛产业散养户占80%以上,增大了以冷配为主的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工作的难度.文中分析了目前肉牛品种改良冷配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供冷配员输精的牛源不足、部分地区冷配牛受胎率不高、冷配员工作盲目被动、冷配员流失以及广大农村缺乏推广先进繁殖技术的平台等,提出了湖南目前冷配员的配种工作,应从单纯技术问题上升到组织管理层次的观点,以"控制发情"技术和计算机管理软件为核心,采用"科研机构+公司(大户)+冷配员+农户"的实施模式,利用市场调节,在不增加政府大批资金投入的前提下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湖南肉牛品改工作效率和良种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正>上世纪80年代,新化县在湖南省率先推广肉牛人工冷配技术。随着肉牛产业前景不断看好和特色黑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肉牛细管冻精冷配技术的应用,使得母牛受胎率和产仔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肉牛品改工作已在全县得到了普及推广。目前,新化县有肉牛品改站(点)20个,品改技术员达30多人,年冷配量2万余胎次,产杂交湘中黑牛仔1.5万多头,涌现出了许多冷配里手、品改能人。半路出家的吉庆品改站品改员彭华清  相似文献   

14.
秦川牛选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十多年来秦川牛选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快秦川肉牛选育步伐的措施,包括制定新的选育方案,标准,加强冷配管理,建立选育体系和基地等。  相似文献   

15.
<正> 张金山同志凭着勤学、苦干、拼搏的精神把他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家畜繁殖事业。1978年诸城市刚开始推广牛“冷配”时,市里一无交通工具,二无冷配设备,他自告奋勇设了“冷配点”。用暖水瓶代替液氮罐,每2天1次骑自行车往返35公里到市站领取冻液、液氮回站输精,从没耽误,两年时间行程竟达2800公里。在配种旺季他每天直肠检查5、6十头,人工授精2、3十头,手臂被粪水泡得红肿,但他从没叫苦。13年间,经他直检母牛1.8万头次,其中冷配3132头,鲜精配种5410头,孕检7244头次。经过千家万头的实验,受胎率逐年提高。1988~1990年8年冷配受胎率连续突破90%、孕检准确率几乎100%。1991年又创造了冷配牛504头,受胎率  相似文献   

16.
在畜牧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目前大力发展养牛业,又面临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母牛冷配由组群变为一家一户牵着配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牛冷配技术,提高牛的冷配受胎率,是摆在广大基层畜牧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艰巨的任务,而在牛的冷配过程中如何正确判定最佳输精时间又是牛冷配  相似文献   

17.
汉源县自1979年开始建立黄牛改良人工授精冷配站,引进西门塔尔良种公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至今已连续20多年从未间断。全县已建成冷配站(点)25个,其中固定冷配站17个,引进良种公牛16头,年杂交改良已达万头以上,为农民养牛增收1000多万元。西杂改良已在全县推广普及,改良成效显著,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全县牛存栏7万多头,年出栏4万多头。1998年又开始引进国外优质肉牛品种夏洛莱、利木赞、皮尔蒙特和海伏特4个品种冻精与高代西杂母牛分别进行三元杂交改良,改良效果十分显著,18月龄三杂肉牛体重可达450kg以上,经屠宰测定,各种指标都优于西杂牛,…  相似文献   

18.
牛虽然是常年发情动物,但过去黄牛冷配只限于4~10月份,认为冬季(11~3月份)不宜搞黄牛冷配,原因是冬季寒冷,技术操作困难;再是冬季怀胎,产犊亦在寒季,犊牛生长发育慢,且不易成活。针对这些问题,公主岭市畜禽繁殖改良站于1990~1991年在刘房子镇兴治村、陶家屯乡同庆村、凤响乡平顶山村3个输精点,开展了冬季黄牛冷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于1992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了冬季冷配工作,累计到1995年末全市共冬配黄牛5.8万头,社会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运城地区是晋南牛的核心产区,全区13个县(市),存栏牛达56万头。自1979年开展黄牛冷配技术以来,晋南牛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也起了很大变化。目前,以地区种牛站为核  相似文献   

20.
减少液氮损耗的新办法郭翠兰,郑希武(山东省粱山县畜牧兽医站274800)随着黄牛冷配工作的普遍开展,边远县、乡冷配站*对液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运输不便和运费涨价*等因素,给冷配工作增加了投资和困难,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县近3年来普遍采用冰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