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柑橘树主干、主枝的流胶爆皮近年在陕南柑橘产区发生十分普遍,轻者枝梢枯死,重者死树毁园,严重影响当地柑橘产业健康发展(图1)。笔者对其进行了跟踪调查,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和阴湿郁闭、树老势弱有关。陕南柑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发展时,为追求高产,适应当时农村劳动力充裕的实际,推广了株行距1.5米×2米亩栽222株的"矮密早"栽培模式。"矮密早"栽培模式的特点是矮干、矮冠、密植,但在实际生产中,缺乏  相似文献   

2.
随着柑橘产业新的形势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蓬勃掀起,柑橘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一步得到改进与提高,柑橘低干矮冠栽培,既早丰优质高效,又省工节本,现已被广大果农所接受,其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国及主要国家的最新柑橘贸易数据,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国柑橘贸易总量、结构及贸易伙伴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柑橘出口总量、单价、贸易条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中国的柑橘出口以鲜果为主,进口加工制品占比较高,且这一特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加明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未影响东盟作为中国最大柑橘出口市场的地位,而疫情发生后南非和巴西成为中国最大的柑橘进口贸易伙伴。从生产供应、市场需求、贸易价格等方面探讨了中国柑橘贸易变化的驱动因素,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后仓储物流成本催涨国际柑橘价格、东盟和日本对华柑橘需求扩大是中国柑橘出口上涨的原因。针对性地从降低价格波动、贸易便利化、增强贸易韧性、优化贸易结构几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汪洪琼 《西南园艺》2005,33(3):47-48
南充是柑橘老产区。以味酸籽多的地方甜橙品种较多。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市将部分低产劣质柑橘树逐渐改良成产量高、品质好、售价高的优良品种。通过10余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套低干、复冠与结果两不误的高接换种新技术。与传统的高换技术比较,具有树冠矮、无效空间小、树冠恢复快。能同时开花结果、获得一定经济产量和效益,果农易于接受等优点。近几年来,该技术在本市大面积推广后.均收到了改造与结果两不误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密改稀技术是一种关键的柑橘技术,它既牵涉到柑橘病虫害的防治,也牵涉到柑橘品质的提高、品牌的建设。可是许多密改稀技术的研发、推广人员发现,他们认为的这种先进、适用、有经济效益的技术在推广时困难重重,推广效果不佳。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湖南柑橘技术社会化”课题组赶赴湖南柑橘的重要产区——石门县,对密改稀技术的推广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6.
柑橘病毒类病害是由病毒、类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柑橘产业的病害。随着柑橘产业的发展,新的柑橘病毒类病害不断出现,柑橘病毒类病害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笔者对柑橘黄脉病、柑橘褪绿矮缩病、柑橘叶斑驳病、柑橘树皮裂纹类病毒、柑橘类病毒V和柑橘类病毒VI 6种我国近年来新发柑橘病毒类病害的发生分布、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总结,并对新发柑橘病毒类病害的检测和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柑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柑橘病毒类病害是由病毒、类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柑橘产业的病害。随着柑橘产业的发展,新的柑橘病毒类病害不断出现,柑橘病毒类病害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笔者对柑橘黄脉病、柑橘褪绿矮缩病、柑橘叶斑驳病、柑橘树皮裂纹类病毒、柑橘类病毒V和柑橘类病毒VI 6种我国近年来新发柑橘病毒类病害的发生分布、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总结,并对新发柑橘病毒类病害的检测和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柑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鲍立友  郑灵卫 《浙江柑橘》2000,17(2):29-29,37
水田改园种植柑橘是黄岩橘区的一大特点,但水田改园种植的柑橘往往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壤粘性重而生产不出优质橘果。1996年,我们在总结本镇唐家桥村6户优质高产户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在该村533hm2水田改园宫川温州蜜橘中进行推广,夺取了平均产量39t/hm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平均售价超过对照园30%以上的好业绩。如今,这片柑橘已建设成为“台州市名优柑槁示范区”,并且1998年、1999年两年均有60多吨鲜果出口到加拿大。现简要总结其经验如下:1施肥施肥主要是重施有机肥,杜绝单施化肥,尤其是氮肥,…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苗木定干、整形修剪、拉枝等技术措施,控制枇杷树体高度和增加结果面积,探讨矮化低冠整形技术。结果表明:三年生枇杷双层矮冠树体高度比自然生长树低106.Ocm,单株产量提高3.13kg。双层矮冠整形技术既可省工省本、提高工效,又能克服多层枇杷树冠过高和单层矮化树冠结果面积小、产量低的弊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姚  黄飞燕 《西南园艺》2004,32(3):43-43
我们于2000年3月从四川遂宁引进矮晚柚,试种于龙凤镇后山坡村3组。2002年有少量树开花,但结果甚少。为此,利用柚类促花剂(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产)对矮晚柚进行促花试验。  相似文献   

11.
密植矮冠苹果园低温多雨年份需防疫腐病近年来,一些密植矮冠苹果园在多雨年份和季节,常出现大量烂果的情况。这是很多果农不认识的一种病害—疫腐病大发生的结果。随着果树向矮化密植方向的深入发展,该病害将成为值得重视的防治对象。疫腐病又称实腐病、颈腐病。可危害...  相似文献   

12.
1因树作形留骨架梨树多数品种成枝力低,个体间生长差异大,在整形选留骨干枝时,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态培养树形,不能强求一律,这样可充分发挥植株的生长优势,使其早成形、早结果。2低干、矮冠有层间随着矮密栽培的不断扩大和普及,梨树树形的发展趋势是低干、矮冠、...  相似文献   

13.
《果农之友》2014,(1):17-17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其总产量在柑橘、香蕉和葡萄之后。居第四位。全世界93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苹果。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出口、消费大国,但不是强国,与先进国家比,在果园基础建设、矮砧应用、机械化、  相似文献   

14.
椪柑是衢州柑橘的主栽品种,为提升柑橘产业,2006-2009年在柯城区进行“柑橘品质提升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对封行郁闭橘园和直立徒长橘树,实施疏树疏大枝压顶的技术改造,通过造形培冠、配方施肥、生态栽培等综合优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橘园树体结构改善,园地光合效能提高,立体结果效应明显,产量品质显著提升,示范基地667m^2产增幅31.22%,优质果率提高25.7%,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徐仙华 《浙江柑橘》2009,26(1):17-20
柑橘高接换种技术是改良栽培品种的主要措施,被国内外广泛使用。由于柑橘高接换种能保持果树的的优良品质、提前结果等优点,达到一年成活,二年成冠,三年始结果,四年丰产目标。自1990年代以来为品种改良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对调整不合理的品种结构、多快好省发展良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及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柑橘产销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柑橘资源丰富,誉称"世界柑橘资源库",栽培历史悠久,长达4 000年以上,历史上谱写了光輝的篇章。当今是世界柑橘产销的大国。1生产现状1.1栽培面积、产量2016年,全国的柑橘栽培面积为255.67万公顷、产量3 618.80万吨,分别为同期世界柑橘栽培面积880.89万公顷、产量13 500万吨的29.02%和26.79%。我国的柑橘栽培面积、产量已双双久居全球之冠。  相似文献   

17.
王博 《果农之友》2016,(10):15-16
正陕南柑橘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陕西省秦岭以南的汉中、安康两市,主产区包括汉中市的城固县、洋县、汉台区、南郑县、勉县,安康市的汉滨区、紫阳县、石泉县、汉阴县、旬阳县等县区。20世纪90年代,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陕南柑橘发展迅猛。当时推广的是株行距为1.5米×2米的"矮密早"栽培模式,亩栽柑橘222株。这种高密度栽培技术,实现了柑橘生产的早投产、高产量、高效益,农民认可度高,产业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截至2015年底,陕南柑橘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18.
根据庭院的特点和各地经验,建立庭院果园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1、规划布局。为了合理利用光能和空间,一般由南往北依次选矮冠、中冠和高冠树种搭配。矮冠树种可选桃、石榴、杏、李等;中冠树种可选择苹果、梨等;高冠树种可选择红枣和葡萄等,树冠可占领房顶以上空间,整个布局呈南低北高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板栗生产中,许多大树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树体高大,结果部位外移,枝干比严重失调,枝组变弱,产量极低;或因品种不良,没有消费市场,经济效益低下;由于树体高大,板栗采收、修剪等人工作业很不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可通过嫁接改劣换优,实现矮冠、丰产、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20.
1现状 乐清市1979年被命名为浙江省十大柑橘县(市)之一.1992年经全市普查柑橘面积已达到4666.7hm2,1994年由于14号强台风侵袭,海水倒灌,沿海橘园遭到毁灭性玻坏,柑橘面积锐减,1996年上报面积仅有3333.3hm2多.1997年是乐清市柑橘生产分水岭,该年乐清市柑橘产量达到4.5×104t多,大量柑橘积压,平均价格0.2元/kg,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果挂树上无人采"的现象,政府部门也帮助果农卖"爱农橘",大大地挫伤当地橘农的积极性,造成大批果园失管,荒芜,一些乡镇开始毁橘改田或毁橘改塘,柑橘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