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试验表明,在相同播量条件下,麦套花生采用精播耧条播比人工穴播平均增产花生荚果171.15kg/hm2,平均增幅为4.1%,减少劳动用工18.75个/hm2,两项合计增收节支885.3元/hm2,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配合福建企业开发马拉维花生产业需要,2013—2014年引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6个花生品种(系),结合马拉维4个品种,采用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和大面积种植,在马拉维共和国进行品种比较和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雨季,7个参试品种品比结果,荚果产量1150.05~2943.75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2943.75 kg/hm2,cg-7(CK)产量最低,为1150.0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4.78%~155.98%。籽仁产量654.45~1845.6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1845.6 kg/hm2,cg-7(CK)最低,为65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5.67%~182.0%。干季,7个参试品种荚果产量2344.5~3559.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3559.5 kg/hm2,cg-7(CK)最低,为23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7.81%~51.82%,籽仁产量1428.0~2335.0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2335.05 kg/hm2,‘福花9号’最低,为1428.0 kg/hm2,除‘福花9号’籽仁比cg-7(CK)减产6.44%外,其他5个品种比cg-7(CK)增产29.85%~52.99%。干季,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马拉维的4个品种荚果产量1900.5~ 3213.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3213.0 kg/hm2,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900.5 kg/hm2,籽仁产量1016.7~2307.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2307.0 kg/hm2, 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016.7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6个花生品种生活习性等方面均适应于马拉维的生态条件和粗放的栽培习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花生栽培技术也适合马拉维4个花生品种,并取得高产。初步探明,利用马拉维湖等湖岸周遍特殊的生态环境,只要花期空气湿度≥50%,满足花生开花受精的生理需求,采用人工灌溉措施,可以在干季发展花生生产,建议扩大试验,示范后推广。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花生大垄密植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花生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泰来县境内,位于高纬度半干旱地区,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素有“四粒红花生之乡”的美称[1]。由于栽培技术一直没有突破,产量一直徘徊在2000kg/hm2。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04~2006年科技帮扶的基础上,借鉴山东大垄花生覆膜种植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花生大垄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2007年种植1·3hm2,产量为3650kg/hm2,比常规种植的增产25·7%;2008年推广种植10hm2,比常规种植增产17·8%。花生大垄密植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使花生的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旱地花生高产高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黄土塬区旱作大豆覆膜保水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覆膜的周年栽培模式可有效蓄保秋冬闲期土壤水分,大豆临播前0~100cm土层贮水量比常规覆膜或传统露地增加30.5mm,土壤贮水量的增加可有效缓解大豆生长前期土壤水分不足而造成的水分胁迫;周年覆膜大豆产量为3228.7kg/hm2,较常规覆膜和传统露地分别增产19.0%和40.8%,水分利用效率为10.3kg/(hm2.mm),较常规覆膜、传统露地分别提高10.8%和37.3%。  相似文献   

5.
1996年我们将覆膜侧沟播技术应用于谷子种植后,产量较露地谷子增加900~1200kg/hm2。在3年的试验、示范、推广中,与有关部门联合攻关,有效地解决了播种方式、机械、密度等关键问题,1998年全区种植面积达0.2万hm2,总结出了一套产量450...  相似文献   

6.
豫花14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85年以抗青10号为母本。鲁花3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抗早熟花生新品种,1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5~1996年参加河南省优质白沙型花生区试,两年15点平均荚果产量2960.5kg/hm2,子仁产量2241.7kg/hm2,分别比对照白沙1016增产8.19%和13.62%,均居试验第一位。1996~1997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试验,两年15点平均荚果产量3322.5kg/hm2,子仁产量2423.8kg/hm2,分别比对照白沙……  相似文献   

7.
探究施钙对不同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光合碳在植株-土壤系统分配的影响,有利于改善钙肥管理,提升花生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本研究选用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设置Ca O 0、75、150和300 kg hm–2 4个施钙梯度,分别记为T0、T1、T2、T3,于盆栽条件下研究施钙量对花生产量和不同荚果发育时期光合碳在花生植株-土壤系统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钙量对花生植株总干物质积累无明显影响。适宜施钙量可显著降低花生千克果数和千克仁数,提升花生出仁率、饱果率和荚果产量,在2018年和2019年,T2处理荚果产量较T0可分别提升17.5%和25.1%。基于施钙量与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的拟合分析发现,当钙肥施用量为165 kg hm–2和173 kg hm–2时,可分别获得最高的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适宜施钙量可明显提升鸡咀幼果期和荚果膨大期花生植株光合13C的积累量,提升各荚果发育时期13C在花生籽仁中的分配比例,其中,在荚果定型期和籽仁充实期,T2和T3处理下13  相似文献   

8.
鞠文焕 《作物杂志》2008,24(1):101-101
泰来县位于松娜平原,寒地花生栽培区。常年花生种植面积8000hm2左右,产量徘徊在4500kg/hm2左右。2005年开始探索寒地花生的增产途径,采用90~97cm大垄,垄上双行,从而比原60~65cm的垄距、垄上单行增加8万株/hm2左右,增产26%左右,产量可达到5500~6000kg/hm2。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泉花327是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以705 -2为母本、汕油52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200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7年春参加品系比较试验,荚果产量4519.5kg/hm2,居参试种首位,比高产对照粤油169增产16.8%,比泉花10号增产8.9%。1998~1999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792.0kg/hm2,居参试种首位,比对照粤油551 -116和泉花10号分别增产27.10%和7.21%。2000年省级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0.
沧玉76是河北沧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采用C1058×CB128选育而成的玉米品种,多点高产示范平均产量均在10000 kg/hm2以上。2017年的适应性研究与示范试验中,产量为11831.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10.33%。从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提出了沧玉76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夏花生开花结实性及提高饱果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豫审8159夏花生品种的研究发现,其单株开花量为75~95朵,受精率45·1%,结果率33·0%,饱果率52·0%,且第1、第2对侧枝荚果量占产量的大部分。试验证明:在6月1~21日播期范围内,适期早播可提高夏花生饱果率和产量,同时增施肥料、花荚期灌水、适期化控、根外施肥等栽培措施,可使饱果率提高3·5%~14·6%,荚果产量增加255·9~812·7kg/hm2。  相似文献   

12.
鲜果花生是在花生果壳开始变硬、饱果率达80%时收获,以鲜果供应市场。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鲜果花生作为果蔬类特色品种,日益受到城乡居民的欢迎。鲜果花生比常规花生提早采收,生育期缩短,有利于前作或后作茬口安排,提高复种指数。阜宁县常见的鲜果花生—萝卜—耐寒蔬菜模式,产值超90000元/hm2。同时,花生茎叶的钙、磷含量丰富,可消化蛋白高于其他饲草,便于与规模养猪业相匹配。2006年度我们在阜宁县施庄镇西元村种植10hm2鲜果花生高效栽培示范田,效益达30000元/hm2以上。据统计,鲜果花生产量为7875kg/hm2,市场均价3·90元/kg,产值30712·5元  相似文献   

1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花育22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有色地膜覆盖栽培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覆盖黑白配色地膜、浅银灰色地膜均可不同程度的促进花生生长,增加其叶绿素含量,花生功能叶片光合效率显著提高,荧光参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覆盖黑白配色地膜和浅银灰色地膜的花生饱果率和果重明显增加,其芙果产量分别达到了4700.0kg/hm2和4943.3kg/hm2,比普通地膜处理增产6.09%和14.96%。经济系数也明显提高。而覆盖绿色地膜花生光合荧光特性不及普通地膜,花生芙果产量仅为3813.3kg/hm2,比覆盖普通地膜处理减产11.32%,说明在花生生产中覆盖黑白配色地膜和浅银灰色地膜可明显提高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寒地花生栽培的低产因素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文焕 《作物杂志》2002,18(2):30-31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属于寒冷地区。全县每年花生种植面积5000hm2 左右,因受寒冷气候条件、品种及栽培技术诸因素的影响,产量差别较大。最高产量达3450kg/hm2,最低2100kg/hm2 。1 低产因素1.1 自然障碍造成减产我县无霜期130d左右,无霜期短。早春气温低,使播种期延后。即使种植早熟品种“四粒红”也有一部分果不能完全成熟。秕果率高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1.2 品种混杂退化造成减产我县种植的“四粒红”花生品种,已引种栽培10多年,且农户又年年自家留种,造成品种混杂退化。所以种子本身也是造成低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花生常年种植面积15万~18万hm2,其中70%以上种植于无水浇条件的旱地,其产量表现为丰水年高产,欠水年低产。为提高丘陵旱地花生产区抗旱能力,实现花生高产稳产,对丘陵旱地花生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高产结构及主要调控技术,并进行了示范验证。2001~2003年累计推广面积4.36万hm2,平均产量5490kg/hm2,较传统栽培技术增产16.7%,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20个典型地块的调查结果,5000kg/hm2 以上的产量构成因素为 :密度25.6万~29.1万株……  相似文献   

16.
1平地起低垄,足墒浅播种 在胶东过去认为覆膜花生起15cm高垄栽培,有利于排涝浇水.但是,随着覆膜面积扩大,覆膜花生80%以上面积安排在一般田中,其主要矛盾不是排涝,而是抗旱.起高垄不仅费工且不抗旱,起高垄易使一半的墩离垄边太近,悬针不入土或入土结幼果少.如果按13.5万墩/hm2计,每墩2.7个果损失产量近517.5kg/hm2.而平地起垄垄高不超过10cm,花生入土果针多,即便是离边近,果针也能扎到膜边土中,不影响结果,并具有抗旱效果,可增产450kg/hm2荚果.  相似文献   

17.
冀红2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红9218为母本、冀红3号为父本杂交,通过定向选择培育而成。在2016-2017年国家小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平均产量1581.60kg/hm2,较对照品种冀红9218增产11.36%,北方夏播区平均产量2292.6kg/hm2,较对照品种冀红9218增产18.04%。在2018年6个试点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048.55kg/hm2,较对照冀红9218增产12.86%。2020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及河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牛杰 《作物杂志》2000,16(4):18
水稻地膜覆盖直播穴种栽培是近几年在冀北承德稻区发展起来的一项节水增产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在隆化县、承德县等地多年应用,效益十分显著,产量可达6750~10500kg/hm2,增产幅度达15%~20%,全生育期节水70%~80%,为缺水地区种稻寻求了一个新途径。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播前准备种植地膜稻要选择地势平坦,具备灌溉条件中等地力以上的旱地、低洼地、新老稻田。晚秋、早春翻耕均可,翻耕前撒施农家肥3.75万kg/hm2,翻耕后要清除残茬,泡田前要施底肥,施用量为 :二铵75~112.5kg/hm2,尿素……  相似文献   

19.
2011~2012年以3个不同类型的夏谷品种衡谷10号(常规品种)、冀谷31(抗除草剂品种)和张杂谷11号(杂交谷子品种)为试材,在麦茬地进行免耕播种,以传统的旋耕条播为对照,比较2种播种方式下谷子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变化。试验表明:留苗密度相同时,3个谷子品种免耕播种与旋耕播种对谷子株高、穗长、穗重、穗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表现不同;谷子品种相同时,免耕播种与旋耕播种不同留苗密度的谷子产量差异较大。免耕播种时,衡谷10号和冀谷31均在留苗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2年产量分别为5380.35kg/hm2、5472.45kg/hm2和5308.20kg/hm2、5378.03kg/hm2,较同密度的CK增产0.19%、1.52%和9.67%、10.36%;张杂谷11号在留苗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2年产量分别为4420.20kg/hm2、4890.49kg/hm2,分别较同密度的CK增产19.46%、18.08%。结果表明夏谷免耕栽培产量略大于CK,常规品种与抗除草剂品种留苗75万株/hm2较适宜;杂交品种留苗以37.5万株/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陈敏 《种子科技》2022,(10):13-15
2021年在巧家县关山农业有限公司租赁的土地上进行马铃薯不同地膜与覆膜方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地膜覆土比露地不覆膜(对照)产量增加15 649.8 kg/hm2,增产率21.35%,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产量达极显著差异;产值增加15 649.8元/hm2,收入增加13 729.8元/hm2,投产比7.15。由此可知,普通地膜覆土可以作为一项提高马铃薯单产的农技措施在巧家县高寒冷凉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