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于 1979年在我国发现以来,已迅速传播至全国各地,成为养鸡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现就 IBD的流行新特点及防制对策,谈谈自己的认识。 1流行新特点 1.1发病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根据我们多年的临诊经验和有关资料的报道,法氏囊病的易感日龄为 3~ 6周龄,但近几年此病最早可发生于 1日龄幼雏,晚者可发生于产蛋鸡群,尤其是开产前后发生较多; 3周龄前的雏鸡发病时有的病程可达 2周以上,笼养的 3~ 5周龄雏鸡发病后病程较散养的长;成年蛋鸡常呈散发流行。这与传统报道的 IBD主要发生于 2~ 15周龄, 3~ 6周龄最…  相似文献   

2.
1990年5月初到7月中旬,齐齐哈尔市城郊7个区、20个乡镇、3个基地养鸡场,591个养鸡户爆发了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我们采取综合诊断方法及时确诊,很快扑灭了疫情,现将诊断工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情况这次是齐市地区首次爆发IBD疫情,疫病流行特点是: 1.1 病鸡日龄段集中,只限于在25—70日龄的中雏鸡,25日龄以下雏鸡和成鸡未发病。1.2 发病迅猛、流行快、波及面广,一过性,从发病到死亡或耐过大约5—7天,流行季节与日龄有关,因而该病多在5月初到7月中旬发生,集中在6月份发病。发病鸡大多是滨白鸡。1,3 注过IBD疫苗的雏鸡不发病,未上苗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猖獗,已成为当前威胁养鸡事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目前多采用 IBD 疫苗接种防治。实践证明,单靠疫苗接种,防疫效果不甚理想。甘肃农业大学实验鸡场在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的基础上,用 IBD 高免卵黄对雏鸡早期预防,然后适时接种 IBD 弱毒疫苗,提高了免疫效果。介绍如下:一、IBD 弱毒苗免疫效果1991年5—8月,该鸡场分两批从甘肃省种鸡场购伊莎褐商品代雏鸡1200只,网上育雏。第一批鸡分别于19和47日龄用 IBD 弱毒疫苗(南京生药厂制)首免和二免。65日龄突然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经对症治疗,死亡率为26%。第二批雏鸡19日龄用 IBD 弱毒菌首免,未及二免,便于26日龄感染发病,死亡率为37%。免疫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野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由传染性腔上囊病毒引起。鸡群突然发病,高发日龄在20~60日龄,特别是30日龄多见。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为20%--30%。当有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时,死亡率可超过40%,该病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多数鸡群在发病后6~7天疫情趋于平稳。鸡场一旦暴发该病,以后每批雏鸡均可感染发病。病鸡精神萎靡不振、瘫卧、震颤,排米汤样稀便,大多鸡群在发病后3—4天达到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7.
<正> 绍兴市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程序,曾采用上海松江产法氏囊苗21日龄一次饮水免疫。但近两年来IBD在市属各县(区)流行不断扩大。不仅未免疫的鸡群发病,经过免疫的也发病。免疫一次的发病。免疫两次的也发病,发病日龄从12日龄至49日龄不一,死亡率1.03~40%,一般20%左右。严重影响专业场(户)的积极性和养鸡业的发展。为探索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自1988年开始,我们对IBD免疫程序和预防措施进行了一些试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该病发生突然,发病率高,死亡率2—30%不等,病鸡的法氏囊和肝肾有特征性的病变,死亡主要集中地发生于很短的几天内及鸡群迅速康复。近年来,IBD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现综述如下: 1、发病日龄有所推迟。IBD主要感染3—6周龄的雏鸡。近几年来,大日龄的鸡亦有发病并占一定的比  相似文献   

9.
应用HVT冻干苗常规免疫雏鸡、二倍剂量免疫雏鸡、常规免疫后又分别于10日、21日龄二次免疫雏鸡和未接种任何MD疫苗的雏鸡,在饲养期间和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攻击后,常规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61.9%,二倍剂量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71.4%,10日龄二次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76.2%,21日龄二次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81%;与常规免疫鸡比较,二倍剂量免疫和10日、21日龄二次免疫鸡的MD发病减少率可分别提高9.5%、14.3%和19.1%。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免疫接种,可减少母源抗体对HVT苗的免疫干扰,明显提高HVT苗的免疫效果,其中以21日龄时二次免疫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京粉雏鸡,间隔1、2周后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以单独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为对照,免疫后2、3、4和5周对各组鸡采血测定新城疫HI效价,并在免疫5周后用新城疫强毒攻击,计算各组保护率。结果显示,1日龄时首免IBD免疫复合物疫苗间隔不同时间再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与单独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相比,新城疫HI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证明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在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上对新城疫La Sota疫苗免疫均无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我县某鸡场饲养的2 624只雏鸡在2日龄时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0.2毫升/只肌肉注射免疫,6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饮水免疫,7日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饮水免疫,用量均为0.05毫升/只,21日龄时鸡群发病,当天死亡21只,23日龄时出现死亡高峰,死鸡423只,随后病死鸡逐渐减少。至30日龄发病2135只,发病率81.4%,共死亡1338只鸡,死亡率51%。  相似文献   

12.
辛艳 《养殖技术顾问》2013,(10):133-133
1传染性腺胃炎传染性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其次以蛋雏鸡和青年鸡多发,然后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该病流行较广,发病地区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般为30%~50%。最早发病日龄多见于21日龄,25~50日龄为多发期,有报道称产蛋鸡也可发病,病程10~15天,长者可达35天,发病后5~8天为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是用克隆化N_(70)型Lasota系新城疫弱毒疫苗简称N_(70)型疫苗)和法氏囊弱毒疫苗(简称IBD细胞苗),按一定配比对雏鸡联合饮水免疫。试验分4组:1组是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对14日龄雏鸡1次联合饮水免疫,间隔21天再用IBD细胞苗单独饮水1次,免疫后66天,免疫鸡HI抗体为2.2~3.8(Log_2),IBD琼扩试验4/5出现阳性;2组为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经二次联合饮水免疫,第一次在4日龄,然后间隔3周进行第二次联合免疫,免疫后61天HI抗体为2.2~6(Log_2),IBD琼扩9/10出现阳性;3组是N_(70)型疫苗和马立克疫苗对1日龄雏鸡联合免疫(皮下接种),间隔21天用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联合饮水免疫;4组为对照组仅于1日龄鸡注射马立克疫苗。试验进行二批,这二批试验鸡分别在80日龄和75日龄时,每组抽取10~12羽免疫鸡用新城疫强毒株攻击,结果保护均为100%;二周后再用法氏囊强毒株攻击,结果全部保护。试验表明,这两种疫苗同时免疫对新城疫免疫力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这两种疫苗联合饮水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简述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特点与措施■王守江(山东省潍坊市畜牧局261000)一.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特点1.流行特点:多发生于免疫鸡群,以二免前后的日龄发病最多。雏鸡和成年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低于一般的流行。2.症状特点:日龄小的鸡比日龄大的...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间歇性白色水样下痢。病程多为5—7天。该病一般发生于3—6周龄雏鸡,1月龄左右雏鸡最易感,12周龄以上鸡很少发生。1992年6月,天水市环城东十里村,养鸡专业户何某饲养的1100只14周龄罗曼鸡突然发病,7天后转为慢性经过,共死亡160余只,诊断为鸡 IBD。这样的病例国内较为少见。一、发病情况该雏从天水某种鸡场购进,3月5日出壳,1日龄进行马立克氏苗接种,10日龄和30日龄分别进行新城疫苗一免和二免。20日龄用荷兰进口的法氏囊弱毒苗饮水免疫,免疫前停水6小时,全部使用玻璃器皿。1000头份疫苗稀释于15kg 凉开水中,5分钟左右一次饮完。鸡群从1日龄到90日龄累计  相似文献   

16.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强毒株“郑毒”株与保存的强毒J_4株人工感染7日龄和45日龄IBD阴性鸡、非免疫鸡胚及鸡胚成纤维细胞。对7日龄雏鸡,“郑毒”株能引起75%发病,23%死亡;J_4株只造成亚临床感染。对45日龄雏,“郑毒”株经40~60小时能引起100%发病,45%死亡,且肌肉、肾、肠、腺胃、法氏囊严重出血,法氏囊萎缩迅速,接毒后3天和8天的囊/体重比值分别为1.7和0.58;J_4株虽也可引起发病,但症状轻微,10%死亡,接寿后3天法氏囊显著肿胀,囊/体重比值为3.9,是“郑毒”株的2.2倍。两毒株虽能在非免疫鸡胚上增殖,并致其死亡,但“郑毒”株引起的死亡率高于J_4株,且病变更严重。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盲传3代,两毒株都不出现CPE,表明还不适应于细胞上增殖。对接毒后进行LaSota疫苗免疫的7日龄雏鸡,“郑毒”株能产生更大的免疫抑制。据两毒株在致病力上的差异表明,”郑毒”可能是一株毒力更强的血清Ⅰ型亚型株或变异株.  相似文献   

17.
2005年3月2日,商丘市某一新建养鸡场从孵化场购回5000只商品蛋鸡苗,采用网上育雏,在育雏期间生长正常,整个育雏过程中,7日龄时曾用新城疫(N D)Ⅳ系苗饮水免疫,但没有使用传染性法氏囊(IBD)疫苗,也没有用IBD抗体做预防。1月龄后转入地面平养,在32日龄时,由于接连3天的低温阴雨,鸡舍潮湿,通风不良,35日龄时有32只雏鸡开始发病。当天将病鸡隔离,全群用环丙沙星拌料饲喂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晚上死亡38只。第2天病雏鸡突然增加到824只,死亡416只,第3天增加到1698只,继续死亡84只,禽主才将濒死鸡和病死鸡送检。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雏鸡精…  相似文献   

18.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是主要侵害雏鸡的一种疾病。各种年龄的鸡都有易感性,日龄越小症状越重,发病主要是1-25日龄,尤其是7—14日龄的雏鸡更易感染。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冬春季节多发。该病主要发生在没有免疫的鸡群。雏鸡的发病率一般在10%。20%,最高达60%,死亡率平均为10%,有时可超过50%。  相似文献   

19.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鸡肠道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是对养鸡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常常呈暴发性流行。球虫病一般暴发于3~6周龄的雏鸡,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最高,成年鸡几乎不发病。但近十几年来,鸡球虫病的发病日龄有向小龄化发展的趋势,2周龄以内的雏鸡也可感染暴发。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据报导,IBD多发生于20~60日龄鸡,14日龄以下很少发病。但是,1999年7月,杭州市郊某蛋鸡专业户饲养的5200羽伊莎商品蛋鸡却在3日龄发生本病。1 发病经过和流行病学调查 该养鸡户一次性引进伊莎苗鸡5200羽,按0.03%氟哌酸拌料和0.03%氟哌酸、0.1%Vc和5%葡萄糖饮水。至3日龄发现有死鸡和病鸡,当天死亡20余羽。经了解种鸡在18周龄上笼时未曾进行IBD免疫,也未在40周龄进行IBD油乳剂免疫,而孵化种蛋为55周龄时所产。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萎顿,蹲伏,不愿走动,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少数病鸡因虚脱死亡。3 剖检变化 腿部肌肉局部有出血点和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