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利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黄河流域棉花区试新品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运用DTOPSIS法对2002年参加黄河流域棉花区试的10个棉花新品种,从高产、优质、抗病3个指标共11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鲁963居第一位,鲁20R37、徐铜3号分列第二、第三位,它们综合行状较好,具有高产、优质等特性,易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南疆棉区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棉花新品种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 DTOPSIS法在棉花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 ,并对 DTOPSIS法在棉花品种综合评价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运用DTOPSIS法对2005年密山试验区7个黑龙江省主栽小麦品种从产量、容重、面团形成时间等11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北麦1号居第一位,北麦2号、垦红14号分别列第二、第三位,它们既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又表现出一定的优质性,易在该地区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烟叶化学品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Dr0PSIS法分析了湖南烟叶产区化学成分数据,初步探讨DTOPSIS法在烟叶化学品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浏阳烟区的综合评价值最高,化学品质最协调,其次是衡阳烟区,桑植烟区综合评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宜鲁南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利用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19个小麦品种的9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指标的权重从低到高依次为生育期<产量<容重<株高<有效穗<基本苗<千粒重<成穗率<穗粒数;6个品种Ci值大于0.5,分别为‘山农HH126’(0.9221)、‘DK171’(0.8680)、‘菏麦179’(0.8515)、‘菲达6号’(0.7196)、‘金来36’(0.6967)、‘烟农301’(0.5232)。因此这6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好,适宜在鲁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油菜新品种的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德文  张太平  王军  魏忠芬 《种子》2006,25(9):65-67
运用DTOPSIS法的原理和方法,以2003~2004年度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B组)汇总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综合评价油菜新品种(组合)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并对DTOPSIS法在综合评价油菜新品种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DTOPSIS对芝麻新品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TOPSIS综合评判法,对2002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试的9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平芝15、郑芝97S56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等特点。DTOPSIS综合评判法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评判,较以产量为主的方差分析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精准农业是以信息为基础,利用传感器及现代先进的监测技术,完整、准确、及时的了解土地和作物的详细数据,结合精确时空统计分析,及时迅速的做出决策的一种农业管理系统。在介绍精准农业的内涵及其基本技术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现今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资金缺乏;(2)适用精准农业上的专用品种及肥料的开发滞后;(3)由于其他方面的制约,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并由此指出中国精准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精准农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为第一阶段为引进、试验、示范阶段;第二阶段将试验示范工作扩展到大型国营农场和小型农户,即抓一大一小,大小并举,特别要主要在小型农户中实施精准农业的概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规律和积累经验;第三阶段在多点试验示范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模式”,并在部分地区形成实用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闽清县晚稻10个区试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宜优9193的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最大,与目标品种关系最密切,建议续试;对照宜优673的关联度次之;新组合福香1优727、野香优008的加权关联度居第3、4位,与对照相近,与目标品种关系较为密切,建议续试;其余新组合加权关联度较小,与目标品种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10.
刘素娟 《种子科技》2004,22(6):324-325
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始于1980年,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试验评价体系并在全省形成稳固的试验网络,为河北省棉花生产和育种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评价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为保证公平、公正地选拔棉花新品种,充分发挥品种试验在促进河北棉花育种研究、新品种推广应用、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完善棉花品种试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台  肖翊华  刘文芳 《作物学报》1991,17(5):369-375
本文以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和常规水稻农垦58为材料,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后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用不同光周期(SD 和 LD)进行育性诱导处理,半微量的二硝基水扬酸法定糖结果表明:1.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至雌雄蕊形成期,农垦58(SD~(**)或 LD~(***))的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蔗糖和还原糖含量经过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Ⅱ—Ⅲ)后,迅速增加,至雌雄蕊形成期时,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至雌雄蕊形成期,农垦58-s(SD 或 LD)的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农垦58一致。但是,在雌雄蕊形成期之后,农垦58-sSD~(****)的蔗糖含量下降,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增加,而农垦58-sLD~(*****)的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明显增加。推测长日照可能通过某些代谢环节影响了农垦58-s 叶片内碳水化合物向雄蕊的运输。营养缺乏是造成小饱子败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Effect of Light Quality on Tomato Fruit Qualities in Turning-Color Period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各色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控光条件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转色期间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于处理后8~10d达最高,而Vc和番茄红素于处理后12d达最大。但不同光质处理间差异明显,红光处理8d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处理后8~10d Vc和番茄红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成熟期比对照(白光)提前2d;红光和蓝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各处理Vc含量以蓝光处理为最高,达123.7mg/kg(Fw),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优化刺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条件,本试验以‘贵农1号’、‘贵农2号’、‘贵农5号’、‘贵农7号’4个不同基因型刺梨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预处理、取样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抗褐化剂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降低褐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Vc浸泡12 h后,可显著提高4个基因型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其褐化率,其中‘贵农1号’诱导率最高为97.44 %;春季是不同基因型叶片最佳取材时间,3月份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到最高值且褐化率最低;适合‘贵农1号’和‘贵农2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1.0 mg/L6-BA+0.5 mg/LNAA,而‘贵农5号’和‘贵农7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1.0 mg/L6-BA+1.0 mg/LNAA+1.0 mg/LTDZ;3种抗褐化剂对4种基因型刺梨叶片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效果大小为AgNO3>柠檬酸>PVP;添加柠檬酸或AgNO3可明显降低刺梨叶片愈伤组织褐化率,其中以2.0 g/L柠檬酸或0.4 g/LAgNO3最为适宜,4个基因型叶片愈伤组织褐化率均达到最低值。该试验获得了4种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宜生长调节剂组合,降低了褐化率,为后续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黄瓜中ppc基因在各组织的转录水平及不同光强对叶片中该家族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对已克隆得到的Cs-ppc1、Cs-ppc2和Cs -ppc3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Cs-ppc1和Cs-ppc3在多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较高,Cs-ppc2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性较大,花中的表达量高而在其他组织中的表...  相似文献   

15.
光质对彩色甜椒幼苗生长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讨了不同光质(白光、红光、黄光、绿光和蓝光)对不同品种彩色甜椒幼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和黄光培养壮苗的效果最好,蓝光和红光次之,绿光下徒长。幼苗生长过程中,白光下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硝酸还原酶(NR)和抗坏血酸酶(APx)活性最高,超氧化物氧化酶(SOD)活性最低,绿光下SOD活性最高。各种光质间存在差异性,白光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绿波核桃试管苗幼嫩叶片为外植体,探讨暗培养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等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结果表明,暗培养时间对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较大,暗培养2周时叶片愈伤率可达100%,暗培养时间的增加或减少会抑制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使愈伤组织变得疏松;低浓度的TDZ(2.0~4.0 mg/L)促进叶片愈伤的形成,高浓度的TDZ(8.0~10.0 mg/L)抑制叶片愈伤的形成,同时也抑制了叶片和愈伤组织的褐化,使愈伤组织的结构也变得更加疏松;低浓度的IBA(0.01~0.5 mg/L)有利于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高浓度的IBA(1.0 mg/L)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本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明确影响核桃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素,为容易分化出不定芽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霞  刘友良  焦德茂 《作物学报》2002,28(2):145-153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中粳9516,亚种间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和X07S/紫恢100,以及三系杂交稻冈优881为材料,测定其在孕穗期连体倒二叶片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并鉴定其耐光氧化和耐荫特性.结果表明:6个水稻品种叶片的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与光强  相似文献   

18.
Prolonged imbibi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water stress or oxygen deficiency can lead to the induction of secondary dormancy in rape seeds. During imbibition in darkness seeds develop light sensitivity. The percentage of seeds not germinating in the dark depends on various factors prevailing during and after the stress treatment, as well as on the intrins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seeds to these factors.

In experiments on the effect of water stres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secondary dormant seeds could be increased in the range of 0–75%, by greater water suction and duration of imbibition of the seeds. Additionally, there were indications that increasing treatment temperature resulted in increasing percentages of dormant seeds. However, fewer secondary dormant seeds were produced when treatment temperature and test temperature differed greatly from each other.

Experiments on the effect of oxygen deficiency also revealed a posi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duration. The general degree of dormancy induction, however, in this series of experiments was low. At 20 °C almost no dormancy induction was observed, whilst at 12 °C there were between 0 and 30% dormant seeds.

Genotypic differences previously assessed in model experiments with buried seeds were confirmed in both studies. Oilseed rape cultivars Bienvenu and Liglandor were shown to be able to build up high percentages of secondary dormant seeds, whereas cultivars Jet Neuf and Falcon had a rather low susceptibility towards the dormancy imposing factors tested. Cultivar Rubin was intermediate in response. There was often much variation between experiments with the same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reasons for this are unclear.  相似文献   


19.
李明福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70-170
烤烟漂浮育苗是一项采用无土设施栽培原理的烤烟育苗新技术。本试验通过两年的多次反复试验,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漂浮育苗培育壮苗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光照强度调控措施为:初期(播种至烟苗2片真叶,棚膜上覆盖两层遮光率75%遮阳网,适宜光照4000~10000LAX),;中期:烟苗2-4片真叶,适宜光照(10000~18000LAX),将遮阳网揭去一层;后期(烟苗5片真叶后适宜光照12000~30000LAX),完全揭去遮阳网,保证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20.
大豆[Glycine max(L.) Merrill]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光周期反应敏感品种在一定的短日一长日条件下可发生开花逆转。本实验室以大豆品种自贡冬豆为材料,将SD(短日)、LD(长日)和SDl3d-LD相结合,建立了大豆光周期反应机制研究的新的实验系统。本研究通过筛选自贡冬豆成熟花的cDNA文库得到MADS-box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GmNMH7,采用RNA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不同光周期条件下GmNMH7基因在大豆顶端分生组织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并观察了GmNMH7基因在幼叶、幼茎、根瘤等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主要结果总结如下:在短日照(SD)条件下,自贡冬豆植株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开花诱导、正常开花和结实。GmNMH7基因在可观察到的花芽分化出现之前即开始在大豆顶端分生组织中表达,其表达时间贯穿成花诱导、花芽分化、花器官发育及种子形成的全过程。在长日照(LD)条件下,植株持续进行营养生长,没有任何形式的花器官出现,GmNMH7基因在顶端分生组织中一直不表达。在短日照13天一长日照(SDl3d-LD)条件下,60%以上的植株出现花序逆转和花逆转,另一部分植株顶端出现短花序,开花期比持续短日处理的植株晚。在出现开花逆转的植株中,GmNMH7基因的表达可随长日处理日数的增加和营养器官的出现而减弱。当顶端分生组织完全恢复叶片分化时,GmNMH7基因的表达停止。在出现短花序的植株中,GmNMH7基因一直表达,但表达量低于持续短日处理。对部分时期GmNMH7基因在幼叶、幼茎和根瘤中表达情况的研究未发现明显的规律性。GmNMH7基因在大豆花芽分化启动之前就开始表达的现象为大豆开花诱导提供了早期证据,该基因在顶端分生组织中的表达受光周期调控的事实说明,GmNMH7与大豆光周期反应、成花诱导及花器官发育有密切关系。我们推测,GmNMH7基因在上述过程中可能发挥着类似于分生组织特征基因的作用。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本实验室利用开花(短日处理)、持续营养生长(长日处理)、开花逆转(短日-长日处理)三种发育状态(光照处理)建立的实验系统在大豆(短日植物)光周期反应和个体发育研究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