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和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时期、不同品种桑叶中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并依这两个指标对桑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期的新一之濑中含有较多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同一品种,嫩叶中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桑树中多酚与黄酮类物质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桑茶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兼有抗衰老作用,在日本被誉为长寿茶,已成为大众型清凉保健饮料.茶叶中最主要的一类化合物是多酚和黄酮类物质,本研究通过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和三氯化铝比色法检测不同品种的桑叶,了解桑叶中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进一步探讨桑叶的保健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新疆阿克陶县引种栽培的大10、果选2号、8632、红果2号和台果72C002五个品种的桑叶中总多酚含量以及多酚单体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桑叶的总多酚含量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多酚单体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价筛选出总多酚和多酚单体品质较优的品种8632,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71,说明8632的多酚类物质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4.
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桑多酚的含量变化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从叶位、生长期二个方面探讨了桑叶的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桑多酚等物质的含量变化。研究表明,桑叶中三种物质的含量与叶位、生长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叶位以叶质较嫩桑叶各成分含量较高,生长期以晚秋和霜后桑叶的成分含量较高,特别是霜后桑叶,桑黄酮、桑多酚的含量为春夏秋等时期的2-3倍。  相似文献   

5.
华东蚕区5个栽培桑品种叶片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药用价值较高的桑叶原料,对华东地区的5个主栽桑品种不同采摘季节、不同叶位桑叶中的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等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这些活性物质含量在品种之间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叶位间的变化规律。测定供试桑品种桑叶样品中的总黄酮质量比在1.94~3.34 mg/g之间;总生物碱质量比在4.23~6.85 mg/g之间,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质量比在1.89~3.06 mg/g之间。同一品种不同叶位桑叶中活性物质的总含量存在明显梯度,即上位叶中的含量中位叶中的含量下位叶中的含量。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采摘桑叶中的活性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春季上、中位桑叶中的DNJ和总黄酮含量略高于秋季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则是秋季桑叶高于春季桑叶。综合评价不同采样方式桑叶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认为,春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湖桑32号的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秋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新一之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家蚕茧层中因含有黄酮类和其它酚类物质而具有抗氧化活性,被广泛用作化妆品和保健织物生产的原材料。对10个彩色茧家蚕品种和4个白茧家蚕品种茧层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其量效关系,为筛选茧层中富含多酚类物质的家蚕品种及建立快速简便的茧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茧层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以绿茧品种最高,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2.756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1.920 mg/g,总抗氧化活性达294.285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8.583%;白茧品种最低,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175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0.352 mg/g,总抗氧化活性仅有42.600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7.258%;金黄茧和红茧品种居中。不同茧色品种茧层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揭示家蚕茧层中的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可通过测定茧层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评价不同品种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强桑1号的春季桑叶在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加工阶段桑叶茶的含水量和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桑叶茶中的黄酮在从鲜叶到揉捻叶的加工过程中含量一直减少。桑叶茶中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加工过程先增加后降低,杀青叶中含量最高,干茶中含量最低。桑叶中的多酚含量比较低,桑叶茶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工序阶段多酚变化无规律,变化幅度甚微,加工过程对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代谢调节,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采用比色法测定了23个桑树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季节桑叶GAB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桑叶的GABA含量差异很大,高的达10.00 mg/g干桑叶,低的仅4.92 mg/g干桑叶;其中含量达到了9.00 mg/g干桑叶以上的品种有抗青10号、云阳二号、大红皮、强兵、湖桑199等;桑叶中的GABA含量会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春季桑叶GABA含量最高、夏秋季次之,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桑叶中3种活性物质含量测定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桑叶药用专用品种,测定了54个桑品种的桑叶中黄酮、多酚、多糖3种活性物质含量,发现不同品种间这3种活性物质的含量差异较大。用隶属函数分析的结果,综合品质较好的5个桑品种依次是特优2号、道真桑、206、盛南、白玉王,特优2号可作为桑叶药用开发的专用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桑叶生物碱具有降血糖、抗病毒等功效。为了解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变化规律,采用雷氏盐比色法检测分析不同桑树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和生长部位桑叶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桑树品种桑叶中总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是抗青10号,质量比达到3. 55 mg/g,其次是大10(为2. 85 mg/g),含量最低的是69(仅2. 37 mg/g); 3个桑树品种桑叶总生物碱含量从3月份到4月份均表现为增加,4月份后开始减少,到5月份时含量降到最低,随后一直增加,在8月份时含量达到最大值,8月到10月含量略有减少; 3个桑树品种不同叶位桑叶总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1~2叶位、3~4叶位、5~6叶位、7~8叶位、9~10叶位。研究结果为桑叶食、药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凋萎病是杨梅产业的重大病害,为研究凋萎病树硼元素分配的变化和施硼对发病率的影响,本文测定病树与健康树(CK)的根、枝和叶等部位的硼含量、根际土壤速效硼含量,并且设计兑水浇施1.5、3.0、6.0、9.0 g/m2硼砂至杨梅苗圃地,0.75、1.5、3.0和4.5 g/m2成年树滴水线沟施硼砂,不施硼砂的作对照,调查施硼对凋萎病发生率。结果表明,凋萎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硼在杨梅树体内的吸收和分布。病树上有病症嫩梢的干枯叶片、没有病症的嫩梢叶片和老龄叶片的硼含量分别比CK显著低8.11%、6.04%和7.56%,病树表现症状的嫩梢枝皮、不表现症状的嫩梢枝皮和根部皮硼含量分别比CK显著高7.94%、9.76%和11.77%,病树根际土壤的速效硼含量比CK显著高29.03%,差异显著;病树无病症嫩梢枝干和根部干硼含量低于CK。9 g/m2硼砂处理杨梅苗木发病率比对照高7.4%,1.5 g/m2硼砂处理成年杨梅树发病率比对照降低7.6%,其他苗圃地和成年树处理发病率均无显著变化。本文研究结果将为开发杨梅凋萎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柑橘苗为试材,分别对未接种植株、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的植株外施5nmol/L硝酸钙和醋酸钙,比较了三种处理下植株茎粗、株高、侵染率、根系活力和植株根系、叶片中钙和氮含量。结果表明,接种丛植菌根真菌促进植株的生长,其根系和叶片中钙元素和氮元素含量均比未接种的植株的高;施用硝酸钙的植株根系和叶片中钙、氮元素含量比施用醋酸钙的植株高。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不同海拔高度下小花棘豆含水量,N、P、K等营养元素含量以及能量等指标,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对小花棘豆植株各部分营养物质与能量分配的影响,研究了海拔高度对小花棘豆营养物质分配及生殖分配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N、P、K等元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3种营养元素分别在海拔为2 400m,2 600m和2 400m时达到最高值;能量在根中表现为2 600m时最高,达26.01%,茎和叶中的变化在2 500m和2 600m较高,花中的能量分配在2 400m时最高,为27.00%。小花棘豆花和叶N、P、K的比例占总比较大,花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也最多,说明N、P、K等营养元素和能量对其生长发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灌浆期虉草不同位叶对光照强度响应能力及光合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10个内置光照强度,测定光照强度对灌浆期虉草(Phalaris arundinacca)1-4位叶光合参数的影响,同时分析自然光下各位叶的光合贡献率与水分消耗率差异。结果表明,虉草能利用≥50μmol·(m~2·s)~(-1)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光合参数受光照强度和叶位的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位叶的4个光合参数在500~1 700μmol·(m~2·s)~(-1)光照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光照强度大于1 400μmol·(m~2·s)~(-1)时则有光抑制现象。水分利用效率在光照800~1 400μmol·(m~2·s)~(-1)时最高。在自然光下,不同位叶单位叶面积的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_2浓度(Ci)有显著差异(P0.05),第2、3叶单叶光合速率和贡献率大于其它位叶,且水分利用效率也较高。所以,田间管理时应注意保持第1~3叶的完整与健康,以保证虉草种子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全年条桑收获留干 0 4~ 0 .6m ,一留多年 ,且全年收获条桑。经过小区近 10年的试验及几年的农村示范表明 ,该收获法的收获工效比收获叶片提高 2倍以上 ,小区 9年平均产量比传统的冬根刈收获法增长 9 7个百分点 ,条桑饲养大蚕成绩明显比片叶饲养好。留干几年后根刈 ,桑树的再生长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2个多年生花生品种低温胁迫下活性氧代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低温胁迫下对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与蔓花生A.duranensis2个多年生花生品种进行的叶片活性氧代谢与质膜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duranensis品种无论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还是过氧化氢酶(CAT)相对活性在低温胁迫下均不低于或显著高于A.pintoi,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其质膜相对透性(RPP)增加幅度明显小于A.pintoi;丙二醛(MDA)相对含量增加率则表现出相反趋势;表明A.duranensis具有更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评价峨眉千里光毒性作用,采用机率单位法(Bliss法)和固定剂量蓄积系数法考察了峨眉千里光叶和全草水提物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及蓄积毒性。急性毒性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峨眉千里光叶和全草水提物均能导致小鼠发生中毒和死亡,引起小鼠肺和肝脏损伤;叶水提物LD50为62.28 g/kg,95%可信限为52.68-73.65 g/kg;全草水提物LD50为81.65 g/kg,95%可信限为70.15-94.53 g/kg。蓄积毒性结果显示,峨眉千里光叶和全草的蓄积系数K〉5。结果表明,峨眉千里光叶和全草水提物对小鼠有急性毒性作用,叶的毒性比全草强,肺和肝脏为毒性靶器官;两种水提物均有轻度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18.
为使构树能够作为非常规饲料用于反刍动物养殖生产中,以3头安装有永久瘘管的24月龄安格斯肉牛为试验动物来探究构树在瘤胃中的降解特性和营养价值,使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构树的叶、去叶枝条、125~135 cm及145~155 cm高全株构树在瘤胃内的降解率和降解参数并计算瘤胃能氮平衡参数。结果表明:1) 叶的粗蛋白质(CP)水平高达23.18%,显著高于其他3种形态构树(P<0.05),全株构树的CP含量显著高于去叶枝条(P<0.05),而酸性洗涤纤维(ADF)则呈现相反规律,其中125~135 cm全株ADF含量低于145~155 cm全株(P>0.05);2) 叶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CP和ADF的有效降解率(ED)均显著大于125~135 cm和145~155 cm全株(P<0.05),三者又均显著大于去叶枝条(P<0.05),四者DM的ED均在40%以上,叶为65.82%;3) 叶的瘤胃降解蛋白(RDP)与过瘤胃蛋白(RUP)之比显著高于其他3种形态构树(P<0.05),说明叶的RDP含量高于RUP含量,而其他3种形态构树RUP含量高于RDP含量;4) 叶的瘤胃能氮平衡值(RENB)为负(-22.27 g·kg-1),去叶枝条、125~135 cm及145~155 cm全株的RENB为正,分别为28.79、30.87和27.74 g·kg-1。结论:4种形态构树的营养价值依次为叶>125~135 cm全株>145~155 cm全株>去叶枝条。其中,构树叶可作为蛋白质饲料使用,其他3种形态构树可以粗饲料的形式使用,4种形态构树均有成为优质饲料资源的潜力,但是在使用时应注意保持能氮平衡。  相似文献   

19.
对盐碱草地分别以农家肥、农家肥+磷肥、糠醛渣和醋糟处理后种植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进行改良,测定其不同生育时期的氮代谢指标,以探讨盐碱地生物改良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措施下,不同生育时期沙打旺叶片各氮代谢关键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大小顺序为现蕾期>开花期>返青期>结实期。相同生育时期不同改良措施下沙打旺叶片氮代谢关键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大小顺序为醋糟>糠醛渣>农家肥+磷肥>农家肥>对照。不同改良措施下,沙打旺在现蕾期氮代谢最旺盛,而结实期代谢最缓慢;醋糟、糠醛渣、农家肥+磷肥及农家肥改良盐碱地均可提高沙打旺的氮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