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钟嘉 《森林与人类》2003,23(4):14-17
出门旅游,看古迹,看风景,看文化,看热闹,你有没有想过看看鸟?看鸟?哪儿有鸟?难道是看乌鸦、麻雀?难道要去青海湖?不。我们身边有一个飞鸟的王国,只要你留心。如果你到公园,或到野外,举起望远镜,观察身边飞过和落下的鸟儿,就会发现,它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们怎样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追踪飞鸟,发现它们的奥秘,极有乐趣又富挑战性。观鸟是现在旅游休闲活动的一个新兴门类,特指用望远镜观察野生鸟类,通过对照图鉴,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与常规的风景旅游比较,观鸟更有知识性…  相似文献   

2.
鸟的渴望     
爱鸟。爱听鸟 鸣,更爱看鸟的形 体。 清晨起来,不用推窗,最先透进房间的必定是鸟声。“掏鸟声洗脸”,这是一个朋友的诗句,说得很精妙。的确,鸟鸣像林中水滴和纷落的雨点,清澈,带着凉意。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把麻雀的呜叫说成是“雀噪”,  相似文献   

3.
在乡下的老家,儿子弄了一杆塑料玩具枪持在手里,在院子里煞有介事地晃来晃去,到处寻找需要他来“枪毙”的目标,一个劲儿地冲着他奶奶嘟囔着:“打哪儿啊?打哪儿啊?——连个麻雀也没有!”   我心里忽然一震——连个麻雀儿也没有?眼光不觉投向场院、屋檐、树梢儿和晴空,搜索半天,真的是连一只麻雀儿的影子也没见到,心里不禁空落落的:小麻雀们都飞到哪儿去了?母亲在一旁答道:“不光麻雀,这几年,什么 鸟儿都少了,喜鹊、啄木鸟、布谷鸟、猫头鹰,还有老鸹,轻易见不到一个了……   往前推个十来年,村子里可不是这般鸟声寥…  相似文献   

4.
少儿时代的梦很多、很多,而最精采最迷人的,莫过于与小鸟为伴了。那时,我们家住在一座矿山,矿山周围有许多的岭坡,岭坡上有许多许多的鸟儿。每到春夏季节,岭坡上的树木一派翠绿葱定,各种花儿争奇斗妍,百鸟在树枝和草丛里婉转啼鸣,煞是热闹。这里是我们的乐园。我和小伙伴们极喜欢到岭坡上游玩,做游戏,摘野果,掏鸟窝,捉小鸟。我们掏鸟窝捉小鸟,但决不伤害它们,而是将小马带回家去精心饲养,与它们作伴。在众多的鸟儿中,我特别喜欢一种被我们称作“红公鸡”的小岛和八哥鸟。红公鸡鸟并没有公鸡这么大,只比小麻雀略大些。这种…  相似文献   

5.
国家林业局将麻雀列入了益鸟之列和省级动物鸟类保护名单,真是令所有爱鸟者欣喜。近日,欣闻湖南省又发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规,其中有“凡捕获和出售麻雀的人将受到严厉惩处”的条款。如是,蒙冤半个世纪的鸟中“右派”——麻雀终于平反了。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那时我正读中学,校方规定了每个学生要消灭3只麻雀、五只老鼠的任务。由班生活委员负责验收登记。为方便操作,每只麻雀交两条腿,每只老鼠交1条尾。那时,麻雀与老鼠、苍蝇、蚊子并称“四害”,人们开展了全国性的灭“四害”运动。我们班上一位姓莫的同学,有一手弹弓打…  相似文献   

6.
麻雀的命运     
麻雀是乡间最常见的鸟之一。在北方,大多数鸟忍受不了漫长冬季的寒冷,纷纷南迁,只有麻雀留了下来。无论是落叶纷飞的深秋,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季,只要走出屋门,一抬头,在木栅栏或是树枝上,总能看见几只体型纤小、毛色土灰、鸣声短促琐碎的麻雀。别看小小的麻雀在偌大的地球上与世无争地生活着,但麻雀家族的命途却是多舛的。  相似文献   

7.
“樱桃,卖樱桃……”路边传来小贩热情的叫卖声。樱桃红了么?我走上前一看,哇,红彤彤的樱桃一颗颗乖乖地躺在竹篮里,有几颗还沾着露珠,在阳光映射下晶莹闪亮,透射出钻石般的光泽。我突然想起外婆来。  相似文献   

8.
魏军 《新疆林业》2007,(3):40-40
今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四团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上百只麻雀栖息墙头,显得格外悠闲自在。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常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上世纪50年代末期,麻雀曾与“苍蝇、蚊子和老鼠”一道被列为四大公害之一,到处遭到捕杀,濒临灭绝。近几年来,八十四团不断加快小城镇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先后投资数十万元改善生态环境,规范农药使用范围及数量,严禁捕杀各种鸟类。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人们“爱鸟、护鸟”意识的增强,这里成了麻雀等鸟类流连忘返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品读完张玉林寄来的照片之后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不知道这样的表述是不是有点做作 ,但我仍然要说 ,我从中看到了一种特殊的生命和生命方式 ,在西部。西部 ,那里是我遥远的家园。我出生在甘肃省东南部的一个小镇 ,从小是跟着外婆长大的 ,是外婆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我考上了北京的大学 ,离开了家乡。现在我仍然怀念绿树荫翳的小镇(虽然树木已所剩无几) ,以至于我有时会迷惘地问 :我到底是什么 ,是一棵根须长在乡村 ,叶子伸展到都市的白杨树?是一只旧巢筑在乡村 ,翅膀飞到都市的思乡鸟?或许是 ,又或许不是……童年时候有很多事是值得玩…  相似文献   

10.
乌鸦与麻雀     
乌鸦与麻雀岳春恩长期以来,乌鸦声名狼藉,背着恶名,被人视为“不祥之鸟”。说什么:“老鸹叫,祸来到!”究其原因,完全是人们“以貌取鸟”所致,因为乌鸦长相丑陋、叫声凄历。其实,这是冤枉了乌鸦,乌鸦不仅对入无害,它还是消灭害虫、鼠类的益鸟呢。乌鸦是杂食性鸟...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大城市都有麦当劳汉堡店。店外,麻雀和鸽子是小孩和老年人最喜爱的鸟,他们把面包屑给鸽子吃,麻雀在人们身边欢欣跳跃。由于人们保护野生鸟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大批鸟类随之繁衍增多,麻雀和鸽子粪便影响了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在“不许杀害”的原则下,以洛县...  相似文献   

12.
乡间鸟儿     
故乡山多树多,鸟自然也就多.老屋窗外一年四季都是唧唧喳喳的.春天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夏天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秋天是“长空雁过声啾啾”,冬天是“草枯鹰眼疾”;入夜有“明月别枝惊鹊”,雨天有“微雨燕双飞”.虽然我看到过很多鸟,但至今不知道它们的名字,老人们大多是根据它们的叫声来命名所见到的鸟.后来翻阅资料才渐渐知道,飞翔在故乡上空的鸟儿最常见的有雨燕、麻雀、喜鹊、杜鹃、岩鸽、柳莺、红嘴山鸦、鹧鸪,等等.  相似文献   

13.
鸟祭     
早上,有一只鸟站在院内的晾衣绳上,不停的跳着,叫着。鸟不大,跟麻雀差不多,我估计是从院后竹林里飞来的。一院的阳光,一院的鸟鸣。晌午,这只鸟还在叫着;太阳挨着山了,小鸟依旧不归。“爸,有只鸟!”在屋里看电视的儿子惊呼起来。窗关着,纱门也关着,这鸟怎的钻...  相似文献   

14.
谁在“笼养鸟”张希军在读了《森林与人类》1996年第2期的《由放鸟想到的……》、《学学郑板桥的“天地笼鸟  观”》和《本期读者自测题》之4、笼养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之后,想起我曾在《鸟类环志中的问题》中谈到天津市每年春天被鸟贩子扔掉的鸟环标志有上百个...  相似文献   

15.
从麻雀说起     
不久前,森林警察在“猎鹰行动”中,对饮食行业进行了一次执法检查,其中针对饭店里一道颇受欢迎的下酒菜———“炸麻雀”作重点检查,并将查获的活麻雀放归大自然。“怎么连麻雀都成保护动物啦?”不少人觉得可笑。可的的确确,当年的“四害”之一———麻雀,现在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了。所以,捕杀、食用麻雀不再是为民除害,而是违法行为。据说国内野生动物专家在制订国家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讨论到麻雀是否入选时,鸟类专家们竟全票通过,皆因目前麻雀的处境实在险恶,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多年看不到麻雀的影子了。天上飞的麻雀越来越…  相似文献   

16.
早晨,几只炭黑油光的小鸟伫立在窗外挺拔的绿树上。它们忽儿唳咯唳咯宛转歌唱,忽儿箭一般地飞窜到对面树上。我被眼前的“晨鸟图”感动了,心里骤然泛起蜜桃般甜蜜的情愫。因为我心中的鸟,是最具活力的生灵。它矫健的身影是来自生命并不神秘的力量,它的歌声是飞扬的优美旋律,它是美的化身,是闪现在天地间一道瑰丽风景。我出生在湘西农村。鸟,自幼是我心中的朋友,那怕是小小的雀儿,我都对它有一种天地造化的缠绵呼应。1958年敲锣打鼓灭麻雀,把惊恐万状的麻雀逼得无处躲藏,有的竟累得从天上掉下来活活摔死。我看到弱小的麻雀遭此厄运很痛心,天…  相似文献   

17.
当春风吹绿树梢,我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时,身旁莺歌燕舞、百鸟争鸣,画眉“呖呖”、斑鸠“咕咕”、燕子呢喃、麻雀叽喳、黄鹂鸣啭清脆、云雀高唱入云……宛如一支鸟类交响乐。俗话说:鸟有鸟语,兽有兽言,鱼有鱼歌。鸟类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公孙长,通晓鸟的语言。如今,生物学家、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弄通了一些鸟的“语言”,并为人类谋取福利。鸟类的鸣叫是它们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其方式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鸣叫声往往表达了不同的意义。有的是表示欢快、有的是惊惶不安、有的…  相似文献   

18.
春天话爱鸟     
爱鸟,爱听鸟鸣,更爱看鸟的形体。清晨起来,不用推窗,最先透入房间的必定是鸟声,其次才是新鲜空气。“掬鸟声洗脸”是一个朋友的诗句,说得很精妙。鸟鸣像林中水滴和纷落的雨点,带着凉意,特别是百灵、画眉之类的啼鸣,有时会出现六七个音阶,确如亮丽的水珠在滚动。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把麻雀鸣叫说成是“雀噪”,我想这一定是他们心情烦乱时所出的恶语。麻雀的叫声是有点急促,但却是很清脆的。燕子的叫声则显得更从容一些,郑振铎是这样写的:“有时‘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高柳之下了。”燕子的鸣叫声有划破空气的愉悦和锐利,使人的心…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尊敬“父母”和爱护“子女”动物中也蔚然成风。“母子鸟”生活在格陵兰岛,“母子”互相牵挂,千里相随。如果母鸟被逮住,那么用不了多久,他的“子女”一定会飞来寻找鸟妈妈。  相似文献   

20.
正很喜欢一本杂志封面上的图画:冬日里一棵光秃秃的树枝上落满了麻雀,在落日余晖的辉映下,树鸟一色,橙红宁静,让人看了温暖。麻雀的静穆肃立使树灵动起来。我从画面上不仅看到翩然的光影,而且听到了喧闹的音符。麻雀是温暖寒冬、熠熠闪亮的灯盏,是跃动的火焰。冬日里,因为它们的执着留守而让我们不再感到寂寞。蜗居城市的人没有乡村农夫的福分。每一个早晨,农夫不是被闹铃惊醒而是被鸟声唤醒。我也有同样的生活经历,所以,至今仍能回想起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上一篇作文的开头:凌晨,窗前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唤醒了沉睡中的我。这鸟就是麻雀。它们如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