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 6月 5日,世界环境日,朱基总理特意这一天发表了电视讲话。他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事实上,环境问题的“刻不容缓”,在这个世纪交接的 2000年的春夏之交,中国人已经深刻地体验了风沙的危害:连续 12次之多的风沙、扬尘天气袭击了自北往南的大半个中国。 2000年 5月 15日,朱基总理在河北内蒙古考察防沙治沙,媒体在报道时就用了这样的字眼: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   股票升上去,水位降下来。   这句话足以概括当今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2013,(17):F0002-F0002,I0001-I0005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浑善达克沙地横贯东西。20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加剧,导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频发,2000年沙尘暴日数达到26次,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魁 《森林与人类》2000,23(12):13-14
一、 2000:沙尘暴来自何方   2000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 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这种恶劣天气发生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心。 2000年 5月中旬,朱基总理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来到锡盟,就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并做了重要指示,责成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内蒙古特别是锡盟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极大地鼓舞了全盟各族人民防沙治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由此,锡盟生态环境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绿化与生活》2013,(12):16-19
2000年春天.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连续发生了多次沙尘天气,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是建国以来所罕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分别于2000年4月27日、5月26日、6月5日三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并决定紧急启动京津工程。  相似文献   

5.
一、居危思危:中国应该最先回头 20世纪之末,中国的环境危机已发展到了荒漠化的前期──沙尘暴。中国科学院的有关报告揭示:这一年“出现沙尘天气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所罕见’” 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有两个:缺水和高温。 荒漠化的间接原因是:森林草原减少,既导致降雨难存的泄漏缺水,又引发地表裸露和局部高温。 森林草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工业行为和过度掠夺地力的行为,例如采挖药草,过度放牧,大量垦荒,农地蚕食林地,燃烧薪柴,等等。尽管早于工业的商业行为也伴有毁林现象,但是…  相似文献   

6.
历史不会忘记.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灾,成为国人的“世纪之伤“。引发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森林生态功能大大削弱。洪水退去,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启动了生态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工程期限为10年.投资近千亿元。由于这项工程是根治江河水患,改善中国生态与环境状况的重大举措,被人称之为“天字头下第一大工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启动到2002年全面实施,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发生了农民由“要我退”到“我要退”、由“要我栽”到“我要栽”的巨大变化,广大群众退耕积极性越来越高,全盟林木成活得越来越好。三年间全盟退耕33万亩、还林122.21万亩,分别为计划任务的100%和103.4%。  相似文献   

8.
沙尘暴与温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4月15日下午到夜间,内蒙古西部和中部、甘肃、宁夏、陕北、山西等地出现了沙尘暴天气。这些地区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向东南方向扩散。这次来自西北和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暴,从16日起,使华北中部到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了浮尘天气。17日8时天气实况资料显示,浮尘已达江汉平原和江南中东部,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报告了天空呈土黄色。这次沙尘暴还“漂洋过海”,在17日8时地面天气图上,韩国济州岛和日本九州等地都标上了浮尘天气符号。更令人吃惊的是,气流裹着沙尘竟然漂…  相似文献   

9.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区域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近年来,江山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1.6亿元,财政总收入5.1亿元,生产总值增速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从2000年的全国第565位前移到2003年的244位。今年以来,市委提出到2007年,要实现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两百强”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杨刚吉 《国土绿化》2004,(11):45-45
新疆喀纳斯湖属于亚寒地带高山河谷型湖泊。湖长约24公里,平均宽度约2.5公里,面积约4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90米,最深处达180余米,湖中生长各种鱼类达20余种,最为出名的是红鱼。前往喀纳斯湖上游三道湾。仿佛回到了原始的自然景色中。下游“月亮湾”湖水随天气变化。“卧龙湾”四周环水,中间有长达20米的丛林地带,像龙一样卧于湖水之中,  相似文献   

11.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市林业局局长宋希友谈“十五”北京林业发展蓝图——   新世纪曙光初露,我们制定了首都绿化和北京林业发展的“十五”规划。这一规划明确了建设绿色北京,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们相信, 21世纪的头 5年将是北京林业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将是突飞猛进的 5年,将是激动人心的 5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全市人民经过 50年的努力,改变了首都的面貌,为首都林业腾飞准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到 2000年,全市的林木覆盖率达到了 4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 36%,人均绿地达到了 33平…  相似文献   

12.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草坪碧绿,林间树梢百鸟争鸣,走进96201部队营区,仿佛进入了绿的世界。人们在尽享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部队积极创建“绿色营区”带来的喜人变化,2000年以来,部队先后被评为“全军首批绿色营区”、“全军绿化先进单位”和“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循环型经济的时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粗放型经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集约型经济”再到本世纪的“循环型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一个不断科学化、还原生态的过程。循环经济是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4.
鸟类与天气     
许多鸟都能预报天气,人们称它们为活的气象台。比如“斑鸠叫,阴雨到”、“腊嘴鸣,天将晴”、“早晨鸟儿叫,天气要转好”、“麻雀屯粮天将雪”、“燕子低飞要下雨”,……鸟类对季节的反映也很灵敏。“杨花落尽子规啼”,在黄河流域,子规啼,便表明夏季的开始,立秋前后,子规便逐渐飞回南方。“北雁南飞”,必定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的深秋季节。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观察到鸟类能预报天气,这在诸多古籍中都有表露。唐代刘长卿《谪仙怨》词云:“晴川落日初低,……鸟向平芜远近”。说明鸟儿在平旷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觅食,这天必…  相似文献   

15.
去、今两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多次大范围的扬尘、沙尘暴或浮尘天气,时间之早、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是建国50年来所罕见。“风沙再次逼近北京城”的警钟又一次敲响,不仅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而且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一、环京津地区风沙危害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三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大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境内分布着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巴音温都尔、库布齐五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乌珠穆沁、科尔沁、呼伦贝尔五大沙地及包括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在内的大面积的风蚀沙化草地,…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末“九五”行将结束之际,本刊曾以《“九五”林业凸显生态主题》一文,回顾了“九五”期间的中国林业建设。其时,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灾、2000年春季华北地区特大沙尘暴等一系列全局性生态灾难事件,使生态逐渐成为林业的主题。在此期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亦明确了未来五十年生态环境建设总体目标,提出力争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又一个五年过去了。你会如何看待精彩纷呈的“十五”林业?“是啊,‘十五’林业取得了什么成就?”一提到类似问题,你也许会不由自主地问。如果遵循这种回顾总结的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林业苗圃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迁 《中国林业》2009,(14):34-34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的林业苗圃机械化最好的发展时期。这期间以床作培育针叶树种为重点,进行了整地、筑床、播种、起苗、切根、移植、覆防寒土、撤防寒土等机具的研制和应用,同时进行了林木工厂化育苗机械设备和设施的研究与开发。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苗圃机械化进入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发展时期。由于受到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林业“两危”的影响,大批的林业机械制造企业转产、停产,到目前为止,我国专门生产林业机械的企业超过100人规模的没有几家。前期配置的大量的苗圃机械开始陈旧报废,有的连配件都无处购买了。以辽宁省国有苗圃为例:机械化水平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77.8%下降到2000年后的47.6%。这种状态十分不利于我国林业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万众一心融冰雪——林业系统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光悄悄跨入2008年,当人们将要告别冬季喜迎新春之时,南方大地上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雨雪天气。交通受阻,电力中断,房屋倒塌,供应吃紧……一时间,这场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从南到北,袭击大半个中国,其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损毁程度之重、叠加效应之大、救灾抢险程度之艰难复杂,都属百年不遇,人们再也无法用“瑞雪兆丰年”来形容雪天的心情。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点省份之一。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甘肃省的林业生态建设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目前,三北工程建设范围已从一期时的49个县(市、区),扩展到了四期工程规划时的70个县(市、区),工程区总面积39.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1.8%。30年来,甘肃的三北工程在原林业部、国家林业局及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长期持续发扬“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的“三北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1978年至2000年(一、二、三期)的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林业》2009,(6):39-39
中医十分重视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凡是干燥的天气,容易伤肾脏;偏热偏寒的天气容易伤心肺;多风和大风天气容易伤肝脏;寒湿或湿热天气则易伤脾胃。同时,中医又认为调节生活规律,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能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的侵害。一年四季,天气、气候不同,饮食也需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