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呓语     
一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遥远的森林。并不是我们感到了森林的遥远,而是森林的确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对森林的向往,从前似乎只是都市人的“怡情雅兴”,今天,农村人也开始了对森林的向往。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城里人”,我就曾有过这样寻找森林的经历。在寻找森林的过...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麻城曾经森林葱郁,生态良好,森林庇护过历代的麻城人民和争取自由的英雄儿女。今天,麻城市林业局党委一班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机遇,重点建设生态林业、加快发展经济林业、着力打造形象林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市有林地面积发展到250万亩,活  相似文献   

3.
曾经,这里战火纷飞,3000年间发生过500场战争,距今最近的淮海战役把这里雕刻成一座英雄之城。曾经,这里石山遍布,主城区内72座石质荒山寸木不生,新中国成立初期,1%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石头之城。曾经,这里煤尘滚滚,数以亿万吨计的煤炭资源被开采殆尽,重工业造成的污染使整个城市变为黑色之城。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建设和谐城市,让人们有一个宜居的家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今天我们出席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市长、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市民和青年代表以及关心支持城市森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在森林之城广州共同发表宣言。  相似文献   

5.
马永顺同志原是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人。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宝坻县沟头庄一个穷苦家庭。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 ,在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 ,他忘我工作 ,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成为新中国最早的劳动模范。而当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时候 ,马永顺又带头植树造林 ,成为造林英雄。50多年来 ,马永顺同志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全部倾注在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开发建设上 ,倾注在千里兴安岭的大山上 ,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祖国利益至上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马永顺同志无愧为全国造林…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21日,《中国绿色时报》刊登了《马永顺两个时代的英雄》一文和社论《马永顺精神,中国林业的宝贵财富》,通讯和社论我都细读了好几遍,感到马永)顶的事迹确实感人,成绩的确值得骄傲,精神的确价值连城,马永顺是我辈林业工作者学习的楷模,马永顺精神既在天边又在眼前,我局就有一位马永顺式的模范人物,虽然他抓事迹没那么感人,成绩没那么惊人,可他从砍树人到种树人,种树是为还子孙后代账的做法和思路与马永顺是一致的,常言道:“离休退休,革命到头,有患有孙,无挂无忧”。然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资源县木材公司离休干部…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薄雾霏霏的早晨,如果我们寻找如同青草露珠的女孩,一定是一种梦幻般的经历。在我们的意识中,她像森林中的空气一样清新,像深海涌动的浪花一样纯洁,是自然中淀放的花朵,随阳光降临的天使。这是一种穿越时光隧道的探寻,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也许我们只有闭上眼睛,才能用心感觉到她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谁斩楼兰     
两千多年前,楼兰古国在滚滚黄尘中湮没了,它的结局与古巴比伦别无二样。在此以后,历史也似乎忘记了那一个角落,如果没有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或许人们还不知道它曾经存在过;如果没有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许人们还不知道它曾经强大过。历史上的一些现象,有的可以先知先觉,有的只能后知后觉,楼兰古国的这一页是在不知不觉中翻过的。 楼兰古国是美丽的,在中原的秦汉时期,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00%,超过现在世界平均水平的32%,这个数字可以与现在的北欧国家相比。它有碧绿的田园。高…  相似文献   

9.
王军 《新疆林业》2007,(3):46-46
拥抱绿色活着的树是能歌唱的树冠下的小草也会舞蹈只有在森林中才会感悟什么叫生命那么些树在油锯的轰鸣中倒下倒下的树再不能复活它来不及留下任何遗言数百年的年轮给那片春的翅膀画上了不能起飞的句号常闻东部洪水西部沙尘暴从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中才痛感绿色对于人类的重要我们植树吧撑起千千万万把生命之伞我们种草种花吧让我们的生命线无限延长我们保护自然吧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老屋深山的老屋顶长满了野草屋有多少年没人能说清爷爷在这砍过树父亲在这伐过木今天的护林员住进这屋看管着这片森林不知啥时风吹过来些松子幼松在屋前屋后迎…  相似文献   

10.
获胜者侧记     
只有矫健的雄鹰才能飞越天山,只有在最艰苦的条件中磨炼过的人,才能稳操胜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森林公安局代表队在这次大赛中以2870环的总成绩夺走了金牌。这支队伍中有历经生死考验的英雄,有参加过“可可西里一号”行动的功臣,有刚从警校毕业分配来的新同志,还有来自帕米尔高原的女警官。无疑,这是一支坚韧不拔的队伍。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英雄,他就是黑龙江双鸭山矿业集团公司林业处的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王裕申,离休后年年义务植树、义务护林,一干就是十六年,累计植树五万多株,护林行程五万多公里,被人们称之为“矿山的马永顺”。 1980年,王裕申被调到林业战线工作。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辖区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座绿色的宝库。1.33万公顷茂密的森林,孕育出了灿烂古朴的民族文化———瑶文化,珍藏着地球上珍稀动物———娃娃鱼。这就是萌渚岭中的一颗绿色明珠———大龙山。大龙山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这里,群山逶迤,绿树成荫,溪流纵横鸟语花香,春可赏五彩缤纷山花,夏可入茂密幽深的森林,秋可观层林尽染的红叶,冬可踏绵绵的白雪。让我们走进大龙山,去观赏一幅幅五彩的图画,去追寻一个个绿色的梦想……莽莽大龙山,有一大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林,参天的松树和几十种珍稀乔木坚强地扎根在石壁中。那千年古松有的挺拔峭立,直…  相似文献   

13.
心愿     
等待天黑的风把我带走我更去很远的地方那里有一片纯洁的森林从来没人走过我只愿是一皎风从它的身旁吹过而不曾打搅我只愿是一场雨轻轻也飞洒却不曾淋湿它的心我只愿是一片华月夜夜能读它或革或枯的姿昼,快来吧别让我美丽的心老去心愿@李双琼  相似文献   

14.
一个脚步和着时代的号角踩着沧桑的岁月感悟着历史辩证的伤痛走来不问山高几仞不管峰转几回只一个信念一个大山的性情毅然而至且不用豪言修饰弯把锯和铁锹硬馒头与咸菜条演绎了一个传奇打造了一种精神绵延兴安,不过两脚大小松涛雄浑,抵不住一声“顺山倒”透过花环也停下多余的掌声绿色的底蕴上脚印清晰印在历史的扉页脚步──有感于林业英雄马永顺的事迹@于成春  相似文献   

15.
亲近森林     
地球,这个蓝盈盈的天体,孕育过无数绿葱葱的诗篇。而森林就是其中最精彩、最令人百读不厌的一章。我们亲近森林,因为森林养育过人类的祖先———类人猿。森林曾供给他们食物,便利于他们筑巢。后来,为了避免猛兽的袭击,人类的祖先走出了森林。但是,走出森林,并非要...  相似文献   

16.
自然如霜,凝成一个美丽的姿态,赐予心的安宁。自然如笔,描成一幅深邃的画卷,趟过一丝星光。自然如歌,只愿轻声哼唱,静静感受那一份温情。天空、溪流、田野、森林……这是每一个曾经让你失去又迷恋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建设和谐城市,让人们有一个宜居的家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8.
在森林防火上“预防为主”,一旦着了火就应“积极消灭”,这是我们的森林防火方针,但仅仅是积极消灭还很不够。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在森林火灾的扑救上,常常为“打早、打小、打了”“把火灾损失降至最低限”而“积极消灭”,实际上我们对于如何“积极消灭”才能把“火灾损失降至最低限”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研究甚少,或说是还很不够。由此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无论在什么样的天气条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林火,一有火情,就调动大批的人力物力,是不科学的,是不经济的。扑火也要讲究经济效益。在企业以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今天,扑救森林火灾工作也毫不例外地应该遵循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林业生产的根本内容:一是培育森林;二是利用森林。然而,有相当数量的森林毁于火灾。所以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好森林保护、减免森林火灾,对于我们少林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一、桃山林区存在易燃植被和火险性气候条件森林火灾只有在适当的自然条件下才能发生。影响森林燃烧的自然因素是植被和气候条件。桃山林区植物种类较多,山地、河谷平地及沟塘沼泽布满了各种乔、灌木及草本植物。天然林多属成、过熟林,基本是几经采伐的过伐林,已由原来的阔叶红松林逆行演替为现在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杂木林。林地杂草、灌木丛生,采伐剩余物积累  相似文献   

20.
再起东山──记湾沟林业局局长隋洪润1临危受命湾沟林业局,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第二松花江上游,属于长白山原始大森林的一部分。因此,也曾经是个童话般的世界,有过黄金般的过去。1958年,湾沟林业局诞生,当年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森林开采。说来也奇,一个规划不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