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正随着今年多个国家频繁出现极端天气,保护地球的声音再次引起各方注意。环境灾难、极端天气、物种灭绝、新型疾病入侵人类社会……地球频繁发出警告:我们唯一的家园正遭受灾难性破坏,人类代价惨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大声疾呼,人类"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呵护蓝色星球,需要全球携手。从生态文明倡议、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到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中国始终秉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向世界贡献着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水,生命之源     
尽管地球上70%的面积覆盖着水,但我们的蓝色星球依然干渴。据预测,到2025年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会生活在缺水的地区。中国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问题更为严峻。3月22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到来的时候,我们人类的生命之源——水将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鸟类的诞生始于中生代侏罗纪的始祖鸟,这位鸟类的伟大“先驱”哺育出千千万万种现代鸟类,给人类创造了百鸟争鸣的世界。 人类属于自然的一部分,鸟类也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对于人类来说,鸟类是最美丽和最有价值的生命。联合国《世界自然宪章》警示人们:应信服生命的每种形式都是独特的,不管它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当受到尊重。那么人类是否尊重  相似文献   

4.
题记:人类告别采集浆果、围猎野兽的生活,走出莽莽苍苍的森林,一步步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到现代。今天的人类借助科技的力量让足迹遍布整个地球,这个星球的生命活动因此以人类为中心展开,人,成为整个食物链的终结者,自由地以主人的姿态出现。我们从自然中来...  相似文献   

5.
<正>在浩瀚的宇宙中,科学家还没有找到生命存在的星体。而我们生存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也是唯一家园。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环境遭受污染,资源趋于枯竭,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如何构建人类最理想的家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李雄有许多高见。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他从历史到未来,从中国到世界,纵论园林设计真谛,畅谈绿色规划理念,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人是主动改变环境的惟一物种人类居住的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它非常和谐,非常美。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生命之源"、"人与湿地,息息相关"、"湿地:水、生命和文化"、"没有湿地—就没有水"、"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湿地与减贫"、"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1997年以来,这些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无一不从实用的角度表达了人们对湿地的认识、渴望和护惜。其实除了实用价值,今天已日益稀缺的湿地带给我们的美感和启迪更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蜜蜂消失,人类将只能存活4年。"这是爱因斯坦对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精辟而形象的概括。也就是说,如果蜜蜂灭绝,农业栽培作物将无法完成传粉过程,导致无法产生果实,农业产量就会暴跌,人类将面临饥荒的威胁。如今,地球是已知惟一发现有生命的星球,我们人类有幸能够生活在这个星球的怀抱里,应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色彩,是人类的共爱;有一种群落,是生命的大海;有一种组合,是地球的肺肾;有一种声音,永远在我心中澎湃。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当人类的祖先在密林深处学会站立,并佝偻着身躯走出大森林以后,这个世界才有了钻木取火、结绳记事、张帆远航、太空登月……才有了观象台、地震仪、热核反应堆、电子网络……森林,是地球的盾牌。森林呵护着地球的肌肤, 涵养着江河湖海,调节着风雨雷电,抵御着沙尘风暴,消减了噪声毒雾,维系着人类的生态,为我们创制了清新和优美……一辈子从事林业工作,数十年跋山涉水,使我对大森林有了一种既爱又怕的心态。上世纪…  相似文献   

10.
现在,全国森林覆盖率是14%,吉林全省森林覆盖率接近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更新造林、培育资源、努力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江泽民1995年6月视察吉林时的谈话。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人类最钟爱的颜色之一便是绿色,因为绿色是生命的底色,绿色是生命的摇篮,绿色是生命的希冀。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与森林曾有过一段相伴相生的史话。如今,在人类与森林短暂分离后,他们又开始重新走向森林。可见,追寻森林、播种绿色是人类的一种天然需求与本能行为。  相似文献   

11.
善待绿色     
大自然颜色多多,赤橙黄绿青蓝紫,惟有绿色最珍贵。绿色是生存的基石,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美丽的,吉祥的,又是富有的。绿色是生命之源色,是希望之色,备受人类的推崇。倘若地球没有了绿色,就没有生命,哪有人类?一座美丽的城镇,若失去了绿色,破败就岌岌可危。沙漠就因失去了绿色,才变成荒无人烟的蛮地。绿色是神圣的,人类与生俱来就格外崇拜,视为生命之源色。我们的祖国地处亚热带地域的季风气候,绿色充盈,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回望人类发展史,远古祖先就是从绿色的大森林中走向平原、草原、海洋的,他们依仗绿色,崇拜绿色,珍…  相似文献   

12.
<正>一座桀骜的山,一定会滋养着丰满的魂灵,进而孕育拥有创造力的生命,而生命总是钟情传奇。贺兰山与黄河的山河相伴,是黄河流域最伟大的地理传奇。它们在文明最有可能荒芜的大漠里创造了一片丰饶的沃土良田。智慧的人类先民很早就在这里生存,他们热爱这片传奇的土地,他们勤劳感恩,于是水脉密布的地方成为了人类的家园。  相似文献   

13.
这位看起来外表娇小的靓女,却有野草般的韧性。从认知到探求到超越,她一步步地走上成功的阶梯,感受着生命的亮光。胡适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从章华仙身上对“肯下笨功夫”作了一番诠释:肯——主动、积极、自觉,也就  相似文献   

14.
谁也不会忘记2005年11月11日那个幸福的夜晚。举世瞩目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5个“福娃”揭晓了。这一刻,全世界都在关注着北京,关注着中国。在5个可爱的奥运会吉祥物中,有4个源自野生动物。这让身为林业工作者的我们着实兴奋了一把。从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的造型来看,它们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如果你把这些被称为“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欢迎您”———这是北京向世界发出的邀请。这一信息向人们传递的不仅是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的热切关注,也显示了国人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反映了人们渴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从1994年起,联合国将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人们终于一致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荒漠化和干旱的威胁,这一威胁的要害是:土地干裂,沙进人退,地球有可能沦为荒漠,绿色家园将成为红尘梦沓的记忆。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更容易想起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们英雄的行为。从牛玉琴到石光银,从申纪兰到白春兰,他们的业绩冠以英雄史诗的名义绝非过誉。他们用草网、柽柳、沙枣和胡杨,用人类的气魄和智慧,止住了尾随而来的饕餮般的沙漠,在自然中拥有了安宁和生存的权力。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更加企盼未来的岁月不再大漠滚沙,尘暴肆虐,所有对人类命运无比眷怀的人都不再有那么多的忧戚和呐喊,而所有关于人类家园的美丽前景都已被我们纳入未来。  相似文献   

16.
水,孕育了万物。如果说火的发现照亮了人类走向文明,那么,水的润泽便启迪着人类的心灵世界。2月2日,世界湿地日,地球的节日。每到这一天来临,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语言的人们,会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全球湿地的关注,对大自然的珍爱。1996年10月,《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今年是第十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湿地是我们生命与文化的源泉。千百年来,中国的江湖水系、湿地沼泽一直滋养着万物生灵。国际上通常把森林、湿地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展开世界地图,我们一眼就能看到人类生存的家园百分之七十的面积为蓝色的海洋;乘宇宙飞船到太空遨游的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所有光体中,惟有地球表面能够朦胧显现出一层蓝色。就是这蓝色,不仅创造了她自身的壮美,而且创造了万千生命,创造了她自身的永恒。但是...  相似文献   

18.
人类探知未知世界的好奇之心,是自身前进和知识积累的动力。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水和陆地两分世界,但水占据了五分之四的面积。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勇敢向前的精神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9.
根据联合国1972~1992年世界环境状况报告,过去20年内世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中: 森林砍伐:目前全世界森林面积共36.25亿公顷,1988年世界原木消耗总量为29.72亿立方米,由于乱砍滥伐,到2010年工业用原木的供应将不能满足全球的需求。发展中国家用木材作家庭取暖或做饭之用,每人每天消耗0.45立方米木材,乡村地区高达2.6立方米。最近粮农组织的一项评估指出,从1980~1990年,全世界每年砍伐森林高达1680万公  相似文献   

20.
一、传统的自然保护 根据科学的自然保护的逻辑,只有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创造自然,才能更好地实现自然保护。但许多当地居民认为自然与他们是一体的,他们可随时采集树木或捕猎。自然保护主义者的自然观点已对当地居民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建于1872年,当时驱逐居住于该地的印第安人导致了激烈的冲突,在1877年的冲突中约有300多人死亡。随后制订了相应的法律,不允许人类再居住。此后国家公园必须避免人类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