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作家关注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而这样多角度的切入得出的结论却是惊人的趋同: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应该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人类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忏悔。 相似文献
2.
3.
从去年年底的长江科学考察不见白暨豚的踪影,到今年媒体对中华鲟生存的担忧,以及现在拯救黑熊的行动继续开展……这些事件都在向世人预演一场生态危机,曾经引以为豪的生物即将淡出人们的视野,幸存的野生动物尚能向人类投来哀求的眼神,而灭绝了的生灵只能在照片里述说它们的遭遇。这并不是我们人类需要的地球!人类是自然之子而非主人,更没有权利剥夺其他生物生存的权力,否则人类也将最终走向相同道路。 相似文献
4.
骆驼啊骆驼—— 高大的身躯, 在地平线上昂首阔步。 朝着太阳背着朦胧的月色, 迎着朝霞踏着曙光的河, 驮着科学的光环, 摇着知识的铎。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人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修筑的城堡,何谈与大自然相守,与动物比邻而居。所谓的动物园,不过是一些标本的储藏。 相似文献
6.
可以肯定地说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把基本人权的理念扩展到全人类 ,从而为逐渐消除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奠定了重要基础。于是也才有了黑人的解放运动和妇女的解放运动。显然 ,如果我们把消除物种歧视也纳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那么动物解放也势在必然。英籍著名伦理学家 ,现任教于澳大利亚莫纳虚大学哲学系的彼得·辛格教授所著的《动物解放》一书就是一本从“解放”的意义上去关怀动物世界的生态伦理的经典之作 ,一本可以促使人类自省的传世之书。凡是解放运动都意在结束某种不平或歧视。辛格以智者少有的胆识和忧患意识 ,很…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构筑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组成的现代林业基本架构的过程中,人们对森林的生态、物质和文化价值的认识正日益完善。其突出表现是,随着社会进步和认识的深化,人们对于森林的理解已经开始超越物质性和生态性,上升到文化性的层面,对森林旅游、休闲、保健等功用及诸如其哲学、审美、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价值的认识日益明晰。 相似文献
8.
新闻出版总署将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作为2010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内容。为配合这次活动,本刊特开辟绿色阅读专栏,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动物园》序言[英]莫里斯著周邦宪译随着现代生活的各种压力变得日趋沉重,受到困扰的城市居民便常常把他所处的这个拥挤的世界比喻成混凝土建筑物的丛林。这倒不失为一种描写人满为患的都市社区生活形态的富有色彩的方式,但同时这种描述也十分不准确。这一点每... 相似文献
10.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闲不住的我经常趁午休时分去附近的地坛转转。一来是消消食,完成所谓的“减肥大计”,其次也是为了感受一下季节的变化,感受一下自然。北京的冬天无疑是单调的,地坛公园里满目皆是干枯的枝丫,干枯棕黄。不过,随着春天的暖风,草木泛起新绿,甚至个别花朵已倔强地开出来,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11.
提起高原,人们脑海里也许会出现“贫瘠”、“缺氧”、“人烟稀少”、“荒凉”这些乏味且枯燥的词。然而,正是这片荒凉的土地繁衍孕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哺乳动物——藏羚羊。有了它们的存在,这片高原立刻显得生机勃勃。《西藏藏羚羊》是从藏羚羊的进化以及生存环境的概括讲起的,藏羚羊生长在青藏高原的羌塘大地上,这片大地地势平坦开阔,而且目照时间比较长,空气也很稀薄,干旱寒冷,并且紫外线辐射比较强。整本书围绕藏羚羊的生长、繁衍、分布区域、存在价值以及人类对它们的保护为线索展开讲述,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藏羚羊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正在得到大力提倡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显然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来,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的损失为成本甚至代价的。如果从更长远的视角看,这种发展模式其实是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就开始渐成主流。 相似文献
13.
放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奇异的书。50多位当代声名赫赫的作家,有曾经以先锋写作蜚声文坛的先锋作家,有曾开创文坛知青文学思潮的作家,齐聚一堂。在当今出版界,能把这些作家的作品找到一起 相似文献
14.
15.
一个微凉的午后,落山风从树林深处走出来,在树梢上轻轻滑过时,我感觉到了她的存在;风儿吹过后惊起几只不知名的草虫,轻点着几株不起眼的野花时,我感觉到了她的存在;花旁的溪流里映出几朵远在天边如絮的飞云时,我感觉到了她的存在。是的,自然就是我身边这些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流逝的感觉,她是风、是云、是草、是溪水、是树木……恰好这时我手中捧着一本书,题为《自然的终结》。起初,我对这样的书名费解、困惑,但是当通读过全书后,我却不禁头涔涔而汗汩汩了。那种震惊程度绝不亚于当年读到尼采的那句:“上帝死了”。如果说尼采是…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是位林业退休干部,八六年与《森林与人类》结识后,每期必读,从此它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伴侣”和良师益友,九九年退休后,我又从有限的退休金中自费订阅了《森林与人类》,贵刊为何有如此魅力吸引我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文章实用、风格清新、文图并茂、栏目众多,融科学性、知识性、生活性、可读性、实用性、资料性为一体,真是初一看相见恨晚,读一读难舍难分。2.它不媚俗,始终保持了高品位文章有分量,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特别是在目前不少刊物一味追求“卖点”用“刺激性”来取悦读者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18.
午夜,就着浓茶阖上了手中厚书的最后一页,开始细细端详封面:一只夕阳余辉下的羚羊,背对着我,眼望着即将被黑暗吞噬的天空......突然,安静的屋里,我竟仿佛听到了它的呐喊——那是种渴求生存的声音,那是生命的喟叹! 相似文献
19.
狼是凶恶的、残暴的、冷酷的,比如人们熟知的寓言《东郭先生和狼》、《狼和鹤》,比如我们常用到的成语“豺狼虎豹”、“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不过,大多数人对狼的认识并不清晰,基本停留在祖先对狼的描述或思维定势上。其实,狼被人们误解了,这是我看过《狼的生活艺术》的第一感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