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曾四次走进青藏高原。第一次坚定了我这辈子要跑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决心。那次我真正在大自然中知道了什么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了被我们人类刚刚剥了皮的野牦牛和它那还在滴血的尸骨;第二次是在长江源头,我亲眼见到了长江的发源地——姜古迪如冰川,见到了它是怎样在一滴一滴地蕴育着长江,也看到了白色的冰川退化后,裸露的灰色的砾石滩;第三次进藏,我先是一睹了布达拉宫天上的太阳戴上了一圈大大的光环,西藏的气象学家说这是百年不遇。后又看到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及与之排成队,列成行的一溜高于6000米的雪山。它们个个精神抖擞,个个容光焕发……  相似文献   

2.
黑水河畔,弱水三千的古居延城的秋天.以其超凡脱俗的独特秀美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我禁不住不远千里追寻而来,当第一次踏上额济纳这片神奇的土地,一片炫目的金黄铺天盖地而来.耀眼夺目.如潮如汐,在毫无防备之中穿透了我的灵魂.霎那间仿佛置身于燃烧的火焰之中,那是一种毫不做作,热情奔放的美.能点燃每个人埋藏在心底的热情。我不知道天堂是什么颜色,但从这一刻起这里已成为了我的天堂。  相似文献   

3.
正"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与长江有关的诗歌。长江,奔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长江流域提供了我国36.5%的水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我国水资源配置重要的战略水源地。长江是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依托长江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云阳县是重庆市6个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示范区(县)之一.该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东北部,长江自西向东横穿而过.云阳县是重庆市第七个森林资源大县,曾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先进县、重庆市长江干流绿化一等奖,三次问鼎重庆市绿化杯,还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围油桐之乡"和林业工作站建设合格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58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69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55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0.99%.这片绿意盎然水天一色的美丽土地上,一个有关"万里长江第一大人工防护林"的故事至今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5.
不仅仅是为了母亲河杨欣十年来,我前后六次涉足长江河源区,不断地探险、考察、拍摄,希望有一天能出一本影册,出几部电视片,把长江源头那片鲜为人知的天地介绍给更多的人,让中国人饮水思源,知道母亲河源头的奇丽与辉煌;让外国人为之叹服,羡慕世界第三大河源头的神...  相似文献   

6.
在华坪县荣将镇温泉村巫东村村民小组里,有一株胸围达8,5米.树高约35米.村龄近300年的红椿树。这株被当地百姓崇奉为“巫东神”的古树.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但其至今“筋骨”强壮。枝繁叶茂。这与该村村民一代接一代地精心呵护.特别是村护林员杨朝伦三十八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地守护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沉思     
这是一片荒瘠而又神秘的土地。 我向她的荒瘠顶礼, 我渴求窥探她的神秘。 当你直面这土地的贫瘠,当你直面这土地的神秘,当你直面这不知何时突然寂静的丝绸之路。还会有人丝毫没有心灵的撞击?还会有人没有超越时空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8.
白祖云 《云南林业》1999,20(2):12-13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是1989年6月经国家计委正式批准而立项的、继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之后的又一宏伟生态工程。这项工程计划将用30~40年的时间,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新增森林面积2000万公顷,建立起林种结构合理,点、带、片、网有机结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防护林体系。金沙江是长江的重要干流,流经我省48个县市,全长1560公里,流域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8.3%。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8%,占全省水上流失面积的40%。根据《云南省长江中上游…  相似文献   

9.
列车进站,终于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曾多少次在睡梦里投入你的怀抱,曾多少次在旅途中遥望你的身姿,曾多少次在外人前描述你的美好,又曾多少次在异乡怀念你的温柔。我理不清这思念到底有多久,这眷恋到底有多深,这情谊到底有多长,我只知道,我是如此地想你、爱你,我的故乡——呼伦贝尔草原。游子归故乡,未语泪汪汪,腹有千般  相似文献   

10.
胡杨情怀     
儿时我长在新疆的塔里木,尔今离开这片土地已20年了。但塔里木胡杨的品性,大漠风情,军垦战士的开荒精神却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新员维吾尔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我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新疆塔里木怀念之情。祝新疆各族人民繁荣富强,生活美满!新疆塔里木的秋天,大片金黄的胡杨树林,林间沙丘上漫步走来一群骆驼。啊!多么美丽的大漠风光,这是一幅《胡杨、骆驼、沙漠》彩色画卷,也是我曾生活过的地方。离开这片土地已经20年,但闭上眼睛的时候,大漠彩卷像放电影似的一幅幅过去,把我又带到了在大漠生活过的日子里。那是1956年,父…  相似文献   

11.
时值学雷锋纪念日,编罢此稿,笔者心中顿起波澜。时跃进,一位普通的森林公安民警.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不因普通而平凡的雷锋精神。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50年.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却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勇前进。半个世纪过去了,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无数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时跃进不图名利、无私救人的事迹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又一次来到人称“祖母绿”的原始大森林。我又一次登上能俯视碧波万顷的“观涛塔。”走进这座遐迩闻名,声播海外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倾情地投入在她的怀抱,我已记不清有过多少次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但是,每次爬上高高的兴安岭之巅,我都要悉心认真地聆听一次松涛奏响的悦耳之声。松涛滚过的轰鸣之声能让我情有独钟,倾心于此,就是缘于这尽收眼底并振颤鼓膜的松涛声,被我视作了一首首慷慨激越的生命咏叹调,一组组高亢昂扬的绿色交响曲,她让我一回回的从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极大的宽慰。然而,她给我更多的却是遐想与思索。时值金…  相似文献   

13.
“上帝”之声编者的话:为了使《森林与人类》以崭新的风貌迎接21世纪,我们借《森林与人类》创刊15周年之际,又一次广泛倾听了“上帝”的声音。读者来信的字里行间——不论是褒扬还是批评、建议——都饱含着一片深情,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大量的来信又一次给《森林与...  相似文献   

14.
一代歌后猝倒的泰国花园城市──清迈大江泰国本就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国家,而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清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泰国一位朋友曾自豪地对我说,到泰国不到清迈,等于没有到过泰国。朋友的这番话,使我对清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一代歌后邓丽君正是在这里猝然...  相似文献   

15.
火烧豆     
记得小时候上山放牛,跟伙伴们一块拔了山边地角生产队的黄豆荚抱到山上“烧豆汤”,被父亲知道后,挨了一顿饱揍。皮肉之苦早已忘于脑后,可那“火烧豆”又热又烫、又脆又香的奇风味至今仍在口中缠绕。不久前,携妻带女回到乡下老家,赶上豆熟时节,有幸在伯父的责任地里又烧了~次“豆场”,重品了火烧豆的滋味,饱餐了一回乡间野味。那烧豆的场景其乐融融,仿佛又使我回到玩童时代。烧豆汤”是乡下人的一种民间“野炊”。将熟在地头的黄豆荚连枝连根拔起一捆,找来干柴禾,选一小块较平坦且干净的地面为场地。先将柴禾铺放在地上,再将豆…  相似文献   

16.
油桐尺蛾危害大面积水杉林的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9月底上海市崇明县东平林场153.3hm^215年生水杉人工林遭到油桐尺蛾严重危害。经调查研究了防治试验,该虫在崇明地区一年发生2代,应用油桐核型多角体+青虫菌防治效果达90.1%,一次防治控制多代,至今没有复发。  相似文献   

17.
抓住机遇振兴绰尔林业绰尔林业局党委,绰尔林业局绰尔林业局自1958年建局至今,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绰尔人,在427390公顷的茫茫林海中,用智慧、汗水和双手创就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支援祖国的“四化”建设和繁荣自治区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八月会飞雪么?我疑惑地摇头一笑。终拗不过一位朋友的盛情、便来到这季节本不该下“雪”而又下了“雪”的地方。这地方,就是我的故乡、全国著名的白腊之乡主江艾头坪。我虽然曾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但还是第一次见着这样壮美的景象。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密密匝匝的蜡林就象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漆,与乳白色的轻纱似的薄雾交织一起,显得分外诡奇神秘。我边看边往蜡林深处走去。树上的蜡由洁白变成粉白,象柔软的棉絮在上面,蜡树从头到脚,银装素裹,蜡花好象盛开的梨花,雍容高雅,而当明丽的太阳映照时,这粉白的物体,又…  相似文献   

19.
当专家们惊呼,沙尘暴已经成为与黄河、长江洪灾比肩的民族大患时,中国版图上一个在历史上曾声名赫赫,被称为辽中京的地方率先提出了“取辽河之水、植塞外之绿,阻高原之沙、造一方之福,为首都筑起一道绿色长城,还北京一片碧水蓝天”的口号,这个地方就是赤峰市宁城县。 宁城县距北京只有400公里,是京北地区主要风沙源之一。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宁城人在吞咽了因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苦果之后,生态安全意识觉醒。日前,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宁城县联合运作的“构建京北地区绿色屏障” 行动开始闪亮登场。京北绿色屏障纪念林总规模为1…  相似文献   

20.
《森林与人类》雷加我始终认为青纱帐是个迷人的词。当年多少抗日战士战斗在青纱帐里。但我,只在童年有几次回家的路上走入青纱帐里。那高大的茎像小树,叶子刺人又密不透风,如堕五里雾中。它不次于一片森林。我真正与森林的接触,只有一次,那也只有半年之久。那是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