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把波士顿矩阵法引入旅游市场的分析 ,在对陕西省 90年代接待境外游客数量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波士顿矩阵法的计算 ,建立了境外游客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 ,并对来陕旅游境外游客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陕西省在拓展境外市场方面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 ,促销手段不当等问题 ,提出了应紧紧围绕市场 ,进行市场细分、加强促销、注意联合经营、开发多层次旅游产品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山市国际旅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相对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来说其国际化水平与所拥有的世界级资源禀赋明显不相称。借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较成熟的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了黄山市的国际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黄山市的国际旅游市场规模结构符合位序规模特征,规模分布呈现较稳定的单分形结构;空间形态呈现不规则的帕累托分布模式。根据旅游市场规模和位序变化关系,可将黄山市国际旅游市场分成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加速发展型和减速发展型四种类型。最后,分析了黄山市国际旅游市场规模演化特征的四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旅游是民族村寨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的关键途径,影响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的因素众多,但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的影响机制却鲜有学者基于科学的理论框架进行系统化研究,更难以将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置于同一模型中进行研究。文章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以DFID-SLA为理论框架,以广西桂林金坑大寨(瑶)、平安壮寨(壮),贵州黔东南肇兴侗寨(侗)、西江苗寨(苗)为案例地的540份问卷调查和63份访谈为数据资料,测度影响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的因素,揭示旅游可持续增收机制,从农户尺度分析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发现:1)农民生计资本、制度环境感知和生计策略均对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有正向效应,制度环境感知作为外源因素对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有显著正向效应,生计资本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增收的最主要因素。2)生计策略多元性在农民生计资本到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这条路径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但是不同村寨的传递效应存在差异。3)7种类型农户在农民生计资本、制度环境感知和生计策略存在差异显著,且在生计资本要素上差异最为显著。据此,研究构建的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机制框架得以检验,为民族村...  相似文献   

4.
再论我国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泉已在医疗、工业、农业及休闲旅游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温泉旅游开发受到高度重视,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涉及的空间范围广泛。依托我国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一批成熟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已在我国逐渐兴起。但是,业界和学术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温泉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和脆弱性。温泉旅游项目建设还存在贵族化、劣质产品“搭便车”、旅游功能单一化等问题。当前,要在重视温泉旅游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保持温泉旅游产品的价格优势。在营销方面,则要根据本地洗浴客人、外来公务游客和散客市场选择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形象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以及乌鲁木齐建立旅游形象的紧迫性。然后结合乌鲁木齐的实际,分析其旅游资源的现状及特色,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乌鲁木齐市的旅游形象进行受众调查,并对其旅游形象替代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乌鲁木齐市对应于不同区域客源市场的旅游宣传口号,并提出乌鲁木齐市旅游形象塑造及宣传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依托实地旅游市场调查数据,以地理集中度指数、空间使用曲线以及旅游感知评价法,对天津滨海新区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旅游者行为特征及感知评价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及旅游者行为进行了讨论。从结果来看,滨海新区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方面,符合东部沿海地区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距离衰减规律;在旅游者行为特征方面,滨海新区符合发展初期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行为特征,呈现出以观光为主的低消费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潜力的空间分布及深入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历程和市场规模变动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出境旅游规模与人均GDP的相关度极高,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潜力的分布情况,并对中国出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深入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由于资源等级高,市场需求旺盛,具有广阔的前景。文中在呼伦贝尔市2000-2010年旅游业发展基础数据的支持下,运用问卷调查法与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客源市场、旅游人口特征、旅游者行为特征等市场学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的草原旅游市场特征和旅游需求,从而得出现阶段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在旅游交通、旅游季节、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遇到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研究结果对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内蒙古国内旅游抽样调查(2014)》的统计数据,选取市场集中率、地理集中度、方差等指标分析内蒙古全域及四个旅游区块的国内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区内市场是内蒙古各区块国内旅游的第一大市场;(2)北京是内蒙古国内旅游在区外的第一大市场;(3)不同区块在国内旅游目标市场上存在差异性:1)内蒙古全域的一级市场为京津冀;2)呼伦贝尔-兴安区块的一级市场为北京和东北三省;3)锡林郭勒-赤峰-通辽区块的一级市场为京津冀和辽宁;4)呼包鄂-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区块的一级市场为京晋冀;5)乌海-阿拉善区块的一级市场为北京和甘肃;(4)不同区块在国内旅游的市场集中度上的存在差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区块、中部区块、内蒙古全域、西部区块和东北区块。  相似文献   

10.
以消费理论、推拉理论及旅游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基于甘肃省526位农村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农民旅游消费的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农民旅游消费受可支配收入、旅游产品价格、目的地、旅游服务、闲暇时间、群体支持、可进入性、旅游意愿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和旅游产品价格,其次是目的地因素及旅游服务因素,第三是闲暇时间和群体支持因素,可进入性和旅游意愿、旅游动机因素的影响力较小。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是内蒙古国内客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提出专项旅游营销是十分必要的.文中在分析了北京地区市场潜力、出游形获取信息的渠道、旅游偏好、对旅游环境服务质量的要求等一系列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旅游发展现状的优劣分析,提出内蒙古针对北京地区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青海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发展基地。通过对"旅游形象定位"国内外研究回顾,并基于旅游地地方性和旅游者感知分析,从而提炼出旅游地形象要素并进行系统分析的旅游形象定位模型。然后以青海湖为实证,结合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通过对青海湖地脉、文脉、市场感应的梳理,归纳出其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要素为"大美青海湖,梦幻灵修地",并分别对核心理念要素和具体形象要素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青海湖的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为"雪域圣湖.天路牧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推出包括国内宣传口号、海外宣传口号和英文宣传口号在内的一整套相关的促销口号,并提出了对应的包括人-地关系感知要素设计和人-人关系感知要素设计的旅游形象系统设计与策划方案,从而对丰富生态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及青海湖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城市地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中心地理论,选取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两项衡量旅游目的等级的指标,研究了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和演变态势。研究发现,交通条件对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的影响显著。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60个城市的入境旅游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呈现"三棱锥体"形态。北京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北京为棱锥顶,以天津、青岛和大连为棱锥底的"三棱锥体"形态;上海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上海为棱锥顶,以南京、杭州、苏州为棱锥底面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格局;广州入境旅游目的地体系目前还处于发育当中,二、三级入境旅游目的地仍在不断变化。文中运用中心地理论探讨入境旅游流空间形态和机制,旨在为入境旅游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力求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进而为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和各省市旅游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沙漠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仅次于新疆的第二大沙漠分布区域,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沙漠景观和神奇的鸣沙,但是沙漠资源自身的巨大旅游价值尚未很好地体现出来。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特别是内蒙古沙漠旅游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并阐述了沙漠旅游产品的具体开发模式,提出了内蒙古沙漠旅游在产品开发、区域合作、市场开拓和营销宣传等方面的新理念与新策略,试图探索一条对西部沙漠旅游发展有益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需求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开发模式多极化,乡村旅游由旅游活动的背景走向旅游活动的前台。它作为旅游业一个新的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且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传统旅游在追求最佳经济效益时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旅游景观吸引力的发掘上,社区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结果导致许多问题发生。同时,从社区角度来思考乡村旅游开发问题,是谋求旅游与社区的共同发展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中在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后,将社区参与旅游归纳为7种模式,并提出模式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将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向。最后提出几点加强社区参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以西安市为例,在旅游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旅游服务质量单要素评价模型,从感知定量化角度定量分析了国内游客对西安旅游服务的感知评价,指出了西安旅游服务的优劣势所在;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群体游客的感知评价,揭示了当前西安旅游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对研究古都类旅游城市旅游服务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出境旅游市场特征及旅华美国市场拓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出游大国,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大远程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客源国,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中运用2001-2010年美国出境旅游市场统计数据,采用季节变动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首位度、位序-规模分布等理论,通过对美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变化、季节分布、全球流向分布及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分配特征的研究,提出拓展旅华美国市场的对策。研究发现美国出境旅游市场具有以下特征:1)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大且持续增长,但是受国内和国际危机事件影响显著;出境旅游旺季在3月、6月、7月和12月,最主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是墨西哥、加拿大和欧洲,亚洲虽非美国人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但其占美国出境市场的份额逐年上升;2)美国人在亚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包括日本、中国大陆、印度、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等6个国家和地区;3)中国大陆对美国出境市场的旅游吸引力持续上升,日本对美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开始动摇,但仍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竞争对手。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旅华美国市场的拓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的乡村旅游空间地域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人们对乡村旅游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基本概念仍未取得一致。文章在对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的新视角对乡村旅游空间地域性进行了探讨,认为这对相关概念的辨析、指导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