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枇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炭疽病是枇杷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枇杷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引起枇杷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多样,防治困难.[方法]为明确江西省宜春市枇杷炭疽病的病原种类,获得有效的防治药剂,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枇杷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引起江西宜春上高县枇杷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所选的6种药剂对枇杷炭疽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申嗦霉素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14 mg/L,其次为30%苯甲·嘧菌酯、50%咪鲜胺锰盐、400 g/L氟硅唑,其EC50分别为0.020,0.021,0.026 mg/L.[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枇杷炭疽病菌的致病机理及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枇杷木虱是黔东南枇杷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枇杷花期和幼果期形成两个为害高峰,能诱发枇杷煤烟病,对枇杷树势和产量影响很大。其发生程度与枇杷品种、气候、地势、种植制度、栽培管理等有密切相关。在生产上应实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压低高峰,兼顾中间"的化学防治策略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嘧菌酯在枇杷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2016年开展了250g/L嘧菌酯悬浮剂在枇杷上的残留田间试验,以期为嘧菌酯在枇杷上的合理使用和制定最终残留限量提供参考。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枇杷中嘧菌酯的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当嘧菌酯在枇杷中的添加浓度为0.05、1.0、2.O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112.4%~117.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6.4%,符合农药残留试验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嘧菌酯在枇杷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7.9~12.2d,属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50g/L嘧菌酯悬浮剂按有效成分416.7和625.05 mg/kg,施药3次和4次,,末次施药后7、14、21d,枇杷中嘧菌酯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147~2.051mg/kg、0.145~1.379mg/kg、0.015~1.004mg/kg。建议在枇杷上使用250g/L嘧菌酯悬浮剂时,有效成分用药量321.5~416.7mg/kg,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21d。  相似文献   

4.
杷枇灰斑病     
枇杷灰斑病(Pestalozzia funerea Desm.)是上海郊区枇杷的主要叶部病害。此病常导致枇杷叶片早期脱落,削弱树势,影响新梢抽生。为此,我们对枇杷灰斑病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效测定作了初步研究,现简报如下: 一、枇杷灰斑病菌培养性状: 1.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性状: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先为白色,渐转为黄白色,最后为土黄色。气生菌丝为白色,较疏松。培养基底色为黄褐色。在24℃恒温培养下,一般经15天左右长出分生孢子盘,并产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5.
<正> 枇杷瘤蛾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 Hampson俗称枇杷黄毛虫,是枇杷的最重要害虫。作者于1986-1988年,在浙江省余杭县塘南乡和杭州室内,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作了进一步观察,现简报如下: 一.年生活史 此虫在我国南方枇杷产区每年发生代数,过去文献记载多有分歧,据吴富泉等5年的连续观察,浙江余抗塘栖一年发生4代。我们于1986和1987年在同地继续观察,一年亦发生4代(图1),但越冬代  相似文献   

6.
枇杷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导致枇杷树势早衰,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严重影响果农的收入。做好枇杷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枇杷高产、优质、增加果农收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叶斑病是贵阳市枇杷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了较好地控制其为害,保证枇杷质量安全,选择5种药剂对枇杷叶斑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枇杷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施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荔波县位于贵州南部,与广西接壤,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8.6℃,年降雨量1300 mm左右。枇杷是荔波县地方特色水果之一,品种以大五星为主。由于品质优良,效益好,近年来发展很快,目前枇杷种植面积达500 hm2,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荔波县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各种病虫的发生为害,随着枇杷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为害日趋严重,对枇杷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病虫为害,及时指导果农科学防治,促进枇杷种植产业发展,2010-2012年笔者对不同类型的枇杷园主要病虫进行了系统观察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9.
常绿果树部分隆重推出枇杷换代良种 :栽培技术见《中国南方果树》2 0 0 2年第 1期我所开设的“枇杷早结高效栽培技术讲座”●  2 1世纪枇杷新秀———金丰一号枇杷 该品种系我所 1997年从大五星枇杷中选育出 ,单果重 78.9g ,最大 188g ,果面橙黄色 ,光亮无斑点 ,果肉橙红色 ,味浓甜有香气 ,可溶性固形物 14 .2 % ,比大五星高 1%~2 % ,综合性状超过大五星枇杷 ,品质极上 ,5月上旬成熟。其最大特点是 :一是果实高抗日灼、无需套袋 ,果面亦无紫斑。二是叶特抗早衰 ,抗病力强。三是常规管理下果个均匀 ,疏花疏果不严。该品种早果丰产 ,栽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平均病叶率,平均病斑数和病斑平均宽度3个指标,应用灰色聚类法,对枇杷灰斑病在15个枇杷品种上的感染程度进行了灰色综合评价,将15个枇杷品种分为感染重、感染中等,感染轻三类、为生产中推广抗病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