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于三七的不同生育时期采集新鲜叶片进行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出随生育进程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出随生育进程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2年生‘绿熊’和‘安娜’蝴蝶兰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低温(5℃)下处理12、24、48 h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等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低温胁迫对不同蝴蝶兰品种叶片表观症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绿熊’和‘安娜’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并增加了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等的含量,相对电导率值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其变化程度逐渐加深,但‘绿熊’净光合速率降低幅度低于‘安娜’,且其叶片形态、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安娜’。由于在5℃低温条件下,‘绿熊’叶片的表观症状良好,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显著高于‘安娜’,表明‘绿熊’的抗冷性优于‘安娜’。  相似文献   

3.
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利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O3-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小白菜生产及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NO3-浓度的增加,小白菜叶片数、根体积和地上部鲜、干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各物质含量在不同器官中也有所不同,硝酸盐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叶柄>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表现为叶片>叶柄,POD、SOD、CAT活性表现为叶片>叶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墨西哥柏幼苗在不同低温环境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以10个不同种源的墨西哥柏离体叶片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低温胁迫对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一直上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淀粉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减少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低-高-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多呈现“低-高-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结论]不同低温处理下,墨西哥柏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药用观赏植物鸡冠花幼苗为材料,在17%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用不同浓度NO 供体硝普钠、 甜菜碱、腐植酸处理幼苗,测定叶片的光合色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和超氧化物 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显示:各NO 供体硝普钠、甜菜碱、腐植酸处理较对照均显著提高了 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幼苗叶片的光和色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却显著降低了鸡冠花叶片的丙二醛含量 和超氧阴离子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鸡冠花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 性,且以0.5mmol/LNO 供体硝普钠、1.0g/L甜菜碱、200mg/L腐植酸处理后的酶活性最强.研究表明,适宜 浓度的NO 供体硝普钠(0.5mmol/L)、甜菜碱(1.0g/L)、腐植酸(200mg/L),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 酶活性来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鸡冠花幼苗的伤害,提高鸡冠花幼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连作条件下谷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不同连作年限下谷子功能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加深对谷子连作障碍的认识,以晋谷29号品种为材料,选取3个不同年限(2、3和4年)的连作方式,以轮作方式为对照,分析不同连作年限下,功能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保护酶活性(SOD、POD、CAT)、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氧自由基积累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对比轮作与连作处理,结果表明:谷子开花后,其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CAT、SOD和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MDA和氧自由基积累量持续上升。其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CAT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下降;SOD和POD活性在开花前中期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MDA和氧自由基积累量上升,且连作高于轮作。相关性分析显示,花后功能期叶片SOD活性与产量呈正相关,POD活性、叶绿素含量、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氧自由基、MDA含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连作影响谷子功能叶片代谢,增加连作年限,叶片功能期缩短,植株衰老加剧,最终导致谷子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豇豆受到根结线虫侵染后所引起的植株叶片和根系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试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豇豆叶部和根系部分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病根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健康根,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健康根。同时,受根结线虫侵染,病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叶片,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健康叶片。  相似文献   

8.
无患子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无患子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和不同处理时间,研究无患子幼苗对水分胁迫强 度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提高,幼苗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 升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延长, 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升后降外,其它指标均逐渐提高.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35%~40%后不利于无患子幼苗生长; 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协同调节无患子幼苗的水分生理.无患子幼苗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耐旱 能力,适合重庆季节性缺水山区造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不同种植年限和生育期三七上桃蚜体内蛋白含量及主要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以及随三七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为三七上蚜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试剂盒法,分别测定1年生、2年生和3年生三七(简称1年七、2年七和3年七)营养生长期、平缓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桃蚜体内蛋白含量、主要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与甘蓝上桃蚜体内蛋白含量及主要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相同种植年限不同生育期的三七,在其上取食的桃蚜体内蛋白含量表现为生殖生长期>平缓生长期>营养生长期;在三七营养生长期和平缓生长期,不同种植年限三七上取食的桃蚜体内蛋白含量表现为甘蓝>3年七>2年七>1年七,而在三七生殖生长期,种植年限对桃蚜体内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在相同种植年限三七的不同生育期内,随着三七的生长发育,桃蚜体内CarE、AChE和GSTs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相同生育期不同种植年限三七上,在营养生长期和平缓生长期内,桃蚜体内AChE、CarE和GSTs活性表现为1年七>2年七>3年七>甘蓝,而在生殖生长期内,甘蓝上桃蚜体内AChE活性高于2年七和3年七,CarE和GSTs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在相同种植年限三七的不同生育期内,桃蚜体内SOD活性表现为营养生长期>平缓生长期>生殖生长期,CAT活性表现为营养生长期<平缓生长期<生殖生长期,POD活性在1年七、3年七和甘蓝上均表现为营养生长期>平缓生长期>生殖生长期,而在2年七上表现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平缓生长期;在相同生育期不同种植年限三七上,随着三七种植年限的增加,三七上桃蚜体内POD、CAT和SOD活性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在三七桃蚜防治实践中,从生育期防治策略上,应加强对营养生长期和平缓生长期内三七上桃蚜的防治;而从不同种植年限三七上蚜虫的防治策略上,应加强对1年七和2年七上桃蚜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对3种苗木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1 a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元宝枫(Acer truncatum)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苗木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3种苗木叶片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胁迫强度增大,3种苗木的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呈递增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干旱强度增大,开始增加,而在重度胁迫时,酶活性下降,但水分胁迫时的酶活性始终高于正常水分时.  相似文献   

11.
三七开花期间几种生理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三七开花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开花影响因素,为今后三七的育种工作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因此通过对三七开花过程的观察,初步将三七的开花过程分为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3个时期;测定各时期花和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都于盛花期达到最大值后,又在末花期逐渐下降;同时,可溶性蛋白也在末花期达到最大值,这几种指标都随三七开花而呈大致相同的变化,推测三七开花与这几种生理物质代谢有关,可初步将其作为三七开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谷子连作(Si-Si-Si)、马铃薯-玉米-谷子轮作(St-Zm-Si)、玉米-大豆-谷子轮作(Zm-Gm-Si)和大豆-马铃薯-谷子轮作(Gm-St-Si)四种种植模式进行定位试验,研究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谷子产量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连作相比,Gm-St-Si轮作模式下土壤的pH值升高,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谷子产量显著增加;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谷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三个轮作处理的OTU数目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连作,轮作与连作的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Gm-St-Si处理含有丰富的疣微菌门、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高丰度菌包括Planctomyces、Gemmata、Flavisolibacter、Luteolibacter等。综上表明,大豆-马铃薯-谷子轮作能改善谷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使谷子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烤烟连作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烤烟连作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泸州烟区正茬和连作1、3、5年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正茬相比,烤烟连作1年对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连作至第3年时,SOC含量明显下降,而TP和TK含量显著上升;连作至第5年时,SOC含量显著下降了9.89%,TN、TP和TK则分别增加了14.37%、68.84%和27.58%。土壤C/N、C/P、N/P和N/K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年均下降4.06%、9.25%、6.51%和2.36%。土壤SOC对C/N、C/P、N/P、N/K贡献为正,而TN、TP、TK对C/N、C/P、N/P贡献为负,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受到各养分的共同影响。总体来看,烤烟在连作3年时即可引起土壤磷钾累积及有机碳降低,使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影响土壤养分间的平衡供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苗期大豆、玉米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在前茬作物为大豆、玉米和大豆-玉米混作的土壤上种植大豆、玉米和大豆-玉米混作。结果表明,①与大豆-玉米轮作相比,大豆连作降低了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玉米连作降低了脲酶活性而提高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三种种植方式下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②与大豆-玉米混作相比,大豆连作和玉米连作都降低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根际土壤蔗糖酶的活性,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在前茬为玉米的土壤处理中,大豆-玉米混作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单作大豆和单作玉米的处理。③大豆连作和玉米连作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高于大豆-玉米轮作。在前茬为玉米的土壤处理中,大豆-玉米混作的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高于单作大豆和单作玉米的处理。④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及其碳氮比都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因此,不同的种植方式能够影响大豆和玉米的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但变化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绿洲棉花长期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目的】评价棉花长期连作对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棉花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研究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结果】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棉田土壤容重下降,连作5、10、15和2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种植1年的增加10.56%、18.09%、37.34%和55.64%,土壤含盐量呈上升趋势,连作5、10、15和20年含盐量分别是连作1年的122%、132%、124%和146%。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连作10、15和20年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分别是连作1年的60.4%、35.9%和39.8%;有效磷含量在连作5年达到最大值,比连作1年增加25.2%,随后开始下降,连作10、15和20年之间变化幅度较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连作5年和10年土壤酶活性降低,连作10年以后又升高,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连作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在新疆绿洲棉区,棉花长期连作和秸秆还田后,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有次生盐渍化倾向,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棉花连作5~10年,土壤酶活性较低,连作障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轮作和有机肥处理对连作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 var.communis Tsen et Lee)连作土壤为对照,比较玉米轮作,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有机肥等对连作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活性、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小白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和有机肥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连作小白菜光合速率、干物重、根系活力和根系ATPase活性,降低了根系MDA含量,同时提高了连作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其中长期轮作及施用发酵有机肥的促进作用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根系活力、活性有机碳含量、碳源利用AWCD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采用合适的有机肥投入方式可以缓解连作对作物生长造成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谷子连作与轮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比较分析了撂荒地、玉米-谷子轮作、谷子连作2、3 a和5 a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谷子连作与轮作土壤均为碱性,pH为8.26~8.49,碱解氮、有机质、脲酶活性表现为轮作地最高,连作2 a开始降低,连作3 a达最低值,连作5 a又开始回升,速效钾、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均是连作土壤高于轮作土壤。谷子连作与轮作土壤细菌在门水平上群落组成比较固定,但不同物种的丰度差异较大;菌群分析发现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以及酸杆菌门是谷子根际土壤优势菌群;菌群相对丰度在轮作土壤中高于连作土壤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以及硝化螺旋菌门,低于连作土壤的有己科河菌门和绿弯菌门;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各组间菌群差异不显著,Beta多样性分析则显示连作、玉米-谷子轮作地和撂荒地土壤菌群分布差异较大;冗余分析(RDA)表明鞘氨醇单胞菌与pH、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呈正相关,类诺卡氏菌与pH、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正相关,轮作、连作、撂荒地组间根际土壤优势菌存在差异,LEfSe分析确定了谷子根际土壤特定标志物,其中轮作地的优势菌群为鞘氨醇单胞菌和类诺卡氏菌,3 a连作地的优势菌群为土壤红杆菌。综上所述,谷子连作土壤与轮作土壤相比,细菌的ASVs丰度减少,细菌群落分布差异较大;随着谷子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养分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套作糯玉米对连作菜田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套作糯玉米及其秸秆还田种植模式下土壤特性的变化规律和蔬菜产量的差异,明确套作模式及秸秆还田避免发生连作障碍的效果。【方法】以西兰花、青刀豆和糯玉米为研究材料,设置青刀豆套作糯玉米且糯玉米秸秆还田-西兰花、青刀豆套作糯玉米且糯玉米秸秆不还田-西兰花、青刀豆-西兰花,共3个处理,分别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收获期各类作物产量。【结果】2010年、2011年的秋季西兰花产量表现为套作还田处理>套作不还田处理>连作处理。套作处理及玉米秸秆还田处理通过合理协调利用养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蔬菜套作种植降低了土壤无机氮浓度,提高了无机氮利用效率;套作处理和套作还田处理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蔬菜连作种植由于根系分泌物的刺激使土壤多酚氧化酶升高,同时土壤自毒物质的积累导致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降低了土壤中的毒性。【结论】套作及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有机质含量及脲酶活性,提高作物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使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维持在适宜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