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纹枯病流行预测的初步研究王向阳(安徽省萧县病虫测报站235200小麦纹枯病80年代初以来在我地发生为害程度加重。通过近10a来对该病害的观测调查,资料整理分析,有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情系统调查于小麦返青(2月下旬)开始,至5月...  相似文献   

2.
钦州市发现一种水稻新病害1995年10月11日,笔者到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诗家村黎屋垌调查水稻病虫害时,在部分稻田中发现一种新的水稻病害。发生面积100多亩,发病株率0.1%~1%,发病品种有博优64,也有常规稻。但以前者较重。这种病本地区曾于198...  相似文献   

3.
水稻恶苗病俗称白秆病、抢先稻。多年来自然发病较重。据近年各区(县)植保部门调查统计,恶苗病从秧苗期至抽穗期都有发生,自然发病株率在秧苗期为5%~10%,在拔节孕穗期为10%~2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30%以上。通过严格的种子处理后,一般品种病株率在0.3%左右,感病品种为2%左右。而2001年在局部地区水稻恶苗病发生很重,部分田块发病株率达15%以上。为此,作者与基层植保员进行了认真的走访、询问和调查工作,现将结果简述如下。1发生现状根据市、区(县)有关部门于2001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对6个区…  相似文献   

4.
赤壁市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具有发生面积大,大发生概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2000年以来,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发病更重,2009年、2010年在病害发生期调查,平均蔸发病率在50%、株发病率在20%以上,有部分高感品种蔸发病率高达86%、株发病率在43%左右。通过田间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水稻纹枯病发生趋重与栽培方式变化、防治时间推迟、氮肥用量过大以及药剂选择使用上有很大关系,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为四川西部雅安地区的主要病害,大发生年发病面积近1万hm2,常年病害损失10%左右,重病年份损失产量可达20%~30%。为了给病害预测预报及组织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从1988年起以天全县等地为调查基地,进行了病害发生规律的分析研究。天全县...  相似文献   

6.
稻纹枯病发生为害与控制对策的商榷邓远禄,肖国权,孙本坤(四川省达川地区植保植检站635000)纹枯病已成为影响我区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病害,常年应防面积约占种植水稻17.8万hm2的25%,不防治条件下损失稻谷1.5万t左右。为增强对该病防治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是南通地区水稻上最常见病害之一,病害可以从水稻秧苗期一直危害到穗期,在抽穗前后达到危害盛期。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更新,栽培措施的调整以及气候等一系列因素的改变,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最近3年发生程度均达偏重以上,其中2010年造成稻谷损失2.7万吨,占全部损失的71%,所造成粮食损失远远超过其它病虫害,成为影响我市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严重制约了我市水稻安全生产。笔者近年来对全市水稻纹枯病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初步摸清了其发病特点,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为科学开展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鄂北小麦纹枯病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清 《植物医生》1998,11(5):15-16
我市地处鄂北岗地,小麦年种植面积6.5万公顷,单产在全国居高产行列。小麦纹枯病是我市小麦的主要病害。1998年,我市小麦纹枯病大发生,其发生特点及原因如下:一、1998年病害发生特点1.秋冬见病早,春季病情上升迅速。97年10月30日即在早播麦田见病...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兴化市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解其发病特点及为害损失,笔者于1999~2000年对该病进行了初步研究。1发病概况多年来水稻叶枯病在兴化市为零星发生,1998年病田率仅10%左右。1999年该病发生较为普遍,病田率达60%左右,但病穴率较低,仅为1.3%(0~5.4%)。2000年全市种植水稻8万hm2,其中粳稻6.7万hm2,杂交稻1.3万hm2。当年,该病在粳稻田全面暴发,病田率达93.2%,病穴率平均5.4%(2%~23%),病株率0.82%(0.5%~2.1%),部分…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是闵行区重点监测的主要水稻病害,近年来多有重发生。通过对2008—2014年本区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综合分析,明确了该病的发生流行与当年7—9月份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正相关性,与35℃以上的高温日数呈负相关性,即降水量大和降水日多,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而高温日越多,越不利于纹枯病的发生;通过始见期与纹枯病发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始见期早纹枯病发生轻,而始见期晚则发生重。纹枯病的发生扩展,7月底8月初为水平扩展,8月上旬为垂直扩展。据此提出对该病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96-1998年地不同抛期水稻纹枯病进行系统调查,发现抛期早(5月20日)的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是抛期较晚的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8.00倍、6.46倍、是抛期最晚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32.56倍。针对此差异,确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以早抛稻为防治重点,兼顾较早抛稻,观测晚抛稻。  相似文献   

12.
伍明祥  吴娟 《植物医生》2003,16(4):12-13
水稻纹枯病是玉屏县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常年发生面积为 2 333hm2 次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 5 .6 % ,为害损失粮食 5 5 .6万kg。因此 ,进一步掌握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搞好预测预报 ,指导大面积的综合防治 ,是目前全县水稻生产中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1 发生规律全县一般在 7月 4日始见病斑 ,在 7月 19日前病情较为稳定 ,扩展较慢 ,病株多为 1级即始病期 ,7月 19日~ 8月 10日发病进入高峰期。这期间 ,田间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上升较快。 7月 2 4日调查病丛率为 76 % ,病株率为 13.6 8% ,病情指数为2 .85。 8月 5日病丛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施肥水平和密植程度的提高,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损失严重。为此,我站自1977年开始探索此病的发生规律及为害损失程度等,现将几年来所得结果分为测报技术及防治指标两个方面报告如下。 一、测报技术研究 1.温湿度对发病的影响 水稻纹枯病为一种高温高湿型病害,温湿度综合地影响其发生发展,温度是决定每年病害在早稻上发生早迟和在晚稻上终止期  相似文献   

14.
唐洪 《植物医生》1999,12(6):9-9
近两年,我县Ⅱ优802不同程度发生水稻恶苗病。4月10~13日,对该品种大面积调查,发病较轻的苗床病株率为1.5%~7.4%,平均3.5%,一般发病株率15.7%~34%,平均22.84%,发病严重的病株率50%~82.4%,平均64.2%,加权平均32.76%。一、?..  相似文献   

15.
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我国南北方稻区均有发生。文章介绍了纹枯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提出了丹东地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和稻纹枯病是淮安市水稻上主要病虫 ,为明确40%吡杀灵WP对上述病虫的防治效果 ,2000年笔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处理试验共设7个处理 ,即每667m2 用40%吡杀灵40g、60g、80g,5%井岗霉素25g,90%杀虫单45g,10%吡虫啉15g,空白对照。小区面积25m2,随机区组排列 ,4次重复 ,小区间有明显分隔。试验安排在金湖县农科所 ,供试水稻品种为汕优63,8月10日(稻飞虱处在低龄若虫高峰期 ,2代二化螟为卵孵高峰后第4天 ,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7.
直播水稻产量高、种植方便,已成为青浦地区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栽培面积的比例,已从1996年的55%扩大到2000年的87%,目前已达1.74万hm2。直播水稻一般于6月上旬播种,10月底开始收割,在大田的生长期较长,且分蘖多、密度高、田间郁闭,较常规移栽稻害虫发生早、为害重,其发生规律有很大差异。每年均有1~2种害虫发生程度达偏重至大发生。作者经多年调查研究,现将主要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主要害虫发生特点1.1稻象甲已成为直播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重的田块会造成毁苗而重播。该虫以幼…  相似文献   

18.
文义泽 《植物医生》2001,14(4):27-27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一生中危害时间最长的一种病害 ,在顺庆区每年均可达偏重至大发生程度 ,该病的危害损失严重年份已超过了稻飞虱和稻瘟病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纹枯病的防治一直困扰着水稻病虫总体防治的实施 ,主要问题是现今防治纹枯病的主导药剂井冈霉素防病持效期较短 ,且两次总体防治间隔期较长 ,影响了防治效果。为此 ,近几年 ,区植保站测报技术人员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新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调查和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生新特点1.发病期提早。随着小苗栽插技术的推广 ,栽插期提前 ,水稻封行早、密度高 ,发病期提早…  相似文献   

19.
陕南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病因素及其防治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稻作的三大病害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危害呈上升趋势.陕南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区,气候特殊,有利于水稻病害的发生,加之杂交稻大面积推广和高肥密植技术的普及,20世纪90年代水稻纹枯病成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摸清该病的发生流行规律,作者于2000-2007年对该病在陕南稻区的主要发病因素及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它严重影响再生稻稻桩的再生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头季稻纹枯病的防治。由于旱育秧小苗移栽和软盘抛秧新技术的推广,秧苗壮,移栽期提早,水稻封行早、密度高,纹枯病始病期提早,温、湿度适宜,纹枯病病丛率上升快,而传统的防治办法(每季在纹枯病始盛期和水稻抽穗期防治2次)往往难以奏效。因此,1999~2001年在莆田县西天尾镇对再生稻纹枯病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大面积试验示范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实验材料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1999~2000年为试验示范阶段,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